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地即良知。”心学大师王阳明直指人心,修齐治平的智慧第一要义就是修善心,格物的根本就是为善去恶,存天理良知,去人间私欲。阳明子跟他的弟子薛侃对话中非常精彩的阐释心学根本智慧。他告诉薛侃,人必须通晓修学的真谛,洞见道学、智慧之学,明心见性之谓学。正如孔子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求学只在问道,只在觉悟智慧。
  做人做事做学问,都必须首先明白自己的使命、志向,尤其是修道求学的天命是什么?薛侃说,阳明子曾经说过,人生修齐治平,修身知学的关键就是修学存养天理良知,一切学问尽在明天道人心。而人的本心初心就是天理。阳明先生见薛侃领悟如此之深,还担心什么道不明善恶不分私欲天理不彰呢?薛侃告诉先生:其实我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公私不分、私欲和天理分不清、善恶混淆、是非不明,常常将自己个人的私心当成道心、天心、良心、仁心啊!
  阳明子当头一棒喝:那是因为你的修道修心成圣成王的志向不够深入,是你的起心动念立根不扎实。薛侃,你一定要切记:人有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而判断善恶、是非、黑白、颠倒、虚实是人人本俱的天性,是人之良知初心,不需要刻意到身外去祈求、去苛求、去修炼,一切无量智慧,人心本来具足。一切博闻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都是为了印证自心自性本自具足圆满智慧。人要修道涵养身心德行,必须立志根深,一心向道,存养天理良心,如如不动,实证实修精进勇猛,闻思修证格物致知,定能修成个金刚不坏身,修齐治平智慧信手拈來。
其他文献
老子是个很复杂的形象。  有时候,他是个风趣幽默老顽童。谈到高大上的治国之道,他说:“治理大国就像烹调小鱼一样。”(“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说不要乱搅和,否则鱼就弄碎了。有时候,他是个循循善诱的长者,嘱咐我们要心存善良,因为天道是倾向善者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时候老先生是慈祥和蔼、一脸严肃的。  有时候,他又神秘莫测,是洞悉宇宙之奥的智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时的
期刊
上世纪20年代的民国社交场上,有“北陆南唐”的说法。北陆是指时在北京的陆小曼;南唐则指的是当时在上海的唐瑛。  两位名媛的生活经历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长相甜美,身材苗条、气质优雅,符合中国人关于美女的所有定义。她们的家境也非常优越。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后来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高足。他思想进步,早年即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赴北京政府任职。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做
期刊
“意”和“志”都是名词,是心理活动“忆”的结果。“忆”的繁体字写做“憶”。《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人有多种心理活动,最浅的心动层次是欲。人们常说的七情六欲中的六欲,就是指耳、目、口、鼻、肛门和阴茎(阴道)的本能欲望。饥欲食,渴欲饮,精满欲交合,男需女,女要男,腹满欲便溺,目欲见色,耳欲闻声,鼻欲嗅香。《吕氏春秋·贵生》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意思是说
期刊
唐朝是中国古代极其灿烂夺目的一个朝代,从“贞观之制”到“开元盛世”,唐朝发展到了一个极为隆盛的顶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最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度。文化交流频繁,贸易交通发达,从丝绸之路引进的异国礼俗、音乐、美术以及多种宗教,使都城长安盛极一时,形成了空前的文化大交流和大融合,进入了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这时,绘画领域出现了一批非常杰出的人才。  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玄宗开元元年(71
期刊
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冯友兰(1895—1990),以“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总结自己的学术成就,并将人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境界,一生以追求天地境界为己任,终享95岁高寿。冯友兰在才学上的造诣极高,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很有心得。  “不……着……急”,正是冯友兰长寿的一大秘诀,任何时候他都不慌不忙,即使是生病,面对生死之时。1982年,冯友兰在长子和女儿的陪
期刊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宋徽宗的崇宁末至大观初年,其时,距北宋灭亡还有二十余年。其画面宏阔,人物繁多,市井、舟桥及屋宇惟妙惟肖,观之如置身其中。《清明上河图》图展现了北宋的富庶与繁华,深刻地表现了社会深处民俗与自然的和谐。但揆诸于史,北宋末年早已积贫积弱,作为文化大师的宋徽宗,他的政治考卷是不及格的。一幅百科全书般的画卷,怎么可能对风雨欲来的大时代视而不见?仔细揣摩画卷,如果足够用心,我们能够
期刊
夏日小苦  夏天,喜欢吃点“苦”。去菜市场买菜,总隔三岔五带回一两种苦味。或是一把绿茵茵的水芹、或是两三根碧玉似的苦瓜、或是四五条青嫩嫩的丝瓜。芹菜爆炒,苦瓜凉拌,丝瓜打汤。看一家人食欲大开,大快朵颐,我这位“家庭主男”不亦乐乎。  天热人燥,食欲普遍降低,苦瓜、莴笋、丝瓜、莲子、芹菜、苔菜等苦味,就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卖座”食品。夏天多吃一些“苦”,能够起到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和清凉败火的作用。  
期刊
1923年,直系军阀头目曹锟想当总统,以每张选票5000银元的高价贿赂收买国会议员。后来,曹锟贿选丑闻被揭穿。名单被人揭发,公诸报端,人称“猪榜”,受贿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  这一批声名狼藉的“猪仔议员”中,有当时著名的革命文化团体“南社”的19名成员。其中尤以高旭影响最大。高旭是“南社”创始人之一,也是“同盟会”重要成员。丑闻曝光,舆论大哗。南社成员群情激愤,立即集会决议,以“贿选祸国,辱及
期刊
大唐时期,版图广阔,国力雄厚,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在那样一个盛世,不但诗歌艺术叠起了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高度,其绘画艺术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绘画的一个巅峰,艺术成就大大超过往代。在唐代,先后出现了众多的绘画大师,其中一位叫吴道子的,更是被尊推为“画圣”,中国画史上尊称其为吴生。  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评述:“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
期刊
若要推选出一个与食物关系最紧密的历史名人,当属北宋文学家苏轼无疑。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可他在屡遭贬谪的冰霜苦旅中,始终以豁达的胸怀和乐观的天性对待人生磨难,且在逆境中随遇而安,独辟蹊径地从食物中发掘生活的清欢有味,无意中成就了一段自得其乐的“美食慢生活”。  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并被贬至湖北黄州。当时,黄州的猪肉价贱,当地人都不稀罕吃,这让俸禄甚微的苏轼喜出望外。他买来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