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鸟(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a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胡,安徽池州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诗歌500余篇(首)散见于《诗刊》《清明》《安徽文学》《星星》《诗歌月刊》等报刊,出版长篇小说《行色》(山东画报出版社)、诗集《不要在秋天里和我说话》(安徽文艺出版社)。
  一只鸟飞过
  一只鸟从我的头顶飞过
  一秒钟的事情,我还原了它的过程
  一只鸟,饱含风霜的尖喙把风分开
  成一条窄而锐角的路
  双翅伸展,掠过秋天的果实和落叶
  掠过尖锐的风,把风的锋芒磨钝
  把所有能割破柔软的锋芒磨钝
  一只鸟,是把天空装在翅尖上飞行
  一根脱落的羽毛,呼啸着
  在空气中嗖嗖作响
  一只鸟飞过,它身后的世界成扇形
  渐渐广阔,无边
  蟋蟀
  蟋蟀的叫声多么干净啊
  把夜色越叫越深越叫越透明了
  这伸手不见五指的纯净
  渐渐融化了
  我看见它小小的身体,藏在石缝里
  黑暗也在石缝里渐渐渗出来
  一汪清水似的鸣叫之后
  天就亮了
  一条河流的源头
  走到这里我就该回头了
  再向前不该是我做的事情:
  再走一步就是蛮荒
  再走一步就是大地的起点和终点
  就是江河绕地球一周之后的归宿
  就是无边海洋还原成一滴水
  途经慈云禅寺
  烧香的人迟早还要回来
  一扇朱漆庙门,留不住太多红尘
  他们把身体在香火里荡涤半个小时
  一炷香的时空,容得下一生和来世的祈愿
  一炷香的时空里桃花开了十亩
  蝴蝶和蜜蜂的赞美声里没有经文
  烧香的人带回木鱼的余音
  放生在寺外的河流和桃林里
  隧道
  走出隧道的人
  像从坟墓里放出来,长长的影子还拖在隧道里
  他们加快脚步,把另一个自己拽出来
  另一些人还在隧道里
  暗淡的灯光像茧,缠裹着他们的身体
  阳光的翅膀在两端出口处打开,拼命扇动着
  村里的突发事件
  一只蚂蚱铤而走险
  在叶梢碎然低垂的瞬间,弹向另一片草叶
  晚间传来消息:村里的汪叔
  从桥上弹到了桥下
  露出水面的青石
  稳稳地接住了他的摩托
  没有任何一片草叶接住他
  所有的草叶,都朝向了摇摇欲坠的蚂炸
  茶园
  怀抱露水,每一根枝条上都栖满隔夜的鸟鸣
  每一声鸟鸣都已暂时远离
  它们还会回来,在太阳升起之后
  在清明和谷雨之间,它们的声音饱含汁液
  我在土里种茶,乌云在枝条上种雨水
  溪涧翻山越岭,送来煮茶的清流
  一杯茶可令四方云动
  鸟鸣已被提取,它们的巢悬在青雾之上,摇摇欲坠
  西坑村的涧水
  它们是涓涓细流,没错
  但是我不相信你们说的能汇入大海和太平洋
  流着流着,漫过青白色石头
  一部分就滋润了那些坚硬而干渴的肌肤
  流着流着,另一部分给了等待开放的野花
  流着流着,还有一部分給了觅水的野山羊
  流着流着,最后的一瓢被汲水的女人
  舀进木桶,连同星光煮沸了守林人的茶缸
  流着流着,剩下的不再是西坑村的涧水
  你们说的汇入大海和太平洋
  只是一种不再叫作西坑的物质
  诗人诗观
  说话不要离地三尺。说话如果离地三尺,听者会觉得玄乎;诗歌如果写的离地三尺,就会失去很多读者。无论现代诗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依然认为接人气、接地气是不能丢失的。因为我们是人,我们生存在大地上。
其他文献
纠结:点赞又撤回  清醒过来的我拿起手机,刚好7点,醒得越来越准时。现在的我已经不需要闹钟就可以准时醒来了。打开QQ、微信,收到各种通知,顺便再刷刷朋友圈。报道抗疫英雄的文章总是很多,无数的普通人在这次疫情中都成为了英雄,多几篇他们的文章也是理所当然。无论是在什么平台,我看到这类文章都会毫不犹豫地点赞。虽然自己什么都没做,但点个赞也是支持。而就在朋友圈里,出现了一条不太一样的文章。我的一位同学去当
王学芯  王学芯,生于北京,长在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加《诗刊》第十届青春诗会。获《萌芽》《十月》《诗歌月刊》年度诗人奖,获《中国作家》《扬子江诗刊》双年度诗人奖,获《诗选刊》年度杰出诗人奖。部分诗歌译介国外,出版个人诗集《可以失去的虚光》《尘缘》等9部。  一个有经验的人  日子在玻璃上移动  它反射光芒 使过去的时光  泛起记忆和微笑  我习惯把自己的灵魂  挂在脊柱上行走 渴望清晨完美 
那时候的夜晚,苦涩的胆汁  倘若我无朋无党,一块石头说出寒冷  城里吟唱的人又是谁呢?  前朝的宫灯点亮,谁能穿过时间之门?  铁锁生銹,野马脱缰  我们顺藤摸瓜,看见人间的飞禽走兽  泥泞的人群。那么多光阴要按揭  得慈眉善目,心如流水  我们要去的地方太远  要夜观星象,解析硕大无朋的词语  草蛇灰线,像一块沉默的兽皮  我们在深夜赶路,敲打月亮
“我的故乡,回到20世纪的50年代,正是美国梦的一处梦乡,在那个名为俄亥俄州克林顿港的市镇上,所有的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体面的人生机遇。但半个世纪过去后,克林顿港的生活却已成为一场美国噩梦,整个社区被划分成泾渭分明的两部分,两边的孩子各自驰向彼此不可想象的人生。”  ——《我们的孩子》(《Our Kids》)  哈佛大学帕特南教授团队,以数年之功,将出生于克林顿港而如今散布在美国各地的107人加
昌耀离开我们15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冷,即使内地也遇到了多年未见的风寒。到了三月,风已不那么刺骨,青海高原的冬天就要过去了,可是,昌耀,你在哪儿呢?那边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和这边一样有烦恼有委屈有欢喜吗?  窗外阳光正好,透过帷幔落下一地金子似的斑纹。  捧起《昌耀的诗》,极钟爱的一本诗集,扉页上有他2000年2月17日于病榻前为我留下的签名。那一刻令我难忘,如同昨日,他的手指
返  羊群  倒立在荒芜的天空里  面目模糊  相对于风  相对于海浪  劳累且可有可无  冬天正是回家的时候  谁也无法阻止  除非太阳熄灭  我手执灯火  羊群是我没有语言的伙伴  我们涉过片片盐碱之地  黑夜扑来的时候  我们  时远时近  诗之火  夜晚到来,穿梭于手掌之间  我双眼望穿,那不规则的风已经隐退  酒精必须被血液收藏,春天才能咯咯作响  无数的花朵趁黑夜开放  谁在漫不经意时
“在俗世,我们不谈灵魂/只谈那不能被瓦解的信念/——虚幻前程,纯粹如一缕月光/提前踏上去的人像一朵火焰”。这是陈人杰《高原行》中的诗句。结合此前《送别》一诗中“庞大的人世/原谅了谁的一意孤行”来看,两者显然存在着上下文的关系。一边是领受了援藏工作的使命后,在依依不舍的送別氛围中,亲友对他铁下心来“一意孤行”的理解和尊重;接下来,则是他踏上西藏高原之初对于自己未来的想象:“提前踏上去的人像一朵火焰”
等  守一座空山  等一个走丢的故人  棋局残,松枝断  河流拖著冗长的步子  挪向天边  西山又长满了落霞  抬头纹里盛开着黑色的花  我看到自己生锈的哈欠  僵硬无比  春天  月光清亮  我合上书  风过,桃花落  一些话  下落不明  空  小小的虚无,凝聚于  草尖之上  一滴虫鸣,悬在树梢  风有着细细的嗓  在枝桠间,替谁吟唱  我是旷野,我是天空  爱人啊  我将水草丰美  我将荒
来自天津、毕业于德国弗莱堡大学的我的朋友刘畅,已经在德国毕业并在法兰克福一家金融投资公司工作了五年,讲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德语。由于工作勤奋业务熟练,他已拿到了德国永居。可最近他正准备辞职回国。他说,五年前,他的梦想是在德国站稳脚跟,赚欧元买房子。以往每年回国代购的时候,他都会接受亲朋好友们羡慕的眼光,因为他是“开德国汽车、用德国货的”!可近两年,亲戚们已无人再找他代购,要么通过先进的海淘网购直邮到
项目对接  除了在宏观把控项目整体方向的王向荣和董丽老师之外,项目核心成员由钱云老师、导师李慧老师和边思敏老师,以及若干名同学共同组成。  想做好设计首先要了解场地。经过几周的前期工作,我们整理好了大体框架,调研时间也随之确定了。12月4日,伴随着北京凌晨的微弱灯光,我们乘坐飞机,在中午抵达了成都双流机场,下午与成都公园城市管理局座谈。  来成都第二天的主要活动是调研。我们一大早就奔赴设计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