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经典的朗读教学:《爱莲说》教学设计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j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例主题】追随上海市关景双攻关基地“课例研修提升教学素养”主题,以《爱莲说》为例探究“文言经典的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观课要点】依据“师之蕴”观课习惯,建议从课时目标具体化、环节目标清晰度、文本核心价值(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理解度、诵读方法有效性等四点观课。
  【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
  《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隐性意脉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铭文结构严谨,揭示出深邃主旨。
  文章显性内容运用了对比、反衬等手法,几次以菊、牡丹正反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朗读,则是深入感悟文本、显化把握内涵最好的方式。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表达更能形成深切的体会和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但由于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本该常见的朗读方法往往缺失,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朗读设计,而缺乏如何从文本理解的角度进行朗读教学,或者说,如果想带领学生把文章读好,如何将文本解读和朗读技巧统一起来,很多教师并不清楚,学生当然也就无从下“嘴”。本设计试图探究文本关照下的朗读教学,通过朗读的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再通过理性分析文本,更好地通过声音的传达,显现文本意脉与主旨。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隐性意脉,掌握朗读全文的整体节奏。(重点)
  2.品味意象对比,深入体会细腻的情感,形成朗读全文的情感共鸣。(难点)
  3.运用朗读技巧,展现作者独特的体验,体味作者高洁美好的情怀。(难点)
  【环节贯通】
  一读明确句读,掌握疑难词句,整体把握文意。(铺垫目标1)
  教师活动:去掉文中标点符号,PPT展示全文。
  学生活动:齐读全文,暴露预习中的疑难词句。
  预设: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根据课堂具体情况调整)
  二读梳理层次,找出体现情感的关键词句,初步感受文章情感。(落实目标1)
  教师活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对莲的“爱”,请大家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尝试朗读。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互相补充发言。
  预设1:
  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预设2:如果学生直接找第淤句,則带领学生朗读第淤句,抓“莲”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描写的朗读方法;如果有人找第于句,则引导学生思考,此句是否为直接抒发情感,从而明确本文层次,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关注“噫”字,往往发表议论并抒发感慨;关注标题“说”字,明确文体特点)
  三读品味对比,把握特点,理性分析,明确朗读技巧———语气的表现。(落实目标2)
  追问:除了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到“菊”和“牡丹”?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小组交流
  预设:间接抒情,起到烘托或反衬的效果。
  教师活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朗读上有什么不同吗?你能不能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说明?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预设:引导学生明确写“菊”是为衬托,写“牡丹”是为反衬。在朗读上,衬托和反衬声音表达上有所不同。
  提示:对陶渊明的情感倾向和众人的情感倾向以及对莲的情感倾向有什么不同?(关注:独爱,盛爱,独爱)
  四读个性表达,深究情感细节表达,从而达成深沉的情感共鸣。(落实目标3)
  教师活动:本文结尾在评“爱”的时候,问号和感叹号表达情感有何不同,一个“矣”字该怎么朗读?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可以边读边感受边理解。
  教师活动:点评,并带领学生回顾全文作者思路。
  五读课堂检测,概括并学用朗读方法。(落实目标3)
  学生活动:点读和齐读结合,检验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朗读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
  作业布置:根据本课所学朗读方法,尝试自读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
  【课后反思】
  读古韵畅心声———“爱”要怎么说出口
  平时经常会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不爱出声朗读了”,确实,现在走进校园,很少能够听到朗朗读书声。问题在哪里,是孩子变得不同了吗?否也,孩子不愿意做,一是因为缺少氛围,二是因为缺乏喜爱。我们可以反思自己,我们每天给了孩子多少出声朗读的时间,我们让孩子在朗读中感受到快乐和美了吗?时间,因为整体学习压力的增加,有时会有无奈,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效提升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声音中感受情感的共鸣和个性体验,这些就是我对朗读教学的追求。
  首先,从学习目标看,根据笔者对朗读教学的理解,文本理解是基础,朗读技巧是途径,情感共鸣是目的,文化感悟是归宿。设置三个课时目标,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层层推进,通过课堂活动,逐步达成目标。在学习目标中,抓住文本理解的“意脉”“意象”“情感”和朗读技巧的“节奏”“语气”,将文本理解和文本朗读融合,从而使本课的目标集中而具体。   其次,从课堂环节看,“师之蕴”提倡目标对应环节,环节落实目标,这个做法让目标清晰、环节可操作,我强调要用一个贯通整堂课的提纲挈领的主问题,本课设计与教学抓住题目“爱莲说”的“爱”字,结合朗读教学用声音表达的特点,设计了贯串整堂课的主问题:“爱要怎么说出口?”这个主问题的“怎么说”,既包含对朗读方法的引领,也包括让学生关注写作手法的指导。通过主问题“爱”,首先明确“爱”要把“读音,句读”弄明白,整体上把握要“说”什么;其次是通过“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不同,梳理本文的层次,即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从而明确抒情和议论在朗读方法上的不同。虽然都是“爱”,但是“直接表达爱”和“间接表达爱”,从声音表现上是完全不同的;再次是抓住文中的“间接抒情”,明确“衬托”和“反衬”在声音表达上的不同,在明确朗读方法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了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对比”,到这里,学生应该说已经对“爱要怎么说出口”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后,朗读能力提升非常明显,这也是我想要的朗读教学的效果。真正的文本理解,必然会带来朗读水平的提升;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的是文本理解能力的高低。文本解读和朗读是两位一体的,绝对不是平时我们看到的朗读课———理解和朗读两张皮。最后就是“爱不仅要说出口”,还要“把爱说得好”,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去发现别人无法发现之处,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这种个性化表达是深入文本的最佳途径,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思考,我怎么读,才能读出和别人不一样之处呢?这个过程是没有终点的,经典作品恰恰是在一次次反复阅读中提升自我的认知和体现经典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深入文本的过程。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关注文言虚词,如“宜乎众矣”的“矣”的语气,还有感叹号和问号的区别。关注这些平时阅读中与众不同处,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是这样用主问题贯穿各个环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也让课堂各个环节的落实更加清晰具体。
  第三,从朗读品味看,各个环节的目标落实之所以能够清晰具体,恰恰在于能够带领学生深入品味词语,透视语文素养,如“甚”和“盛”的不同,“宜乎众矣”的语气,感叹号和问号的不同,对莲正面描写的形象感受等等,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同时,朗读课,重在读出情感。这种情感体验,绝对不是停留在感性层面,而是通过意脉细致的层次划分,词语的百般品味等理性分析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恰恰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最好的培养。很多时候教学生朗读往往更多强调感觉,这是对朗读最大的误读。真正好的朗读,一定是从感性出发,深入理性分析,最好再提升到新感性的过程。没有扎实的理性分析,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力,很难有打动人心的朗读。正是理性分析的品悟,学生感受到了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节操。学生在朗读中,对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传统文化特质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通过声音的表达,让学生在美妙的声音中传递朗读的审美特质。
  最后,从诵读方法看,一切朗讀技巧,不是简单的高低快慢强弱虚实,而是因为文字背后的内容以及情感表达要求我们的声音应该怎么表达。所以通过前面文本的理解,朗读方法的指导变得顺理成章,学生朗读表达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
  从整堂课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表达欲望很强,特别是通过文本解读之后,朗读表达有效度很高。但是更多学生的朗读参与还不够;由于时间关系,最后缺少师生整篇文章的朗读展示来更好地检验课堂效果;最后的小结,特别是对于行文思路和朗读技巧的总结梳理缺失,成为这堂课的遗憾之处。
其他文献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歡,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
小时候,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不仅不听父母的话,还喜欢跟父母唱反调。为了让我改掉这个缺点,达到父母的要求——“听父母的话,并牢记在心,然后出色地去完成它”,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德国。  在德国一个繁忙的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在工作,他要去为一列缓缓驶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另一个方向驶进车站。如果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一定会撞在一起。  这时,他无意中回
2021年初,江西美术出版社重磅推出《韩静慧儿童文学作品集》,包括《日记本的秘密》《父子较量》《不再忧伤的歌》《桑琪的故事》《泡泡变形记》《梦中的白天鹅》《不和女生斗
期刊
爸爸就像一座火山,不知何时爆发。当我们乖乖听话时,爸爸就是一座死火山,山上长满了美丽的花草;当我们做错了事时,爸爸立马变成活火山,烈焰滚滚而来……  有一次,我数学单元考试考了80分,这个分数远远低于爸爸对我的要求。我暗暗自责,错这几题以前我做过的,考试时却做错了,实在是不应该。一阵凉风吹了过来,把落葉吹在了我的脸上,就像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就连树上的小鸟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对我说:“你真
期刊
靖海小学是一座美丽的农村小学。  来到靖海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电动大门左上方“靖海小学”四个金色大字,电动大门右侧是门卫室,门卫室的外墙上挂着近几年学校所获得的荣誉牌,它是我们学校不断成长的象征。  进入校园,一条宽广的中央大道将整洁的校园一分为二,大道西侧是我们的塑胶操场,操场南墙上写着“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八个大字,西墙、北墙上都画着一些运动的抽象图,让我们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要积极运动的动力。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到年底了,动物们开始装扮自己的家,准备过一个热闹的春节。  兔子、狗熊、野猪、鸵鸟等动物在自家门前都挂上了漂亮的红灯笼。夜幕下,红灯笼里的烛光一闪一闪的,看上去就像星星在眨眼睛,可好看了。突然,一阵大风刮来,狗熊家门前的红灯笼被刮到了地上,蜡烛把红灯笼点燃了。借着风势,红灯笼变成了一个火球,滚到了干枯的草地上,把草也点着了。  “不好了,着火了!”正在捕鼠的猫头鹰发现了火情,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我听到《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时,禁不住热泪盈眶,内心洋溢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祖国就像母亲一样,给我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2 0 1 0年,我出生了,来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当时,我家住的是清塘中学的小瓦房,一下雨,家里就会漏雨。听妈妈说,我出生没有多久,因为房子漏雨,屋里潮湿,导致我咳嗽到医院打了一个星期的吊针。2013年,
期刊
我有一个梦想  春天  人们没有疾患  小朋友像春筍般  健健康康拔节成长  年轻人铆足了劲  激情澎湃把事业干  老人们精神抖擞  广场舞越跳越欢  我有一个梦想  夏天  人们远离灾难  南方多余的雨水  降一些到北方的戈壁荒滩  让干渴的沙漠变成绿洲  让城市不再变成汪洋  我有一个梦想  秋天  人们不用担心饥荒  玉米点头微笑  高粱弯腰吟唱  树上挂满硕果  红叶带来希望  我有一个梦
期刊
猴子向导喜欢旅游,地球上很多的地方他都游了个遍。他最喜欢去沙漠旅行了。  有一天,猴子对小伙伴们说:“沙漠里有金字塔和海市蜃楼,今天我带大家去旅游吧!”大家听了高兴极了。  猴子向导带着大家来到了金字塔的里面,大家正看得入迷,忽然一條大狗扑了过来,大家赶紧朝四面八方逃跑。这里正好是一个迷宫,大家急得在金字塔里转圈。猴子向导叫大家不要惊慌,他解释道:旅游的队伍中有一只小黄鸭,捡到了一个手杖,负责安保
期刊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是有层级的,具有“上下位关系”,根据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学习者已经知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