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切入角度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1983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与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角度密切相关。实践中,我们从四个方面切入设计,效果是满意的。这四个角度是: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得当的教学手段、到位的语言实践。
  关键词:目标 内容 手段 实践
  一.简明的教学目标。做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教学活动更应如此。目标既是一种期许,又是一种动力,教学目标还必须是一个必须实现的可测试的任务指向。传统教学中强调“一课一得”,即一堂课努力完成一个目标,这种目标设计虽然有些简单,但仍不失为一种卓有成效的目标教学思想。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的理念,有教师拟定目标是便出现三大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且,每一类目标中有出现几项具体的小目标。一堂课堂的目标六七个,看起来全面,但执行起来有走马观花之嫌,其结果是什么都想实现,实际上一项都没有完成好。这种目标设计实在是对“三维目标”的误解。“三维”本是三个维度,不是三个不同的方面。其实,标准的划分是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审视的,教学时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对诸多目标进行有效取舍,拟定出简明扼要的目标。如何拟定简明扼要的教学目标呢?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目标常常被编者预设在文本的“预习提示”或作品后面的训练题中,教师只要科学地整合这些信息,就能够找出切合教材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
  二.简约的教学内容
  人们都承认语文是一部百科全书,这说明语文的内容包罗万象,但语文毕竟姓“语”名“文”,有其独特的的性质和教学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英语的这一性质决定:英语教学不是百科知识的解读,而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交际工具的过程中认识丰富的文化。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语文课拓展成为科学课,或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最大化的延伸,使教学内容过于“博大”,冲淡了文本的深刻解读。语文教学,要抓住语言,反映了语言认知、理解、积累、运用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是简约化的实实在在的语文化教学。一篇文章,可教的东西很多。我们所教的内容既要反映出客观规定性,又要反映出主观能动性。一堂课的教学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最有特色的方面施教,或选取关键词语、或选重点段落、或选被学生忽视的但很重要的细节、或舍弃科学选取文学。品味语言是教学的最主要的任务,一堂课上,我们完全可以舍弃其它内容,专门选择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在品味中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一篇文章,一定有其重点段落。施教时,我们完全可以舍弃其它内容,直奔重点段落。在不少课文中,一些词句,或者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义深长,耐人寻味。
  三.得当的教学手段
  语文课的魅力既需要文本自身的艺术展示,又需要语文教师自身对文本的导读艺术,还需要一些必要的辅助手段。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手段资源,但当下的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成了辅助手段的大展台,音响、视频一起上,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乐、图片的欣赏课,失去了语文味。有位教师上《凉州词》时,既让学生观看黄河的壮阔画面,又让学生倾听有关黄河的歌曲,还让学生欣赏有关黄河的舞蹈,整个课堂,没有识字,没有进行诗句的解读,更没有进行诗歌的朗读背诵。这种教学,表面上生动而灵活,精彩又趣味,实际上背离了语文的基本理念。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字、词、句的积累和运用上,二年级的语文课上,不引导学生去识字、积词、诵文句,就没有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辅助手段毕竟是辅助的作用,不能把“辅助”的变成主体的。现代媒体的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但必须应用得当,要追求简约,让教学媒体为教学服务,为语文教学增光添彩,锦上添花,而不是在语文课堂上作秀。
  四.到位的言语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工具的掌握、文化的积淀都需要扎实的实践。广大教师对语文的实践性的认识是清晰的,但对实践的操作却不尽如人意。诸如有不少教师让学生把生字抄写十遍,作一套又一套的试题。这些做法有悖于高效理念。语言实践要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仿照课文,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有学生写道:“下课铃一响,王小刚不等老师离开教室,就飞奔出门,直冲操场上的单杠。敏捷的他,纵身一跃,抓住横杠,在杠上旋转起来,那形象,真像奔驰的车轮。突然,他停止翻卷,骑在杠上,一只手遮在额头上,眼睛眨巴着,呲牙裂嘴,发出几声尖叫,活脱脱一个美猴王的形象。”这就是很好的语言实践。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八里湾乡教育管理中心)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固然令人羡慕,但新时代的英语人才,还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应有计划地逐步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虽然小学五年级才开始出现写英语作文的要求,但对小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决不能仅始于五年级,而应该从三、四年级就开始着手准
We employ several simple numerical experiments to show that the statements that short mean path length or low heterogeneity enhances synchronizability in comple
期刊
A new Fe-based alloy that can be cast into a fully amorphous rod with a diameter of at least 16mm by the conventional copper-mould casting technique is obtained
期刊
In-situ energy 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 on ZnS nanocrystalline was carried out under high pressure by using a diamond anvil cell. Phase transition of wurtzi
期刊
Absolute generalized oscillator strengths (GOSs) for the two Rydberg excitations at 12.1 e V and 13.5 e V in C2 F6have been determined as functions of energy lo
期刊
We propose a new model for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nanofluids, which is derived from the fact that nanoparticles and clusters coexist in the flu
期刊
We study linear stability of viscous flows in a squeeze lubrication film, in which the flow varies slowly in space and time, between two parallel plates moving
期刊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仅有商品的流通与交换,也有思想文化上的交流碰撞。外来文化给我国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形成于20世纪的60年代,如今已经具备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历史与社会学科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学科,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尤为适合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渗透。本文将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简单介
内容摘要: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民族文化教育有利于民族多元文化的共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在文化共生视域的基础上,探讨民族教育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共生 民族教育 文化认同  一.文化共生和民族教育  文化是体现着人的发展,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文化有
We study a memory-based Boolean game (MBBG) taking place on a regular ring, wherein each agent acts according to its local optimal states of the last M time st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