开水浇树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v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坞的桃叶疯长的时候,孤寡老人王老太病了。病其实并不严重,但王老太八十四岁了,觉得自己肯定不行了,任由镇里来的医生磨破嘴皮子,就是不肯配合治疗。
  医生实在没辙,找到村委会妇女主任李花香。李花香常去照顾王老太,跟王老太关系亲近,听了情况说:“王老太肯定有心事,否则不会这样,这些天她对你说了什么没有?”
  医生说:“王老太反复念叨,‘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个去。老桃树快死了,我也要死了。’”
  李花香说:“听说王老太家那棵老桃树是十几年前她亲手栽下的,老人家有些迷信,把自己的命数跟桃树联系起来,看到桃树要死了,便觉得自己也不行了。”
  医生说:“那怎么办?要不把老桃树砍了,换一棵新树?”
  李花香想了想说:“老桃树不是还有叶子吗?我去找果树技术员陈浩森,看他有没有办法。”
  下午,李花香带着陈浩森到了王老太家里,只见大门口孤零零地长着一棵粗大的老桃树,枝头黄叶零落,衰相毕露。
  王老太刚睡醒,抬眼看见跟前站着俩人,说:“花香过来了?嗯,这小伙子是……是咱村老陈家的二小子吧?你们怎么过来了?”
  李花香笑着说:“大娘,您记性真好!浩森刚从林业大学毕业,现在是咱村的果树技术员。听说您家桃树病了,我带他过来看看。”
  陈浩森热情地喊了声:“王奶奶好,好些年没见您了!”
  王老太“嗯”了一声,抬手指着窗外的老桃树,冷冷地问:“这棵老树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你打算怎么救?”
  陈浩森胸有成竹地说:“桃树在衰老前期没能及时采取措施,到了这步再延长它的寿命还是挺难的,不过我有个办法可以一试,就是浇开水。”
  “你说什么?”王老太脸色骤变,一下子坐了起来,“还浇开水?你快歇歇!我这桃树不稀罕你救,你麻利儿回去吧!”
  王老太当场把陈浩森赶了出来,李花香不知道王老太为什么突然这么生气,一边安抚王老太,一边问:“大娘,这是怎么回事?小陈惹您了吗?”
  王老太摆摆手说:“别问我,问他去!”
  李花香追了出去,陈浩森垂头丧气地说:“大姐,你住村那头儿,不知道村这头儿的事儿。看来王奶奶对我还记着仇呢!”
  王老太家門口的桃树原来是两棵,那是王老太的老伴活着的时候,老两口一起种下的。岁数大了,行动不便了,更感觉老来伴的可贵,他们就一起种下这两棵树,当作一种情感寄托,希望相互扶持着一起走下去。十几年前,陈浩森还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学生,当时陈家跟王老太家紧挨着,一天傍晚,陈浩森放学回家,瞅见王老太家门前那两棵茶杯口粗细的桃树,想起去年偷吃桃子被王老太找到家长告状的事儿,顿时起了坏心眼儿。他回家烧了两壶开水,悄悄浇在其中一棵桃树下,正准备浇另一棵时被王老太发现,把陈浩森骂走了。过了几天,陈浩森发现,浇过开水的那棵桃树枯死了,正是王老太的老伴种下的。但是,王老太没有找陈浩森家长。后来没过多长时间,王老太的老伴因病去世了,王老太从此深居简出。陈浩森很自责,很想跟观音菩萨救活人参果树一样救活那棵桃树,但终究没有办法,他觉得王奶奶肯定会恨他一辈子。受这件事影响,后来考大学时,陈浩森立志学习林业技术,就报了林业大学,毕业后回到桃花坞当上了果树技术员。这次,陈浩森真想为王老太出一次力,救活老桃树,来弥补小时候犯下的错误。不过,现在看来恐怕没机会了。
  李花香点着陈浩森的脑门说:“瞧瞧你小时候干的事儿,怪不得王老太一听开水浇树差点儿蹦起来。行了,这事儿交给我,只要你有把握救活老桃树,我就能让你光明正大地给树浇开水!”
  陈浩森顿时精神一振,说:“我们一言为定。”
  没几天,李花香找到陈浩森,陈浩森一看她的笑脸就知道王老太答应了。他赶紧收拾工具,跟着李花香到了王老太家,王老太果然热情了不少。
  陈浩森拿着小铲等工具把老桃树下认真布置一番,李花香把烧好的开水源源不断地送过来,倒进了准备好的小缸里。陈浩森手持大瓢,将开水一瓢一瓢舀出来,慢慢浇到了树根下,直到浇透浇匀……
  过了半个月,老桃树黄叶落尽,居然抽出新芽。新芽慢慢舒展,没几天就长成了树叶,枝头上一片生机勃勃,完全换了一副模样。
  李花香对陈浩森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技术专家,死马医成了活马。说实话,对开水浇树的法子,我原先也不信,现在信了服了,又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说说吧。”
  陈浩森笑着说:“你说死马医成了活马,我开始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好在奏效了。”
  原来,大量或者长期给生长期果木浇开水,会对嫩根造成严重伤害,最终致死,这是一个常识,所以大家形成浇开水会把果木烫死的惯性思维。而衰老将死的果木,树根已经皮糙肉厚,生机不足,用开水浇到根部,只要方法和水量得当,对根部是一种刺激重生的作用,反而可以救活果木,延长寿命。很久以前古人就开始用这种方法,称之为“炙树”,属于果木特色技术范畴。现在果木技术越来越发达,在果木进入衰老期前可以采取多种现代化的干预措施,所以炙树法很少用了,知道的人也就不多了。
  李花香赞不绝口。陈浩森说:“大姐,快说说你是怎么说服王奶奶同意让我用开水浇树的?”
  李花香说:“还不是因为你私下干过的好事。我找医生想办法,医生一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
  李花香觉得,躲着王老太浇开水,心里过意不去,要是跟王老太解释农业科学,和破除她对老桃树的迷信一样行不通。李花香拿不定主意,就找医生商量。医生想了想,笑着一说,李花香称赞不迭。
  医生找机会对王老太说:“您的病需要静养,从明天开始,我先不过来了。”王老太说:“谢谢你这么长时间的照顾,我快死的人了,你想要点什么就拿走。”医生说:“我想要老桃树根。桃树根切片是好药材,尤其十五年左右濒死的老桃树。”
  王老太沉默了许久没说话,转换话题说:“麻烦你这么多天,算一下医药费吧!”医生说:“不用了,当初是我同学陈浩森请我来的,医药费他都结过了。”
  王老太突然怔住了,过了好大一会儿,她抹了抹眼角,说:“我说刚病的时候,你怎么就正好来了。你也不用拐着弯要什么桃树根了,请转告陈家二小子……不,你同学浩森过来一趟,用开水把老树烫烫吧。跟他说,就算是烫死了,我也不怪他。”医生连忙通知李花香,李花香这才拉着陈浩森将开水浇到了树下……
  两人正说着话,王老太拄着拐杖从院里出来了,笑着说:“你们为我做的,我都知道,我身体要是再不好,感觉对不起你们。”
  李花香赶紧上前扶住王老太说:“哎呀,您身体现在跟这棵桃树一样,恢复青春了呀!”
  王老太说:“从今天开始,我可要好好活着……”
  原来,王老太知道医生是陈浩森请来的,还结了账,让她非常感动。这段时间,王老太按医嘱服药,不到半个月病情就缓解了。看到老桃树焕发生机后,她心情更好,病全好了。
其他文献
纵观历史,宋版书以版式风格活泼多样、富有美学韵味著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在收藏界,素来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很多古籍研究者一生的愿望就是亲手翻阅宋版书,但事实上,能够见到它的真容很难。宋版书为何如此珍贵?主要原因是稀少。“物以稀为贵”,世之常情。宋版书成书年代距今已近千年,历代兵乱和火灾,造成大量宋版书损失。另外,相比当代,宋版书的纸张质量较差,古代藏书方法的科学性也不及今日
期刊
在江西宜春市万载县的湘鄂赣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一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公章,被陈列在中央展柜最醒目的位置。此印章为银质圆形,直径10厘米,周长31厘米,边高1.7厘米,刻有20个隶书字(繁体)。内圈铸有地球、斧头、镰刀、稻穗、五星所组合的圆形图案。印章通体闪着银质光泽,字迹图案清晰。  此印章1994年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鲜为人知的是,这枚印证着湘鄂赣边
期刊
那年,有三个人远渡重洋,在日本相遇。由于志同道合,他们成为朋友,租住在同一间房中。每日,三人一起读书、写文章,谈论着时事。这三个人,后来成为民国大家。他们是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  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己,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  一次,三个人断了炊,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住后背,到处翻找也没找出吃的东西。三人互相望望,从各自身上看到经济来源:天气已渐渐变暖,外衣显得多余。陈
期刊
晚宴上,秦玲玲一袭紫色的晚礼服,端庄优雅,风光无限。她刚刚从国外归来,进入这家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协助父亲的管理工作,成为年轻的CEO。父亲很高兴,特意安排了这场接风晚宴,介绍她给公司里的人认识。  其实秦玲玲并不喜欢这样的应酬,她在国外大学毕业后,便开始周游世界,自由散漫惯了。现在父亲的身体不太好,作为唯一的女儿,她责无旁贷,必须回国挑起这副重担。秦玲玲好不容易抽出身来,想到阳台上透透气,远远地看见
期刊
据清宫野史记载,乾隆晚期,宫廷遵亁隆的旨意欲物色一位眼力颇好的古陶瓷掌眼人,御旨一下,各地荐者如云,经过层层筛选,送到京城的尚有百余人,而最后只要一人,怎么辦?说是亁隆帝早成竹在胸,已悄悄命督窑官秘密仿制了一件宣德青花指日高升炉,炉身上的龙纹和海水纹仿得和真品几乎一样,青花发色也十分类似。于是,亁隆又命下官在库房里挑选30件宣窑青花真品,将仿的一件混入其中。随后召集那百余名各州府选送上来的鉴瓷“专
期刊
清朝的时候,满人管饺子叫饽饽,煮饺子就叫煮饽饽。大年间,皇宫里第一锅饺子要供堂子。满人信萨满教,堂子就是供萨满神的地方。据说萨满神吃素,第一锅饺子必须是素馅的。其实供了也白供,这些饽饽都被太监拿走做了大酱,卖给进宫办事的达官贵人。  第二鍋是宫里人自己吃。在西太后当家的年代,每年大年三十,她得领着皇后和众嫔妃们一起包饺子,说是捏住小人的嘴,让他们再也不能胡说八道。当然,说是亲自动手,实际上还是由太
期刊
嘉慶年间,广东有个著名的海盗头子郭婆带,他性格豪放,艺勇超群,又讲义气,故能一呼百应,被誉为“绿林魁首”。  有意思的是,虽然身为海盗头子,郭婆带却嗜书如命,他在海盗船里收藏了几百种奇书,平日不出去打劫时,常抱着一本书看到深夜。他喜欢读书的同时,也爱屋及乌,喜欢上了读书人。倘若在海上遇到文人学士,他总是吩咐手下不要为难对方;遇到囊中羞涩的寒士,他还会慷慨解囊,资助对方。  郭婆带还在船头高挂一副对
期刊
朱元璋是第一个有“对联天子”之称的皇帝,他喜欢对对联,曾提倡家家户户贴春联,还常常微服私访,同黎民百姓对上几联。一天,他在南京走街串巷,看到一家酒店旁边有个秀才以书作枕躺在石椅上,就推醒他说:“老夫有一下联需对上联,对出后请先生饮酒。”秀才一听有酒喝,顿时抛却了被打扰的不快,连忙说:“老先生请讲。”朱元璋望着秀才当枕头的书,吟出:  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  秀才一听,觉得这老头儿气度不凡。见
期刊
小時候朱元璋给地主放牛。由于从小没文化,他当了皇帝之后依旧用白话发布圣旨,一时之间竟然引领了“白话文运动”。  有一次,某群岛有倭寇来犯,地方官吏问咋办,朱元璋一道圣旨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中国的封建帝制实在漫长,浩如烟海的圣旨大多千篇一律,如此简洁扼要的圣旨恐怕只有他才能想得出来。  选自《幽默与笑话》
期刊
南北朝时期的南宋都城建康,住着一个讨饭的乞丐,名叫李道儿。自从12岁时死了爹就流落在街头,如今已经20岁了。  最近京城里都在传言,消失了10年的绿髯夜叉又出现了,夜叉们三五成群地守在黑暗里,专门抓晚上出门的人,抓到后先吸血,再吃肉,一个大活人不到一会儿就被他们嚼得连骨头都不剩。人们都吓得晚上不敢出门,而最倒霉的还是无家可归的乞丐,接连不断有人失踪,李道儿开始还不在乎,自从相熟的王七不见了,他心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