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ng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因规格之高、影响广泛而备受关注.今年更是如此,并在变化中彰显其新内涵:科技创新不仅要擞励和奖励,更要成为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可靠力量和坚实支撑.这是时代给出的新课题,也是国家赋予的新使命.rn国家实施科技奖励制度已经整整20年.每年在年初举行高规格大会,大奖最终花落谁家,总是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但除会期改在11月外还有新变化.一是首次由推荐制改为提名制后,获奖比例下降了;二是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十年磨一剑”的项目多了;三是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面向外籍科学家全面开放了.
其他文献
生态碳汇交易是一种实现“碳吸收和清除”长效机制的重要政策工具,合理的碳汇政策能够为推进“碳中和”提供最稳定、最具成本优势的解决方案.文章基于碳交易和生态碳汇交易发展现状,从规模、程序和方式等方面剖析了我国生态碳汇交易的制约因素,并分析不同类型碳汇交易区域性和差异化的基本特点和“非市场”式发展趋势.针对存在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技术方法有待创新、顶层设计亟待加强等问题,提出自然资源管理提升生态碳汇交易的对策建议:(1)加强自然资源产权政策在碳市场建设顶层设计上的协调;(2)构建统一、可监测和可计量的自然资源资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具有重大贡献,是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文章阐述了植被、土壤、其他环境条件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影响,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增汇原理;分析了现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保护措施及其对森林、草地、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影响;并从规划引领、工程实施、政策制度支撑体系三个维度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的主要技术路径和政策建议.
自然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能量来源.当前,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碳排放居高不下(100亿吨+)和碳汇能力不足(10亿吨+)的矛盾.而碳源和碳汇,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二者缺少一个,这个矛盾就难以破解.碳排放的源头是资源利用,减碳、除碳,靠的也是资源;碳汇能力提升,更离不开自然资源.需要把握“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统筹开发与保护关系,统筹人和自然关系,在减碳与储碳、提效与增汇、适应与应对、自然增汇与工程增汇方面深入研究,使自然资源在碳达峰、
期刊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推动蓝碳交易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国际蓝碳交易主要集中在IPCC认可的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文章在分析海洋碳循环机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现状和固碳机制,提出建立健全我国蓝碳创新发展支撑体系的建议:(1)开展滨海生态系统基础调查和碳储量评估;(2)制定重要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激励政策、创新激励机制;(3)加强海洋保护地管理与制度建设;(4)建立蓝碳核算标准和认证体系;(5)构建蓝碳交易市场;(6)推动蓝碳国际合作.
本地可再生能源和碳汇资源的多元利用对于超大城市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地热、潮汐、风等可再生能源和土壤、植被、海洋等碳汇资源的发育特征与大地构造、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海陆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地质工作参与上海本地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和碳汇资源管理的前景较好.地质工作助力上海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四条工作路径:(1)充分利用松散层地质大数据,支持浅层地热开发和地下水储热及地下空间开发;(2)加强深部基岩断裂带地热水、干热岩和深部岩溶、玄武岩调查,促进本地深层地热开发和深层储能与储碳;(3)建立
风口,通俗说就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重点、焦点.那么,数字经济的风口又是什么呢?笔者理解,就是围绕国民经济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国民经济的主战场.rn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1 8年的30.2万亿美元增长到201 9年的31.8万亿美元,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美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超60%,日本、韩国的占比超过40%.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体量位居全球第二,规模已达到5.4万亿美元,相比德国、美国等国家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期刊
自从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3060”目标后,中国政府就在积极行动,并做出一系列政策安排.《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颁布,成为指导“双碳”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本遵循.rn在这项艰巨的工作中,无论从经济发展阶段、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碳中和实现周期,还是从碳减排技术储备来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碳达峰尤其是碳中和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是关键.
期刊
文章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导向,解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双碳”的内涵及关联,探究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领域减碳增汇潜力,指出基于生态型整治、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增加绿(蓝)碳汇和土壤碳汇、资源活化再利用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并提出加强规划引导、加快标准规范研制、研发关键技术、提升公众参与等相关建议.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的重点领域,也是碳排放的大户.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指引下,工业领域亟须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工业应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着手,推进碳减排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期刊
为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与改革,引导住房合理消费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授予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五年.rn从立法先行,到先试点再立法,房地产税改革思路迎来新的转变.房地产税试点要来了,对于楼市有何影响?“再试点”有何“新变化”?此次试点力度预计怎样?对此,《中国发展观察》杂志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