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应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的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jun0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入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9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胶布加寸带双套结法固定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固定气管导管。评价两组导管固定效果、皮肤并发症、舒适度以及护士工作量和满意度。

结果

对照组分别有6、2、1例发生了导管轻、中、重度移位,而观察组未发生导管移位和脱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4,P=0.003)。对照组面部皮肤红肿39例、破损6例,颈后皮肤红肿36例、破损2例;观察组面部未见皮肤并发症,仅有2例颈后皮肤出现红肿现象,皮肤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面部:Z=9.173,P=0.000;颈后:Z=7.549,P=0.000)。对照组24例患者不能耐受、8例极为不适;观察组9例患者不能耐受、4例极为不适,耐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Z=3.695,P=0.000)。观察组更换固定带次数及单次更换固定带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更换固定带次数(次):1.89±0.77比3.86±1.18,单次更换固定带时间(min):10.31±1.47比15.78±1.89,均P<0.01〕。护士对传统医用胶布加寸带双套结法固定气管导管满意率为33.3%,明显低于观察组100%的满意率(P<0.01)。

结论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可以明显降低气管导管移位率和脱管率,同时降低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且操作简便易行,可以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影响护患关系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 a解放军第451医院腹腔镜治疗中心发生护患冲突的临床资料.结果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主要有环境结构、工作人
期刊
您听过“彩虹原则”吗?这是在台湾很流行的蔬果防癌的理念,建议人们分别按照“五七九”的份额(未成年人每天5份,成年女子每天7份,成年男子每天9份)摄入各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
【摘要】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ith(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测定68例SLE患者,8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及5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的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以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AnuA。 结果 SLE组中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敏
目的:探讨给予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透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oxygen pulmonary vasculation,HPV)是肺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能在缺氧的肺泡区域匹配通气血流比例,使静脉血流向更好的通气区域,保证氧气的供应.肺血管
期刊
从60年代起,固定化酶的研究迅速发展,综述和专著大量涌现,人们不断地探索新的固定化材料和方法。酶的固定化(Immobi-lization of enzymes)是用固体材料将酶束缚或限制于一定区域内
【摘要】 目的 评价基因重组干扰素α-1b(IFNα-1b,赛若金)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采用IFNα-1b 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2个月。对照组62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甘利欣)15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点滴,1次/d,疗程1个月后改口服甘利欣胶囊等护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