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追求的教学目标。所谓语感,应该说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大脑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能自然地产生联想、想象活动;在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文字时,能快速引起感情上的反响;能较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本质涵义;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凭借直觉,对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有较强的辨析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呢?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尤其要抓好每篇课文的“品读感悟”环节。
细细品读,揣摩比较
在小学的三个学段,对于“阅读”都有这样一条阶段目标:(学习)、(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如果能做到这点,“学”和“教”的基本任务就完成了。所以,我们必须抓好“朗读”,要细细“品味”。
1.揣摩词句
教材的课文中往往有些词并不深奥,但耐人寻味。这就要我们品味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使学生有所感悟。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这个比喻句不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比作“铁链”行吗?学生边读边赏析就会发现“银丝”的比喻恰到好处:像银丝样细、软都是突出了天游峰的险与高,更是连接了后文说“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用语的准确性足以可见。仅从语文的工具性上教学就应该在这样的比较中让学生首先能在文字上品读感悟,有所收获。
再如,《菩萨兵》一文中有这样一个中心句:“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到底是怎样的事情,让藏胞们由心底发出了这样的赞叹?我们可以细读2—5自然段,说说朱德总司令到底“急”什么和感悟6—7自然段,说说红军战士是怎么“做”的,从两个方面细细品味,展开想象。崔峦老师曾经说过,“词句是文章的生命,重点词句是点燃生命的火种”。这篇课文就可以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思考、读书,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2.品味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才能默读、速读、浏览……才能准确地与文本对话。而有感情朗读,就是入情入境的“美读”,就是为了品味文章意蕴的较轻声的读。
看案例:《夹竹桃》片段(江志伟)
生(激情朗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后面读得挺有感觉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这“一声不响”和“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可以看出夹竹桃非常有韧性。
教师轻轻的一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四两拨千斤,把学生丰富的内心、多彩的情感外显,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这样由表及里的教学处理方式,相信学生获得的是深远而又长久的情感体验。只要我们坚持从一年级就开始有目的地练习,相信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情到深处,先声夺人,语感的形成也就顺其自然了。我们也会由衷感叹品读的魅力无限!
感悟生活。形成个性
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是循序渐进,不断积淀而成。
1.联系生活
案例:《慈母情深》(李伟忠)
(课前播放母子情深的图片,配乐:《我的父亲母亲》)
师:这么一组图片,勾起了我们对母亲的一段段深情回忆。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是母亲,哺育我们成长;是母亲,赋予我们荣光!今天,我们也随着作者梁晓声一起去感受母亲的浓浓情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李老师在上课伊始就呈现了十二个反映母亲关爱子女、教育子女成长艰辛历程的图片,配上诗一般的语言,用热情、激情、真情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拨动着学生情感的涟漪;同时,悠扬的《我的父亲母亲》乐曲在耳畔响起,学生更是融入了此情此景之中,也勾起了学生现实生活中对于母亲的一段段温情的回忆。有了生活的感情奠基,感悟课文“爱”的主题便水到渠成。
学习是为生活,生活也即学习。就如《二泉映月》中的阿炳,小时候不能理解师父能听懂二泉的流水声,当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联系自己的遭遇才“渐渐地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同样,在我们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听到的就是“快乐的交流”“温馨的呢喃”“清脆的呼唤”。这样的感悟也是真切自然,富有个性的。
2.调动积累
《课程标准》中提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实,有些时候,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语文积累就会提炼出独特的情感。如,在学习完《广玉兰》《夹竹桃》这单元文章后,体会老舍的《养花》中懂得的生活哲理,同学们就能形成富有个性的感悟:“劳动最光荣。”“人生如花,必须精心善待,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总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但决定快乐的是自己的心境,要学会笑看人生!”所有这些发自肺腑的感悟都是跟学生的积淀分不开的,这也应证了“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
一节有效的阅读课总是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这味就是“读”出来的,在品读中明白语言文字、体会情感,更能入情入境、呼之即出;这样的课堂才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的语感训练才让学生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合作小学)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呢?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尤其要抓好每篇课文的“品读感悟”环节。
细细品读,揣摩比较
在小学的三个学段,对于“阅读”都有这样一条阶段目标:(学习)、(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如果能做到这点,“学”和“教”的基本任务就完成了。所以,我们必须抓好“朗读”,要细细“品味”。
1.揣摩词句
教材的课文中往往有些词并不深奥,但耐人寻味。这就要我们品味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使学生有所感悟。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这个比喻句不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比作“铁链”行吗?学生边读边赏析就会发现“银丝”的比喻恰到好处:像银丝样细、软都是突出了天游峰的险与高,更是连接了后文说“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用语的准确性足以可见。仅从语文的工具性上教学就应该在这样的比较中让学生首先能在文字上品读感悟,有所收获。
再如,《菩萨兵》一文中有这样一个中心句:“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到底是怎样的事情,让藏胞们由心底发出了这样的赞叹?我们可以细读2—5自然段,说说朱德总司令到底“急”什么和感悟6—7自然段,说说红军战士是怎么“做”的,从两个方面细细品味,展开想象。崔峦老师曾经说过,“词句是文章的生命,重点词句是点燃生命的火种”。这篇课文就可以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思考、读书,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2.品味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才能默读、速读、浏览……才能准确地与文本对话。而有感情朗读,就是入情入境的“美读”,就是为了品味文章意蕴的较轻声的读。
看案例:《夹竹桃》片段(江志伟)
生(激情朗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后面读得挺有感觉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这“一声不响”和“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可以看出夹竹桃非常有韧性。
教师轻轻的一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四两拨千斤,把学生丰富的内心、多彩的情感外显,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这样由表及里的教学处理方式,相信学生获得的是深远而又长久的情感体验。只要我们坚持从一年级就开始有目的地练习,相信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情到深处,先声夺人,语感的形成也就顺其自然了。我们也会由衷感叹品读的魅力无限!
感悟生活。形成个性
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是循序渐进,不断积淀而成。
1.联系生活
案例:《慈母情深》(李伟忠)
(课前播放母子情深的图片,配乐:《我的父亲母亲》)
师:这么一组图片,勾起了我们对母亲的一段段深情回忆。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是母亲,哺育我们成长;是母亲,赋予我们荣光!今天,我们也随着作者梁晓声一起去感受母亲的浓浓情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李老师在上课伊始就呈现了十二个反映母亲关爱子女、教育子女成长艰辛历程的图片,配上诗一般的语言,用热情、激情、真情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拨动着学生情感的涟漪;同时,悠扬的《我的父亲母亲》乐曲在耳畔响起,学生更是融入了此情此景之中,也勾起了学生现实生活中对于母亲的一段段温情的回忆。有了生活的感情奠基,感悟课文“爱”的主题便水到渠成。
学习是为生活,生活也即学习。就如《二泉映月》中的阿炳,小时候不能理解师父能听懂二泉的流水声,当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联系自己的遭遇才“渐渐地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同样,在我们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听到的就是“快乐的交流”“温馨的呢喃”“清脆的呼唤”。这样的感悟也是真切自然,富有个性的。
2.调动积累
《课程标准》中提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实,有些时候,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语文积累就会提炼出独特的情感。如,在学习完《广玉兰》《夹竹桃》这单元文章后,体会老舍的《养花》中懂得的生活哲理,同学们就能形成富有个性的感悟:“劳动最光荣。”“人生如花,必须精心善待,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总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但决定快乐的是自己的心境,要学会笑看人生!”所有这些发自肺腑的感悟都是跟学生的积淀分不开的,这也应证了“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
一节有效的阅读课总是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这味就是“读”出来的,在品读中明白语言文字、体会情感,更能入情入境、呼之即出;这样的课堂才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的语感训练才让学生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合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