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贫血原因,寻求降低患病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永顺地区2008年至2011年散居儿童保健管理系统中体弱儿管理档案进行统计,病因分析。结果:4086名体检儿童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418例,6月龄组占46.65%,6-12月龄组占33.01%,12-24月龄组占11.72%,24-36月龄组占8.35%;辅食添加不当占70.57%,先天储铁不足占3.83%,需求量大占22.49%,丢失过多占3.11%。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0-6个月发病率高,辅食添加不合理为婴幼儿营养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应加强对婴幼儿的喂养指导和定期的健康检查。利用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各期所需营养,有的放矢的指导家长,达到减少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提高婴幼儿的身体素质及本地区儿童保健水平。
【关键词】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辅食添加不合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人群。以6月龄至3岁的婴幼儿最多。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保门诊四病防治之一,去除病因是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原则。因此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诊断尤为重要。现将我院保健门诊散居儿童系统管理中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1日年发现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和病因构成,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1日来我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婴幼儿4086名,男童2195名,女童1891名。检查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418例,其中男童230例,女童188例。
1.2 判断标准 末梢血化验检查血红蛋白,6个月~6岁<110g/L,红细胞形态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程度:HB 110~90g/L为轻度,90~60g/L为中度,60~30g/L为重度[1]。
1.3 实验方法 全部对象采用无名指指端血,统一采用BC-3000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测血常规。采用散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体弱儿管理档案表进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调查。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1日到我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中,血常规化验4086例,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418例,为10.23%。其中6月龄组195例,为46.65%,6-12月龄组138例,为33.01%,12-24月龄组49例 ,为11.72%, 24-36月龄组36例,为8.6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中轻度407例,为97.37%,中度11例,为2.63%;无重度贫血。
3 讨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在0-3岁散居儿童中比較高,并没有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这与整个社会人群的文化知识水平及人民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6月龄组46.65%,6-12月龄组33.01%,12-24月龄组11.72%,24-36月龄组8.61%。同时发现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P<0.01)。这主要由于婴幼儿铁代谢的特点决定的,4月龄以后,从母体获得铁逐渐耗尽,以及生长发育在出生后6个月内比较迅速,铁的需求量增加;4-6个月需通过辅食的添加补充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导致6月龄组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偏高。对于正常健康体检的散居儿童来说,主要为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只要家长及时给患儿调整饮食结构或补充铁剂,都能尽快纠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男童为230例,女童为188例,男童的患病率为10.06%,女童的患病率为10.41%,进行x2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由于辅食添加不合理、挑食者295例,为70.57%;由于生长发育快需求量增加者94例,为22.49%;由于先天储存不足又未及时补铁者(5例双胎,6例早产,5例低出生体重儿)16例,为3.83%;其他疾病造成的丢失过多(腹泻6例,营养代谢障碍疾病2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唇腭裂1例)13例,为3.11%。
通过上述相关因素分析可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辅食添加不合理、小儿挑食,家长应该在4-6个月给小儿合理添加辅食,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补充营养所需,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厌食挑食的发生造成的恶性循环。对于先天储铁不足的小儿,给予正确的喂养指导。对于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多胎儿生后2个月给予铁剂进行预防。对于生长发育快的婴幼儿及时向家长宣传科学喂养的知识,提醒家长定期进行血常规的化验。对于疾病造成丢失铁过多的小儿,应该在疾病痊愈后及时适量的给予小儿补充营养。3岁以下婴幼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母亲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相关,所以改善孕期和产后妇女的营养状况能提高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是减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之一[3]。以上这些都可以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从而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 王卫平. 儿科学. 7 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56.
[2] 马晓荣 小儿缺铁性贫血57例分析[J].海南医学,2005, 16(1): 109-110
[3] 赖建强, 荫士安, 朴建华等. 婴幼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母亲贫血的关系[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6,40(4): 290-291.
【关键词】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辅食添加不合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人群。以6月龄至3岁的婴幼儿最多。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保门诊四病防治之一,去除病因是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原则。因此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诊断尤为重要。现将我院保健门诊散居儿童系统管理中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1日年发现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和病因构成,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1日来我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婴幼儿4086名,男童2195名,女童1891名。检查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418例,其中男童230例,女童188例。
1.2 判断标准 末梢血化验检查血红蛋白,6个月~6岁<110g/L,红细胞形态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程度:HB 110~90g/L为轻度,90~60g/L为中度,60~30g/L为重度[1]。
1.3 实验方法 全部对象采用无名指指端血,统一采用BC-3000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测血常规。采用散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体弱儿管理档案表进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调查。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1日到我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中,血常规化验4086例,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418例,为10.23%。其中6月龄组195例,为46.65%,6-12月龄组138例,为33.01%,12-24月龄组49例 ,为11.72%, 24-36月龄组36例,为8.6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中轻度407例,为97.37%,中度11例,为2.63%;无重度贫血。
3 讨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在0-3岁散居儿童中比較高,并没有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这与整个社会人群的文化知识水平及人民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6月龄组46.65%,6-12月龄组33.01%,12-24月龄组11.72%,24-36月龄组8.61%。同时发现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P<0.01)。这主要由于婴幼儿铁代谢的特点决定的,4月龄以后,从母体获得铁逐渐耗尽,以及生长发育在出生后6个月内比较迅速,铁的需求量增加;4-6个月需通过辅食的添加补充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导致6月龄组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偏高。对于正常健康体检的散居儿童来说,主要为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只要家长及时给患儿调整饮食结构或补充铁剂,都能尽快纠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男童为230例,女童为188例,男童的患病率为10.06%,女童的患病率为10.41%,进行x2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由于辅食添加不合理、挑食者295例,为70.57%;由于生长发育快需求量增加者94例,为22.49%;由于先天储存不足又未及时补铁者(5例双胎,6例早产,5例低出生体重儿)16例,为3.83%;其他疾病造成的丢失过多(腹泻6例,营养代谢障碍疾病2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唇腭裂1例)13例,为3.11%。
通过上述相关因素分析可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辅食添加不合理、小儿挑食,家长应该在4-6个月给小儿合理添加辅食,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补充营养所需,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厌食挑食的发生造成的恶性循环。对于先天储铁不足的小儿,给予正确的喂养指导。对于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多胎儿生后2个月给予铁剂进行预防。对于生长发育快的婴幼儿及时向家长宣传科学喂养的知识,提醒家长定期进行血常规的化验。对于疾病造成丢失铁过多的小儿,应该在疾病痊愈后及时适量的给予小儿补充营养。3岁以下婴幼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母亲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相关,所以改善孕期和产后妇女的营养状况能提高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是减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之一[3]。以上这些都可以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从而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 王卫平. 儿科学. 7 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56.
[2] 马晓荣 小儿缺铁性贫血57例分析[J].海南医学,2005, 16(1): 109-110
[3] 赖建强, 荫士安, 朴建华等. 婴幼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母亲贫血的关系[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6,40(4): 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