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位年轻的妈妈来信,说自家的女娃娃阿芙今年刚满五岁,自从出生后体质就较弱,还常常喊肚子痛。对于阿芙小朋友的腹痛,这位妈妈总结了4条体会:一是如果连着几顿吃多了,肚子会疼;二是如果多吃点冷饮,肚子着点凉,会疼;三是如果阿芙舌尖发凉,肚子也会疼;四是阿芙大约一个月左右腹痛一次。所以半个月一过,全家人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再次出现腹痛。妈妈带阿芙看了几家医院,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最后医生诊断阿芙为再发性腹痛。因此,全家人委托阿芙妈妈写信来询问,自家宝贝得的这种“再发性腹痛”究竟是种什么病?
首先要向这位妈妈说明的是,孩子被诊断为再发性腹痛,通常是3个月内至少曾经发病过3次,在发病的时候,严重的情况下,腹痛甚至会影响到宝宝的正常活动,但是在发作的间隙期里,孩子又会表现得比较正常。这种“症状”多发于孩子的学龄前及学龄期,发病率约为10%~20%。女孩发病多于男孩,比例为5∶3。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再发腹痛的病因、家长应如何配合医生给宝宝体检以及家庭护理等问题。
再发性腹痛五病因
病因一:症状性再发性腹痛,多由疾病引起,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病;肠道寄生虫病,均可引起腹痛。肠道寄生虫病曾经是最常见的病因,但近年来得益于饮食卫生状况的改善,使得由这种疾病引起的再发性腹痛已明显减少。
病因二:由腹腔内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再发性腹痛,如溃疡病、阑尾炎、肠梗阻、急腹症等。
病因三: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多是由饮食不当、乱吃零食、冷饮过冷、便秘等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亦可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因四:精神性再发性腹痛,国内外有报告认为再发性腹痛与小儿心理障碍有关,如紧张、压抑等。
病因五:在近期的学术研究中,多家医院认为再发性腹痛与慢性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再发性腹痛三表现
表现一:腹痛的部位与性质主要依靠患病宝宝的叙述。在体检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引导患儿合作,以便检查出是否有压痛、肌紧张或肿物。年龄稍大的孩子在检查过程中,通常问题不大,能够合作。但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不能合作,这时就要依靠突然发生的、反常的哭闹、面色苍白、出汗、精神差和特殊体位来判断。
表现二:了解患儿的饮食、呕吐及大便情况等消化系统症状,有助于判断病因。
如为饮食不当、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肠痉挛,患儿会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长,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时痛时止。每日发作或间隔数日发作,多数腹痛程度较轻,常在吃饭时发作,一会儿就会过去,发作之后便会玩耍如常。病情严重的孩子会表现为哭闹不安、翻滚出汗,甚至面色苍白,手足发凉。
表现三:患儿如在病情发作时接受检查,多数腹部无异常发现,少数可表现腹部有轻压痛,或似有肌紧张。间歇期全腹柔软,无压痛、无肠型、无肿物,偶尔能摸到条索状痉挛的肠管,常有腹胀,肠鸣音亢进。
再发性腹痛七检查
检查一:大便常规,检查有无不消化物与寄生虫卵。
检查二:外周血,必要时查白细胞及分类以排除炎症感染。
检查三:X线检查,以观察肠淤胀与游离气体。必要时做钡餐或钡灌肠以观察有无溃疡病、胃炎、十二指肠炎、肠粘连或憩室等。
检查四:胃镜检查,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患儿,应进行胃镜检查,有助于全面发现胃部病变如胃炎、十二指肠炎、溃疡病等。
检查五:胃电图检查,因为属于无创性检查,对于患儿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这种检查所得到的结果特异性不强,仅能作为参考使用。
检查六:幽门螺杆菌检查,与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有密切关系,如发现幽门螺杆菌应给与治疗。
检查七:胃动力学检查,如食管与十二指肠测压、实时超声、胃排空试验,可帮助判断有无消化道动力障碍。
再发性腹痛诊断清
诊断一:再发性腹痛主要的诊断依据是反复发作的腹痛。
诊断二:过去的发作史对诊断有帮助,家长应该记清发病规律和孩子的疼痛感觉。医生要首先排除器质性疾患,特别是外科急腹症。
诊断三:常见引起再发性腹痛的疾病,有胆道蛔虫病、蛔虫团肠梗阻、阑尾炎、肠套叠,以及较少见的肠扭转、肠穿孔、胰腺炎等。医生均应作必要的检查,认真进行鉴别。
诊断四:有的内科疾病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痛,如大叶肺炎发病时、急性心力衰竭导致肝脏迅速增大等。
再发性腹痛六治疗
治疗一、对于症状性再发性腹痛,首先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
治疗二、对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再发性腹痛要给予相应的内、外科治疗。
治疗三、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约占再发性腹痛的95%左右,治疗重点有以下4条。
1.合理喂养。4个月以内的婴儿尽量采用纯母乳喂养,以纯母乳喂养很少发生消化不良和腹痛。婴儿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儿童进食以主副食为主,不要乱加“营养食品”。规律吃饭,饭前不要吃零食,包括饮料,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集中吃糕点糖果。吃饭时要主副食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多食蔬菜,不要偏食。
2.采用助消化药。如出现消化不良,婴儿可给胃酶合剂,儿童采用酵母片,腹胀采用乳酶生。
3.消化不良引起的急性肠痉挛是儿科常遇到的急症,患儿常突然发作,哭闹不安,腹胀、肠鸣音亢进,在排除器质性急腹症后,可给予开塞露通便,既是诊断措施可以排除肠梗阻,又是治疗措施。患儿排便排气后,腹痛可立即停止。
4.物理疗法。用暖手按摩腹部,或腹部放热水袋、暖宝等,用以暂时缓解腹痛。此外,还可以使用止痛效果好的针灸疗法或穴位按摩。对于儿童,可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三穴位。如脐上痛,则加中脘穴;脐下痛则加关元、中极穴;若脐周痛,则加天枢、气海穴;侧腹痛可加阳陵泉穴。
治疗四:如发现胃炎、溃疡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要给予相应治疗。
治疗五:如发现有胃肠动力障碍,可给予促动力药,如吗丁啉口服。
治疗六:如发现有精神障碍,应给予心理疗法。
首先要向这位妈妈说明的是,孩子被诊断为再发性腹痛,通常是3个月内至少曾经发病过3次,在发病的时候,严重的情况下,腹痛甚至会影响到宝宝的正常活动,但是在发作的间隙期里,孩子又会表现得比较正常。这种“症状”多发于孩子的学龄前及学龄期,发病率约为10%~20%。女孩发病多于男孩,比例为5∶3。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再发腹痛的病因、家长应如何配合医生给宝宝体检以及家庭护理等问题。
再发性腹痛五病因
病因一:症状性再发性腹痛,多由疾病引起,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病;肠道寄生虫病,均可引起腹痛。肠道寄生虫病曾经是最常见的病因,但近年来得益于饮食卫生状况的改善,使得由这种疾病引起的再发性腹痛已明显减少。
病因二:由腹腔内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再发性腹痛,如溃疡病、阑尾炎、肠梗阻、急腹症等。
病因三: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多是由饮食不当、乱吃零食、冷饮过冷、便秘等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亦可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因四:精神性再发性腹痛,国内外有报告认为再发性腹痛与小儿心理障碍有关,如紧张、压抑等。
病因五:在近期的学术研究中,多家医院认为再发性腹痛与慢性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再发性腹痛三表现
表现一:腹痛的部位与性质主要依靠患病宝宝的叙述。在体检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引导患儿合作,以便检查出是否有压痛、肌紧张或肿物。年龄稍大的孩子在检查过程中,通常问题不大,能够合作。但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不能合作,这时就要依靠突然发生的、反常的哭闹、面色苍白、出汗、精神差和特殊体位来判断。
表现二:了解患儿的饮食、呕吐及大便情况等消化系统症状,有助于判断病因。
如为饮食不当、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肠痉挛,患儿会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长,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时痛时止。每日发作或间隔数日发作,多数腹痛程度较轻,常在吃饭时发作,一会儿就会过去,发作之后便会玩耍如常。病情严重的孩子会表现为哭闹不安、翻滚出汗,甚至面色苍白,手足发凉。
表现三:患儿如在病情发作时接受检查,多数腹部无异常发现,少数可表现腹部有轻压痛,或似有肌紧张。间歇期全腹柔软,无压痛、无肠型、无肿物,偶尔能摸到条索状痉挛的肠管,常有腹胀,肠鸣音亢进。
再发性腹痛七检查
检查一:大便常规,检查有无不消化物与寄生虫卵。
检查二:外周血,必要时查白细胞及分类以排除炎症感染。
检查三:X线检查,以观察肠淤胀与游离气体。必要时做钡餐或钡灌肠以观察有无溃疡病、胃炎、十二指肠炎、肠粘连或憩室等。
检查四:胃镜检查,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患儿,应进行胃镜检查,有助于全面发现胃部病变如胃炎、十二指肠炎、溃疡病等。
检查五:胃电图检查,因为属于无创性检查,对于患儿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这种检查所得到的结果特异性不强,仅能作为参考使用。
检查六:幽门螺杆菌检查,与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有密切关系,如发现幽门螺杆菌应给与治疗。
检查七:胃动力学检查,如食管与十二指肠测压、实时超声、胃排空试验,可帮助判断有无消化道动力障碍。
再发性腹痛诊断清
诊断一:再发性腹痛主要的诊断依据是反复发作的腹痛。
诊断二:过去的发作史对诊断有帮助,家长应该记清发病规律和孩子的疼痛感觉。医生要首先排除器质性疾患,特别是外科急腹症。
诊断三:常见引起再发性腹痛的疾病,有胆道蛔虫病、蛔虫团肠梗阻、阑尾炎、肠套叠,以及较少见的肠扭转、肠穿孔、胰腺炎等。医生均应作必要的检查,认真进行鉴别。
诊断四:有的内科疾病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痛,如大叶肺炎发病时、急性心力衰竭导致肝脏迅速增大等。
再发性腹痛六治疗
治疗一、对于症状性再发性腹痛,首先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
治疗二、对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再发性腹痛要给予相应的内、外科治疗。
治疗三、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约占再发性腹痛的95%左右,治疗重点有以下4条。
1.合理喂养。4个月以内的婴儿尽量采用纯母乳喂养,以纯母乳喂养很少发生消化不良和腹痛。婴儿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儿童进食以主副食为主,不要乱加“营养食品”。规律吃饭,饭前不要吃零食,包括饮料,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集中吃糕点糖果。吃饭时要主副食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多食蔬菜,不要偏食。
2.采用助消化药。如出现消化不良,婴儿可给胃酶合剂,儿童采用酵母片,腹胀采用乳酶生。
3.消化不良引起的急性肠痉挛是儿科常遇到的急症,患儿常突然发作,哭闹不安,腹胀、肠鸣音亢进,在排除器质性急腹症后,可给予开塞露通便,既是诊断措施可以排除肠梗阻,又是治疗措施。患儿排便排气后,腹痛可立即停止。
4.物理疗法。用暖手按摩腹部,或腹部放热水袋、暖宝等,用以暂时缓解腹痛。此外,还可以使用止痛效果好的针灸疗法或穴位按摩。对于儿童,可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三穴位。如脐上痛,则加中脘穴;脐下痛则加关元、中极穴;若脐周痛,则加天枢、气海穴;侧腹痛可加阳陵泉穴。
治疗四:如发现胃炎、溃疡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要给予相应治疗。
治疗五:如发现有胃肠动力障碍,可给予促动力药,如吗丁啉口服。
治疗六:如发现有精神障碍,应给予心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