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哮喘缓解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6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部分患儿有反复发作趋势,最终发展成成人哮喘。笔者旨在通过分析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科出院的哮喘患儿缓解期治疗效果,提出干预措施,提高患儿哮喘缓解期的控制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 -2013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哮喘患儿60例,男38例,女22例, 年龄5.5岁-11.4岁,平均7.5岁。
  1.2 方法 对215名患者采取专科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就疾病知识,避免诱因,避免接触过敏源,避免强烈精神刺激、剧烈运动;避免刺激性气体、预防呼吸道感染;不养宠物;药物吸入技术,调整喷雾剂用量,识别患儿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及时就医等等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控制效果不佳的原因。
  2.结果
  共随访55例,随访率为91.67%, 失访5例,失访率为8.33%。无拒访。失访的原因一方面与临床医生填写病人的信息资料不够准确、真实、详细有关,另一方面与家属更换电话或搬家有关。随访中,控制42例,部分控制13例,未控制0例,完全控制率为76.36%。
  由于患儿家属对哮喘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知识普遍缺乏了解, 遵医行为不佳,长期的家庭治疗依从性低,哮喘的总体控制率不高。主要原因有:
  对疾病的潜在危险程度认识不足:在初次随访时,大部分家属对长期治疗的目的和效果理解不足,未认识到随访的重要性, 对患儿的疾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他们认为只要急性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就以为已治愈,接受随访只是怕得罪医护人员, 从而被动地服从。除此外,在患儿缓解期治疗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患儿年龄正处于学龄期,好动,易照顾不当,再次呼吸道感染或接触过敏原;用药一段时间后症状减轻,擅自停药;因路途远嫌去医院太麻烦停药; 时间长,不能有效坚持;还有部分患儿父母外出打工,与祖父辈生活,祖父辈忘记用药或不能按要求用药。
  3.护理对策
  3.1完善科室的随访系统。建立电脑随访系统,成立随访小组,有科室随访电话,并建立出院患儿随访登记和电话随访制度,分别于出院后第1周,第1、3、6月及第1、2年各随访1次,每周排随访班并记录随访相关资料,每月针对患儿家属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有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如遇医疗问题,及时反馈给医生随访。
  3.2电话随访是临床最常见的随访方式。具有快捷、简便、省时、省力等特点,国内外大部分随访都是电话随访,同时电话随访也是患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1]。但随访的效果不仅与患者的依从性有关,也与随访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沟通能力等有关。因此科室的随访人员一定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科护士和管床医生组成。随访护士必须是工作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还需要经过随访相关知识培训。培训的重点:怎样详细留取和更新随访患者的第一手资料,随访需要问到的问题,提问的方式,随访中的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答,何时须向管床医生反馈等等,先进行相关培训与知识掌握。而管床医生因对患儿的病情熟悉,针对性、指导性强,对家属影响力大,有利于工作的順利开展。
  湖南省郴州市科技局课题(No.2011NS088)
  3.3提高家属的依从性。依从性是指患者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2]、即为遵从医嘱的行为活动。支气管哮喘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尤其在缓解治疗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重要。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而在实际中,因患儿家属对相关疾病的了解和认识不足,或管理不当,易致患儿的病情反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随访过程中,随访人员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要让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激发因素、控制目的和效果,对有些关键问题要反复讲解,及时纠正,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均用耐心解答,对个别家属意志不坚定的及时反馈给管床医生,共同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家属配合等等。提高哮喘患儿家属的依从性,自我护理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管理能力及促进治疗效果的改善。
  4、小结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我国五大城市的资料显示同龄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3%-5%。积极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对防治成人支气管哮喘意义重大。
  支气管哮喘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哮喘症状得到控制。规范化治疗治疗中,哮喘教育是哮喘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科通过专科护士和管床医生相结合进行电话随访这种方式,即有利于增进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患儿哮喘的控制率,又有利于护士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武美茹. 脑卒中病人出院随访途径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0,9(5):10-11.
  2.管国艳.健康教育提高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8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6例,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的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探讨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都
期刊
摘要: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医学护理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和先导,医学护理教育通过改革为优秀医护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国际医学护理教育交流与合作,按照国际现代医学护理教育理念,以培養方案为核心建立起与国际医学教育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护理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使我国医学护理教育逐步融入国际大环境,在国际竞争中改革和发展。  关键字:医学护理 改革 人文精神  1.我国高等医学护理教育发展概
期刊
静脉留置针因其韧性大、导管软、对血管损伤小、利于定时给药和便于抢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留置针又叫套管针,使用中减少了护理人员穿刺的次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1】,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是,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会因护理不周、患者的剧烈活动、长期置管等多种因素引起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在临床应用中非常重要。  1.液体渗漏  1.1发生原因:主要与血管选择不当、血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心肺复苏抢救和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3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儿,给予心肺复苏抢救和临床护理,观察患儿呼吸、心跳恢复情况及死亡率。结果:32例患儿自主呼吸恢复,病情稳定,4例抢救无效。结论:小儿心肺复苏的抢救和护理需要医护人员的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成功率。  关键词:心肺复苏;抢救;护理  呼吸、心跳骤停十分危急,必须及时抢救、分秒必争。心肺复苏即对呼吸、心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采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晕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相同采血高峰期月份来比较晕针发生率。结果: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晕针率明显降低。结伦:杜绝了重度针晕和减少了中度和轻度晕针的发生,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  关健词:门诊采血 护理措施 预防晕针  晕针是心理反应到生理反应的一个过程。患者的心理和护理行为是影响晕针的两个重要因素,晕针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反应医患关系。积极地调整自已
期刊
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已启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随着各大医院优质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体检中心作为医院的一个分科,此项任务也提上了工作议程。以我中心为例,具体措施如下。  1方法  1.1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意识  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心不斷灌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碎石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方法: 对285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中出现并发症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 50例并发症中术后出血10 例,尿液外渗4例,感染12例,胸膜损伤1例,术后疼痛23 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结论: 了解经皮肾碎石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手术成
期刊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55例,女性51例,1岁以下15例,1~3岁43例,4~8岁21例,9~12岁27例,年龄最小7天。  损伤种类,颅骨骨折17例,脑痤裂伤2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12例,硬膜下积液10例,脑干损伤2例,头皮血肿22例,其他2例,手术13例。  本组昏迷时间超过20分钟有15例,2例街气管切开,8例进行鼻饲,合并腹部外伤17例,经治疗及护理90例痊愈,1
期刊
摘要: 探讨胎膜早破对母亲及胎儿都有极高的危险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严密监测胎儿情况、预防脐带脱垂、积极预防感染、健康教育等。结论:胎膜早破发生后,对母亲及胎儿都有极高的危险,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母婴并发症,因此加强产前保健和孕期卫生知识教育,积极预防和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健康教育可降低胎膜早破引起的孕产妇围产儿发病率,讲解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避免不良心理因素及环境刺激,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分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相应防范措施,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我院2011-2013年上报的72例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原因及与护理人员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是用药错误、烫伤、跌倒、和导管脱出;主要原因是违规操作、沟通不足和评估不到位;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人群。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其工作性质及特点有关,为进一步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