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及早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因此,科学教学就应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具体的科学教学过程当中,却存在着许多方面的误区。
一、科学课上教师一枝独秀,唱独角戏
科学课的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参与实践并与教师共同得出结论的。但是在平时,我们常可以看到教师把持着课堂,从开始到结束全都由教师一个人在讲解,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听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放手给学生是什么原因呢?
其一,教师的定式思维方式在作怪。一些教师习惯了高高站在讲台上的感觉,似乎很不习惯走下讲台,这是他们平时形成的上课方式决定的。其二,教师对学生不信任。在一些教师看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自己去做,万一他们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疑问充斥着教师的大脑,他们怎么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呢?其三,教师怕失去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由于现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师都是由其他课的教师兼任,所以在教师安排上就不那么严格(专业化的科学课教师在小学里几乎是没有的,都是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教师对此门课程的研究重视程度也就相对的要低一些,准备相对也就不是那么充分了。如果放手让学生来实验,可能会出现超出教师能力范围而使得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控制力的情况,或者是学生提出一些教师无法解答的问题,这些都是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的重要因素。
二、课件播放一统天下
多媒体教学设备确实有它的优势,它形象、直观,图文、声音、视频并茂,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一些教师却对其过分依赖,认为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就是比传统的讲授要好,在多媒体课件当中什么都可以呈现,方便而有效,甚至连一些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过程也可以全部用多媒体来呈现。其实,这样做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削弱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课件虽有其优势,但是它是按照一个既定的程序在呈现,而能控制的人只有教师。如果教师只是将科学课当成是多媒体的播放课,这样的课对于告知学生知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它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等诸方面的能力则不会有什么效果。
三、学生动手放任自流
与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相反的另一个表现是,一些教师对学生只有“放”,而没有“收”的过程。
一些教师在课堂里面充分留时间给学生实验,但是要验证什么,怎么做都没有向学生明确。教师只是将实验器材给学生准备好,然后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实验,而其他的却一概不说。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知道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准备,也不知道实验要验证的结论是什么。教师所做的事就是游离于学生之外,学生在浑浑噩噩中将实验做完了,至于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培养了什么样的科学品质等方面的内容却显得与本课无关。试想,这样的实验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四、过度依赖课本,忽视生活内容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次开发,但是真正能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的教师却并不多,而照本宣科的教师却为数不少。一些科学教师在上课时只注重对课本知识进行宣讲,只注意将课本当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呈现于学生面前,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该增加哪些内容,该如何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所以只得紧扣课本。而科学课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对课本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对学生而言,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难度,同样也会使原本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课堂变得乏味、无趣。
五、解读太过专业,师生无法沟通
科学课冠之以“科学”,所以在一些教师看来,这是一门非常神秘的课程,生怕在讲解时出错。于是,教师在课前会查阅许多的相关内容来对课本当中的概念进行注解。这样一来,教师讲解的内容过于专业,学生就会听得一头雾水。教师查找资料,力求讲解得科学、严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讲解时教师还要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二次翻译”(用学生能听得懂的话来向学生解释)。如果教师的语言过于专业化,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样就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课堂也就不会有什么效果了。
六、讲解随意,概念不清
与教师讲解过于专业相对的另一种表现则是,一些教师讲解过于随意。由于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科学课教师,或者科学课教师对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自己上课时也没有重视,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向学生宣讲一通,至于这节课当中应当向学生讲些什么概念,教会学生什么技巧,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教师自己也不清楚。这样的科学课对学生有什么益处呢?
科学课在每所学校都能按照课程设置标准进行开设,但是具体到教学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其中的一些问题是我们无意所犯的,而另一些问题则是我们有心而不为之所造成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多做一份努力,为学生学好科学这门课多提供一份保障。
一、科学课上教师一枝独秀,唱独角戏
科学课的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参与实践并与教师共同得出结论的。但是在平时,我们常可以看到教师把持着课堂,从开始到结束全都由教师一个人在讲解,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听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放手给学生是什么原因呢?
其一,教师的定式思维方式在作怪。一些教师习惯了高高站在讲台上的感觉,似乎很不习惯走下讲台,这是他们平时形成的上课方式决定的。其二,教师对学生不信任。在一些教师看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自己去做,万一他们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疑问充斥着教师的大脑,他们怎么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呢?其三,教师怕失去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由于现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师都是由其他课的教师兼任,所以在教师安排上就不那么严格(专业化的科学课教师在小学里几乎是没有的,都是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教师对此门课程的研究重视程度也就相对的要低一些,准备相对也就不是那么充分了。如果放手让学生来实验,可能会出现超出教师能力范围而使得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控制力的情况,或者是学生提出一些教师无法解答的问题,这些都是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的重要因素。
二、课件播放一统天下
多媒体教学设备确实有它的优势,它形象、直观,图文、声音、视频并茂,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一些教师却对其过分依赖,认为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就是比传统的讲授要好,在多媒体课件当中什么都可以呈现,方便而有效,甚至连一些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过程也可以全部用多媒体来呈现。其实,这样做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削弱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课件虽有其优势,但是它是按照一个既定的程序在呈现,而能控制的人只有教师。如果教师只是将科学课当成是多媒体的播放课,这样的课对于告知学生知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它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等诸方面的能力则不会有什么效果。
三、学生动手放任自流
与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相反的另一个表现是,一些教师对学生只有“放”,而没有“收”的过程。
一些教师在课堂里面充分留时间给学生实验,但是要验证什么,怎么做都没有向学生明确。教师只是将实验器材给学生准备好,然后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实验,而其他的却一概不说。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知道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准备,也不知道实验要验证的结论是什么。教师所做的事就是游离于学生之外,学生在浑浑噩噩中将实验做完了,至于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培养了什么样的科学品质等方面的内容却显得与本课无关。试想,这样的实验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四、过度依赖课本,忽视生活内容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次开发,但是真正能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的教师却并不多,而照本宣科的教师却为数不少。一些科学教师在上课时只注重对课本知识进行宣讲,只注意将课本当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呈现于学生面前,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该增加哪些内容,该如何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所以只得紧扣课本。而科学课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对课本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对学生而言,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难度,同样也会使原本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课堂变得乏味、无趣。
五、解读太过专业,师生无法沟通
科学课冠之以“科学”,所以在一些教师看来,这是一门非常神秘的课程,生怕在讲解时出错。于是,教师在课前会查阅许多的相关内容来对课本当中的概念进行注解。这样一来,教师讲解的内容过于专业,学生就会听得一头雾水。教师查找资料,力求讲解得科学、严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讲解时教师还要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二次翻译”(用学生能听得懂的话来向学生解释)。如果教师的语言过于专业化,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样就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课堂也就不会有什么效果了。
六、讲解随意,概念不清
与教师讲解过于专业相对的另一种表现则是,一些教师讲解过于随意。由于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科学课教师,或者科学课教师对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自己上课时也没有重视,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向学生宣讲一通,至于这节课当中应当向学生讲些什么概念,教会学生什么技巧,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教师自己也不清楚。这样的科学课对学生有什么益处呢?
科学课在每所学校都能按照课程设置标准进行开设,但是具体到教学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其中的一些问题是我们无意所犯的,而另一些问题则是我们有心而不为之所造成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多做一份努力,为学生学好科学这门课多提供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