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0日,针对日益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行动计划》的实施涉及到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多个产业和社会方方面面,《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艰巨,各方责无旁贷,应积极行动。
自2000年以来,汽车产业不断地进行产品减排的升级,排放水平提升幅度比欧洲实现同阶段水平少用了2-3年的时间,为减排做出了较大贡献。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为了我们头顶那片蓝天,汽车产业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担当起应该的责任,当前紧迫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快乘用车的节能减排工作。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规模已占到汽车总规模的80%以上,虽然以使用汽油为主的乘用车与PM2.5不直接关联,但因其排放的NOX具有一定的二次生成作用,因此,乘用车减排也至关重要。现大多数中国品牌汽车企业都在努力发展更节能、更低排放的产品。从国际技术发展状态看,汽油车节能减排潜力在40%以上,技术路经主要包括内燃低碳驱动技术(含自动变速器和启停系统)、混合动力技术(中混、强混)、轻量化、低阻技术,以及三元催化和车载诊断技术(OBD)等。但汽车产业在这方面的发展不容乐观,如:在国外已是成熟技术的直喷、稀燃高效发动机,国内有半数以上企业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和条件;CVT或DCT 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条件还有很多差距;关于启停系统,虽有企业在一些车型上搭载,但因使用便利性或多种因素致使节油性不明显,推广效果较差;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具备商品化条件的车型非常有限,关键还在于技术并不成熟和缺少关键部件的产业化支持。所以,企业在节能减排商品化进程上还要再下功夫,任重道远。要加快实现用户接受程度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的启停系统在乘用车上的标配,加快低碳驱动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加快推出有性价比优势的混合动力汽车产品。
第二,加快商用车的清洁化进程。国内商用车以柴油为主,柴油汽车是移动源中对PM2.5的主要排放源,让柴油汽车更清洁和使用清洁燃料是汽车产业进一步的努力方向。目前,大多数中重型载货车企业已基本完成“国Ⅳ”的技术、产品、服务的准备,但面向国V还有诸多挑战,包括进一步优化燃烧系统、提高后处理系统转化效果等,以降低颗粒物和NOX。另外,由于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轻型柴油载货车减排进程滞后,发动机总体技术进步相对缓慢。《行动计划》中再次明确了符合国IV、国V标准的车用柴油时间表和加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措施,为载货车加快减排进程提供了一定保障。因此,各中重型载货车企业应该加快开发符合国V阶段的产品,并为减排技术再升级(如国VI)和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做好技术储备;轻型载货车企业也应加快高效低排,且性价比高的发动机开发和生产,做好国IV产品的准备,确保2014年底达成目标。同时,载货车生产企业、客车生产企业要积极开发天然气发动机,加快推出城市公交、城际客运、城市物流等使用天然气的汽车产品。
第三,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从基础技术研究算起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走过近15年历程,虽经历了北京奥运示范、十城千辆示范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示范,但与日美欧相比,差距在加大。总体上讲,整车技术尚不成熟,不能提供更多满足用户需求产品,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还不能支撑整车产品发展,驱动电机量产条件还不具备,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诸多课题,不能保障用户的便利充电。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为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推动力度,9月17日,四部委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除了明确对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汽车继续给予补贴政策外,要求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采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并将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示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综合奖励。这些政策为新能源汽车提速创造了条件,汽车产业要抓住机遇,力争2015年在新能源汽车商品化上有所突破,主流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应尽早落地,应有明确的量产时间表和各种资源保障计划、市场推广预案,切实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上发挥骨干作用。
减排责任重大,车企和行业组织应积极行动,有效利用各种平台,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车企之间合作、促进整零协同发展、促进关键零部件产业化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发挥助推作用。
自2000年以来,汽车产业不断地进行产品减排的升级,排放水平提升幅度比欧洲实现同阶段水平少用了2-3年的时间,为减排做出了较大贡献。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为了我们头顶那片蓝天,汽车产业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担当起应该的责任,当前紧迫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快乘用车的节能减排工作。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规模已占到汽车总规模的80%以上,虽然以使用汽油为主的乘用车与PM2.5不直接关联,但因其排放的NOX具有一定的二次生成作用,因此,乘用车减排也至关重要。现大多数中国品牌汽车企业都在努力发展更节能、更低排放的产品。从国际技术发展状态看,汽油车节能减排潜力在40%以上,技术路经主要包括内燃低碳驱动技术(含自动变速器和启停系统)、混合动力技术(中混、强混)、轻量化、低阻技术,以及三元催化和车载诊断技术(OBD)等。但汽车产业在这方面的发展不容乐观,如:在国外已是成熟技术的直喷、稀燃高效发动机,国内有半数以上企业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和条件;CVT或DCT 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条件还有很多差距;关于启停系统,虽有企业在一些车型上搭载,但因使用便利性或多种因素致使节油性不明显,推广效果较差;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具备商品化条件的车型非常有限,关键还在于技术并不成熟和缺少关键部件的产业化支持。所以,企业在节能减排商品化进程上还要再下功夫,任重道远。要加快实现用户接受程度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的启停系统在乘用车上的标配,加快低碳驱动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加快推出有性价比优势的混合动力汽车产品。
第二,加快商用车的清洁化进程。国内商用车以柴油为主,柴油汽车是移动源中对PM2.5的主要排放源,让柴油汽车更清洁和使用清洁燃料是汽车产业进一步的努力方向。目前,大多数中重型载货车企业已基本完成“国Ⅳ”的技术、产品、服务的准备,但面向国V还有诸多挑战,包括进一步优化燃烧系统、提高后处理系统转化效果等,以降低颗粒物和NOX。另外,由于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轻型柴油载货车减排进程滞后,发动机总体技术进步相对缓慢。《行动计划》中再次明确了符合国IV、国V标准的车用柴油时间表和加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措施,为载货车加快减排进程提供了一定保障。因此,各中重型载货车企业应该加快开发符合国V阶段的产品,并为减排技术再升级(如国VI)和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做好技术储备;轻型载货车企业也应加快高效低排,且性价比高的发动机开发和生产,做好国IV产品的准备,确保2014年底达成目标。同时,载货车生产企业、客车生产企业要积极开发天然气发动机,加快推出城市公交、城际客运、城市物流等使用天然气的汽车产品。
第三,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从基础技术研究算起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走过近15年历程,虽经历了北京奥运示范、十城千辆示范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示范,但与日美欧相比,差距在加大。总体上讲,整车技术尚不成熟,不能提供更多满足用户需求产品,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还不能支撑整车产品发展,驱动电机量产条件还不具备,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诸多课题,不能保障用户的便利充电。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为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推动力度,9月17日,四部委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除了明确对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汽车继续给予补贴政策外,要求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采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并将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示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综合奖励。这些政策为新能源汽车提速创造了条件,汽车产业要抓住机遇,力争2015年在新能源汽车商品化上有所突破,主流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应尽早落地,应有明确的量产时间表和各种资源保障计划、市场推广预案,切实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上发挥骨干作用。
减排责任重大,车企和行业组织应积极行动,有效利用各种平台,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车企之间合作、促进整零协同发展、促进关键零部件产业化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发挥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