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素质浅析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tt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更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教材、学生三部分构成。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那么,一个优秀的教室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笔者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种素质:
  
  一、人格魅力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笔者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上。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
  
  二、思想素质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深邃的哲理。愿意向学生说心里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再者,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社会变革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深刻、速度之迅猛都是前所未有的,科学技术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们若思想僵化,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高超技艺
   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词汇量,更要有过硬的背功。应背诵大量的文章。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语文教师还必须写好文章,写文章不是为自己增添一层油彩,而是从心底深处去感应、领悟和阐释生活和人生。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若不写作,不体会写作之甘苦,指导作文必然是空洞的说教。
  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课的综合性最强,内容覆盖面广,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多种素素质,成为一个“杂”家,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到科技最新成就,从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装,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
其他文献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求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学生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就是把科学探究引进教学,其实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一线的高中化学老师,探究式教学是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经过不断研究与反思、反复实践与改进,现总结出了下面三种简单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质量。然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怎样才能提高阅读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还得辅之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因此需要借助阅读教学来掌握、运用阅读方法。下面根据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信息技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探究出适合现代教学需要以及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是《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一个从小培养的问题。但不管采取哪些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客观的物质条件保证是必须
期刊
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注。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最新出版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1亿人。在流动人口大军
期刊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是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教师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即使有回答,教师也是喜欢采用“打台球”式的提问,如果一个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的要求,立即要求其他学生回答,直到学生的回答落入事先设计好的“台球洞”为止。如果教师问得浅显、直白,看上去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不过是灌输的另一种表现而已,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因此,问答式的课堂教
期刊
当前,高职生就业心理普通存在几个比较矛盾的现象:有时追求高薪,有时又希望专业对口能学以致用;有时渴望自主创业,有时又希望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有时希望有充分发展的空间,实现自身价值,有时却又自信心不足,自感能力一般等等,这些就业矛盾的心态与择业心理的不稳定性在学生中表现得相当明显。  每位高职生都希望择业期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及法制观念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市足,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加上目前大多数政治教师的教学方法
期刊
中职教育实施纲要中写道“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深入开展案例教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也就是说,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并不要求他有多深的理论知识,但要求他们要有很好的操作技能。怎样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在中职学校已经从事了十六年的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被我甩掉,取而代之的是案例教学模式。特别是近几年,我校的计算机专
期刊
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根本目的是学生自己“操作”。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是为了让学生事先接触课文,作一些力所能力的工作,以便为讲读做好准备,使学生学得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预习一篇课文,对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大有帮助的。预习事先要有布置,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预习课文一般要求学生:1.
期刊
所谓“136”动态课堂模式,即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围绕自主、合作、探究三种能力,分编制导学案、预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复习反思六个步骤;分别从编制导学案、学习内容、教师备课、课堂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体现“136”的思想。至于动态体现的地方很多,如教师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合作交流时组内学生 之间的互动等等。  对于这套教学模式,我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回到了获取知识的主角位置,把学习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