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角下的福建朱子学考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子学,又称闽学,由于它发端于南宋初年福建理学家杨时、游酢、罗从彦、李侗等人,朱熹通过他们传承了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人的理学思想,并建立起庞大完整且更为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所以一般将朱熹作为闽学的创始者和领袖。朱子思想是我国继儒家思想之后又一思想领域的重要成就,从宋末至清代近800 年间一直处于主流思想地位,被官方认定为正统的哲学思想。钱穆曾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观瞻全史,恐无第三人可与伦比。”朱子思想内容和学说还超越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传播到海外,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力。
  时至今日,朱子思想仍然具有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开展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福建地市级文献整理与研究现状的若干思考与举措——以闽东地区为例”(项目编号:FJ2017B131)和宁德师范学院2017 校级重大科研项目“ 宋元闽东朱子学研究”研究时,认真研读了由高令印、陈其芳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建朱子学》。该书详尽地阐述了福建地区——与朱子学渊源最深之地,从南宋末年到民国初年各时期朱子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核心思想和学术成就,系统地介绍了福建朱子学的形成和发展状况,以及福建朱子学的思想内容和特点,并初步对福建朱子学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全书结构清晰,观点鲜明。作者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选取了南宋末年到民国初年各个时期在朱子学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并就其生平、思想与著作展开论述。比如,在关于明代后期的福建朱子学的研究中,作者着重对这一时期的三个著名人物陈琛、张岳、林希元分别进行阐述。作者认为陈琛第一次从世界观上指出了儒、佛、道的区别,认为“握阴阳垢之机”是儒者区别于佛、老的标志;而林希元的成就在于他的宇宙演化论和天人以气相通论,以及于物求理、躬行为先和依可而行的思想。
  全书内容翔实,论述严谨。在对各历史时期的学者进行介绍之前,作者都会对当时社会思想的背景和发展概况进行整体的分析阐释。比如,在关于元代福建朱子学的研究中,作者于朱子学在全国盛行的大背景之中,总结出当时福建朱子学者的特点——大多坚持民族气节论而拒绝入朝为官,务实学、强调躬行,大都潜心于五经注疏,等等。再如,闽东的陈普是朱子的三传弟子,一生笃信朱子学,以性命、道德、五常、诚敬等为切入点,积极阐发和传播朱子学。南宋灭亡,陈普誓不仕元,元朝三使辟为闽省教授,陈普坚拒不赴任,为时人所敬仰。
  综上,《福建朱子学》堪称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有特色的研究福建朱子学的学术著作之一,也曾作为国际朱子学会议的主要研究成果供国内外专家学者研讨,可见其在朱子學研究领域的权威性及学术价值,值得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溜索》是当代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中的一篇小说,是统编本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文章。小说故事极为简单,描写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帮汉子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历。按教材后面的“阅读提示”说,这篇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风度和语言特色上看,它是阿城“笔记小说”的一篇代表作。教材的单元导读要求:“要在梳理情
书名:语文教学设计:优化与重构  作者:张秋玲  出版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  ISBN:9787504162748  定价:49.8元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无形中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教育關乎中华文化的传承以及人文素养的培育,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如何真正发挥语文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早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努力攻克的重要课题
“古代汉语”作为一个学科专名,出现于上一个世纪,然而,古代汉语的主要研究内容音韵文字训诂,却是我们国家最为古老的学术研究内容之一。王朝时代的学术研究主要有两门:一是“大学”,一是“小学”。“大学”是经学,“小学”就是音韵文字训诂之学。实际上,经学时代以前,“小学”就已经存在。五四运动以后,经学消解,所谓经学的附庸“小学”,不仅没有消解,反而蓬勃发展,相继分立了好几个新的学科,如文字学、训诂学、音韵
自谷歌公司2006年8月在搜索引擎大会上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以来,“云计算”便开始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十几年来,正是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播给社会增添了愈加显著的“云”色彩,也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云时代”。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则以倒逼之势让“云时代”更加深入人心。霎时之间,云拜年、云看灯、云抗疫、云捐赠、云复工、云招聘
对袁湛江老师的敬重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加深的,而当我读完这部洋洋洒洒的书稿时,如久行寂寞山谷者而闻同道足音,敬重之上愈加惊喜。  袁湛江不仅仅是卓越的校长、优秀的教师,也是扎实的课程开发者和实践者,这是我读完这本书稿时,所产生的崭新印象。学校发展、教师管理、课程开发、教学表率,一般不能统筹兼顾;管理之善和教学之精,历来难以两全,但袁湛江真正做到“四美具,两难并”——正如运动场上,单项胜出可能,全
宋运来是江苏省的语文特级教师。我听他的课不多,但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什么道理呢?因为他的语文课堂教学内涵非常鲜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定教,聚焦语用”。这里的“语用”不是“语用学”的专用术语,而是广义的语言文字运用:既包括书面语言的运用,也包括口头语言的运用。  一、“以学定教”不是教师被动适应学生  我们的阅读教学曾被批评为“无思考”的教学,因为它以讲读为核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因此主张
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说“好问则裕”,意即善于提问的人,学识就会渊博。  有人这样描述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会问十万个为什么;小学时偶尔会问为什么;上了高中基本不问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虽然多少有些夸张,但也能折射出一个现象: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比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呈明显下降态势。  没有问题的背后,是思想的沉寂和僵化,是心灵的冷漠和荒芜。的确,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
如今,在有些语文课堂上,板书已渐行渐远了。  在众多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中,板书颇具传统色彩,曾经备受熏视,但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进驻课堂,板书的位置已被极具视听冲击力的声光电取代,渐渐“退居二线”去了。以我之所能见,不要说常态的语文课,即便是有些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现在也已经很难再见到那种构思精巧、构图精美的板书了。  也许,拎着电脑、揣着U盘进教室的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也许,课堂上白始至终轻
伍尔夫在《怎样读小说》一文中说:“如果你想真正掌握某个小说家—某个大艺术家——给你的一切,你不仅需要有非常敏锐的感受力,还需要有非常大胆的想象力。”高尔斯华绥小说《品质》讲述了格斯拉兄弟的故事,他们视鞋为生命,每一双靴子都是凝结了心血的艺术品,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对这样一篇近乎赞美诗的小说,作者似乎“用错了笔墨”,大篇幅描写格斯拉兄弟接订货单时的情景,却省略了满足读者正常好奇心的诸多内容。这些
《陈太丘与友期行》(也作《陈太丘与友期》)选自古代志人志怪小说《世说新语》,全文仅103字,却演绎了一场关于“信”的精彩辩论。各版本教材都将其作为初冲生研读文言文的入门篇目,视作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积极性的典范素材。  由于内容浅显易懂,长期以来,对这篇文章的教学几乎已成定式,“明礼诚信”的主题分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的问题探讨,频繁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这不但脱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