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诱发与捕捉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guo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始终关爱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通过“精心预设,有效预约”“放弃预案,适时把握”“构建互动,有效促进”等方法诱发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教学以智慧与活力。
  关键词:动态生成;诱发;捕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10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怎样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诱发“动态生成”,怎样捕捉“动态生成”的契机,使“动态生成”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活力呢?
  一、精心预设,有效预约生成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预设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线型设计(关注“教师怎样教”的设计)转到新理念下的框架设计(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设计)上,即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一新理念上来。
  《愚公移山》一文,所要赞美的是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或者困难时迎难而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一种执着勇敢的进取态度。在课堂上,当教师抛出问题“《愚公移山》与《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有什么不同点”时,不等学生发言,他就列出了三个提示词:“人数”“外援”“结局”,把学生的思维人为地引导到“愚公移山成功是因为外援。”而后又进一步由文本向深处引申解读。“假如,我再给智叟一个发言的机会。其实智叟有两个地方可以发言,一处是愚公反问他‘何苦而不平?’这时,他可以说一番话。还有一处是愚公等到‘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的时候,智叟还是可以站出来再说一番话,是不是?”这显然是想引发出一种预设的精彩。学生也确实没让教师失望,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发现了愚公的灾祸转嫁。至此,教师的目的基本达到了,他说:“山阻碍人的出路,这个问题有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言下之意就是愚公把灾祸转嫁给了其他和他一样的老头,是存在品行问题的。接下来他又援引了“愚公说出豪言壮语,却没有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壮举,应当羞愧。”的观点,以此评价愚公精神,作为指导学生认识愚公的材料,引导学生得出了愚公的“苦肉计”“狡猾”“毒辣”。于是,在这种自由思想的支配下,任意解构文本,肆意歪曲经典,引领学生搜寻万仞大山中的几根枯枝。
  这时,如果教师再一次引导组织学生探究文本,从愚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一种执着勇敢的进取态度,从文本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人生哲理,终身受益。这才是真正的课堂所应该生成的生命活力和教学的终极目标所在。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为孩子的学习、为孩子的需要而存在的。
  二、放弃预案,适时把握生成
  新课标告诉教师,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在一节作文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件有趣的事。在讨论选材时,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没一人举手。正在教师无计可施之际,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教室里大部分学生把目光移向窗外。于是该教师放弃了这次训练,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雪中,观察雪、触摸雪、感受雪;让学生堆雪人,打雪仗;他们尽情感受,尽情欢笑,然后学生奇迹般地写出了一篇篇优秀习作。有一位学生写到:“看啊!毛茸茸、亮晶晶的雪花好像可爱的小精灵,飘飘悠悠地从天而降。如柳絮、似芦花,显得那么轻盈、洒脱。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突然间,我也成了一朵无拘无束的小雪花,在空中自由地飞舞,尽情地欢笑。”由此可见,学生缺乏的不是写作素材,而是对生活的关注。无意间,教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赞美生活。
  课堂教学不只是预设,更是动态的生成。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能成为一门艺术,才有了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才呈现出勃勃的生命气息!
  三、构建互动,有效促进生成
  构建互动共享的语言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生心灵的引路人,让语文课堂成为一首师生共同演奏的交响曲。那么,语文教學将会是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过程。
  在互动共享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主持人”“导演”或者“谈话的伙伴”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不管什么角色,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双方互动的“对话情境”。这里的“对话”,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而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话。这种双方的“对话”是一种双方的“倾听”,也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关系。这样才会有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才会使每一个学生心中燃起的思维火花闪烁耀眼的光芒,使课堂教学显得更有生命力。这里的“对话”也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有碰撞与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此外,在课堂中,有些学生的发言是毫无价值的,甚至会带离其他学生的思维,如文不对题的回答,无价值的提问,漫无边际的思考过程,这时,教师应“过河拆桥”,狠心放弃。否则,会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3).
  [3]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第四中学 325500)
其他文献
“学不会”是很多学生对高中物理简单而复杂的评价.“教不会”也是很多物理教师无奈又迷茫的回答.而我们共同的愿望是“让每个学生都学会、都会学”.  快乐学习是目前教学中最为提倡的一种学习理念,快乐学习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校的教师也在这方面不断尝试和探索着.  1阳光的课堂,快乐学习的前提  1.1阳光课堂是快乐学习的前提  阳光的心态能让我们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可
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困难的,新课改后,对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个问题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现从两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好高中物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教学进行.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可以实现学生向新的教学内容的有效过渡.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并正确认识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探讨、创
高考试卷历年来都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物理基本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生对物理规律和过程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和推理能力.在平时物理教学中需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可通过对典型例题分析、拓展、变式训练、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一些典型物理模型,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够独立的对物理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下面通过典型例题来探讨平时的物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的理念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行探究教学,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环境.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就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做了以下探究.  1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1.1主动性原则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和动手实践,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积极性,
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笔者从利用游戏、设计活动讲究承接、充分利用生成资源几个方面论证了如何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进行优化,扩充学生的学习容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因此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显著特点,既对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逐渐拓展和深入的背景下,优化实验教学成为物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部分.鉴于此,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借此大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巧妙导入,激发潜在的求知欲  对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它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气氛,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方法;良好学习状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07  成功的导语,不但能感染学生,活跃气氛,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心弦,激发
摘要:思维导图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是将知识点以框架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的记忆效果更加突出。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本文详细分析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实践。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思维导图;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08  对于高中生而言,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可以显著改善学生的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课程。而这一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不能让孩子的学习只停留在道德认知的层面,而应从“体验”入手,拉近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多引导孩子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