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不必规定跑道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出来后往往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抨击。高考作文命题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我想倘若把它放在纵横比较的框架中,我们的认识会全面和清晰一些。
  整理相关文章,很多人把视线放到了民国时期的高考作文题,有感叹今不如昔的,也有觉得不过如此的。我把民国高考作文题目搜罗了一些,可以分成几类,一是日常生活类型,如:衣服的功用——女衣和男衣的比较;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帽类;我最喜欢穿的鞋子;我最喜欢吃的食品等。二是学生学校生活,如:值日生的责任;我校运动会情形;什么叫“笔耕”;我的书包等。三是方法类,如:家事的类别和学习的方法;我理想中的屋子造法;打电话的方法怎样;我的观察人品方法;我的读书方法等。四是探索类,如:广告的地位研究;鹊究竟可以知道认得喜事么;庙宇中的神像果有灵性么;工人为什么要罢工等。我觉得这些作文题目有几个特点,首先是让学生有话可说,贴近生活,接地气,这避免了目前中学生作文教学中鼓励假话空话满天飞的缺陷。其次是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套路化、八股化,忽视了个性化。而这些题目中很多是强调“我”,这有利于学生写出有个性有特色的作文。三是作文题目具体清晰,没有故意设置的陷阱,避免了题目哲理先行,哲理可以有,但应该让学生在文章中自由发挥,水到渠成。我们现在讲作文,有所谓的“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但是不能主题限制,定向思维。
  我最喜欢的是方法类的题目,它与学生对生活的认知结合紧密,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处在身心生长阶段的中学生。对社会对人性的认知是他们不可避免的事实,其中大有文章可做。苏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里,有“走进语言现场”这样的栏目,但由于历年高考题从来不屑一顾,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翻过去那几页。如果高考作文指挥棒在那个角落搅一搅,说不定能搅出一片新天地。
  有人说,欧美的高考作文题往往就是强调是非,结论立题。这话没错,但是,你细心一点会发现,他们其实是鼓励考生推究和质疑的,比如2010年法国中学生会考作文题:1.对于真理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2.为了给自己一个未来是否应该忘记过去?3.解释托马斯·阿奎那作品的意义。再比如2011年美国高考作文题:1.每一个成就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2.接受群体的价值观可以让人们免于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吗?3.鼓励不同意见的群体是否比不鼓励那样做的群体运行得更好?不难看出,这些题目大多是直接疑问句,可以是,也可以非,就是说学生有选择权利,我相信这类作文题是重过程不重结论。如果学生作文能摆事实讲道理到达结论,都能得高分。尤其可贵的是,它没有暗示路径,条条大路通罗马。
  举个例子,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是“忧与爱”。据说是历年来最好的高考作文题之一。但这个题目只适合写记叙文,写家长的忧与爱,写对自然环境的忧与爱,都可以在人物形象上统一。倘是写议论文,对考生而言。有点麻烦,因为“忧”对应“乐”,“爱”对应“恨”,现在杂糅在一起,逻辑思维上有了障碍。作文题应给学生形象思维的空间和抽象思维的理性,看那些民国高考作文题,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因为它没规定思维必须到达的地点。说到底,命题者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平台,不能规定学生的情感跑道。
  每年都有高考作文培训班,有一些名师也确实有快速提高高考作文分数的秘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类有效培训有利于作文分数提高,却有害作文水平提高。许多搞文学创作的老师,下笔之前,首先要告诫自己,先将脑中作文教学的套路归零,要反作文,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否则,写出的东西编辑不用,读者不读。这种障碍是语文教师的职业障碍,与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陋习分不开,与高考作文的指挥棒分不开。作为选拔性考试命名的作文题,如果首先是考虑评分标准,规定了跑道,那么就让应试大师们轻易总结出套路,这法那法就出笼了。不是说作文没有技法,但是用技法写出来的作文往住没有生机,作文题要鼓励学生超越技法,有利于学生产生思想,产生想象,产生情感。作文题让学生选择的道路,可以是山崖陡峭猿鸣虎啸的山路,可以是波澜壮阔惊涛骇浪的海径,可以是路旁鲜花盛开鸟鸣蝶飞的林间小道,唯一不可以的是操场上的塑胶跑道。
  从实际情况而言,命题者也有其苦衷。每年高考阅卷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尽管阅卷队伍也是大军,但具体分配到作文阅卷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如果作文题限制性强,就像体育考试中考规定动作,评分的速度就加快了,评分的难度就降低了。但这不能成为作文命题的潜规则,因为它违反了考试选拔优秀者的基本原则。
  高考作文命题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是把握好自由与限制度。我建议扩大自由度,减少限制。民国的题目貌似琐碎平庸,但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欧美的题目看上去深奥,但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如果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可以说出自己的话,应该就是好题。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一、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优点  随着语文新课程有效教育的深入开展,对语文教学做出了一些改变,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就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资源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分组合作教学学习能力,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创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以此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内容如下:  1.有利于提升
期刊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迸发,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年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让音乐荡漾在语文课堂,尝试用音乐涤荡学生的心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浆》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一、用音乐激发学生走近作者  三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对乔羽的作品知道的不多,为了让学生走近乔羽,我是这样给学生介绍著名词作家乔羽的
期刊
日本画是具有其民族特色及其精神的绘画.公元6世纪,由于佛教的传播,中国传统绘画也同佛教美术传到日本,从而日本的绘画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方式方法,接受了中国绘画的矿物质
到目前为止,新课标已走过了7年的历程,课改理念也耳熟能详,那么怎样才能让新课改理念来改变与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教育应有的效果呢?笔者认为要把新课标理念贯彻到教育上,不仅要逐渐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更应该关注课堂这块主阵地,把课堂作为第一观测点,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适合的知识与技能,让课堂真正富有生机与活力,以此来确保新课改持续有效地进行。而语文课堂要想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要求教师正视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化色彩和主体地位,设计语文话题突出有效对话教学。  一、在兴趣点处对话  “兴趣是最佳老师”,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感兴趣了,才会自主的投入知识学习,并且乐此不彼。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优势,寻找语文教学兴趣点,围绕兴趣点设计话题,吸引学生探究注意力
期刊
我来自农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从小就与乡间的泥巴为伍;后来在城市读大学,念硕士;现在,仍是一名普通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  1  听母亲说,我读小学低年级时,语文常不及格,可到了中高年级,语文成绩却有了显著提高。或许是连环画看多了罢。那时,我父亲在镇小教书,每周都从学校给我带回几本连环画。这在当时的农村,特别是在没有电视的年代,是非常吸引人的。对于这些连环画写的什么内容,我现在已没有太深的印象,
一、创设情境,引生入境  创设情境是关键,而创设理想的情境则是成功教学的关键。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理想的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想学、爱学、乐学的良好境界,我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草原》时,我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引生入境。先让学生欣赏歌曲《草原》,高亢、深情的歌声,一下子打动了学生的心弦,歌声
期刊
新课程理念提出:语文课堂要以生成为价值追求——生成是师生在课堂互动中形成知识的过程,超越了预设的目标和价值。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巧用各种小抓手,去促进课堂中的精彩生成,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巧用课堂评语  生活中总有一些话语,让我们心中漾起情感的涟漪,让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做人,产生了前进的动力。课堂互动中也是如此,不管哪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的课堂评语会影
期刊
阅读指导似乎该精益求精。这一类读物对少年儿童的好处既然在潜移默化,就得让他们在认真阅读之中自己有所领会,而不宜把他们能够领会的先给指出来。自己领会出于主动,印象深,经人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把一种教学方法比作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活’”(吕叔湘语)。活是变革的前提,活是创新的基础。迎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正在不断地学习新理念,尝试新方法,力求新突破,努力构建一个活生生的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法很值一试:  一、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在信息处于瞬息万变的二十一世纪,仅仅依靠几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