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场面,展示淳朴民风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读范文
  山路漫歌和村寨传歌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作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节选自沈从文《云南的歌会》。题目为编者所加)
  亮点借鉴
   1.特色鲜明选场面。云南的歌会丰富多彩,积淀深厚,可写内容很多。作者没有纵向详写云南歌会的历史传承,横向展示云南各地的歌会盛况,而是选取有代表性的场面展开描述,多侧面地表现云南歌会的神韵。“山路漫歌”的场面突出一个“漫”字——自由随意,即兴发挥,发乎性情,就像杂花、云雀那样充满自然之趣。这一场面着力描写的是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以景衬人,以鸟鸣悦耳之美烘托赶马女孩子歌声之动听。这时的歌“不论唱什么”都行,“发哑带沙”的嗓音透露出的是一种自然淳朴之美。“村寨传歌”场面的特点是: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特殊功能——“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所以它既是一次民歌展览,又是一堂民歌课。
   2.手法多样写人物。人物是场面描写的中心,人物写活,场面才有个性魅力。如“村寨传歌”写人物时,既有鸟瞰式描写(“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又有特写(“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表现出“传歌”的群体性特点和场面的宏伟壮观,让读者领略到独特的地域文化美。
   3.一石三鸟绘美景。景物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往往是构成场面的要素。如“山路漫歌”所写山景,特色鲜明,美不胜收。(1)视觉美与听觉美相结合。报春花的粉蓝色,天空的瓦蓝,小山坡上杂花的斑斓色彩,戴胜鸟头顶的花冠,晨光的熹微等,构成绚丽清朗之美;“各种山鸟呼朋唤侣”组成的多重唱,“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的戴胜鸟的独唱,天空中、草丛中云雀的相互应和的合唱,构成了一场美妙动听的交响音乐会!(2)妙用手法,写活动态。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写报春花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优美的神态描绘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作者不惜笔墨描绘如此美景,有一石三鸟之妙:一是展示云南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二是为“赶马女孩子”创设天然的舞台和生机蓬勃的背景,烘托她们优美动听且有自然之趣的歌声;三是山鸟或悠扬或朴质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呼应,演奏出动人的田园交响曲,从而给人启示——民俗的形成与环境、人物密切相关,正是云南秀丽明媚的环境孕育了赶马女孩子热情、奔放、爱唱歌的性格;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们内心的和谐构成了云南山区边寨的生态文明美。
  正月十五秧歌会
  ◎霍春岩
   朋友,你看过大秧歌吗?如果你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一定会被那粗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并且流连忘返。说不定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呢。
   你听,“咚咚锵,咚咚锵”,锣鼓阵阵;“噼噼啪啪”,鞭炮齐鸣;“嘀嘀嗒嗒嘀嘀嗒”,唢呐声声。大街上一拨人扭着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氅,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随着这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虎虎生风,自觉排成两队,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气势自然却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中,双手抱拳做个“罗圈揖”,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更加昂扬。
   (“锣鼓阵阵”“鞭炮齐鸣”“唢呐声声”,这是小作者家乡春节期间上演的“交响乐”;“踏”“迈”“飞舞”几个动词,把秧歌队写活了)
   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漢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船里那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太婆”。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青布大衫,两只耳朵上别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笊篱把儿”,脸上还贴了一颗黄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们三蹿两跳来到旱船的跟前,与“老汉”周旋起来。“棒”“桨”相撞,“乒乒乓乓”,脸对脸,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正在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过来,这才冲散了这对“丑冤家”……
   (摇旱船的老汉、忸怩作态的大姑娘、刁老太婆的表演组成了一幅乡村特有的欢乐图。段中的比喻修辞、色彩描写、动作描写等,把小作者家乡的秧歌会描绘得形象灵动)
   这一拨儿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儿又接上来。满街的秧歌让人目不暇接,锣鼓声震耳欲聋。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议论着,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秧歌队叫,儿女们手挽老人跟着秧歌队跑,人们忘记了寒冷,被锣鼓带进一个春潮涌动的世界。
   (侧面描写,表现了秧歌会的热闹、迷人)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的大秧歌吧!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旋律!
  (黑龙江绥滨农场中学,指导老师:李阳海)
其他文献
文题呈现   掌声雷动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建议;埋头苦读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花开的声音;背包远行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亲人的叮嘱……   请以“留只耳朵听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青春如星月,华彩熠熠。
期刊
金色长杆大碗唢呐音色明亮,热烈奔放,舒展沉稳;厚铜圆板锤打而成的锣面正中凸出馒头状,低音浑厚,高音挺拔;小巧玲珑的棍子敲打着小扁鼓,时高时低,时快时慢,铿锵有力,渗透着雄健的阳刚之气;一对锃亮的小镲,毫不落后,节奏清晰,高低分明,张扬着激越大地的气势。   一声长号,穿出沟壑,越过山梁,在空旷无边的黄土高原上激昂回荡,其声粗犷豪放,让人心扉跌宕。   这就是让你听着如痴如醉、终生难忘的子长唢呐。欢
期刊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题记   临近期末,同学们的情绪多少都有些焦躁。为了让我们静下心来学习,班主任张老师几乎住在了教室里,我们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按照惯例,每天下午离校前,张老师都会对当天的情况进行小结。但这一天似乎不太寻常,最后一节英语课后,张老师一声不吭就离开了。同学们猜想,是不是我们这段时间太过浮躁,张老师生气
期刊
法布尔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散文的筆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在其笔下,昆虫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昆虫世界成了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昆虫记》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还是一部文笔优美、风格独特的文学经典,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片段阅读一  蟋蟀产卵  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
期刊
有人说:“我的心所怀念的幸福并不是一些转瞬即逝的片刻,而是一种单纯而持久的境界。”这里的“单纯而持久的境界”,是心灵的平静,是精神的澄澈。保持内心的平静,方能细细品味世间的美好。今天,让我们怀揣一颗平静的心,跟随梭罗的步伐,亲近自然,找寻生活最初的样子。  品读经典  冬日漫步(节选)  大自然在冬天是一架旧橱柜,各种干枯了的标本按照它们生长的次序,摆得井然有序。草原和树林成了一座“植物标本馆”。
期刊
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傍晚时分,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犹如春蚕咀嚼桑叶的声音,嘈嘈切切。秋夜残灯明灭,细雨缠绵。   “叮咚,叮咚,叮咚……”瓦片是雨滴独特的乐器。雨声急骤,如万马齐鸣,排山倒海;雨声轻柔,如少女在花前低语,温柔恬淡。雨滴拍打在瓦片上,在瓦片的缝隙中汇聚成一道道溪流,然后倾泻到屋檐下。屋檐下的地面,被水柱砸出一个个小水坑。雨声时而淅淅沥沥,时而悠远清扬;时而
期刊
文题速递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秋天的怀念》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请模仿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我们在对《秋天的怀念》进行仿写时,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1.选好意象,凝聚情思。《秋天的怀念》三次写看花,两次写菊花。“菊花”既寄托着母亲愿儿子能像菊花那样坚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希望;也寄托着作者对母
期刊
节日的吃食   ①家常便饭到了节日时,就像毛手毛脚的短工,被打发了,节日自有节日的吃食。先从春天说起吧。立春的那一天,家家都得烙春饼。春饼不能油大,要擀得薄如纸片,用慢火在锅里轻轻翻转,烙到白色的面饼上飞出一片片晚霞般的金黄的印记,饼就熟了。   ②立春一过,离清明就不远了。人们这一天会挎着篮子去山上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篮子里装着染成红色的熟鸡蛋,它们被上过供后,依然会被带回到生者的餐桌上,由大家分
期刊
在科学领域,阿西莫夫几乎成了科普和科幻的代名词,并且拥有众多的读者和崇拜者。时至今日,阿西莫夫对中国读者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他的生命力源自他那非凡的阐释能力,以及他所撰写的那些题材广泛、行文流畅的杰作。   阿西莫夫一生著书470部,可谓“著作超身”。我国翻译阿西莫夫作品最多的译者卞毓麟先生形象地说过,阿西莫夫的全部科普作品,构成了一个阵容可观的“梯队”:科学总论类有《阿西莫夫科学指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让我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让我懂得了光阴的可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学会了奉献;跌倒了再爬起来,我变得更加坚强……   作为中学生的你,现已走过十几个春秋,你一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收获。请以“经历,让我收获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把题目补全,作文内容完整、具体,描写生动、细致,有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