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什么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充分了解、深入研究学生,才能以学定教切实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感知特点。这既是教师确定教学的目标、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又是组织、调控教学活动、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特征;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感知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8-0068-03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2011年版数学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可见,关注、了解、研究学生学习背景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读懂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那么,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什么?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有趣地学习
  数学学习是知情相融的过程,情可促智,也可抑智。学习情感的激发离不开对儿童心理特征的把握。而好奇、好问、好表现是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儿童有着与生俱有的探究欲望,他们总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究者、发现者”,以期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杨、同学的肯定称赞。因此,数学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以调动其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学习情趣,使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在黑板上同时出示10÷3与58.6÷11两题,要求同桌各计算一道题,比一比,看谁计算快?(结果难分胜负)。这时,学生感到非常奇怪,怎么这两道题都除不尽,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有意让同桌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这两者在竖式计算中的余数与商,来发现其规律。学生观察后得出同样的结论:都除不尽,接着,让学生继续除下去,对比商的小数部分数字有什么特点?这样,让学生亲自计算、观察、对比来发现知识,每个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发现之中。再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的课堂练习中,让大家推荐一位同学上台与老师比赛:把一个偶数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的形式。其他同学喊倒计时10秒,看一看、比一比谁写得最多!如6=( ) ( ),8=( ) ( ),20=( ) ( )或20=( ) ( )……当学生的学习情趣正浓时,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除了2和4以外)都能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形式呢?”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例举写出,我都及时给予评价与表扬,并告诉学生: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怎样从理论上加以证明,这就是二百多年前世界数学史上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简称“1 1”,有人称它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这方面研究居世界前列……。学生听后异常兴奋与激动(个个跃跃欲试),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这就是关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路径,读懂学生的学习心理感受而产生的教学效应。
  二、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让他们思考着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已知多少与本课相关的知识?这是学生学习新课知识的起点,即教师教学的起点。教学起点定低了,就会降低教学效度;教学起点定高了,就会加大教学坡度。
  数学教学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可促进数学知识、思维正迁移。例如“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有着相同的内涵,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等旧知识,先让学生求一组比值:如1:2=0.5 2:4=0.5 4:8:0.5……让学生观察后思考,你想到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凭借分数的基本性质大胆猜测出“比的基本性质”,进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验证、确认。这样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就使原有的数学模型得以充分运用,主动同化新知,顺利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构。
  数学教学关注学生已有知识,要防止数学知识、思维的负迁移。例如“3的倍数特征”,在以往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思考“3的倍数特征”时,总是受已学的2和5的倍数特征的负迁移影响,误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因此,课始,先由一位学生用0~9十个数卡中任意组合成两位数和三位数,让全体学生与老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思考;接着让学生观察从“3~30”中十个3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有哪些数?说明了什么?这样,既为学生排除了数学知识、思维的负迁移,又为学生探究新知做好准备。接着,要求学生将1、2、3数卡组成所有的三位数,再用6根小棒对应的按个位、十位、百位去摆一摆,能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学生向“各数位上数字的和”的方向发展。关注学生已有知识不仅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奠定了基础,还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思维流于表面的现象。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验着学习
  小学生进入校门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2011年版数学课标明确指出: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才有意义。“一切知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的”(皮亚杰语)。数学教学就是经验与经验对接过程,也就是将教师的“学术”经验与学生已有经验对接,实现对学习数学经验的“再创造”。因此,数学教学要通过调查了解、研究、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努力做到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与思维
  被大家称为“数学王子”的张齐华老师的教学就很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例如,他在第一次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针对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容易被学生感受体验,张老师课的引入,首先在大屏幕上演示“往平静的水面投进石子”漾起一圈圈涟漪,来唤醒学生相关生活经验、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钟面、车轮、纽扣……),接着展现大自然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而相隔几年后他又一次执教“圆的认识”一课,他更加真切关注的是数学本质和学生感受体验的学习方式,所以张老师课的引入出示一个大大的信封,信封里装有一个圆和已学习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先后取出来让学生一一辨认,随后又装进大信封里,要求学生从这一堆平面图形中把圆给摸出来,并说一说你凭什么可摸出圆?生1:“圆是弯弯曲曲的,而其他图形的边都是直直的。”生2:“圆没有角,其他图形都有角。”生3:“圆是曲线围成的,而其他图形都是线段围起来的”……接着大信封里只装有圆、椭圆、边弯曲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圆、认真看一看圆与其它两个曲线封闭图形又有什么不同呢?…就这样学生在已有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验依托下,轻易地体会到圆是曲线围成的、光滑圆润的、对称饱满的。再如他教学“平均数”一课时,他在课的开始问学生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接着让学生猜张老师最喜欢哪项球类?简单的两句话不仅拉近师生情感距离,而且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勾起学生投篮的生活经验。这时大屏幕出现“班上小强、小林、小刚进行1分钟投篮比赛情况”。先出示小强连续3次都投中了5个球,让学生从具体数据中感受:因3次都投中“5个”,所以“5个”反映小强投篮的整体水平;张老师接着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上看这里的“5个”和各个数量的偏差都为0,所以“5个”最适合代表小强投篮的整体水平。再出示小林3次分别投中3个、5个、4个后,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次比4少1,一次比4多1”,启发引导而得出:把5里面多的1移到3,这样不就都是4个了吗!对出示小刚3次分别投中3个、7个、2个时,张老师采用两种方法求代表这组数据整体水平的“4个”后的一段对话,再次把学生的思维指向“这里的4代表的是小刚三次投中的平均水平”。让学生在“移多补少”“先求总数,再均分”等方法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过程。这样,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设计的教学活动,就能让数学经验与生活经验对接,实现不断强化学生对平均数的数学意义理解。   四、关注学生的感知特点,让他们创新着学习
  小学生由于注意力易分散、转移,观察力粗糙、不精确,思维力肤浅、不严密等特点,极易造成感知盲区,而小学数学知识有着很强的严密性、逻辑性,这种矛盾势必影响学生的数学建构活动。因此,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感知特点,又要针对所教学内容素材重构学生的感知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不断发现“再创造”过程。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对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这一概念中,“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往往成为强兴奋点,而前提条件“等底等高”则被弱化,易为学生所忽略。为此,在教学中,我变教材的一次操作为多次操作,即让学生经历多样的操作验证活动: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是否也存有三分之一关系。这样学生通过亲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观察、思辨、对比,不仅能放大对“等底等高”的前提条件感知,深刻体会圆柱与圆锥体积的两者内在关系,同时还感知到“等体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底面积也存有三分之一关系;“等体等底”的圆柱与圆锥高也存有三分之一关系;这样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不断探索又不断发现“再创造”的活动过程。再如在学生刚刚学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猜一猜“周长一样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哪个围的面积大”,开始学生凭感知总认为:周长一样时,长方形的面积肯定会比正方形大一些!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践来进行验证。学生分别采用画一画、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很快发现了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到了长和宽一样变成正方形时,面积就最大了。可见,只有关注学生感知特点而预设的数学教学活动,才会有精彩的心智操作生成;当操作与思维、感知联系起来时,操作便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杨豫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数学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周玉仁,杨文荣.吴正完的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高洁】
其他文献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当学生需要思考、交流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停下脚步静心地进行等待,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把课堂还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定。每当出现新奇的东西时,我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 5)35-0073-0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在我国小学教育中,长期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这种观念束缚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现在,教师要在课改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动手、动脑的习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
目的观察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8月自愿在我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120例,分为丙泊酚组(经静脉给予丙泊酚,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
孕妇,22岁,孕20+周,孕1产0(G1P0),采用Aloka4000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声像图示:妊娠子宫,胎儿头位,头端多切面扫查未见颅骨光环,仅见部分脑组织高回声反射,呈“瘤结”状;眼眶上方无
福州城区南后街东西两侧的三坊七巷,占地44万平方米,素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之称。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老福州城的社会名流聚居区之一。她的珍贵,不单单在于其完整地保
我在教学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时,课堂讨论一道判断题“:每年的二月都有28天。“一学生说”:我认为这句话不对,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同学们纷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2010年9月住院分娩的87例ICP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轻型50例(I组),重型37例(Ⅱ组),统计羊水污染率、
低渗血症是肺源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上愈来愈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对136例啼源性心脏病继发低渗血症的临床分析,进一步探讨患者发生低渗血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