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骨折、颅脑损伤等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938例,将其列为疾病组,同时建立健康对照组,并检测D-二聚体后对组内和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对诸如骨折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存在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D-二聚体;临床价值
  血浆D-二聚体检测近年来已日益受到临床医生们的重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中。它是在当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多种疾病可以引起D-二聚体的升高,可特异性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同时也作为溶栓治疗的观察指标,在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比较低[1]。本文就其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合格血液标本938例,其中恶性血液病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21-89(41±9);恶性肿瘤195例,男103例,女92例,年龄35-82(58±13);慢性肾衰89例,男41例,女48例,年龄37-69(43±8);各种创伤(包括颅脑损伤、骨折等)174例,男111例,女63例,年龄19-73(39±9);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栓塞、肺炎等)202例,男112例,女90例,年龄23-75(51±13);心脑血管疾病124例,男77例,女47例,年龄48-83(61±10);妊高症妇女79例,年龄19-41(27±7),将这七种疾病归为异常组;健康组对照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为38-58(45±7),为我院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既往无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史,体格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在对组内疾病进行分析的同时,对组间数据也进行相应的分析。无论是组内还是组间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標本采集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抽取受检者静脉血(0.109mol/L枸橼酸钠1:9抗凝)。经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
  1.3 实验方法、仪器、试剂及质控 采用ACL-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仪器按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定时校准,并每天作质控,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状态。试剂、质控品及测试杯均为配套产品,室间及室内质控在控。
  1.4 方法 对同一患者的多次检测结果,以第一次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异常组中各类疾病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见表1。
  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113±35 mg/L(<232 mg/L为正常)。
  从表1可以看出,异常组中各类疾病之间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异常组中各类疾病均引起D-二聚体的升高。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常伴有出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机制较为复杂[2]。有研究[3-4]证实,初发和复发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高于缓解患者和健康人群,说明血浆DD测定不仅可评估血液病患者凝血功能,也可用于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价。在恶性肿瘤患者中,D-二聚体的增高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表明随着肿瘤病情进展,体内高凝状态加重,提示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增强,有凝血活性亢进和继发纤溶状态,易发生血栓和DIC。了解体内D-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判断与预后估计及治疗,对于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一定的意义。
  各种创伤时,组织中所含的组织因子、凝血酶激活物释放入血,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通路;亦可因血管损伤导致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激活;因此患者可能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病理生理变化,引起血浆D-二聚体的升高。各种创伤及术后,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因此,有效的筛查试验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D-二聚体检测是DIV筛查的有效手段[5]。静脉造影确诊为DIV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所以临床上怀疑为DIV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从而避免了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险。
  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及肺栓塞、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同样由于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而使血浆D-二聚体升高。它们主要由于缺血、缺氧、感染和内毒素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和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凝血系统,形成高凝血症和纤溶亢进,易形成微血栓及并发DIC或DIC前期[6]
  正常妊娠时,胎盘附着面即为一局部发生慢性DIC的潜在场所,而妊高症时由于胎盘缺血,绒毛坏死,滋养叶碎片不断大量进入血液微循环,经肺循环时被溶解,释放出组织凝血活酶,导致血管内凝血,同时继发性纤溶活动被启动,从而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所以,孕期做好凝血功能的动态检测,对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如慢性肾衰、急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因血管内皮受损、脂类代谢障碍及血液粘滞而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而使D-二聚体增高。
  有文献报道[7],D-二聚体对血栓形成性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分别高达93%-100%及85%-90%,是一种理想的可靠的方法。因此,不难看出,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其对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病有早期快速诊断价值,对妊高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总之,D-二聚体的检测十分重要,对临床诊断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谭齐贤.临床血液和血液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李家增.止血异常与恶性肿瘤[J].血栓与止血学,2006,12(2):88-89.
  [3] 李萍,欧阳建,周荣富,等.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的变化[J].血栓与与止血学,2010,16(1):24-25.
  [4] 华桂叶,冯莹,庞缨,等.血液肿瘤患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抗凝血酶检测的意义[J].血栓与与止血学,2010,12(3):123-124.
  [5] 熊志刚,张庆怡.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0(8):2371-2372.
  [6] 叶晓芳,刘双,杨京华.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1):7-9.
  [7] 李丽苹,张彦红.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疗前沿,2011,7(6):52.
其他文献
期刊
解脲脲原体(Uu)主要引起非淋病性尿道炎(NGU).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Uu耐药性显著增加.目前用于临床检测Uu的药敏的进口试剂盒价格昂贵.为此,本研究采用自制试剂盒对Uu的药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1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通过对病情的细致观察和护理术后止血效果好,腹水改善明显。35例出现并发症,经保守治疗等措施治愈出院,6例术后死亡。结论 及时正确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疗效,促进了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后病理证实44例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及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在44例患者中,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明确诊断42例,诊断的准确率95.4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无创性,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血管疾病  在临床上,对下肢血管疾病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探讨和分析其作用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住院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在饮食睡眠、抑郁症、并发症、一般知识的掌握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
期刊
期刊
期刊
噬血细胞综合征(HS)为良性吞噬血细胞的组织细胞(噬血细胞)增生,临床上有发热、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及凝血障碍[1~4].临床表现酷似恶性组织细胞病(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