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自费出版反映三门峡移民款被挪用的报告文学,作家谢朝平被渭南警方以“涉嫌非法售书”为由捉走,蹲了30天看守所。一个退休检察官,一名文学爱好者,一位前检察日报社下属媒体的记者,缘何成为“非法经营”的犯罪嫌疑人?
文学爱好者
非法经营者”谢朝平生于1955年,四川平昌县人。上世纪70年代末,谢朝平从平昌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在县内教初中历史。不久,被上调到县文教局教研室当研究员,从此沉醉于文字工作:编教材、编试卷、编县志,等等。1989年,谢朝平调任达县监察局,不久又调任达县检察院,任职于政研室,负责该院的外宣工作。在谢朝平主持下,检察院外宣工作风生水起,谢由此被达州市检察院看中,随即上调。
谢朝平的妻子李琼发现,他的写作爱好一发不可收拾。“他喜欢报告文学。”李琼说,谢不抽烟不喝酒,看书写作是唯一爱好。除了国内一大批法制类期刊,谢的投稿对象还包括《知音》等情感社会类刊物。丰厚的稿费曾是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
作为“副业”,检察官谢朝平出产的作品主要是案件报道和人物通讯。2002年,谢朝平多年间见诸各报端的45篇贪腐案件稿,集合成《罪恶家族——检察官手记》一书,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任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韩忠信为之作序推荐。
50岁的“北漂”
2005年,四川省公检法系统编制紧张,遂出台政策鼓励员工提前办理内退,内退期间工资待遇不变。年满50的谢朝平符合内退条件,正面临进退的抉择。在《方圆法治》老朋友龙平川的引荐下,谢朝平顺利入职该杂志社成为一名普通记者,开始“北漂”之旅。
同事龙平川发现,在写作方面,谢朝平能写好5000字的大稿,但对200字的小消息犯难。不过,勤奋与敬业是同事们公认的。入职后,谢拿到新闻出版总署发的记者证,并做过一些舆论监督报道。也曾因一些批评报道,遭遇很大压力。
妻子李琼眼中,谢朝平是个不太理会生活琐事的人,但是很善良,心很软。“看见电视里播汶川地震的镜头,他在那儿噼里啪啦掉眼泪。”
“我们拖他一起吃饭,他不肯喝酒,吃完每次抢着埋单,把喝多了的人送回去,这样搞得大家都不好意思叫他去吃饭了,他太客气。”龙平川说。
在《方圆法治》工作两三年后,谢朝平转到同为《检察日报》旗下的正义网工作,直到2010年从单位离职,预备回四川老家养老。
为移民著史
追溯起来,到《方圆法治》杂志后的两次采访,为日后谢朝平的牢狱之灾埋下了伏笔。前一次让他结识了老作家任彦芳。后一次,则让他首次接触到三门峡库区移民。
2006年5月中旬,谢朝平受编辑部指派,前去渭南采访并写成“655次举报前后”一文,结果由于渭南方面的公关,稿件未能刊出。但此次渭南之行,谢朝平采访到了此前被媒体忽略的原渭南地区移民办主任程远,并从程远及当地友人处获得了近十公斤的材料,沉甸甸地背回北京。
此后,谢朝平利用假期六去渭南。被采访过的移民至今记得,他采访时坐了移民的车,走之前一定要掏钱将油加满。有感于移民的贫困,他总是自己掏钱请移民们吃饭。
“他曾经说,写完三门峡移民史这本书,他就可以回达州甚至回成都儿女身边养老了。这是他一生中要做的最后一件事。”龙平川说。
由于题材原因,谢朝平联系出版社时,屡屡碰壁。龙平川建议将书直接发网上算了,但是“他是死脑筋,硬是说不通,认为只有印出来的书才是真正的书,那样移民才能看到”。
后来,任彦芳向他的北大学弟、火花杂志社的魏丕植推荐了《大迁徙》,此文遂以《火花》增刊的形式出版。出乎意料的是,2010年6月27日,书到渭南即被查扣。谢朝平写下“渭南封杀《大迁徙》前后”一文,并向媒体求助。为防不测,他将一些写作资料用邮件发给友人保存。
2010年8月,陕西警察来《火花》杂志北京编辑部调查多次,其间,龙平川和谢朝平碰面,二人在马路上边走边聊。龙劝服似地给谢讲了个故事。
龙说:从前有个和尚养了条狗,你知道狗叫什么名字吗?谢说不知道。龙说:那条狗叫“放下”。每天傍晚,和尚都要站在庙门口喊这条狗:“放下,回来!放下,回来!”
谢朝平会意一笑,说:“我把这件事情做完,我就‘放下’了。”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七名身着便装的警察说是查户口,进入谢家。55岁的谢朝平被拷上手铐,与《大迁徙》书稿一同被警方带走。
文学爱好者
非法经营者”谢朝平生于1955年,四川平昌县人。上世纪70年代末,谢朝平从平昌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在县内教初中历史。不久,被上调到县文教局教研室当研究员,从此沉醉于文字工作:编教材、编试卷、编县志,等等。1989年,谢朝平调任达县监察局,不久又调任达县检察院,任职于政研室,负责该院的外宣工作。在谢朝平主持下,检察院外宣工作风生水起,谢由此被达州市检察院看中,随即上调。
谢朝平的妻子李琼发现,他的写作爱好一发不可收拾。“他喜欢报告文学。”李琼说,谢不抽烟不喝酒,看书写作是唯一爱好。除了国内一大批法制类期刊,谢的投稿对象还包括《知音》等情感社会类刊物。丰厚的稿费曾是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
作为“副业”,检察官谢朝平出产的作品主要是案件报道和人物通讯。2002年,谢朝平多年间见诸各报端的45篇贪腐案件稿,集合成《罪恶家族——检察官手记》一书,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任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韩忠信为之作序推荐。
50岁的“北漂”
2005年,四川省公检法系统编制紧张,遂出台政策鼓励员工提前办理内退,内退期间工资待遇不变。年满50的谢朝平符合内退条件,正面临进退的抉择。在《方圆法治》老朋友龙平川的引荐下,谢朝平顺利入职该杂志社成为一名普通记者,开始“北漂”之旅。
同事龙平川发现,在写作方面,谢朝平能写好5000字的大稿,但对200字的小消息犯难。不过,勤奋与敬业是同事们公认的。入职后,谢拿到新闻出版总署发的记者证,并做过一些舆论监督报道。也曾因一些批评报道,遭遇很大压力。
妻子李琼眼中,谢朝平是个不太理会生活琐事的人,但是很善良,心很软。“看见电视里播汶川地震的镜头,他在那儿噼里啪啦掉眼泪。”
“我们拖他一起吃饭,他不肯喝酒,吃完每次抢着埋单,把喝多了的人送回去,这样搞得大家都不好意思叫他去吃饭了,他太客气。”龙平川说。
在《方圆法治》工作两三年后,谢朝平转到同为《检察日报》旗下的正义网工作,直到2010年从单位离职,预备回四川老家养老。
为移民著史
追溯起来,到《方圆法治》杂志后的两次采访,为日后谢朝平的牢狱之灾埋下了伏笔。前一次让他结识了老作家任彦芳。后一次,则让他首次接触到三门峡库区移民。
2006年5月中旬,谢朝平受编辑部指派,前去渭南采访并写成“655次举报前后”一文,结果由于渭南方面的公关,稿件未能刊出。但此次渭南之行,谢朝平采访到了此前被媒体忽略的原渭南地区移民办主任程远,并从程远及当地友人处获得了近十公斤的材料,沉甸甸地背回北京。
此后,谢朝平利用假期六去渭南。被采访过的移民至今记得,他采访时坐了移民的车,走之前一定要掏钱将油加满。有感于移民的贫困,他总是自己掏钱请移民们吃饭。
“他曾经说,写完三门峡移民史这本书,他就可以回达州甚至回成都儿女身边养老了。这是他一生中要做的最后一件事。”龙平川说。
由于题材原因,谢朝平联系出版社时,屡屡碰壁。龙平川建议将书直接发网上算了,但是“他是死脑筋,硬是说不通,认为只有印出来的书才是真正的书,那样移民才能看到”。
后来,任彦芳向他的北大学弟、火花杂志社的魏丕植推荐了《大迁徙》,此文遂以《火花》增刊的形式出版。出乎意料的是,2010年6月27日,书到渭南即被查扣。谢朝平写下“渭南封杀《大迁徙》前后”一文,并向媒体求助。为防不测,他将一些写作资料用邮件发给友人保存。
2010年8月,陕西警察来《火花》杂志北京编辑部调查多次,其间,龙平川和谢朝平碰面,二人在马路上边走边聊。龙劝服似地给谢讲了个故事。
龙说:从前有个和尚养了条狗,你知道狗叫什么名字吗?谢说不知道。龙说:那条狗叫“放下”。每天傍晚,和尚都要站在庙门口喊这条狗:“放下,回来!放下,回来!”
谢朝平会意一笑,说:“我把这件事情做完,我就‘放下’了。”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七名身着便装的警察说是查户口,进入谢家。55岁的谢朝平被拷上手铐,与《大迁徙》书稿一同被警方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