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的想法,源于5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时代造就英雄》的报道。报道中,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李玉琦副馆长谈到,各个时期的青年典型虽然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但是“惟一不变的,是一代代有志青年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共奋斗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想,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由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在我国各青年团体和青年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一定最能感受祖国和时代奋进的最强音,如果采访青运史档案馆,也一定颇有收获。于是联系之后,有了这次采访。
青运档案——资政育人的良好帮手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成立于2003年11月,是团中央所属的青运史研究和青运史资料征集、收藏和利用机构,它有两大主要职能和任务,即:征集、保管各种青运史资料,协调、指导和开展青运史资料的编辑、研究和利用工作。其前身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研究所。青运史研究所是主要研究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我国青年运动历史的机构。由于共青团系统的特殊性,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研究青运史时常感资料缺乏。因此在研究同时需要“拾遗补缺”,以弥补工作文字档案资料的不足。这样,加强青年运动档案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工作,成为青运史研究所新的职能,青运史档案馆也就应运而生了。
青运史档案馆副馆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研究所所长李玉琦研究员,是青少年研究领域的专家。从1982年开始,他就一直从事中国青年运动、共青团和青少年考察和研究工作。他利用青运档案不仅撰写了《关于“少共国际师”的若干史实》、《五四精神与21世纪中国青年》、《略述一二九时期“三·三一”游行及其教训》等研究论文,还合编或撰写并出版了《中国青年运动六十年》、《中国共青团简史》、《中国共青团团史简编》、《中国青年运动主题曲——二十世纪中国共青团的历程》等专著。
在采访中,他告诉我,青运史档案不仅是中国青年运动的见证,也是中国青年紧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和建设历史的见证。中国青年跟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屡遭挫折之时,用青春的活力,开拓了成功之路,使中国人民在农村包围城市中看到了希望之光;在抗日战争时期,用青春的热血,浇灌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胜利之花;在解放战争时期,投身人民解放战争,以青春的旋律,奏响了新中国诞生的胜利凯歌;当新中国诞生百废待兴、宏图欲展之际,以青年的豪情,艰苦奋斗,参加到祖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事业中;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以蓬勃的朝气开拓创新,青春的进行曲响彻神州大地。
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清末梁启超曾生动地表达:“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毛泽东同志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胡锦涛同志指出:“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历史和实践也证明,青年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许多突出贡献。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无论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艰难苦斗中,还是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广大青年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在1939年为安吴青训班二周年纪念题词中,他又指出:“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但青年需要经验。经验从何而来呢?从历史总结中来,从自身实践中来。在这方面,青运史档案馆有独特的优势,青运档案是我们资政育人的良好帮手。
青运史可以帮助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到去年底,全国有共青团员7349.6万人,这是祖国的未来和青年的中坚。现在出国留学蔚然成风,且多为青年。如何引导他们为国贡献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优秀青年出国留学的经历勉励他们。在我国130多年的留学生历史中,许多有志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祖国繁荣昌盛,负笈世界各地留学,特别是20世纪初,周恩来、邓小平等一批杰出的留学人员痛感旧中国的腐败,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等一批有志之士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用青运史教育当今留学生,就可使他们更加珍惜留学机会,自立自强,刻苦钻研前沿科技,报效祖国。
青运史可以帮助做好青年工作。青年工作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做青年工作一定要把握其特点。不仅如此,就是不同的青年群体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这对当今根据青年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青年工作,都大有帮助。特别是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利益格局的调整,加之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来源众多,青年思想多元化,部分青年思想出现困惑和迷惘,例如像现在的某些青年被称为“草莓族”①的现象,在部分青年中存在的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夜不设防”一类的思想。共青团要团结广大青年,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务非常艰巨。这需要我们掌握新鲜理论,掌握青年工作规律,也需要我们从青运史档案中总结青运工作经验。
青运档案——青年运动的历史记忆
主管征集工作的叶学丽副馆长告诉我,青运档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记忆,为了留下这份记忆,青运史档案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青运史档案的征集工作。
档案馆成立后,团中央专门发文给团系统各单位,要求加强征集工作。团系统里凡属“四重”(即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活动)的内容都要报送档案馆。
档案馆也面向团系统和社会各界征集关于青运档案史料,范围包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运史上重大事件和活动、各类青年组织的相关资料和实物,建党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青年运动和青少年工作的题词、文章手稿,有关青年运动各种青年组织及会议资料等。
此外,档案馆同志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针对性的去函、召开联谊会等形式,征集档案。或者登门拜访有关同志,加强感情,消除他们的顾虑。档案馆同志的良好人脉,为征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获很大。于今同志捐赠胡克实同志的手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胡克实同志是共青团的著名领导人,早年投身一二·九运动,曾任中共晋西区委青委委员、四地委青委书记,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青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青委副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常务书记,国家地震局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这样一位阅历丰富的团中央领导,曾写有几十本笔记、几百份手稿。这些手稿和笔记内容丰富,对研究青年运动史有重要的意义。胡克实同志2004年去世后,为将这些手稿和笔记收藏进馆,青运史档案馆领导和同志多次走访胡克实夫人于今及其亲属,并承诺一定将胡克实的手稿和笔记妥善保存。于今同志深深为档案馆同志的诚意感动,感慨地说:你们这种无私为国家青运事业奉献的精神实在可嘉。我想好了,青运史档案馆的保管条件比我们好,我们将胡克实同志的全部手稿捐给档案馆,也是为它寻找了一个很好的归宿,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不仅如此,于今同志还成了青运史档案馆征集档案的义务宣传员,在她出席和参加的许多会议上都大力宣传青运史档案馆,以自己捐赠档案史料的现身说法,号召大家捐赠档案史料,丰富馆藏。
档案馆保存的一件当年装着“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信封也是这样征集来的。1963年2月16日,《中国青年》杂志出版学习雷锋专辑,请毛主席题词。2月22日,毛主席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交与杂志社,3月2日,题词正式发表后,各大报纸纷纷转登。中国青年报社朱伯颖同志将封装毛主席“向雷锋同志题词”的信封保存了40多年,在青运史档案馆成立后,捐献了出来。
青运史档案馆的同志还注意配合形势,征集档案。从2006年起,团中央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活动。档案馆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参与其中,向全国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青春档案”征集活动,以反映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青年奋斗的火红青春记忆为主要线索,征集历史上标志性青年人物、事件的史料、实物,征集曾经打动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艺作品,收入“青春档案馆”永久收存,并对捐赠者颁发纪念证书,对捐赠行为进行宣传。这次大规模的征集活动,引起各界注意,北京市和上海市青年垦荒队队旗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征集到的。
1955年,中央制定了垦荒移民、增产粮食的规划,团中央遂决定在全国范围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北京的杨华、李秉衡、庞淑英、李连成、张生5位青年响应号召,经批准,全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北京青年垦荒队成立,陈启彬任书记,杨华任队长,庞淑英、李连成、李秉衡、张生任副队长,奔赴黑龙江省萝北县垦荒。50年来,这支队伍艰苦奋斗,取得了不俗成绩。从1956年至1983年(不含1961年),累计生产粮食4100多万斤,杨华被选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并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次就征集到了当年的队旗、血书等物品的复制件,因为原件保存在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而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旗原件则经过档案馆同志的多方努力,终于作通保管者的工作,他们慨然捐赠给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
让青运史档案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两位馆长告诉我,目前青运史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为了让青运史档案馆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青运史档案馆成立以后,不懈努力,编辑出版了许多资料,其中包括:《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集》(14-19集)、《“茨卡莎”留学岁月——苏联中央团校中国班学员回忆录》、《青运春秋》(一、二辑)《青运春秋》(广东专辑)、《青运春秋》(杭州专辑)、《共青团历史上的人和事》、《胡克实纪念文集》、《中国青运史辑刊》(内部季刊)等。这些资料对引导广大青年学习,帮助青年了解祖国、增强责任,起到了良好作用。一些青运档案资料还在国外,像法国有邓小平同志的勤工俭学资料,共青团五大的档案还在前苏联。如果条件具备,档案馆将也设法征集。
青运史档案馆成立4年以来,一直积极地配合党和国家的大局,共青团工作大局,开发利用档案。今年5月,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国青年群英会,一些青年英模的情况就是档案馆提供的。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致信全体代表,表彰了他们对祖国的贡献,并勉励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希望,档案馆正着手征集“青春的档案”背后的故事。它们生动感人,反映了时代的最强音,从志愿垦荒、扎根边疆的杨华、陈家楼,到为保护集体羊群牺牲自己双脚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从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张海迪,到“感动全中国的女村医”李春燕;从“中国玉米之父”李登海,到在普通岗位默默奉献的李素丽……莫不如是。他们采访当年的大陈岛建设者时,就时时被感动着。1955年国民党撤离大陈岛时,将岛上全部居民劫持,并炸毁所有设施,使大陈岛变成荒岛、死岛。王宗楣等青年,高举“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锦旗,来到大陈岛,并庄严宣誓:“坚持到底,决不退缩,誓把荒岛变乐园!”他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在废墟中建起了一座座商店、医院、学校,建设了水库、码头、公路和各种工厂,与驻岛部队一起,把荒岛变成了“东海明珠”,成为省级海上森林公园。每当回首往事,他们都自豪地说:“报效祖国,青春无悔!”当年他们响应祖国号召,把青春献给大陈岛,这种为祖国奉献、无悔无怨的献身精神,不正是我们要教育青年的内容么?青运史档案馆一定要以“青春的档案”背后反映的榜样力量激励当代青年,引导他们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 “草莓族”是台湾学者对当前青年的一种描述,草莓外表很鲜华,但抗压性太弱,受到外部刺激,很容易萎缩腐烂。这一特点很像当代的一些青年,外表光鲜亮丽,也能做出一些骄人的业绩,但是在坚毅性方面却相对缺乏,心理承受力不足,感情脆弱。
青运档案——资政育人的良好帮手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成立于2003年11月,是团中央所属的青运史研究和青运史资料征集、收藏和利用机构,它有两大主要职能和任务,即:征集、保管各种青运史资料,协调、指导和开展青运史资料的编辑、研究和利用工作。其前身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研究所。青运史研究所是主要研究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我国青年运动历史的机构。由于共青团系统的特殊性,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研究青运史时常感资料缺乏。因此在研究同时需要“拾遗补缺”,以弥补工作文字档案资料的不足。这样,加强青年运动档案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工作,成为青运史研究所新的职能,青运史档案馆也就应运而生了。
青运史档案馆副馆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研究所所长李玉琦研究员,是青少年研究领域的专家。从1982年开始,他就一直从事中国青年运动、共青团和青少年考察和研究工作。他利用青运档案不仅撰写了《关于“少共国际师”的若干史实》、《五四精神与21世纪中国青年》、《略述一二九时期“三·三一”游行及其教训》等研究论文,还合编或撰写并出版了《中国青年运动六十年》、《中国共青团简史》、《中国共青团团史简编》、《中国青年运动主题曲——二十世纪中国共青团的历程》等专著。
在采访中,他告诉我,青运史档案不仅是中国青年运动的见证,也是中国青年紧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和建设历史的见证。中国青年跟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屡遭挫折之时,用青春的活力,开拓了成功之路,使中国人民在农村包围城市中看到了希望之光;在抗日战争时期,用青春的热血,浇灌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胜利之花;在解放战争时期,投身人民解放战争,以青春的旋律,奏响了新中国诞生的胜利凯歌;当新中国诞生百废待兴、宏图欲展之际,以青年的豪情,艰苦奋斗,参加到祖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事业中;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以蓬勃的朝气开拓创新,青春的进行曲响彻神州大地。
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清末梁启超曾生动地表达:“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毛泽东同志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胡锦涛同志指出:“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历史和实践也证明,青年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许多突出贡献。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无论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艰难苦斗中,还是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广大青年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在1939年为安吴青训班二周年纪念题词中,他又指出:“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但青年需要经验。经验从何而来呢?从历史总结中来,从自身实践中来。在这方面,青运史档案馆有独特的优势,青运档案是我们资政育人的良好帮手。
青运史可以帮助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到去年底,全国有共青团员7349.6万人,这是祖国的未来和青年的中坚。现在出国留学蔚然成风,且多为青年。如何引导他们为国贡献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优秀青年出国留学的经历勉励他们。在我国130多年的留学生历史中,许多有志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祖国繁荣昌盛,负笈世界各地留学,特别是20世纪初,周恩来、邓小平等一批杰出的留学人员痛感旧中国的腐败,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等一批有志之士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用青运史教育当今留学生,就可使他们更加珍惜留学机会,自立自强,刻苦钻研前沿科技,报效祖国。
青运史可以帮助做好青年工作。青年工作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做青年工作一定要把握其特点。不仅如此,就是不同的青年群体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这对当今根据青年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青年工作,都大有帮助。特别是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利益格局的调整,加之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来源众多,青年思想多元化,部分青年思想出现困惑和迷惘,例如像现在的某些青年被称为“草莓族”①的现象,在部分青年中存在的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夜不设防”一类的思想。共青团要团结广大青年,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务非常艰巨。这需要我们掌握新鲜理论,掌握青年工作规律,也需要我们从青运史档案中总结青运工作经验。
青运档案——青年运动的历史记忆
主管征集工作的叶学丽副馆长告诉我,青运档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记忆,为了留下这份记忆,青运史档案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青运史档案的征集工作。
档案馆成立后,团中央专门发文给团系统各单位,要求加强征集工作。团系统里凡属“四重”(即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活动)的内容都要报送档案馆。
档案馆也面向团系统和社会各界征集关于青运档案史料,范围包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运史上重大事件和活动、各类青年组织的相关资料和实物,建党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青年运动和青少年工作的题词、文章手稿,有关青年运动各种青年组织及会议资料等。
此外,档案馆同志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针对性的去函、召开联谊会等形式,征集档案。或者登门拜访有关同志,加强感情,消除他们的顾虑。档案馆同志的良好人脉,为征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获很大。于今同志捐赠胡克实同志的手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胡克实同志是共青团的著名领导人,早年投身一二·九运动,曾任中共晋西区委青委委员、四地委青委书记,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青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青委副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常务书记,国家地震局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这样一位阅历丰富的团中央领导,曾写有几十本笔记、几百份手稿。这些手稿和笔记内容丰富,对研究青年运动史有重要的意义。胡克实同志2004年去世后,为将这些手稿和笔记收藏进馆,青运史档案馆领导和同志多次走访胡克实夫人于今及其亲属,并承诺一定将胡克实的手稿和笔记妥善保存。于今同志深深为档案馆同志的诚意感动,感慨地说:你们这种无私为国家青运事业奉献的精神实在可嘉。我想好了,青运史档案馆的保管条件比我们好,我们将胡克实同志的全部手稿捐给档案馆,也是为它寻找了一个很好的归宿,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不仅如此,于今同志还成了青运史档案馆征集档案的义务宣传员,在她出席和参加的许多会议上都大力宣传青运史档案馆,以自己捐赠档案史料的现身说法,号召大家捐赠档案史料,丰富馆藏。
档案馆保存的一件当年装着“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信封也是这样征集来的。1963年2月16日,《中国青年》杂志出版学习雷锋专辑,请毛主席题词。2月22日,毛主席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交与杂志社,3月2日,题词正式发表后,各大报纸纷纷转登。中国青年报社朱伯颖同志将封装毛主席“向雷锋同志题词”的信封保存了40多年,在青运史档案馆成立后,捐献了出来。
青运史档案馆的同志还注意配合形势,征集档案。从2006年起,团中央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活动。档案馆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参与其中,向全国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青春档案”征集活动,以反映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青年奋斗的火红青春记忆为主要线索,征集历史上标志性青年人物、事件的史料、实物,征集曾经打动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艺作品,收入“青春档案馆”永久收存,并对捐赠者颁发纪念证书,对捐赠行为进行宣传。这次大规模的征集活动,引起各界注意,北京市和上海市青年垦荒队队旗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征集到的。
1955年,中央制定了垦荒移民、增产粮食的规划,团中央遂决定在全国范围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北京的杨华、李秉衡、庞淑英、李连成、张生5位青年响应号召,经批准,全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北京青年垦荒队成立,陈启彬任书记,杨华任队长,庞淑英、李连成、李秉衡、张生任副队长,奔赴黑龙江省萝北县垦荒。50年来,这支队伍艰苦奋斗,取得了不俗成绩。从1956年至1983年(不含1961年),累计生产粮食4100多万斤,杨华被选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并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次就征集到了当年的队旗、血书等物品的复制件,因为原件保存在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而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旗原件则经过档案馆同志的多方努力,终于作通保管者的工作,他们慨然捐赠给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
让青运史档案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两位馆长告诉我,目前青运史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为了让青运史档案馆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青运史档案馆成立以后,不懈努力,编辑出版了许多资料,其中包括:《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集》(14-19集)、《“茨卡莎”留学岁月——苏联中央团校中国班学员回忆录》、《青运春秋》(一、二辑)《青运春秋》(广东专辑)、《青运春秋》(杭州专辑)、《共青团历史上的人和事》、《胡克实纪念文集》、《中国青运史辑刊》(内部季刊)等。这些资料对引导广大青年学习,帮助青年了解祖国、增强责任,起到了良好作用。一些青运档案资料还在国外,像法国有邓小平同志的勤工俭学资料,共青团五大的档案还在前苏联。如果条件具备,档案馆将也设法征集。
青运史档案馆成立4年以来,一直积极地配合党和国家的大局,共青团工作大局,开发利用档案。今年5月,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国青年群英会,一些青年英模的情况就是档案馆提供的。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致信全体代表,表彰了他们对祖国的贡献,并勉励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希望,档案馆正着手征集“青春的档案”背后的故事。它们生动感人,反映了时代的最强音,从志愿垦荒、扎根边疆的杨华、陈家楼,到为保护集体羊群牺牲自己双脚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从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张海迪,到“感动全中国的女村医”李春燕;从“中国玉米之父”李登海,到在普通岗位默默奉献的李素丽……莫不如是。他们采访当年的大陈岛建设者时,就时时被感动着。1955年国民党撤离大陈岛时,将岛上全部居民劫持,并炸毁所有设施,使大陈岛变成荒岛、死岛。王宗楣等青年,高举“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锦旗,来到大陈岛,并庄严宣誓:“坚持到底,决不退缩,誓把荒岛变乐园!”他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在废墟中建起了一座座商店、医院、学校,建设了水库、码头、公路和各种工厂,与驻岛部队一起,把荒岛变成了“东海明珠”,成为省级海上森林公园。每当回首往事,他们都自豪地说:“报效祖国,青春无悔!”当年他们响应祖国号召,把青春献给大陈岛,这种为祖国奉献、无悔无怨的献身精神,不正是我们要教育青年的内容么?青运史档案馆一定要以“青春的档案”背后反映的榜样力量激励当代青年,引导他们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 “草莓族”是台湾学者对当前青年的一种描述,草莓外表很鲜华,但抗压性太弱,受到外部刺激,很容易萎缩腐烂。这一特点很像当代的一些青年,外表光鲜亮丽,也能做出一些骄人的业绩,但是在坚毅性方面却相对缺乏,心理承受力不足,感情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