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而出痛并快乐着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被推荐参加西固区组织的第一届优质课比赛,对于参加工作满五年的我来说,既满心期待,又压力重重。满心期待是因为自参加工作以来从未感受过这样的舞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向往大舞台,我也不例外。压力重重首先是自身能力有限,其次,自己所在学校在农村,班额小,没有平行班,比赛的学校在城区,每个班学生人数至少五十人左右,对我来说课堂的把控能力将是最大的挑战。短短的十五天时间里我犹如一只即将破茧却又在痛苦挣扎的蚕蛹一般,用尽洪荒之力化为蝶。将自己的几点感触书写下来,以便激励自己前行。
  一、研读教参,回归课本
  之前,我每上一节课习惯性地参考各种教案,很少细细研读教参,为了参赛我认真研读《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师用书》第七、八、九三个单元的内容,研读才发现课本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有其目的性,如:认识四边形第一课时,教参中添加三幅图形(不封闭图形、直线交叉图形、曲线图形),从反面图形出发使四边形的特征更加完善。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教参中明确指出,一定要将1分米的彩带拓展平均分成100份,这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为孩子们以后学习小数埋下伏笔。教参中阐述了课本中的每一道练习题设计的目的以及难易程度。首先细细研读教参,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课本设计编排目的,再根据课本构思出整个单元的设计思路,这样一整章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就清晰可见。建立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后,按照课本编排的课时,对每一课时添枝加叶,在细枝末节的过程中,设计每一课时的教案过程中,有些预设,具体的环节不知如何处理时,再来参考一些优质的教案或者观看一些比较优秀的课堂实录,以便为自己的困惑提供有效的指导。这样一篇有内容、有目标、有重难点的教案初步成稿,加入课前谈话,练习题的设计也是关键,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练习在有梯度、有层次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对于高段的孩子,练习题的设计一定具有梯度,难度拔高或者拓展题,然后根据教案设计课件,再将两者相互揉合修改。这样,一份有血有肉的教案就完整出炉了。
  二、破茧之路,磨炼心智
  备赛历时十五天,刚接到推荐通知时的那种兴奋、激动,全身的劲犹如被充满气的气球一般。姑且不管结果如何,只为自己有机会站在这样的舞台上而高兴,能有机会见一见、试一试,才能明确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因此信心百倍,但是任何路真正一步一步走起来时,并非自己想的那样简单……
  兴奋之后着手备赛,面对教参、课本、两三本教案却不知如何下手,脑中一片空白,一瞬间才真切地感受到肚子里空空如也。理清头绪静下心来时,有顺序地进行阅读教参第八单元的内容(文件中说根据制定学校的进度进行授课,初步判断应该在第八九两个单元),每天晚上阅读到深夜,伴随着信心的焦灼,一下不能准确地理解教参中的每一句话,又嫌浪费时间,于是有了走捷径的想法——看优质课课堂实錄。阅读教参,观看视频后着手自己的教案,用时四小时敲出自己的教案,准备好教具,开始在自己班里讲第八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晚上根据自己白天讲的情况以及数学教研组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再次修改教案,隔天又去别的学校再次尝试这节课。尝试后,自己一下子没有参赛的信心,城区的孩子每个班的人数都在五十人左右,而我自己班的学生只有二十二人,学生人数的差距、课堂秩序的把控对我来说却是头号难题。还未上战场志气挫败一半的我开始烦躁不安……那个周末开始准备第九单元的“集合”,我能设计出大环节,但是具体到每一句话时又不知如何处理,每天面对电脑至深夜,十天后看见电脑我就有吐的感觉,于是转为用笔来书写设计思路,一张张A4纸在我的手里划过去、拉过来,堆成了一堆……
  抽课抽的却是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备战十五天准备的三节课都没有用上,那种失落感促使大脑一片空白。回学校后,准备教案、课件、试讲,短短五小时让我天旋地转,想吐,想哭,想放弃……但是自己知道没有选择,必须得上,一切准备到深夜两点才入睡,半睡半醒的我凌晨四点又起来一遍遍顺环节,这个过程太痛苦,太磨人了……
  三、感谢生命中有你们的陪伴
  教师生涯中的每一步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各位同事的帮助、指导和支持,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尤其我的师父,从一开始鼓励支持我参加各种比赛,手把手,一句话一句话地为我指导。抽课当晚,我家的电脑不太好用,师父果断让我去她家,我知道师父的心:一是电脑好用可以节省时间,让我有多睡会的时间,二是她想为我把好最后一关。当我进门时,茶几上摆放的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水,那一瞬间心里特别特别的暖……深夜一点当我板书设计中的正方形弄不了阴影部分时,我想把教案打出来手工涂色,师父说:“不行,这样会影响到整个效果,你别急,我来试试!”在尝试各种功能后突然一下子就填充出我想要的阴影部分,那份喜悦不言而喻!早上六点四十师父发微信说:加油,胆子放大去整!还有三朵玫瑰花,满满的爱伴我走进梦想的舞台!
  比赛刚刚结束,用这简单的文字记录这段心理路程,感谢给我机会的校领导,感谢支持我、鼓励我、帮助我的所有人,更加感谢像妈妈一样的师父!经过这次参赛,自己成长了不少,成熟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前行。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就功能性来讲,板书是指为弥补讲授不足,教师通过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把教学重难点或关键性知识写到黑板上。这些留在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视觉信号即为板书。  板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板书是微型教案,能简练、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板书的设计,基于对课文的通透把握,精妙的设计会激发教学灵感。在课堂中对好板书的具体运用,会使课堂精彩纷呈,收获意想不到的生
“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教材当中的该板块较为综合和开放,有趣味性但同时也有挑战性,作为教师应该做好指引者的角色,带领学生在“一扶一放”中分析问题。  一、教材分析  “制作活动日历”这一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选择了4个小正方体木块作为活动材料,以“制作一个活动日历”为目标和载体,要求日历能同时表示出月、日和星期几,需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日期知识和正方体特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许多学生的习作内容干瘪,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主要在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结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实践,就如何调动学生的五官感受,关注身体的认知、体验进行的教学尝试进行阐述。  关键词:习作教学;学生习作;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的习作目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识,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的素
一位好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是能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以点带面、触类旁通,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我们不仅是凭借于做着做着就会了,错着错着就对了的做法,更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深入钻研、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虚心学习、提升思维,结合学情找到问题的突破点,让学生保持一种持久学习的活力与动力。数学家波利亚曾经主张:与其做大量的难题,不如把一道题的各
摘 要:朱永新的《新教育》提出一个核心、七大理念、十大行动、四大改变。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里面的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对现代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大的冲击和颠覆。不仅如此,里面还有一些关于家庭、幸福的阐述和看法,是一本以教育为主旋律,人生哲理、生活态度为辅的教育生活书。下面根据教学经验对书中关于新教育的理念做一些简单的阐述,不足之处敬请指出。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这类孩子大多比较孤僻,缺少爱的交流。赏识教育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最常用的方式,更适合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也是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用爱心去温暖、用真情去感动、用平等去交流,打开学生的心扉,使我们的谈话教育锦上添花。   关键词:留守儿童;个别谈话;学生心理   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小花,当你俯下身来,才能欣赏他们的摇曳成长,感受他们的芬芳扑鼻。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衔接,丰富学生的阅读途径,发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其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教学科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语文阅读,所
摘 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伴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随时随地对区域内每个学生起到教育、熏陶作用,学校开发和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前言]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一直被认为是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在进行研究,也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提出了很多诸如多读几遍题目、圈出画出重点字、画线段图等很多比较有实效的方法和措施。大体都是把抽象复杂的数学信息想办法转化成形象简单的数学信息,从而提高对题目的正确理解。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  [实践案例回放]  因为中低年级的学生大多
【理论分析】  一谈到创新,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等同,因而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性,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小学生也不例外。我们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就小学生而言,只要是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所得到的,都可理解为创新。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创新意识必须从小培养。  【教学目标】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