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天讲坛长汀行大才乡间来

来源 :精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孩子好比流水线上生产的鞋子,乡村的孩子好比手工制作的鞋子。乡村的孩子要么不成才, 要成就成大才。 ”11月5日上午10点20分,幕天讲坛创始发起人、著名学者、中山大学谢有顺教授回到了他的初中母校—福建长汀水口中学,以《记住每一个出发的地方》为题,向学弟学妹们激情演讲。二十多年前,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客家乡村少年,在这所中学读完了初中三年。如今已成全国知名文学教授的他在寄情文字、埋首学问、专注育人、介入各种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之余,一直不忘反哺故乡。
  11月的福建,已入深秋,天亦微凉。多年前,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从这里的美溪村走出,如今已二十余载。11月5日上午一大早,回到中学母校的谢有顺教授,和他十多个文化界的朋友们一起,静静地坐在操场上,微笑着看着好奇的学弟学妹。二十多年前,他也懵懂天真,渴望了解任何一个从山外走来的陌生人。如今,他以《记住每一个出发的地方》为题,向这些学弟学妹们分享个人的成长感悟。当天,谢有顺还向母校的近300位师生每人赠送一份礼物,并以他和他的朋友们的名义向母校捐赠图书和电教设备。
  10月20日,幕天项目组为幕天创始发起人、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发起了“众筹母校行”的活动。消息一传出,谢有顺众多好友积极参与,众筹名额很快爆满。他们中,既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麦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跃文、东西、雷平阳,也有著名作家、导演、书法家李亚伟、潘灵、张悦然、田瑛、千夫长、杨卫东、罗新学、狄学飞、刘海星、子夏、谢石相、李清明、黄惊涛,大学教授庄森、徐琴、傅华、陈斯拉,以及他的青年朋友李鹏、朱艳、彭恬静、郑旭纯、李西铭、黎汉伟等人,活动共筹措款物近20万元,将全部捐赠给水口中学。
  一个文科教授试水新媒体,而且只是小范围内发布消息(不接受陌生人的捐赠),就迅速达成心愿,并在网上引起不小的轰动,可见谢有顺教授的人气之旺与这种公益新模式的魅力。
  山水崇拜,游子梦
  11月3日,是谢有顺教授母校行的第一天。上午,谢有顺带着他的朋友来到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祥华乡东坑村,参观铁观音茶园。作为本次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幕天公益茶园开园仪式在当天隆重举行。安溪因茶名世,被称为铁观音的故乡。一路山形崔巍,绿水环绕,这是典型的闽西茶区,宋代诗人苏辙《和子瞻煎茶》有佳句:“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形容的正是此间茶人桃源般的生活。
  幕天公益茶园是本次活动的全程支持方—圣川茶叶在福建安溪的种植基地。抵达安溪祥华东坑村,只见层峦叠嶂,白雾蒸腾,青烟袅袅,层层茶田如台阶般整齐密布。谢有顺甫一出现在幕天公益茶园,就引起了众人的“围观”。此时,乡里像过节一样,一路彩旗飘飘,地方领导和百姓涌向老鹰山山腰。随着几声礼炮,红布被揭落—“幕天公益茶园”几个金光大字闪现,安溪铁观音自此成为国内首个支持“幕天讲坛”项目的茶叶品牌。
  感受了安溪的青山绿水,品味了闻名遐迩的铁观音,谢有顺受邀前往安溪茶学院进行专题演讲。面对好奇和渴望的眼神,谢有顺侃侃而谈,论茶道,谈幕天。在他的视角里,茶并非如一些专家所描述的那般实,它已超脱出了物的概念;同时,茶也并非想象中那般虚,无需故弄玄虚。他不赞成将茶过度地实物化,也不赞成过度地玄学化。
  “物质是我们识茶的基础,但是茶之所以有这样的影响力,之所以能够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绝不仅仅在于它的物质基础。茶有它的性格,有它的茶品,有它的文化”,谢有顺在演讲中说,没有文化含量的茶,不过是树叶。现在人们将茶玄学化,赋予茶太多的说法、概念,太多的命名,却忘记了我们为什么样喝茶,喝茶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谢有顺买茶、爱茶、品茶,也评茶,以文会友,以茶会友,成为他诗文人生的组成部分。善于思考的他观察中国人喝茶的过程,总结出一套茶理。他说,中国的茶文化暗含了对自然、对山水的一种观念和看法。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没有恒定宗教传统的国家,但却有十分特殊的宗教,他将其喻为山水教。“很多中国人的确不信上帝,或者不信仰一个永恒的神,但中国人一直以来信仰山水”。对山水的崇拜,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
  或许,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对自己的乡土像中国人那样有着割舍不掉的眷恋,回乡,返乡,是在外打拼的游子们的梦想。如今,幕天给了人们一个空间,一个舞台,“我们在喝茶、休养的同时,不要忘记这个世界还有幕天,还有一个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改变现状”。
  “能改变现状的,只有自己”
  11月5日,一路风尘,谢有顺来到中学母校—长汀水口中学。二十多年前,谢有顺便是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客家乡村少年,在水口中学这所全县最不起眼的中学,读完了初中三年。如今,他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学教授,也是在全国最有公众影响力的长汀文化名人。2010年,谢有顺与姚明、马云、丁磊、贾樟柯等人一道,被国际经济组织达沃斯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那年,中国有13名青年获此称号,其中,大学教授一共两人—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和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
  当年,谢有顺从家里步行10公里才能到达水口中学,在他的印象里,这是当时全县最差的中学,正是在这样一所不知名的乡村中学,谢有顺度过了三年时光。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学校的孤独。
  如今,回到母校的他时常想,如果当年有如今的条件,也有远方的人来看望自己,向自己表示关爱,给自己寄一本书,甚至是一个书包,那一定会给自己少年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谢有顺从福建长汀县的美溪村走出,一直不忘反哺故乡,经常回长汀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这十几年来,他筹资帮村里建大桥、修公路、通自来水、装太阳能路灯,还为家乡小学修建新的教学大楼,并为老家发起了多起公益捐赠。他是一个乡情深厚之人,在村民中有很好的口碑、很高的威望。他的微信名,就叫“谢长汀”,他愿意用故乡为自己命名,这是一份与生俱来的亲近与骄傲。如今,谢有顺带着幕天团队再次返乡,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他带着他那些文化界和商界的朋友,一同回去,与朋友们一起走他小时候走过的路,看他成长的村庄,欣赏曾经感动他的美景。同时,谢有顺要在母校的操场上,与学弟学妹分享人生感悟,回答他们的问题,聊他们最关心的话题。   谢有顺在演讲中告诫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我今天告诉你们的两个词,一个是平等,一个是坚持。人生来看起来并不平等,但是,每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没有人会问这家人生的是一个什么部长、富翁还是校长,人们只关心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人生而平等。我们要直面我们现有的环境和条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切。”在谈到人生不平等的一面时,谢有顺更看到了平等的另一面,那就是机会的平等。“上天其实给我们的很多机会都是平等的”,他希望孩子们不要自卑,“你今天在水口,也许明天就在长汀的中学、在北京的大学,会有很多更好的学校在等着你们”。未来并不可知,关键在如何选择,如何奋斗。
  人生漫长,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决定人的所有,这是年复一年努力的结果。细心的谢有顺发现,但凡是有所作为、有所突破的人,他们无论从哪里起步,一定有一个值得人们学习的品质,那就是坚持。“一直往前走,我所走过的路都成为我人生的累积,我的明天是在今天的基础上累积起来的,我们坚持走好每一天,坚持做好每一天,过好每一个阶段,过好每一天,你就会有所作为,这个至关重要”,谢有顺对孩子们说。 面对学校操场上一双双真诚的眼睛,谢有顺以一个母校学长和幕天导师的身份,对同学们一字一句地解析平等和坚持这两个最质朴的词。“现状是可以改变的”,谢有顺反复强调这句话,能改变现状的,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我们不奢望改变中国,但是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有信心去改变自己,改变一个人、几个人,这就足够了。”
  谢氏人气,一呼百应
  本次众筹母校行活动,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热烈支持,但谢有顺表示,这次温暖的半私人活动,只接受他二三十位好友的捐赠(每人最多不超2万元),不接受陌生人的捐款。谢有顺好友众多,都有意与他一起返乡,消息一传出,众筹名额很快就满了。
  千夫长是谢有顺十几年的老友了。作为文化名人,谢有顺爱好书法。以文会友、以茶会友,是两人的共同爱好。有时间两人还一起捣鼓木头,收藏、制作木器。二人雅兴一致,趣味相投,早在2006年,千夫长便听说谢有顺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乡,他们约好有时间一起来长汀看看,终于,8年后,相邀成行。
  罗新学退休前是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他常与谢有顺一起切磋书法技艺。罗新学很看重谢有顺的人品,他的真诚让罗新学十分感动,虽然年龄相差20岁,两人却结成了忘年交。这次他也到谢有顺的家乡,带给孩子们的礼物之一,就是他的两部长篇小说《狼来了》和《算计》。选择这两本书,说来也是缘分,谢有顺曾经为其写过评论。
  李鹏参加本次幕天讲坛的活动,则是源于一条微信。当看到幕天母校行信息时,李鹏向谢有顺电话咨询,谢有顺告诉他,是有这么个事儿。出于朋友的交情和对幕天讲坛的认可,李鹏二话没说,点头应允。李鹏与谢有顺是2000年认识的,那时,谢有顺还是《南方都市报》的一名编辑。谢有顺对文学和出版有着独到见解,李鹏便将他当做出版传媒界的一位好哥们。谢有顺比李鹏小,李鹏也乐于交这样一个兄弟。关系就这样延续下来,十几年来常来常往,不曾间断。
  和李鹏一样,摄影家、诗人刘海星也是在微信上得到信息的。这次来长汀,他带着夫人子夏和两个年轻人。除了参与幕天讲坛,他们还有自己的“使命”,拍一部与乡村有关的电影。一到谢有顺家里,他们便四处取景,乡村的美丽与静谧让人心醉。1972年,刘海星离开北京来到四川大巴山,当时还在上小学二年级。在他的记忆中,大巴山非常贫穷。正是在这样一个偏僻的乡村里,刘海星从小学念到高中,直到考上大学才离开乡村。刘海星接触摄影的时间不长,但接触文学的时间很长,他从初中开始便积累了大量的阅读。他曾梦想成为一名考古学家,不过,大学却将他录取进了经济专业。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总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想给你的孩子说什么,刘海星的脑子里总是回想起自己读书的那个小学,那个中学,他甚至将信用卡的密码验证问题设置成小学的名字。这是一种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感情。
  “每个人多一点行动能力”
  在朋友圈子里,谢有顺常说:“我一点也不羡慕你们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人,我在农村有一个老家,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谢有顺相信,人在外无论如何发达,儿时的记忆总是栩栩如生,这就是乡村的价值,“它会让人安稳下来,会让人变得更为踏实,因为这块土地与自己的祖先联系在一起”,谢有顺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一份对乡村的朴实情感。
  千夫长很认同谢有顺的观点,有乡村便有故乡。“谢有顺在南方有祖屋,有祠堂,有老家,我们在草原上没有。”千夫长出生的地方,仍然留在他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回忆的场景,可是,他的家乡已经被浩瀚的草原吞没,更没有遗址。“这是没有遗址的童年”,说这句话时,千夫长环顾着长汀的山水感伤地说。
  谢有顺希望更多的人愿意身体力行为中国的乡村和乡村教育做出奉献。幕天讲坛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有什么样的乡村少年,就有什么样的现代中国。他发现,中国目前70%的各类精英人员都有乡村背景,他们或在乡村出生成长,或有乡村的工作和生活背景。谢有顺的乡村情怀让他相信,大才出自乡间。在水口中学,他对母校的孩子们说:“城市的孩子过于安逸,成才率未必高于乡村,大才从乡村拔地而起,你们会决定中国的未来。这是你们的现状,你们的苦难,也是你们的财富。每一个驿站,每一个出发的地方,都是你们的财富。”
  父亲曾告诫谢有顺,不要因为出身乡村而自卑,他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城市里的孩子好比工厂里流水线上做出来的鞋子和西装,每一件都在合格水平之上,卖出去了都可以穿,但是乡村孩子就好比用手工做的鞋子和西装,做坏了可能穿不了,但是做好了的,绝对超过流水线上的产品。谢有顺对父亲这个生动的比喻十分感佩,“乡村的人没有成功的或许很多,但一旦成功了,绝对超过流水线水平的”。
  谢有顺的父亲已是年近七旬,在幕天讲坛的嘉宾们来到谢有顺老屋做客时,谢父以硬朗的身影和矍铄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客人面前,说得一口还算标准的普通话。这位老人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对那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他施教有方,谢家一门出了三个博士,让这位乡间贤达名播闽西。   离开乡村,进入城市,似乎是这个时代人的宿命,但即便生活在城市里,谢有顺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亲近乡村,“这不是在亲近一种所谓的贫穷和落后,而是在亲近一种难得的时光,我们是在亲近自然,亲近山水,亲近大地。如果没有这般纯粹的善意般的钟情,我们的精神系在哪里,我们的精神又在哪里扎根?”
  每次看到孩子们那渴望、忧郁的眼神,谢有顺就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就会想起自己孤独的童年。“我们的讲坛,固然无法改变中国,但至少可以改变几个孩子或一个孩子,这就够了。 ”
  “大量在偏远地方的乡村少年是隐匿在暗处的,需要有人去关怀他们,与他们做面对面的交流,让这些留守少年,知道远方还有别样的世界,还有人关心他们,这是多么温暖的事情,我相信也会被他们记住,甚至影响一生。其实,我们走出书斋,不仅是在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接地气、更有真实感。”
  谢有顺不想放弃实践的机会,这个社会总要有人去行动,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借着影响别人来影响自己。在谢有顺眼里,幕天讲坛和其他活动的最大不同是,它有清晰的价值边界,有自己明确的公益对象—乡村少年,践行“有什么样的乡村少年,就有什么样的现代中国”的理念。从基层中国入手,从乡村中学入手,谢有顺相信,大家一起来努力,现状就可以改变。“假如我们没有这样一种信心,我们就缺少行动的力量。”他希望,有更多人起来响应幕天行动的召唤,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召唤:多一点行动能力,多一点介入社会的能力,也多一点影响他人的社会实践。“每个人都付出一点,都行动一点,我相信这个国家会改变。”
  1.插入语: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对自己的乡土像中国人那样有着割舍不掉的眷恋,回乡,返乡,也是在外打拼的游子们的梦想。
  2.插入语:在谢有顺看来,知识分子需要强大的实践能力和行动能力。他以胡适为例,告诫中国人要有行动力,积极参与到社会每一处的变革当中。
  3.插入语:离开乡村,进入城市,似乎是这个时代人的宿命,但即便生活在城市里,谢有顺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亲近乡村。
  [谢有顺答学生问]
  不要计较今天的得与失
  11月5日上午,谢有顺对水口中学的学弟学妹们发表完精彩的演讲后,最吸引人的互动环节开始了。虽然开场时没有人立即举手,当有了第一人勇敢地拿起话筒提问,希望与谢有顺交流的同学愈加踊跃,纷纷举手,场面越来越热闹,问题也越来越直接,谢有顺的回答更是愈发幽默、精到。从这些问答中,我们可以读出真实的谢有顺,真实的中学生。
  问:初中时您最尊敬的老师是谁?
  谢有顺:我其实很感念水口中学的每一个老师,他们当时的条件,和我们学生一样艰苦,但他们对教育的责任心、对学生的感情,质朴而真挚。有些老师讲不好普通话,可教学方法却完全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简洁、有效。事实上,自从我到省城读书后,再也没有见过像我的初中老师那样热爱教育的群体了。我怀念和感谢这些数量庞大的乡村教师们。
  问:对父母哪句话印象深刻?
  谢有顺:小时我读书,由于家里穷,学费经常要求老师同意我赊欠,我总觉得很难堪。有一年开学,一听说又要赊欠学费,我生气,就想,我不读书了!父亲一听我说这话,就指着放在房子角落里的犁耙说,如果你不读书,这个就传给你了。这句话我印象最深,这意味着我要像父辈一样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生活。于是,我还是选择了读书,哪怕再去求老师让我赊欠学费。
  问:遇到困难有没有想过放弃,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你?
  谢有顺:我也常常想放弃,最后没有放弃,是源于对自己有信心,也对亲人有一份责任。人要不断地自我激励,多看看远方和未来,不要太去计较一时的得与失。我的身边有家人、同学、老师、朋友,那些帮助和关心我的人,我一直铭记,每次遇到困难、挫折,我都会想到他们,想到他们曾经对我的哪怕是点滴的好,我没有理由让他们难过,也就没有理由放弃、悲观。我告诉自己要努力,人不仅为自己活,也为你的家人与朋友们活。
  问:请问谢老师的梦想是什么?
  谢有顺:每个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梦想。初中的时候,我就是想考上长汀一中,可惜我的初中因为没开英语课,我中考就没有英语成绩,长汀一中没法收我。所以,我那时的梦想并没有实现。但梦想是有许多的,重要的是,不要绝望。
  问: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提高不了?
  谢有顺:除了勤奋,还要注意学习方法;除了自己琢磨,还要留意别人是如何学习的。
  问: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谢有顺:为了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不读书,你就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不读书,你甚至都不认识真正的自我。越读书,你会越觉得你需要读书。
  问:为什么我总是喜欢抱怨?
  谢有顺: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说明你身上有很多不满的情绪,可能是因为身边的人或事,让你感染了这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是消极的。要远离这种情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地面对那些问题,要多想想,世间没有事是完美的,也没有人是无缺憾的,所以,积极一点,乐观一点,自信一点,多发现生活的美而不是丑,这样,你的抱怨就会少一点。
  问:为什么老师家长都不能理解我?
  谢有顺:理解总是相互的,你想让家长和老师理解你,你也要想想怎么去理解老师和家长。要多沟通,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向老师家长说出你的真实想法,试着让他们理解你,你也试着理解他们,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成长的过程。
  问:怎么面对总是吵架的父母?
  谢有顺:作为儿女,除了劝慰,缓解气氛,还能做些什么呢?我父母也吵架,我同样也没法子。父母吵架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耐心去了解后,才有力量去面对这些。
  问:好朋友叫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我又不好意思拒绝,我该怎么办?
  谢有顺:这可能要取决于好朋友让你做的是什么事情,如果是做一些伤害到自己或者是伤害到他人的事情,就应该学会拒绝,学会说不,而且还要劝你的好朋友不要去做。好朋友是要在最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给予你帮助的人,在好朋友迷途的时候,你也要拉他一把。   问:学习成绩不理想,没有同学帮助我,我该怎么办?
  谢有顺:除了同学以外,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家人的帮助,只要让别人看到你努力了,大家就会接纳你的。
  问:为什么我努力去做了,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呢?
  认可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是我们期待那种。更重要的是,自我认可。你努力去做了,你就可以告诉自己,我尽力了,我肯定自己。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
  问:我做事情总是犹豫不决,怎么克服这个缺点?
  谢有顺:有时,犹豫也是好事,过于冲动也会犯错误的,但有时也需培养自己的决断力,勇往直前。不过,你还小,慢慢来,你需要的是一步步往前走。
  问:我的口音很重,但我很想学好普通话,我不知怎么克服自卑?
  谢有顺:首先,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允许自己可以有缺点,学不好普通话也没什么好自卑的,毛主席都不讲普通话呢。(笑)第二,如果口音重,想学好普通话,最好的办法是强迫自己看新闻联播,学播音员是如何咬字的,有时还要故意矫枉过正,逼自己夸张地咬字。你连外语都可学会,还怕普通话吗?不怕!
  问:青春期为什么不可以谈恋爱?
  谢有顺:没说不可以呀。只是,你的青春期很长,以后还有大把时间谈恋爱,着什么急呀。初中不过是青春的开端,这个时候,孤独有时更能让你成熟起来,所以,大家都不建议初中生谈恋爱,这个年龄谈恋爱会让你变得更幼稚。(笑)以后你常有机会谈恋爱,但你不会再有初中时的孤独成长的日子,还是多珍惜后者吧。
  张福宝 做有思想的茶人
  从个体经营到加盟圣川集团,再到加盟幕天讲坛,张福宝不仅将高品质的茶叶传递到客户手中,也将爱心传递给幕天公益的精英们。品尝到他的茶叶,人们会寄情安溪,遥想到幕天公益。
  幕天讲坛长汀行,从一开始,便有一个年轻的身影忙前忙后,往来穿梭,他就是张福宝,湖南圣川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安溪茶王大赛上,张福宝紧跟着安溪铁观音研究院院长、“茶仙”陈水潮,静听这位老前辈讲解茶道,不停地招呼着往来客人,时而探探水温,时而举杯品茶,每呷一口茶,都形神皆备,若有所思,似乎从茶的味觉中,品味到了人生。
  张福宝一脸的憨厚,衣着朴素,看上去便是经常在室外忙碌的人,稍不注意,不认识他的人会将其错认成路人,一点也没有企业老总的架子。圣山名川出好茶,张福宝为公司的名字赋予了美好的意义。在张福宝的老家,记者发现,满山茶园,层层梯田都是茶,不过,除了茶,也可以发现田间地缝种植着蔬菜。原来,蔬菜是茶农们自己吃的,铁观音的故乡寸土寸金,只要有一点土地空出来,他们就赶紧补种一些蔬菜。
  茶乡传人
  张福宝家世代茶人,从爷爷到父亲,都与茶结缘,以茶谋生,特别是父亲,有着四十多年的植茶制茶的经历。如今,父亲每年都会做一些非常传统的铁观音,身处湖南的张福宝每年都不忘回到老家尝一尝父亲亲手做的铁观音。他还要带着不同的客人回老家,去茶场参观铁观音的制作过程,告诉别人传统的铁观音与新工艺的铁观音有什么不一样。
  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张福宝选择了这个祖传的行当。事实上,在安溪这样的产茶大县里,似乎除了茶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便是传统和祖业的魅力。张福宝的父辈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为了培养几个孩子,也算是砸锅卖铁了。父亲一定要张福宝有所成就。不过,人生的成就很多,在张福宝看来,谢有顺在文学上取得了成绩,安溪县的茶仙陈水潮则是对茶叶的钻研到了极致,能够传承茶叶这一行当,张福宝依然觉得自己很酷。
  张福宝的公司里,不只有铁观音,他经营的门类很多,遍及六大类茶,以满足不同的顾客需要,在安溪,记者也发现,茶铺里各种茶叶琳琅满目,不但有铁观音,还遍及“异类”。这恐怕就是福建人做生意的精明和大气。
  “茶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 白茶,轻微发酵; 黄茶,轻发酵; 青茶,也就是乌龙茶,半发酵; 黑茶,后发酵; 红茶,全发酵。”说起茶来,张福宝头头是道。经过十几年个体经营的打拼和摸索,张福宝一步一步深入到不同门类的茶叶基地,去挖掘最好品质的茶,他相信,自己对茶叶品质的把握是非常有保证的。
  茶人求茶
  张福宝在全国有十几家自营门店,在没有加盟圣川集团前,他自己带着老家的茶叶出去散卖,他要让顾客喝到这杯茶的时候,知道茶叶从何而来。“从茶园到茶杯,中间这个过程由我来执行,把最健康的茶递到客户手中”。他给自己的茶叶定位,要求每一款茶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只要喝到圣川的茶叶,都能很清楚地知道它来自哪里。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保健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产业的传承。我们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要让每一个与茶有缘的爱茶人不用跋山涉水就可以喝到天然健康的好茶,为了寻觅真正的好茶,我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张福宝说。
  为了找到好茶,张福宝多次寻访茶乡,足迹遍及湖南安化、福建武夷山、云南普洱,他与茶结缘,喜茶、好茶、寻茶、喝茶,每到一处都是亲手采摘,烘焙,品尝,而这种认真的态度,使得他的每一片茶叶都有一段茶人求茶的故事。
  如今,张福宝的团队通过实体经营、网络销售等为一体的渠道,经营安化黑茶、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福鼎白茶等六个大类多个小类的茶叶。“在对茶文化的独特理解下,我们提出了喝杯茶的理念,把茶如人生这句话融入其中,浮世的喧嚣,繁华的变迁,漂泊的步履,请停下脚步,喝杯茶,短短的几行字,化为一句贴心的‘请喝杯茶’。我们的理念其实很简单,要喝茶,喝好茶,仅此而已”,张福宝说。
  缘结幕天
  11月3日,随着几声礼炮,红布从安溪县祥华乡海拔九百多米的高山生态茶园上被揭落—“幕天公益茶园”几个金光大字闪现,安溪铁观音也自此成为国内首个支持“幕天讲坛”这个公益项目的茶叶品牌。
  捐赠幕天公益茶园的张福宝在湖南长沙推广安溪铁观音已多年,他感念家乡水土的养育之恩,把幕天讲坛引到安溪,请谢有顺为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的学生们开展了一堂讲座。在一次幕天公益的活动上,安溪县祥华乡茶商张福宝认识了谢有顺,并表示了希望能捐献茶园的意向。他告诉记者:“一场演讲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至少让乡村的少年们近距离接触到时代前沿的精英,也许这就是一次改变某些乡村少年命运的机缘。”
  幕天讲坛在大理的活动中,张福宝提供了一些用于公益的茶礼,打算以茶叶来回馈爱心人士。后来,张福宝向幕天讲坛组织者表达了希望捐献茶园的意向。“做公益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捐钱,可以捐物,我有高品质的茶叶。”没想到很简单的一个想法,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支持。
  安溪有百万人口,幕天讲坛能选中自己,他认为是一种机缘巧合,让他觉得能与名人们一起做公益,是一种鼓舞与荣耀,也是一种压力和鞭策。“我们茶人没有别的,就是茶多。只要慕天讲坛一直做下去,只要它还认可圣川茶叶的品牌和我张福宝这个人,我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和爱心人士们一道,每场活动我都会以慕天茶礼的形式来回馈给社会精英们,把我们品质最好的茶叶回馈给这些公益人士们。也算是尽了我的一点微薄之心”,张福宝说。
其他文献
爱足球的近三十年里,于峰担任过鲁能泰山队球迷协会副秘书长,连续6年组织球迷远赴客场助威;为足球打赌而在鸟巢裸奔;身在北京依然“潜伏”为家乡球队助阵。  从1994年中国职业联赛元年起,于峰一直关注着鲁能泰山队的发展。从1996年到2002年,几乎每年,他都组织球迷去客场为泰山队加油助威,还担任过山东鲁能泰山队球迷协会副秘书长,一直到2002年离开故乡济南。  无须讳言,国内球队,于峰最爱的当然是山
期刊
父亲臧克家留给臧乐源的, 不仅仅是诗歌的财富、文化的传承,  更是一团燃烧的活火,一种正气进取的家风。  臧乐源 原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著名诗人、学者臧克家长子。从事哲学与论理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撰写、主编和参与编写的著作已出版二十余部,论文近百篇。主要著作包括《马克思主义概论》 、《道德和精神文明》 、《人生哲学》 、《爱情学》 、《中华魂丛书·尚德卷》等。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期刊
10年、14座山峰、海拔超过8000米,陈业伟用他的勇气和毅力,带我们看遍了难得一见的“峰”景。  想要找到陈业伟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虽说现在是网络时代,可他常年都待在网络碰触不到的地方—千山鸟飞绝的喜马拉雅与喀喇昆仑山脉。他不是在山顶,就是在通往山顶的路上。  地球上,这些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共有14座,皆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上。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不到30人完成了登顶14座高
期刊
刘天兰三十多年来游走于电影、电视、音乐、出版、时装、形象设计等不同界别,而且每一行都做出了成绩,或许可以简单归结为,她从事的都和“美”相关。  那是在广州方所举办的一场小型讲座,主要的空间留出来摆满了服饰,一条狭长的走道模仿T台,剩下的空间坐满了人,而现场驻足停留的人也不少。  刘天兰一身宽大极简的白长褂,虽然裁剪入时,但乍一眼看上去,她好像一名医生。其实这样说也没错,她就是一直在从事“救治”工作
期刊
“2013年11月12日星期二初稿于上海苏州河畔”,“2014年6月1日星期日二稿于上海苏州河畔最漫长的那一夜”,蔡骏在自己的悬疑新作《偷窥一百二十天》结尾,写下了这两句话。  在这位年轻作家的笔下,苏州河的痕迹总是不断地出现—他的上一本书叫《生死河》,说的也是苏州河。今年他写了不少短篇小说,里头也都会提到苏州河。  苏州河里,有蔡骏许多的童年记忆。尽管从小到大搬了无数次家,但每次都是在苏州河的周
期刊
要把中国、中国性、中国传统,理解成生生不息的创造和建设,不断创造,不断建设的过程,而不是理解为不变凝固的本质。  “‘何谓现代,谁之中国’—我们这号小百姓,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真的可以谈这个题目吗?后来一想,我们每天都在讲中国、讲现代,但我想问的是,我们真的明白什么是现代、什么是中国吗?”沙龙现场,学者许纪霖抛下这样一句开场白。借《知识分子论丛》第12辑《何谓现代、谁之中国:现代中国的
期刊
若为近当代人类文明先驱,曾经“纽约客”,是生命苦行或不可少的心历旅程,包含所指:唯有这座联合国总部所在的大都城邦,疯子可能是天才、地狱或许是天堂,它似乎集约和集聚着世界范围的各类精英和渣滓,又时时彰显着各路顶端和极端的诞生和发生而从未优雅清透过的“I’m new yorker”中低音吼, 往往就是这番霸气或蛮傲的腔势或腔调。  “纽约客”不是观光客,既然是“客”,自然又不是这座城邦的主人。他们是“
期刊
本期的封面人物是雷平阳。  在选定老雷做封面时,我们的摄影师可是犯了难,他认为老雷不好拍、不好看,但我坚持认为,老雷是最好拍的,像他这么丑的男人,有棱有角,面部特征分明,比起那些明星来,不知好拍多少倍呢!  老雷的身上有故事。两只小眼睛,老是眯眯地笑;永远是板寸,不符合他诗人的身份,倒是蛮符合他的性格:不事张扬,但骨子里坚硬如豪猪。老雷皮肤黝黑,虽不像他平日做书时使用的那些墨,但太阳底下,他是吸收
期刊
理想是墙上的美人,现实是炕上的媳妇,从理想变成现实,最重要的是让墙上的美人上到炕上,最后生出儿子,而且儿子还会叫爹,是活的。  这是所有追求理想的过程,到底理想和现实怎么往一块走,还有很多现实问题,有法律问题、商务问题,也有技术问题。  这个过程会很艰辛、曲折,创业者该如何坚持呢?扛着。扛着就是坚持,坚持是为了等待高潮,这就叫创业。  所有的成功,几十年坚持,可以简化为一个“熬”字,只有熬住你才能
期刊
杨小洲只做精装书。  他对“精品”有着出人意料的坚持,版税可以商谈,但出书一定要精装,从出版第一本书就是如此。现在他自己做书,“精品”的概念被发展到极致,他决定复兴欧洲羊皮书的技术,来做中国的精装书。  杨小洲的家稍显局促,目力所及的空间都是书,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地上堆起的各色羊皮,是他为出版羊皮书准备的材料。  坐在杨小洲的书房里,能够容身的空间只有靠近门边的半尺距离。门早已被书层层堵截,无法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