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教、研、赛、创”四位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新农科背景和服务地方经济宗旨,提出以“教、研、赛、创”四位一体化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构想并进行实践,通过创新课堂方式、革新考核体系、建立学科竞赛新机制等措施,达到培养服务“三农”新人才目标。
  关键词:新农科;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研、赛、创”四位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6-0185-03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e Science
  YANG Xianjun et al.
  (Colleg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he purpose of serving local economy, this paper putted forward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setting with “teaching, research,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as the main line, and achieved the goal of training talent for serv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by innovating classroom methods, innovating the assessment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a new mechanism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alent training mode; “Teaching, research,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在新農科建设背景下,园林专业定位应更加凸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邵阳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为园林专业植物利用及农业景观规划提供了良好载体。园林专业应以培养致力于开发邵阳特色资源,服务农村发展,具备扎实园林学科专业知识以及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1 以“教、研、赛、创”四位一体化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
  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为指引,通过完善培养方案、革新课程体系、强化基地建设,推进协同育人,促进产学结合,总结出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概括为“教、研、赛、创”四位一体化模式(图1),具体包括:创新教学方式,即优化课堂教学、强化现场教学;革新考核体系,即将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全部由考试方式变更为多样性考查方式,并与师生科研有机衔接;建立学科竞赛新机制,即建立与国际、国内园林行业及行政主管部门学科竞赛联动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新平台,即以林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平台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1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调整园林专业定位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对接社会需求,融入行业企业元素。一是与园林企业密切沟通,充分了解企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二是了解毕业生从业轨迹,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正;三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研讨和论证,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采用弹性学分制、分类培养、“1+n”导师制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1];采取学分激励、经济激励等方式鼓励学生选修创新创业课程,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对于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树立创业典型。
  1.2 构建以“农”为特色的创新创业综合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 优化课程设置,除专业知识教育之外,开设有关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教育,包括乡村振兴政策、战略规划、产业振兴、农业景观规划、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经济、美丽乡村建设等,引导学生关注新农村发展,帮助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现创新创业项目。开设进阶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一年级:引导学生了解园林专业的职业适应范围,启蒙创业欲望,发掘创业意识;二年级:依托本校完备的教学资源,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风险管控等课程,完善知识构架,并编写和教授符合本专业学生实际和邵阳地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材;三年级:通过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和模拟训练,如“创业策划”“理财能手”等,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四年级:实施“1对1”式创业教育培训,对拥有较为完备创业计划的学生,在创业定位、创业风险防范、财务管理、工商、税务等方面进行“1对1”帮扶(图2)。课程实施中,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基层适应能力等[3]。专业课程(如苗圃学、景观工程、盆景学、农业景观规划等)教学过程中,通过农村调研、案例分析、学生互评、专题讨论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切身参与,联系农村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1.3 构建以农村企业为依托的实践平台,推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技术推广,为园林专业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发展机遇。   1.3.1 依托农村相关企业开展教学 园林专业诸多课程与农村产业密不可分,如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苗圃学等,教学过程可依托农村企业,将课堂移步于相关企业基地,如苗木生产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和操作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学过程中,可与农民交流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农业发展理念,使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有效实现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与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3.2 立足农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应致力于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而问题的提炼来自于一线实践工作[4]。大学生在农村实践过程中,应与农民进行积极交流,了解阻碍农业发展和农民创收的问题以及农民的需求,并以此开展科学研究,以更高效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1.3.3 提炼农村特色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农业景观规划是未来园林专业设计方向的热点,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整理、提炼和开发地域自然资源和民俗民风文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农业景观规划,建设有特色的新农村。
  1.3.4 构建“高校+农村”的农业推广机制 园林专业科技创新应转化为生产力,园林专业许多科研成果可在农村建设中进行试验优化和推广应用[5]。例如:园林植物营养繁殖、苗木病虫害防治、植物的环境胁迫调控机制等,可将科研成果(如繁殖技术、药剂配方等)应用于农业相关产业,打造典型示范,并以点带面,切实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增长。
  2 “教、研、赛、创”四位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
  2.1 创新教学方式
  2.1.1 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导向,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目前,教学型高校的园林专业本科毕业生除了有一部分考研深造之外,就业的主要单位是基层城乡规划设计院、绿化设计企业、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就业流向的变化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学生渴望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能真正得到运用,并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核心、以黑板为手段的单向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外向型、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式是新时代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教学已是园林教师普遍应用的教学方式。教师结合课堂理论教学,适时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课程实训,并邀请企业骨干现场讲解施工方法,对接企业需求,将部分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由企业合作完成,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1.2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继续,是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场所,也是学生拓宽知识、发展能力的新阵地。科研成果可以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反过来又有利于促進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培养科研人才。笔者团队建立了系列学生参加科研、竞赛活动的平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师生共学共创成为大多数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创新研究的主要方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2.2 革新考核体系
  2.2.1 改革现行的课程考核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型高校园林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需要。然而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体系往往以理论考试为主,书面考试难以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反映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因此,要建立新的教学考核体系,强调应用能力的考核,突出考核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首先,考核内容要坚持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例如:园林树木学课程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对野外树种的识别能力,采取的考核方式是在野外现场要求学生识别树木种类,让每个学生轮流说出每个种的名称、分布及主要的生态习性,并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的学名和中文名,实践效果良好。其次,课程的期终考试总成绩应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加权计算,从而使课程成绩考核体系更加合理。
  2.2.2 强化现场教学环节 现场教学是全面提升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盆景学等课程设置现场教学环节,这些课程按模块在不同阶段实施,其主要指导教师为校企合作基地具备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企业骨干,学校教师辅助完成各项考核。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效融入了现场操作,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同时为企业选人用人和学生就业提供了双向选择平台。
  2.2.3 积极引导学生融入教师科研项目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继续深造的助推剂。科学研究虽然不是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师的头等大事,但是没有科学研究,教师将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直接导致“炒现饭”“灌水课”,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课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掌握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承担课题的能力。近3年,园林专业的学生科研能力与科研热情提升显著,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项目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项目8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项目15项、“互联网+”项目3项。
  2.3 建立学科竞赛新机制 建立系列学生参加学科、行业竞赛活动的新机制,大大提高师生参加各类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科竞赛取得新突破,如专门增设了园林设计竞赛课程、开辟了第二课堂竞赛专门学分(表1)、邀请园林企业共同设计竞赛模块等。
  参考文献
  [1]国淑梅,牛贞福,王功帅.新农科背景下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大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2):167-169.
  [2]余洋,方安菲,杨宇衡,等.新农科背景下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4):275-277.
  [3]周杰,蒋书东,刘亚,等.面向新农科的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3):151-152.
  [4]乐祥鹏,李发弟.新农科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动物生产类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以兰州大学为例[J].草业科学,2020,37(11):2383-2386.
  [5]史明艳,王育娜,周晓君,等.“新农科”背景下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天津农业科学,2020,26(11):73-74.
  [6]程燕珠,杨朝晖.地方农林高校新农科发展的SWOT分析及优化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03):34-36.
  (责编:徐世红)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农科项目:面向丘陵地区“四新”需求的校企协同CDIO育人实践(教高厅函〔2020〕20号);湖南省教育厅新农科项目:地方性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湘教通[2020]94);湖南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林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湘教通〔2018〕380号);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翻转课堂式教学在《风景园林工程》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7〕452号);“基于美丽乡村规划项目驱动型模块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改革研究”(湘教通〔2018〕436号)。
  作者简介:杨贤均(1974—),男,湖南武冈人,硕士,教授,从事风景园林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21-06-25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更好地配合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计划,使测试数据质量得到监控。研制了3个北京市重金属污染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样品采自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德仁务村、平谷区刘家店孔城峪村、昌平区南口镇南口农场三分场,样品类型覆盖了北京市农用地土壤的主要类型。经检验表明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选择不同系统具有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的11家实验室参与定值测试工作,定值元素64项,尽量选用2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已知准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互联网+”正不断展示其普适性和先进性。为进一步发挥高素质农民“领头雁”作用,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有必要深入探索“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育。通过分析“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优势、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运用互联网技术,科学甄选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开展培育需求网上调研,制订精准化培育方案;扩大互联网业界在培育工作中的话语权,培育主体多元化;建立高素
摘要 为筛选适应陇县生态条件的烤烟品种,优化陇县烤烟品种布局,通过小区对比试验对辽烟21等12个烤烟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及外观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秦烟99、中川208、云烟121、云烟301、辽烟21表现较好,可以扩大示范面积,继续开展试验研究;主栽品种秦烟99各项指标在陇县表现优异,将继续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发挥该品种优势。  关键词 烤烟;品种;
摘要 为选育出适宜贵州省种植的商品性好和风味佳的迷你新品系,对引进的14份迷你甘薯材料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感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浙20和浙132产量高、长势强、薯皮光滑、商品性较好、感官评价也较好,适宜在当地种植,可在贵州省进行下一步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种植;浙33产量在供试材料中表现理想,可进一步试种。  关键词 迷你甘薯;农艺性状;理化品质;感官评价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地面自动站和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江苏南通2020年8月28日夜间到29日早晨特大暴雨降水过程。结果表明:200百帕南通上空附近的辐散为暴雨的出现提供抽吸条件,500百帕鞍型场为此次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稳定的形势背景场,底层东部沿海切变线维持,南通位于低压倒槽顶部,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天气尺度的抬升条件,海洋的水汽输入供应了充足的水汽。强降水发生前,70mm以上大气可降水量中心
摘 要:为了对比海兰褐蛋鸡在不同海拔相同饲养条件下其肺动脉和肺静脉结构差异,试验选取山西省武乡县(较低海拔,海拔950m)、甘肃省榆中县(中等海拔,海拔1720m)和青海省湟源县(较高海拔,海拔2660m)常规饲养的180日龄海兰褐蛋鸡20只,雌雄各半。收集肺动脉和肺静脉,制作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拍照,Image Proplus 6.0测量肺动脉和静脉血管中膜厚度、平滑肌层数、平滑肌
基于不同特征时间序列数据集,使用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方法对时间序列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 8影像数据,使用NDVI、EVI、第一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1,PCA1)3种特征数据集结合DTW算法,对比分析不同特征量对枣树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基于DTW(NDVI)的时间序列特征数据集结合DTW
摘要 藤茶具有抗氧化、抗感染、抗肿瘤、保肝、调节血脂和血糖等药理功效,可以预防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目前关于藤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很多,尤其是对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从藤茶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测定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藤茶药用、食用价值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藤茶;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测定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
摘要 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实际生产中的产量和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产量与净作玉米相当,多收大豆1 864.2 kg/hm2,效益比单作玉米高出6 123.84元/hm2,增收39.27%;该模式破解了间作套种作物不能高产难题,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了劳动成本,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好应用推广前景。  关键词 玉
摘 要: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中职园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依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秉承宁夏农业学校校训“尚农、诚朴、强技”,坚持“强农为本、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多年来为宁夏农业经济发展培养了诸多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培养园艺植物病虫害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课程,通过教授14~19级园艺班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探索课程的教学改革并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中等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