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人物的形象与性格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5157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人物形象几乎是小说阅读必考题,有两种常见考法:要求简要概括(赏析)文中某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求简要概括(赏析)文中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对于这一题型及问法,不少考生不明白两者的区别,甚至有些老师因没在意或缺乏仔细分析,也将二者混为一谈。2009年安徽卷考查宗璞的小说《董师傅游湖》,其中一题是:简要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案设计为“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匠,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记得有阅卷老师询问: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不就是主要指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吗,为什么将董师傅的身份、技能特点列入答案之中?
  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固然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能力)、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这样看来,2009安徽卷概括董师傅的形象特点,将董师傅“普通木匠”的身份特点及“技艺精湛”的技能特点归为答案要点确实是科学的、严密的。
  有些省份高考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特点,因为文本中没有明显交代或凸显人物的身份、技能等方面的特点,在答案中自然只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毕竟性格特点是人物形象的核心内容。
  请做安徽某地百校联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戴车匠
  汪曾祺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
  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车匠,无可考。想来这是很久远的事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从我记事的时候,全城似只有这一个车匠,一家车匠店。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坐南朝北。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夹在两家之间。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跨进门坎,得上五层台阶。因此车匠店有点像个小戏台(戴车匠就好像在台演戏)。店里正面是一堵板壁。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后面,是住家。前面,是作坊。作坊靠西墙,放着两张车床。这所谓车床和现代的铁制车床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一张狭长的小床,木制的,有一个四框,当中有一个车轴,轴上安小块木料,轴下有皮条,皮条钉在踏板上,双脚上下踏动踏板,皮条牵动车轴,木料来回转动,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没有一点活动。戴车匠嫌它过于笨重,就自己另打了一张新的。除了做特别沉重的东西,一般都使用外边较小的这一张。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坐到车床的坐板上了。一个人走进他的工作,是叫人感动的。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看到戴车匠坐在床子上,让人想起古人说的“百工居于肆,以成其器”。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很少。
  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蕃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白耗子,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挂在东面的墙上。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无事忙。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生儿子玩的。
  一到快过清明节,大街小巷的孩子就都惦记起戴车匠来。
  这里的风俗,清明那天吃螺蛳,家家如此。孩子们除了吃,还可以玩,——用螺蛳弓把螺蛳壳射出去,螺蛳弓是竹制的小弓,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螺蛳弓分大、中、小三号,弹力有差别,射程远近不同,价钱也不一样。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听吧,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哒——哒!”
  戴车匠每年照例要给他的儿子做一张特号的大弓。所有的孩子看了都羡慕。
  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
  他在想什么呢?
  他的儿子已经八岁了。他该不会是想: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1.小说写的是戴家车匠店,却在开头与结尾提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这样写有何作用?
  2.简要概括戴车匠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小说中的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赏析。
  4.小说开头写“戴车匠是东街一景”,结尾又写道“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请结合现实,加以想象,探究应该如何看待“戴家车匠店”的消失。
  参考答案:
  1.①开头写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点明了戴车匠店的位置,写出了传统手工艺的兴盛;②结尾写到两家店的消失,连同戴家车店的消失,表现了传统手工艺的没落;③这样写首尾呼应,结构圆合,突出作者对传统手工艺没落的惋惜之情。
  2.①追求清雅(文雅)的生活;②具有创新精神;③作为车匠,技艺高超;④热爱车匠活,且十分勤快(勤劳);⑤痛爱孩子;⑥对社会的变化有一定的担忧(对这种工艺的失去的担忧)。(答对五点即可)
  3.①运用鲜活动词“踩”“执刀”“就料”“吐出”,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娴熟的动作;②恰当的比喻、拟人、排比与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③侧面描写(衬托),用小孩子聚精会神,“小傻子一样”的描写,烘托出戴车匠高超的车工技艺。(或:鲜活动词、色彩鲜明的形容词,比喻、拟人、排比的运用,侧面描写等表达技巧,刻画出戴车匠车工技艺的高超)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戴车匠技艺的赞赏。
  4.(1)①“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表达了作者对戴车匠技艺的高超赞美之情,引起了作者的回忆。②“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表达了作者对戴车匠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传统手工艺的消失的惋惜之情。
  (2)示例:①戴车匠等的手工艺的消失是一种必然。小说结尾写戴车匠眯着眼睛看儿子在门槛上吃螺蛳,思考儿子将来做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这种矛盾以及社会的变化,正预示着车匠手艺的消失。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艺,使古老的工艺走向没落,以至于消失。②应该保护好像戴车匠所继承的这样的手工艺民间手艺。作者在结尾写到时隔四十年,他回到故乡看到了戴车匠的消失,并发出“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的感慨,流露出作者对手工艺技术消失的忧虑,阐述了保护手工艺技艺代表着应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文明应该保护好这些传统文化,使之在新的时代的生活中得以延伸。(可以选取任何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作者简介】
  李凌会,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萧县中学,有13年高三毕业班教学经验,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任占华
  
其他文献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加速发展、顾客需求复杂多变的趋势,众多企业日益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从总体上来说,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我国市场己从短缺阶段进
今年10月1日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11周年。众所周知,民族问题是事关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
【甲】  地平线  贾平凹  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驰。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经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啊,天到尽头了!”  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
保险资管新规的出台,为保险资管公司拓展个人客户颁发了“通行证”,标志着保险资管公司拥有了与其他资管机构平等的竞争机会和平台.面对全新的客户群体和固化的市场格局,保险
期刊
在宏观层面,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经济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投资增长发挥了主要的拉动作用。然而,由于受资源和消费需求等的限制,投资增速也不能过快,如果超过了
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就业问题、感情问题、贫困问题等,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利用其自身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措施.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
提起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许多考生望而生畏。究其根本,多是由于平时只读教科书,“解千道题,走半里路”,陷入了阅读分析能力差、效度低、理解作品难的窘境。对于这些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目前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缺乏最基本的全面理解。很多人习惯于带着需要回答的某个问题来进行阅读,常常导致要不断地随着问题的变换进行重复阅读。结果是习题做完了,思想上对阅读文本的印象还是支离破
高考文言实词的词义怎样理解?方法如下:  一、联系课文理解法  高考考查文言知识,材料主要来自课外,但所考内容大多来自高中课本。如:  例题1.裴大夫致我于死,死而无恨。(《隋书裴政传》)  解析:例1“恨”的含义是什么?只要联系课文《报任安书》中“恨私心有所不尽”一句的“恨”字,答案就清楚了。因为该句“恨”的意义是“遗憾”,由此推知例1“恨”的含义也一样。  练习1.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薛军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新形势下,能否坚持和贯彻这一制度,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