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梯度吸收转化外源硒效应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ulz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明确优质小麦吸收转化外源硒的最佳时期以及不同外源硒效果,为优质富硒功能小麦简化高效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指导。[方法]以大田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郑麦366、郑麦7698优质小麦品种和单一亚硒酸钠、复配亚硒酸钠2种外源硒为材料,设置小区和大区试验;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始花期、始花第5天、始花第10天、始花第15天、始花第20天、始花第25天共8个生育时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1次亚硒酸钠含量为30 g/hm2的2种外源硒,分析不同喷施时期小麦籽粒硒含量。[结果]小麦始花后第10~15天是吸收转化外源硒的最佳时期,且叶面喷施复配亚硒酸钠液肥效果显著优于单一亚硒酸钠。[结论] 在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应用中,可选择在小麦始花后第10~15天、叶面喷施1次含亚硒酸钠30 g/hm2左右的复配外源硒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简化、经济、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优质小麦;生育时期;富硒;硒含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7-003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7.010
  Abstract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best period for high-quality wheat to absorb and transform exogenous selenium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xogenous selenium,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guidance for simplified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quality selenium-enriched functional wheat.[Method]With 2 high-quality wheat varieties and 2 exogenous selenium fertiliz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we set up small and large area trials respectively at the 8 growth periods of wheat jointing, heading, flowering, the 5th day of flowering, the 10th day of flowering, the 15th day of flowering, the 20th day of flowering, and the 25th day of flowering.Two kinds of exogenous selenium with a sodium selenite content of 30 g/hm2 were sprayed once respectively.Selenium content in wheat grains at different spraying periods was analyzed.[Result]The 10th to 15th day after the first flowering of wheat was the best time to absorb and transform exogenous selenium, and the effect of spraying compound sodium selenite liquid fertilizer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single sodium selenite.[Conclusion]In th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quality selenium-enriched wheat, we could select the treatment of the 10th to 15th days after the wheat begins to flower, foliar spraying of compound exogenous selenium containing about 30 g/hm2 of sodium selenite onc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implification, economy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 High-quality wheat;Growth period;Selenium-enriched;Selenium content
  随着硒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富硒功能性农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且市场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对于人体而言,无机硒具有毒性较大、不易被吸收和利用等缺点;而通过生物转化之后形成的有机硒对人类较为安全,且容易被利用[1]。谷物类及其制品为中国低硒地区的人口提供了硒摄入总量的70%左右[2]。小麦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1/3以上人口的主要口粮。小麦制品在人们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小麦作为对硒集聚能力最强的谷类作物[3],能将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硒转化吸收为人体利用率较高的有机硒,通过叶面施硒途径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能有效解决因土壤低硒导致小麦制品硒缺乏问题,是人体和动物补硒的有效途径,对保证人们膳食营养健康意义重大[4]。
  有关小麦喷硒最佳时期的研究,所得结论不尽一致[5]。宋家永等[6-7]认为小麦孕穗期比灌浆期效果好,而灌浆中期比灌浆初期效果好;史芹等[8]认为在小麦灌浆初期喷硒效果最佳;马玉霞等[9] 认为小麦灌浆期比孕穗期喷洒效果显著。唐玉霞等[10] 认为小麦叶面喷硒效果以灌浆初期最好,其次是抽穗期,灌浆中期效果较差。关于小麦喷施外源硒最佳時期,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说法不一,而且选择的喷施时期不够精细,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很难精准地指导富硒小麦生产。   该研究以大田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郑麦366和郑麦7698优质小麦品种和单一亚硒酸钠、复配亚硒酸钠2种外源硒为材料,把小麦生育时期细分为8个阶段,即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始花期、始花第5天、始花第10天、始花第15天、始花第20天、始花第25天,在大田分别设置小区和大区试验,开展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梯度叶面施硒试验研究,旨在明确优质小麦吸收转化外源硒的最佳时期以及不同外源硒效果,为大田优质富硒功能小麦简化高效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2019年度在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柏树庄试验基地进行。基地处于冬小麦种植区,年均气温14.3 ℃,平均温度≥5 ℃的活动积温5 061 ℃,年均降雨量646.4 mm。试验土壤肥力中上水平,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玉米;耕层土壤 pH 8.62、含有机质16.5 g/kg、全氮1.19 g/kg、有效磷13.1 mg/kg、速效钾166 mg/kg、总硒0.24 mg/kg。
  1.2 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国审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和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外源硒为单一亚硒酸钠(分析纯度99.9%)液肥和复配亚硒酸钠液肥(以亚硒酸钠为硒原料混合其他微量元素、腐殖酸等复配的液肥,含亚硒酸钠25 g/L)。
  共设2组试验,试验1为喷施时期和外源硒2因素小区处理试验(表1),小区面积20 m2(4.0 m×5.0 m),设置24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试验分别以郑麦366、郑麦7698为对象,喷施时期设拔节期(B1处理)、抽穗期(B2处理)、始花期(B3处理)、始花第5天(B4处理)、始花第10天(B5处理)、始花第15天(B6处理)、始花第20天(B7处理)、始花第25天(B8处理)8个处理;外源硒设单一亚硒酸钠(含亚硒酸钠30 g/hm2,A1处理)、复配亚硒酸钠液肥(1 200 mL/hm2,含亚硒酸钠30 g/hm2,A2处理)和对照(不喷施,A3处理)3个处理(各处理表述采用表1处理代码字母)。
  试验2为不同生育時期梯度喷施大区处理试验,大区面积200 m2 (4.0 m×50 m),设置9个不同时期处理(含对照),2次重复。试验分别以郑麦366、郑麦7698为对象,在不同时期梯度分别喷施1次单一亚硒酸钠液肥(含亚硒酸钠30 g/hm2)和复配亚硒酸钠液肥(1200 mL/hm2,含亚硒酸钠30 g/hm2)。
  试验于2018年10月16日播种,播量187.5 kg/hm2;外源硒按试验要求用量对水225 kg/hm2,选择在阴天或无风的晴天08:00—10:00或16:00以后进行,用小型喷雾器均匀喷洒在小麦叶部和穗部。试验地施肥、浇水、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均按优质小麦大田生产要求进行。2019年6月5日收获。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小麦成熟后,人工分小区收获、脱粒、晾晒。籽粒硒含量测量方法为GB5009.93—2017,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计算和作图,使用DPS分析软件的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育时期梯度小区和大区试验小麦籽粒硒含量变化 从图1郑麦366、图2郑麦7698小区和大区试验籽粒硒含量变化柱状图可以看出,随着生育时期的延长,小麦吸收转化外源硒的效果基本呈先逐渐增高后慢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小区试验的籽粒硒含量普遍高于大区试验,叶面喷施复配亚硒酸钠液肥的籽粒硒含量普遍高于叶面喷施单一亚硒酸钠液肥。
  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GH/T 1135—2017《富硒农产品》规定,谷物类总硒含量限值为0.10~0.50 mg/kg。从图1可以看出,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含量30 g/hm2的2种外源硒液肥,无论小区试验或是大区试验,2个品种从小麦始花第5~25天得到的籽粒硒含量,除郑麦366始花第10、15天小区试验超出了0.50 mg/kg的限值外,其余均在0.10~0.50 mg/kg范围内,尤其以小麦始花第10~15天获得的籽粒硒含量最高;同等条件下,郑麦366的获得籽粒硒含量又普遍高于郑麦7698。
  2.2 不同喷施时期对小麦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郑麦366始花第10天(B5处理)和第15天(B6处理)喷施外源硒,获得的籽粒硒含量极显著高于始花第20天(B7处理)和始花期第5天(B4处理),而始花第20天(B7处理)和始花期第5天(B4处理)又极显著高于拔节期(B1处理)、抽穗期(B2处理)、始花期(B3处理)和始花第25天(B8处理);郑麦7698始花第15天(B6处理)和始花第10天(B5处理)喷施外源硒,获得的籽粒硒含量极显著高于始花第20天(B7处理)和始花期第5天(B4处理),而始花第20天(B7处理)和始花第5天(B4处理)又极显著高于拔节期(B1处理)、抽穗期(B2处理)、始花期(B3处理)和始花第25天(B8处理)。
  在该试验条件下,尽管在小麦始花期至始花第25天叶面喷施外源,籽粒硒含量均值处于0.12~0.31 mg/kg,均达到了富硒小麦标准,但以小麦始花第5~20天吸收转化外源硒效果较好,其中以小麦始花第10~15天为最佳时期。
  2.3 不同外源硒对小麦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无论是郑麦366还是郑麦7698,叶面喷施复配亚硒酸钠液肥(A2处理)效果都极显著优于喷施单一亚硒酸钠液肥(A1处理)和对照(A3处理)。
  2.4 喷施时期和外源硒互作效应对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郑麦366在A2B5和A2B6处理组合籽粒硒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α=0.01显著水平;即在郑麦366始花第10~15天喷施外源复配亚硒酸钠液肥处理效果最好;郑麦7698在A2B6、 A2B5处理组合籽粒硒含量最高,其次是A2B7,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α=0.01显著水平;即在郑麦7698始花第10~20天喷施外源复配亚硒酸钠液肥处理效果最好。在总硒含量0.24 mg/kg的碱性土壤条件下,未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籽粒硒含量间无显著差异,均值分别在0.03~0.05 mg/kg,均未达到富硒小麦0.1 mg/kg的低限值。   3 结论与讨论
  小麦始花期至始花第25天,叶面喷施含亚硒酸钠30 g/hm2的2种外源硒液肥,籽粒硒含量均值处于0.12~031 mg/kg,均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GH/T 1135—2017《富硒农产品》规定谷物类总硒含量0.10~0.50 mg/kg的要求;总体看来,以小麦始花第5~20天期间吸收转化外源硒效果较好,其中尤其以小麦始花第10~15天为最好,是小麦叶面施硒的最佳时期。小麦生育后期喷洒硒肥籽粒中硒含量显著提高,灌浆期比孕穗期喷洒效果显著,这可能与籽粒蛋白质合成时易与硒螯合有关[8]。此外,同等条件下处理的强筋小麦郑麦366籽粒硒含量要高于中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 ,赵淑章等[4,9]研究认为,强筋小麦对硒的吸收能力明显高于普通小麦;向东山[11]研究认为,富硒小麦体内,硒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约占含硒量的83.34%,其中蛋白质的硒含量较高,是有机态硒结合的主要形式;这些研究说明蛋白质含量高的强筋小麦品种吸收硒的能力要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小麦。该试验还表明叶面喷施复配亚硒酸钠液肥效果极显著优于喷施单一亚硒酸钠液肥,所以在富硒小麦实际生产应用中,要根据品种特点以及外源硒种类的不同而把握好叶面喷施量;针对蛋白质含量高的强筋小麦,在小麦始花10~15 d期间采用复配亚硒酸钠液肥喷施时,要注意酌情降低施用量。另外小区试验得到的籽粒硒含量均高于大區试验,这应与小区面积小、实际操作存在一定误差有较大关系。
  随着人们对绿色、优质、保健等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在符合绿色条件、低富硒区域和优质小麦生产区域,通过应用富硒技术生产绿色优质富硒小麦,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因土壤低硒导致的小麦硒含量不足问题,赋予传统小麦产品以营养保健功能,进一步提高其经济附加值,而且可以有效解决一般小麦产品质量差、价格低、销售难等问题,有利于促进小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因此绿色优质富硒小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李升和,靳二辉,周金星,等.有机硒在人和动物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27(1):1-5.
  [2] TAMS M,MNDOKI Z,CSAP J.The role of selenium content of wheat in the human nutrition.A literature review[J].Actu universitatis sapientiae,alimentaria,2010,3:5-34.
  [3] 王海红,宋家永,朱喜霞,等.硒对小麦生理功能的影响之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9):335-338.
  [4] 彭涛,于金林,成东梅,等.不同喷施硒时期和次数对小麦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7):104-105,108.
  [5] 赵淑章,王绍中,武素琴,等.小麦富硒研究概述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24):33-36.
  [6] 宋家永,王海红,朱喜霞,等.叶面喷硒对小麦抗氧化性能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6):178-181.
  [7] 宋家永.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和子粒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21(6):68-71.
  [8] 史芹, 高新楼.不同时期喷施富硒液对小麦子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30(6):562-564.
  [9] 马玉霞, 杨胜利, 赵淑章.强筋小麦富硒技术研究初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32(3):9-10.
  [10] 唐玉霞, 王慧敏, 杨军方, 等.河北省冬小麦硒的含量及其富硒技术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 2011,31(2):347-351.
  [11] 向东山.富硒小麦籽粒中硒分布规律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9):52-54.
其他文献
摘要 藤茶具有抗氧化、抗感染、抗肿瘤、保肝、调节血脂和血糖等药理功效,可以预防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目前关于藤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很多,尤其是对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从藤茶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测定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藤茶药用、食用价值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藤茶;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测定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
摘要 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实际生产中的产量和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产量与净作玉米相当,多收大豆1 864.2 kg/hm2,效益比单作玉米高出6 123.84元/hm2,增收39.27%;该模式破解了间作套种作物不能高产难题,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了劳动成本,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好应用推广前景。  关键词 玉
摘 要: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中职园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依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秉承宁夏农业学校校训“尚农、诚朴、强技”,坚持“强农为本、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多年来为宁夏农业经济发展培养了诸多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培养园艺植物病虫害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课程,通过教授14~19级园艺班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探索课程的教学改革并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中等职业
摘 要:基于新农科背景和服务地方经济宗旨,提出以“教、研、赛、创”四位一体化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构想并进行实践,通过创新课堂方式、革新考核体系、建立学科竞赛新机制等措施,达到培养服务“三农”新人才目标。  关键词:新农科;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研、赛、创”四位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6-0185-03  The Ta
记述采自中国河北省黑蚜蝇属一新种:河北黑蚜蝇Cheilosia hebeiensis sp.nov.。新种隶属于promixa种团,据Vuji c(2013)检索表,新种近似C.rufimana Becker,1894,但新种小盾片后缘主要为浅色鬃状长毛,且雄性上叶形态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大学和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给出新种详细的形态描述与主要特征图,同时记述了该种的生活史。
随着中国旅游业模式更新与乡村振兴的双重背景,集约化、质量提升型、多样化服务型的观光—休闲—旅游综合体的建设被广泛关注。为更好地建设旅游综合体,尝试将中国古代农田营建智慧融入相关规划实践,不仅能使农耕文化得到延伸和传承,还能促进农业特色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文献归纳、案例演绎结探讨了中国古代传统农田如圩田、梯田、葑田、垛田、畲田、涂田、沙田的营建智慧,并以实践项目严东关旅游综合体为例重点研究了圩田、葑田、梯田这3类传统农田的应用,为今后农田景观在旅游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中提供借鉴之处。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CIMT)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偏瘫型脑瘫患儿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CIMT组,每组29例。CIMT组采用CIMT,联合组采用rTMS联合CIMT,对比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2(PDMS-2FM)
摘 要:以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防雷设计与施工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夹沟镇作业点周边环境,提出了复杂周边环境下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方法及应对策略,重点探讨了应对邻近空旷大型水面、山体及电力设施的影响,通过作业区域直击雷保护、共用接地、强化管理等综合手段提升人工影响作业点防雷安全,以期为类似特殊环境下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复杂周边环境;综合防雷方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颈项部肌肉压痛、颈肩背痛)、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
摘要 [目的]从北方寒地种植的农作物根系土壤中分离遗传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亲和性好、高效解无机磷的真菌,为微生物磷肥的开发提供适于该地区优良菌种。[方法]从北方寒地种植的农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根系土壤中分离解无机磷的真菌,对其进行鉴定及解无机磷能力的测定。[结果]通过PVK平板初筛和NBRIP平板复筛法,从种植大豆和玉米的根系土壤分离得到2株解无机磷真菌。显微观察初步鉴定为青霉属真菌。溶磷指数(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