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宏观经济新一轮增长的背景下,汽车产业已成为新增消费点。为使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本文根据哈佛学派的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对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一、 引言
汽车工业是近年来我国制造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本文根据SCP框架,在考察汽车产业的组织状况时,着重考察其内部的资源配置及相关性。这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的主要视角,也无疑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汽车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一)市场结构
表1显示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CR4)在2002-2005年一直维持在0.56-0.58的水平之间,而自2006年开始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却有了一个很大幅度的下滑。按照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的分类研究,如果行业集中度CR4<30%,则该行业为竞争型,如果CR4≥3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型,65%< CR4<75%为高集中寡头垄断型。
表1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变化
数据来源:2000-2005数据源于金剑锋、郗永勤:《基于SCP框架下的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研究》,2006-6-13;
2006-2009年数据经数据整理 后计算得出
表1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基本为垄断竞争型,“群雄混战”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且存在过度竞争的现象。
(二)市场行为
(1)价格竞争行为
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还没有达到极大富裕状态,价格依然是我国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最为关注的主要因素。
表22009年以来主要车型价格变动情况(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http://www.bitauto.com/html/news/2009213/2009213944720320_04.shtml
这些厂商之所以能在原材料大幅涨价之际依然采取降价,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在其它厂商涨价的同时采取降价策略据可以抢占市场;另一方面是汽车企业通过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效率等方式尽可能在企业内部消化吸收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增加的成本。
(2)非价格竞争行为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悄然发生着惊人的变化:现代、大众、福特、奇瑞等公司产销量的激增,使中外汽车公司之间的角力开始产生微妙变化。丰田召回门事件、通用汽车破产重组、以及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等可能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此外,随着我国汽车汽车技术的同质化。不同品牌所形成的产品差别不断被消费者所关注,导致汽车行业的广告投入不断增加势(见表3)。
表32009年7月中国汽车行业品牌网络广告投放(单位:万元)
来源:来自KKEYE监测
(三)市场绩效
据2009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指标显示,各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整体盈利水平较为显著。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1300万辆,同比增长40%,并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市场。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所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3.3%提高到20%以上,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三、政策建议
(一)加速兼并重组,优化组织结构
首先,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参股等形式进行强强联合,强弱兼并。 其次,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促进生产的集中和专业化协作,优化企业产业组织结构。此外,政府应继续制定并落实鼓励企业兼并、联合的政策,从税收、金融上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
(二)构筑适度的进入壁垒和合理的退出机制
为遏止过度竞争,政府应科学控制进入汽车市场的行业标准。用适度的壁垒将低素质和低效率的企业拒之门外,同时,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降低退出壁垒,让在竞争中面临破产的企业及时退出,减少浪费。
(三)加强技术自主开发,打造核心竞争力
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程度已趋于化,价格竞争已退位市场竞争的次要手段,汽车品牌的树立越来越重要。中国应走引进—消化—开发—自主创新的产业主导型发展道路,政府应采取优惠政策,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
【参考文献】
[1] Adams, 1998 W.J. Adams, Restructuring the French economy,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1998).
[2] Applebaum, 1978 E. Applebaum, Testing neoclassical production theory,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7 (1978), pp. 87–102.
[3] Ardagh, 1982 J. Ardagh, France in the 1980s, Penguin, New York (1982).
[4] FraIndustrie Automobilistiche (ANFIA), Notiziario statistico 45 (2003).
[5] 夏大慰, 杨公朴. 产业经济学教程( 修订版)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6] 贾国玺等. 汽车产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第2003, 21( 3) .
【关键词】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一、 引言
汽车工业是近年来我国制造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本文根据SCP框架,在考察汽车产业的组织状况时,着重考察其内部的资源配置及相关性。这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的主要视角,也无疑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汽车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一)市场结构
表1显示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CR4)在2002-2005年一直维持在0.56-0.58的水平之间,而自2006年开始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却有了一个很大幅度的下滑。按照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的分类研究,如果行业集中度CR4<30%,则该行业为竞争型,如果CR4≥3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型,65%< CR4<75%为高集中寡头垄断型。
表1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变化
数据来源:2000-2005数据源于金剑锋、郗永勤:《基于SCP框架下的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研究》,2006-6-13;
2006-2009年数据经数据整理 后计算得出
表1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基本为垄断竞争型,“群雄混战”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且存在过度竞争的现象。
(二)市场行为
(1)价格竞争行为
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还没有达到极大富裕状态,价格依然是我国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最为关注的主要因素。
表22009年以来主要车型价格变动情况(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http://www.bitauto.com/html/news/2009213/2009213944720320_04.shtml
这些厂商之所以能在原材料大幅涨价之际依然采取降价,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在其它厂商涨价的同时采取降价策略据可以抢占市场;另一方面是汽车企业通过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效率等方式尽可能在企业内部消化吸收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增加的成本。
(2)非价格竞争行为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悄然发生着惊人的变化:现代、大众、福特、奇瑞等公司产销量的激增,使中外汽车公司之间的角力开始产生微妙变化。丰田召回门事件、通用汽车破产重组、以及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等可能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此外,随着我国汽车汽车技术的同质化。不同品牌所形成的产品差别不断被消费者所关注,导致汽车行业的广告投入不断增加势(见表3)。
表32009年7月中国汽车行业品牌网络广告投放(单位:万元)
来源:来自KKEYE监测
(三)市场绩效
据2009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指标显示,各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整体盈利水平较为显著。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1300万辆,同比增长40%,并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市场。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所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3.3%提高到20%以上,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三、政策建议
(一)加速兼并重组,优化组织结构
首先,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参股等形式进行强强联合,强弱兼并。 其次,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促进生产的集中和专业化协作,优化企业产业组织结构。此外,政府应继续制定并落实鼓励企业兼并、联合的政策,从税收、金融上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
(二)构筑适度的进入壁垒和合理的退出机制
为遏止过度竞争,政府应科学控制进入汽车市场的行业标准。用适度的壁垒将低素质和低效率的企业拒之门外,同时,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降低退出壁垒,让在竞争中面临破产的企业及时退出,减少浪费。
(三)加强技术自主开发,打造核心竞争力
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程度已趋于化,价格竞争已退位市场竞争的次要手段,汽车品牌的树立越来越重要。中国应走引进—消化—开发—自主创新的产业主导型发展道路,政府应采取优惠政策,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
【参考文献】
[1] Adams, 1998 W.J. Adams, Restructuring the French economy,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1998).
[2] Applebaum, 1978 E. Applebaum, Testing neoclassical production theory,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7 (1978), pp. 87–102.
[3] Ardagh, 1982 J. Ardagh, France in the 1980s, Penguin, New York (1982).
[4] FraIndustrie Automobilistiche (ANFIA), Notiziario statistico 45 (2003).
[5] 夏大慰, 杨公朴. 产业经济学教程( 修订版)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6] 贾国玺等. 汽车产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第2003, 2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