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坏习惯过过招

来源 :母婴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3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一天比一天长高、长胖、长本领了,同时也长了不少脾气,有了不少“坏习惯”。为了宝宝的健康发展,伴随宝宝成长的日子里,爸爸妈妈可谓也是天天学习,时刻准备着与宝宝的坏习惯过招。
  
  “坏习惯”一:吃手指
  
  4个月大的欣欣什么都不会,倒先将小手吃上了。先吃小粉拳,然后是一个一个手指头,吃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只要一找着机会就吃。甚至凡是触手可及的物体总爱放到嘴巴里咬一咬。
  
  追根问源: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宝宝是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认知事物、感知世界的。强硬地制止宝宝吃手,会给宝宝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见招拆招:
  转移注意力:尽可能多地通过拥抱和亲吻来安抚宝宝,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图画、玩具等物体上,让宝宝认知更多的事物,开发宝宝的大脑。
  睡后拔手指:趁宝宝熟睡,轻轻地将他的手指拿出来,避免长期吮吸手指导致牙齿咬合不良。 水果替代法:如果宝宝见到什么就咬什么,也可能是因为长牙齿引起的牙龈痒,妈妈可以将水果切成长条形,让宝宝去抓咬。
  
  “坏习惯”二:用手抓饭
  
  10个月的琪琪经常用手抓饭吃,这次阻止了下次仍然会抓,这让琪琪的妈咪不知怎么办才好。
  
  追根问源:
  1岁以内的宝宝吃饭时往往喜欢用手抓,其实宝宝学“吃饭”也是一种兴趣的培养。这和看书、玩耍没有什么两样。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毛病。
  
  见招拆招:
  “放任自流”: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手洗干净,其他的就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吧。
  抓食小块食物:8个月的宝宝会自己用手抓食物吃了,家长可挑选一些小块的鸡肉、香蕉、蛋黄、面包等放到他的旁边,让他自己抓着吃。
  “玩”食物游戏:1岁左右的宝宝甚至可以“玩”食物,比如米糊、蔬菜、土豆等。一边玩一边加强他对吃的兴趣。
  限定时间:爸爸妈妈们应该给宝宝一个限定时间,让他在规定的时间里抓着吃,超过时间就把宝宝的食物收走。
  提前做好准备:宝宝吃饭时经常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衣服上也沾了油渍,爸爸妈妈们可以提前在地上铺好报纸,给宝宝围上围兜,方便吃完后的清洁。
  
  “坏习惯”三:乱扔东西
  
  1岁的蒙蒙总是把手中的玩具扔掉。给她捡起来,她再扔。有时候不管蒙蒙抓到什么都会扔,水杯、汤匙、饭碗……这可怎么是好?
  追根问源:
  扔东西对宝宝而言,是一个好玩的游戏,也是宝宝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对于宝宝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有很大好处。宝宝在不断重复地扔东西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和环境的认识,还锻炼了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为日后的认知发展打下基础。
  
  见招拆招:
  选择可以扔的东西:妈妈可以在家中的游戏角给宝宝准备一些绒毛、塑胶等不怕扔的东西让宝宝扔着玩,既满足了宝宝的发育需求,又避免宝宝破坏家里的其他物品。
  增加关爱度:有时宝宝扔东西只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强对宝宝的关注程度,就可以避免宝宝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自己捡回来”:告诉宝宝扔出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可以有效地减少宝宝乱扔东西的毛病。
  了解发生缘由:如果宝宝是因为生气、发泄而扔东西,就要了解宝宝生气的原因。如果理由正当,要对宝宝进行适时的安慰:如果是不当理由,可以采取转移目标的方法处理。
  
  “坏习惯”四:撞头
  
  1岁大的小男孩强强常常把头往床头“咚、咚”地撞,虽然床头是软的,但还是让妈妈非常担心,撞坏了脑子可怎么办?
  
  追根问源:
  实际上,这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一些专家认为儿童撞击头部,或者身体四肢的激烈晃动,是由学习走步时练习身体协调性时引起的;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宝宝们在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一种方式。身体撞击这类行为经常声势巨大,让爸爸妈妈们心惊肉跳,不过大量的案例显示,这种行为不会伤害到他们的身体,因此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见招拆招:
  耐心等待:对这类情况的最佳处理方法就是等待,大多数宝宝18个月之后就很少出现这类行为了。
  拒绝责罚:不能责怪,更不能惩罚宝宝的这种行为。这样反而会让宝宝认为撞头可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而重复不断地撞头。
  保证安全:如果家里的宝宝老是爱撞头,那就把婴儿床四周包上衬垫,以免宝宝撞得厉害,同时一定要把婴儿床的轮子固定好,防止宝宝因乱撞把婴儿床震得移动而发生危险。
  
  “坏习惯”五:藏东西
  
  1岁多的程程经常将自己喜欢的东西藏起来。有时候是她的玩具,有时候是爸爸的手机、钱包、皮带,弄得一家人整天在找这找那,烦透了!
  
  寻根问源:
  15个月左右的宝宝在这段时间里特别喜欢藏东西和找东西的游戏。因为这时期的宝宝有了预期能力,他能预见不在眼前的东西过一会儿会出现。在这样的游戏中,宝宝的记忆力也在增长。慢慢宝宝会记得自己藏的东西在哪儿,当真的找到时,他(她)的判断力、记忆力也都得到了证明,并建立起了时间上的连续性,这是有利于宝宝认识发展的。
  
  见招拆招:
  物品远离法:把家中的贵重物品(如手机、首饰等)及易碎、容易伤害到宝宝的东西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保护宝宝的同时也避免了为找寻不到物品而着急。
  玩具就近法:把宝宝平常的玩具放在宝宝容易触摸的地方,以便让宝宝进行“藏东西”游戏。
  亲子互动法:爸爸妈妈们可以多和宝宝进行找东西和藏东西游戏,这样可以在亲子互动的同时,摸清宝宝藏东西的惯常地方。
  
  “坏习惯”六:咬指甲
  
  1岁半的勤勤总是喜欢津津有味道地“啃”手指甲和手指甲边上的表皮,父母尝试了各种办法,包括讲道理、小惩罚,甚至在每个手指上都涂上难吃的药汁,可惜都不奏效,勤勤成功地把他的父母逼“疯”了!
  
  追根问源:
  小宝宝有吸吮本能,这样他们才能够顺利地吃到妈妈的新鲜乳汁。一部分宝宝长大断奶后,依然保留了吮吸手指的习惯,这通常是一种宝宝进行自我安慰的行为,而这些宝宝中的一部分则可能会发展成为啃咬指甲或者手指皮肤。这类坏习惯对两岁以下宝宝尤其有害,这会让他们稚嫩的牙床因受到手指的挤压而变形。
  
  见招拆招:
  分散注意力:最佳的办法就是在发现宝宝刚要把手指塞到嘴里时,赶快提供些有趣的东西分散一下注意力。比如,在睡觉前,这是吸吮手指最常发生的时段,讲个小故事,或者好好地亲亲宝宝。给他额外的关注。
  妙用绒玩具:可以给宝宝准备个毛绒玩具,让他抱着入睡,这样便能占据小家伙整条胳膊。
  戴手套:睡觉前给宝宝戴上手套,用绳子绑好手套口子,让宝宝不能轻易脱下,这样大大降低了咬手指的发生。
  
  “坏习惯”七:挖鼻孔
  
  3岁大的女儿在家庭聚会时抠鼻孔,她的爸爸批评说:“不要这么做,这是个坏习惯!”此时,令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小女儿睁着天真的眼睛,满脸无辜地说:“为什么?你不是也经常这么做吗,爸爸?”
   追根问源:
  抠鼻孔是一种让成人社会感到厌恶的行为,而小家伙们则很少意识到这些。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好像很喜欢将小手指伸进鼻孔,挖出鼻屎,然后再放进嘴里——这或许是最令父母反胃的“恶习”了。宝宝挖鼻孔很多时候都是模仿大人,有的时候是因为空气干燥等原因引起的鼻孔不适。
  
  见招拆招:
  不要过度反应:当看到孩子挖鼻子时,家长不要使用类似“讨厌”或“恶心”这类词语。如果你对他们的行为或肢体活动感到反感,不懂事的小宝宝会以为你在抛弃他们。而且过度反应实际上会导致宝宝更频繁挖鼻子,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喜欢激怒家长。
  递上纸巾:用实事求是的解释来教导宝宝不要在公众场合挖鼻子。如果宝宝鼻子不舒服,要及时递给他纸巾,经常给他洗手并经常修剪指甲,以减低传播细菌的风险。
  保持鼻孔湿润:注意让宝宝的鼻孔保持湿润,这样会减轻瘙痒感。每天用棉签轻轻涂抹凡士林凝胶到鼻腔内部中心。冬天可以在宝宝的卧室里放个加湿器,有助于避免晚上睡觉鼻涕变干。
  以身作则:不想让宝宝养成这样的坏习惯,父母们以身作则很重要,千万别做宝宝的坏榜样。
其他文献
宝宝难以入睡,晚上醒来好多次,每天的睡觉成了家里的头等大问题,宝宝怎么就睡眠失调了呢?!  婴儿睡眠失调,即包括难入睡、夜间多醒、夜间进食、睡眠周期提前和延迟(即睡得早、醒得早:睡得晚、醒得晚)等。睡眠失调与宝宝的生理、心理和气质特点有关,是自身的特点和外环垮,如父母的育儿方式、周围环境扰乱的情况、食物过敏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睡眠时间“大同小异”    不同的婴儿睡眠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期刊
宝宝到了牙牙学语的阶段,爸爸妈妈也开始卖力地对宝宝进行语言轰炸。但并非所有的话都是宝宝可以照单全收的,在教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还是有禁区的哦。  宝宝学说话的禁区你了解多少?    禁区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 “热心帮忙”型  犯禁表现 “宝宝,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犯禁的害
期刊
宝宝最近迷上喷唾沫,或是自己找乐,或是冲着别人喷,遇到客人多尴尬呀!  宝宝的口腔是随着生长发育而变化的。6个月的宝宝牙齿尚未萌出,牙槽尚未发育,口腔比较浅。随着“流涎细胞”的逐渐发达,口水分泌也逐渐增加,流口水会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乱喷唾沫可以说是流口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这种表现还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方式,宝宝一经掌握就会很高兴地运用,像架“喷气机”似的乐此不疲。  面对宝贝近乎“无理”的举
期刊
良药虽然苦口,但聪明的妈妈也会想出各种妙计让宝宝乖乖吃药。  多数妈妈对于给宝宝喂药非常头疼,虽说是良药苦口,但宝宝却不领这个情。每当宝宝需要吃药时,家里都像是发生了一场世界大战。如果希望宝宝乖乖吃药,一些喂药小伎俩你可以试试。    伎俩1:水果中药    妙招推荐者:晶晶妈妈——  宝宝通常对于糖浆型的药还不太拒绝。我们家宝宝特别喜欢吃“希刻劳”,就因为它是草莓味的,还有着漂亮的粉红色,所以,
期刊
宝宝急于探索世界,甭管什么东西,都往嘴巴里塞,这让妈妈担心不已。    妈妈的烦恼    宝宝3个月了,手指更灵活,见什么抓什么,抓什么就啃什么,抓不到,就啃自己的小手和小脚,还咂吧咂吧吃得津津有味,也不管吃不吃得,干净不干净。俗话说:病从口入。宝宝的抵抗力弱,稍不注意就会生病,妈妈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时刻留意宝宝的小嘴。    小嘴背后的秘密    1 感知万物从口开始  口是宝宝探索奇妙世界
期刊
宝宝正处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好好训练宝宝的小眼瞎吧!  宝宝视觉的良好发育不仅关系到宝宝对美丽世界的直观感受,更会影响到宝宝诸多智能的健康发展。于是,妈妈们从商店抱来一大堆五彩斑斓的玩具,誓要让宝宝心明眼亮。而事实上,宝宝除了拿起这些玩具送到嘴里啃之外,你精心准备的漂亮色彩并没有对他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宝宝是个近视眼    宝宝出生1个月左右,还是一个深度近视眼
期刊
宝宝没有“恋物癖”,对于心爱之物的钟情,只是为了获得一种安全感。  谁说我们的宝贝喜新厌旧?他们也有爱不腻的“宠爱之物”:奶嘴、洋娃娃、毛毯、填充动物、几件旧衣服……这些东西像是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吸引着宝贝对它们钟爱有加,似乎只有抱着、抓着、咬着它们,宝宝才觉得安心。    安全感地带    安全感地带是宝宝通过某种特殊行为进入的一种安乐状态。孩子总是凭借各式各样的偏好、习惯让自己拥有安全感,而
期刊
从跃跃欲试到战战兢兢抬脚走路,宝宝终于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爬行一下子变成了直立行走,活动范围变大了,但危险也随之而来,本来很安全的家,现在可能遍布“地雷”。  爸爸妈妈快快调整家里的陈设吧,让宝宝的行走一路绿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妈妈先蹲下来,用宝宝的视角去仔细检查一下房间里的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现,立即清除。    扫雷范围——家中所有的房间    可疑地雷——家具的硬角  书桌、餐桌等
期刊
电视充斥着所有人的生活,连宝宝都不例外,每天最感兴趣的就是电视里的动画片,坐着看两个小时都可以不动一下,完全就是一个电视宝宝。让宝宝看电视看来挺惬意,不需要爸爸妈妈太操心,可是电视对宝宝的危害也不小,所以,还是应该对电视宝宝Say No!两岁前的宝宝最好对电视Say No!    电视宝宝会变成这样——    看电视只要睁着眼睛看就可以了,不需要回答对方的问题,也不需要跟对方有什么沟通。长时间对着
期刊
宝宝天真无邪,可有时心眼也挺小的,你若“冒犯”他。小家伙也会记仇的哦。  宝宝怎么了?皱着小眉头,撇着小嘴,眼圈都红了。哟,谁惹宝宝生气了?连妈妈想抱抱他,都被拒之千里。别忘了,再小的宝宝也有自己的情绪和丰富的感情,不但会生气,而且还会“记仇”!     镜头一    宝宝端坐着,正有滋有味地吮吸自己的小手指,口水还滴滴答答地流下来,胸口的衣服湿了一小片。妈妈看见了,一边急忙大声喊:“不要吃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