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探究效率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探究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取得理想的探究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究的兴趣
  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的兴趣。卢梭认为: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是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数学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复杂而艰巨的心智劳动,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激发探究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比如,为了让学生探究圆的有关知识,教师用计算机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上课伊始,在屏幕上演示这样的动画画面:两人骑自行车比赛,一人的车轮完好无损,骑行又快又轻松;一人车轮受损变扁,骑行既慢又上下颠簸摇摇晃晃。卡通人物加上动态情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那辆变形的自行车为什么那么不好骑呢?这样,既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自然而巧妙地导入新课,效果极佳。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显得有些疲倦。这时候,让他们玩一个猜图形游戏,会使大家精神大振。课前,师生制作一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平面图形纸卡,装在袋子里。游戏时,学生伸手去摸,摸着一个就说它是什么图形,说正确得一分,说错的不得分。两个小组为一队,开展比赛,每人摸一次,最后看谁的得分多,谁就为胜者。利用自制的图形纸卡开展游戏比赛,适应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振奋了学生的精神,学习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探究的问题
  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发现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正因为这样,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需要有一定的情境,创设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问题而又具体生动的情境,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为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一块梯形的土地旁边,告诉他们,农民伯伯要在这块地里栽种名贵花木,需到远处购买种苗。这时候,农民伯伯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一件什么事情,请大家给他出个主意。有的学生说先要确定花木的种类,有的说先要计算出栽种花木种苗的数量,有的说,先要计算土地的面积。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首先应计算梯形土地的面积,因为知道土地的面积,才能计算出需要花木种苗数量。那么,梯形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就自然地发现并提出了要探究的数学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指引探究的方向
  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及其运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重建过程,是一个新知顺应旧知的过程,要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需要外部的行为实践,更需要内部的思维活动,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还需要掌握一些的探究方法。小学生探究能力较差,在探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甚至迷失探究的方向。为使探究活动能顺利展开,提高探究效益,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引导,帮助他们打开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某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起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就能让他们把已知与未知、经验与理性联系起来,从而调整思考的方向,悟出探究的正确途径。在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时,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仔细观察之后,大胆猜测,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是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猜测需要验证,怎么验证,学生一时想不出合适的方法来。这时,如果播放一段副食店售货员用酒提子(有柄的圆筒)舀酒倒进瓶子的录像,学生就可能从这个具体的情景中悟出验证的方法:用空心的圆锥盛水或沙到进空心圆柱。探究方向确定了,只要动手一试,成功就在眼前。
  四、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探究的成果
  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强化神经联系,稳定新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起到巩固深化新知的作用。运用所学,还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运用所学能让学看到自己的力量,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不能一味让他们做练习,联系生活实际组织他们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效果也会更为理想。比如,学生通过探究,知道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构成、作用和制作方法之后,让他们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调查本地有多少家网吧,其中有多少家接纳未成年人,网吧中成年人、未成年人各有多少,他们中玩游戏的、上网聊天的、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各有多少,在网吧里呆的时间有多长,等等。调查完后,将结果整理并制作成复式统计表。然后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如果确有一些网吧违反规定接纳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人在网吧又主要在玩游戏或上网聊天,滞留时间又比较长,那就表明这些网吧的经营行为有问题。这样,就可以根据调查结果给工商、文化、公安等部门写一份报告,附上统计表,请求对网吧进行整顿,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实行素质教育后,语文教学的课时开始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习《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我主要通过以下教学策略提高诗歌教学的实效性。  在诗歌教学中,朗读和背诵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的。  朗读指导:  诗歌诵读又叫吟哦,吟哦好了能让听众得到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这些方面:  首先,提醒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
期刊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
期刊
【摘要】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词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剩下的东西。作为长期担任小学班主任的我肤浅地理解为:这大概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能力吧。  【关键词】 小学德育;生活;责
期刊
【摘要】 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自豪感和成功的体验。创设期望的情境,激发情感机制,使学生对学习有激励感。  【关键词】 教学情景;适时指导;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而言的,主要是指学生对学习有主动权和选择权,可以按自己的能力、需求学习,学习者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自己控制学习
期刊
一、思路集中点  《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变”为线索,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情节、揭示道理。有花园的变化,由优美迷人变得寒冷萧条再变得鸟鸣花放;有巨人的变化,由开始的自私冷漠变得宽容善良,懂得分享;还有巨人心情的变化,由开始见到孩子们的生气到缩在屋子里的苦恼,再到看到孩子哭泣时的心软后悔,最后到和孩子一起玩耍的快乐。一系列变化又构成了一系列对比,这一系列对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是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巧置情境,激起探究之欲  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
期刊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那么按道理说,学生们学习语文会很好学、很乐学。但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厌学、费时而效率低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彻底转变观念,由以前
期刊
教学的运行过程是学生、教材、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四大要素协同运行的过程。魏书生说:“一堂课是否讲得生动、成功,第一重要的不在教材,也不在学生,而在教者。教师倘若设计得合情合理,那么任何语文课文,讲给任何学生,都会产生吸引人的效果。”教育家爱弥尔也说:“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可见,教师要把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处理好,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设计。  虽说“教无定法”,但应有个前提,那就是无论采用哪种方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效果。本文从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出发,探讨了语文教师人文、道德、业务、创新等素养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指出了语文教师素养对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业务素养;创新素养    一、人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中学语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