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y540205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呼唤劳动教育。晋升“必修课”的劳动教育如何在学校、家庭、社会全面“落地生根”,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参与本期论坛研讨的校长分享了各自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经验。
  劳动教育,为孩子打包“硬核”成长行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把闲置空地打造成了学生劳动的实践园。通过划分责任地并分配给班级管理的方式,让孩子们参与播种、种植、培育、管理全过程。在劳作中,孩子们读懂了“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学会了危害最小的除虫方法;明白了节约管理成本,让收益最大化;感受了种植的乐趣,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孩子们流下汗也留下了情,增长了知识也理解了父母的辛苦。
  班集体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学校把“绿植园”入驻班级阳台,通过劳动,使班级更有家的温馨,使方寸之地焕发教育的生机。“认领绿植”“创意阳台”等系列活动,让劳动教育“有劳也有育”;“亲子绿植义卖会”“家庭护绿行动”“最美绿色家庭”等系列活动,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学校将“烟火味”融入劳动教育。校内,孩子们走进食堂,穿上厨师服,手握勺和铲,化身“小帮厨”,感受為他人服务的乐趣。校外,孩子们走进实践基地,体验真实的厨师生活;走入菜场、超市,当一回采购员,了解厨事之一二。此外,学校还开展了“认识五谷杂粮”“听听粮食里的故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舌尖上的一小”等一系列活动、课程,把责任和担当融入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有滋有味有烟火气”。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让一代又一代人学会成长;经历是最好的催化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在生活中为孩子们搭建劳动平台,在劳动中孕育孩子们的成长,学校用行动践行“培养幸福劳动者”的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包最“硬核”的行囊。
  ( 浙江省长兴县第一小学校长蒋学平)
  劳动教育应回归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是因教育的内在特性所决定的实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就是最高教育共同体;最基本的形式是学校、班级等。教育共同体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在教化人的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让劳动教育回归教育共同体,学生才会获得自我存在的意义。因此,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在校内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中,十分注重对共同体生活的创设。如盆栽类、温室类、科技类等种植课程,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智能硬件、创意编程以及节日课程、财商课程等课程相融合。参与不同课程的学生走在一起,共同劳动。教育共同体拓宽了孩子们成长的空间,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产生群体意识,并在群体意识中发现自我,从而追寻生命的意义。
  教育共同体既是形式,也是观念——拒绝排斥,主张包容;反对自私,倡导公益;摒弃专制,拥抱民主;凡劳动者,无分贵贱。学校从校歌的编创、校徽的设计,到楼宇的命名、道路的命名,大到每一次全校劳动周的主题策划,小至一条马路上井盖和雨水篦子的美化,都有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学校开放大厅放置着一架钢琴,教师、学生、保洁员、保安、厨师,谁都可以弹奏一曲。学校的一切劳动都体现着主人翁的意志,所有劳动者都被赋予应有的尊严。当劳动教育回归教育共同体中,孩子们在自觉创造美好公共生活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公共道德和公共理性。
  共同体的生活以公益为最高目标。因而,劳动教育共同体应以公益为价值取向。学校计划将校内各类种植以及编织、缝纫、木工等手工类课程的果实或产品,通过学生劳动成果共享平台,进行在线销售,销售收入全部捐赠公益慈善事业。公益劳动教育,丰富了每个人内心的良善,丰满了学生的人性。
  总之,让劳动教育回归教育共同体,旨在为劳动教育寻找一个有力的“支点”,撬动学生公民性和精神全面的成长。
   (陕西省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常务副校长徐雄)
  五育并举,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
  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再到“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后,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被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的地位得到加强。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学校如何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
  课程方面,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建构了“启航—领航—自航”三级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并注重劳动与“德智体美”等学科间的横向融合,以美术学科为例,小学低段课程,在启航课程中设置面塑、水墨游戏、黏土世界等模块;在领航课程中设置巧手妙心──折纸模块;在学生社团中设置原绘坊、书法、未来泥社等模块,每一课程群中均含有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
  课程评价方面,学校更多采用“表现性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在真实劳动情境中的任务解决过程,评价重心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如学校小学低中段每学期末不进行期末考试,而是进行“期末闯关”,其中一关就是“劳动关”,如“我的书包我整理”“我的衣服我来叠”等,每位学生现场闯关,家长、老师和学生代表进行现场评价。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将劳动教育师资培训作为重点工作,在学校校本研修计划中列出专题项目;二是请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能工巧匠以及教研员到学校与教师深入交流,搭建跨学科桥梁,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劳动教育的品质;三是申请劳动教育方面的国家课题,以研究带队伍;四是组织教师编写《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指南》系列读本。
  家庭劳动教育方面,学校组织教师编撰了《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指南》系列读本,每学期安排16个家务劳动任务(现已安排6个学期)。每个家务劳动任务指南包括任务名称、任务内容、操作小贴士、安全小贴士、完成效果、任务评价、任务体验等条目。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
  因地制宜,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最终培养具有较高劳动素养的人。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下,学校应因地制宜,以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为目的,探索劳动教育新形式,开展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
  坚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结合当地条件,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激活和优化现有资源,拓展劳动场所,是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东省徐闻县梅溪实验学校为例,徐闻县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农业县,土壤类型多样,其中以砖红壤土类为主。砖红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学校具有优越的客观条件,安排闲置的土地作为学农实践基地,让学生知农、学农、亲农,体会劳动的价值和乐趣,最终实现全面成长。因徐闻县盛产香蕉和菠萝,学校拟建100亩智慧农场,以种植香蕉、菠萝为主,让农场成为孩子们学习和实践的天地。
  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学校将劳动实践基地与高科技农业紧密结合,由当地的农科所进行指导,让学生看到高科技和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力量。高科技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均劳动量,科技含量和亩产量。因此學生要了解如何将科技与菠萝种植相结合,还要了解如何加工菠萝。
  在“五育并举”的思想指导下,学校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在探索创新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将劳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辛勤劳动和诚实劳动的意识;将劳育与智育相结合,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将劳育与体育相结合,在劳动过程中强健体魄;将劳育与美育相结合,在劳动过程中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广东省徐闻县梅溪实验学校校长陈卫良)
  优化学校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的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面对这一局面,学校该如何优化劳动教育,补全学生成长的“短板”?
  因地制宜,开发劳动课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要根据城乡、地域、年龄差异等因素,因地制宜,灵活开展。首先,遵循孩子年龄特点,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活动。其次,考虑城乡差异,尽可能开发孩子们感兴趣的劳动课程。再次,结合地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简则简,宜繁则繁。
  加强培训,优化师资力量。目前,学校专职的劳动教育课教师仍比较缺乏,劳动教育课程一般由其他学科教师兼授。据调查,89.6%的教师不愿承担劳动课授课工作,多数教师对劳动课程没有心理认同,上起课来也不能得心应手,导致劳动教育课低质低效。对此,学校要对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健全考核,加强管理,让教师转变观念,走近、热爱劳动和劳动教育。
  多方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不能单单以学校为实施主体,还需多方联合联动,形成适当的“行动网”。要强化综合实施,加强政府统筹,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要使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树立典范,完善评价体系。学校在每次劳动教育活动之后,要认真总结,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鼓励,树立榜样,让他们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学校还要探索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可以量化评价的劳动课程制定量化标准;对于无法量化评价的劳动课程,探索其他评价方式,比如记录劳动天数或劳动成果,归入学生档案,作为毕业或升学录取的参考等。
  (江苏省泗洪县明德学校教育集团执行总校长、
  泗洪县明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杨中雷)
  重视劳动教育,从家庭做起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可见,家庭应先于学校和社会,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第一阵地。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第一阵地。中小学生在校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所开展的体力劳动大多是打扫卫生,且基本上是和同学共同完成,每人承担的劳动量极其有限。一些学校虽然开设“学农”“学工”“服务”等劳动课程,但不是学生生活所需,很难激发其内在需求。而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不包办代办,学生要想过得舒心满意,就必须自己动手做家务。家务劳动应该是最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且使学生较易获得成就感的劳动内容。
  改变观念,认识家务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家务劳动具有“树德”“强体”“增智”和“育美”的育人价值,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食其力、劳动光荣”的观念;在做家务过程中出力、流汗、琢磨怎么干出“漂亮活儿”,既考验孩子的体能和意志,又能促使学生思考,让孩子学会科学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当和家人一起享受劳动成果时,还能让孩子获得幸福感。
  家校配合,让孩子“科学干家务”。学校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系统设计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孩子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体会到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高中则要注重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
其他文献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学生们返校的步伐。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安徽省五河县沱湖学校全面落实《五河县普通中小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方案》,积极借助电视频道和互联网开展线上教学。  周一至周五,学校每天按照蚌埠市统一要求,按时播放教学视频。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同步听课,课后做好线上答疑,作业布置、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等工作。  学校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卞帮豹校长和负责留守儿童工
期刊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是一所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在154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传统。  面对由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延期开学,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由干部带头,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线上教学,推动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深入一线,干部干在前  疫情期间,学校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深入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一线。学校要求,与教学相关的领导全部加入所分管年级或部门的班
期刊
江苏省启东市桂林小学坐落在国家六大渔港之一、素有“鹤城”美誉、地处黄海之滨的千年古镇——吕四港镇。学校的前身是著名建筑大师陶桂林先生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建筑学校——吕四志诚土木建筑职业学校。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拉开了师生的空间距离,但拉不开师生的心灵距离和情感距离。面对“加长版”假期,桂林小学坚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鼓励教师调适心态、各展所长
期刊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迎来一个“加长版”寒假。疫情虽然挡住了师生外出的脚步,却没能阻挡在线教育的步伐。长沙市湘郡长德实验学校精心设计了“不负春天,精彩自我”网络在线学习项目。  春天里的云教研。为了确保孩子们“成长不延期”,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停课不停备”活动中。各教研组、备课组和班主任每周有条不紊地开展线上云教研活动,从深度预习、微课学习
期刊
把孤独留在诗歌里  来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漭水中学 七年级 穆庆云  两年前,她就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她的父亲在八年前因车祸去世,母亲为了供养两个女儿读书去广东打工,她的姐姐在楚雄上大学。放学后,她一个人去买菜、回家做饭、边看电视边吃饭,然后打扫卫生、做作业、等待妈妈打来视频电话。妈妈打来电话时,慶云有点哽咽,给妈妈读了她人生中写下的第一首诗。  《孩子》  小鸟是大鸟
期刊
庚子新月,疫情肆虐。秉承“让每一段历程都绽放生命之美”办学理念、以“尚美”为办学特色的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为“美娃”们带来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德育课。  自2月17日开始, 学校紧扣“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主题,组织师生们定期守候在电视、电脑、手机旁,举行庄严的“线上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迄今共举办了四期——  第一期“翘首以待疫情除,春花烂漫共同归”,围绕“依靠伟大的党和国家,这场突如
期刊
小小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 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獨  漂亮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 却找不到别人倾诉  当听到这首《亲爱的小孩》,你是否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的孤独?  “爸爸妈妈经常不在家,哪怕是他们在我旁边玩着手机都是奢望”“妈妈,你陪陪我好吗”“孤独的感觉是难过”……原来,孤独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只是孩子的孤独,常常被成年人忽略。“天天在家陪你,谁来养家”“妈妈不是天
期刊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劳动者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劳动精神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新时代学生的这门“必修课”该如何
期刊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将中国海外留学生教育低龄化的现象引入国人的视野。细思之下,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家长对中国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读。笔者概括了较为常见的四种观点:一是“国外的教育质量高,中国的教育质量不行”;二是“国外的学校追求素质教育,中国的学校追求应试教育”;三是“国外的学校强调乐学,中国的学校灌输苦学”;四是“国外学校评价学生的手段多种多样,中国学校评价学生的方式就是考试”。这揭示出
期刊
姚登峰 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201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硕士生导师。先后在脑与语言认知、语言计算、机器学习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0 余篇,出版专著2部。2014年被纳入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  “吾本愚钝,1岁失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