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本文阐述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意义及常见的几种提问形式,有助于指导和研究课堂教学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事实上,课堂提问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量、衡、式,才能让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
一、度——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
教师设计课堂设疑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
既然课堂提问艺术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适度地提问呢?试想,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这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度呢?有位教学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
在教<<皇帝的新装>>可设计这样提问: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个什么样的皇帝,注意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学生回答很活跃,生1: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生2: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无能的皇帝”。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生3:我添的副标题是“一个无知的皇帝”。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聪明。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等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仅仅用一个问题,学生已经从多方面对文本的整体进行了分析。表面看上去是人物的理解,实际上是童话故事所涉及的线索、主旨。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理解,而且能结合课本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量——课堂提问要以一当十
对课堂所提的 问题,教师应精心准备,严格控制质量和数量。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好的提问正是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的,它绝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另一方面,要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最常见的是作业情况的反映)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如阅读、口头表达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偏难或偏易。如小说《范进中举》一文在解决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也应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由此可见,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能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衡—— 课堂提问要积极评价
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的“对不对”,通常教师要复述一遍完整的答案。其次要评价“好不好”,通常教师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当“对事不对人”。有些教师在评议时往往会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并爱与其他学生作比较,这样有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在课堂上,教师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表扬为主。即使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遇到“不会回答却抢着回答”的现象,也许这个抢答的学生根本就不会回答,这就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循循善诱,而不能“喜怒于色”。
2、鼓励求异。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或“错误”的结论,即使课堂时间不 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要给学生有个交代。
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提问中,会碰到学生站起来说“不会”的情况,这时教师不应马上让学生坐下,而是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作答,或者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或者添加辅助性的问题来导学生回答。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要 先请学生坐下,让他听其他同学怎么回答,然后再请他复述一遍。
四、式——课堂提问要注意方式
马卡连柯说:“教育学是最辨证的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技巧,当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下面介绍几种课堂提问方式:
1.直问式
直问,就是为引起学生的思考而进行的直接提问,如就某一个问题而作的明确发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这种方式应用十分普遍。但是,这种提问直来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课中若运用太多而无变化,往往较枯燥,不容易活跃课堂气氛。
2.逆向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故意提出与课文观点不一致的问题,以造成矛盾,促发学生思维,进行激烈的交锋,去伪存真。在教授《愚公移山》一文时,提问道:“有人说愚公若没有神的帮助,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空太行、王屋两座山,他为什么不搬家?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吗?谈谈你的观点。”问题提出后,学生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愚公”不“愚”。愚公为造福子孙后代挖山不已,表现了他的坚定信念,歌颂了他宏伟的抱负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象这样可以引起激烈争论的提问,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比较式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教《社戲》,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问:迅哥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夜那么好”?这样写收到什么效果?教《故乡》,可问:闺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两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4.层进式
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如讲《故乡》,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词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提问得当,会让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叶圣陶曾说:“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一堂成功的设疑解疑课,不仅给教师带来无穷的教学乐趣,而且也给学生带来思考的欢乐,从而让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事实上,课堂提问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量、衡、式,才能让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
一、度——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
教师设计课堂设疑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
既然课堂提问艺术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适度地提问呢?试想,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这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度呢?有位教学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
在教<<皇帝的新装>>可设计这样提问: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个什么样的皇帝,注意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学生回答很活跃,生1: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生2: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无能的皇帝”。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生3:我添的副标题是“一个无知的皇帝”。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聪明。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等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仅仅用一个问题,学生已经从多方面对文本的整体进行了分析。表面看上去是人物的理解,实际上是童话故事所涉及的线索、主旨。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理解,而且能结合课本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量——课堂提问要以一当十
对课堂所提的 问题,教师应精心准备,严格控制质量和数量。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好的提问正是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的,它绝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另一方面,要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最常见的是作业情况的反映)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如阅读、口头表达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偏难或偏易。如小说《范进中举》一文在解决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也应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由此可见,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能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衡—— 课堂提问要积极评价
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的“对不对”,通常教师要复述一遍完整的答案。其次要评价“好不好”,通常教师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当“对事不对人”。有些教师在评议时往往会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并爱与其他学生作比较,这样有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在课堂上,教师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表扬为主。即使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遇到“不会回答却抢着回答”的现象,也许这个抢答的学生根本就不会回答,这就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循循善诱,而不能“喜怒于色”。
2、鼓励求异。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或“错误”的结论,即使课堂时间不 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要给学生有个交代。
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提问中,会碰到学生站起来说“不会”的情况,这时教师不应马上让学生坐下,而是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作答,或者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或者添加辅助性的问题来导学生回答。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要 先请学生坐下,让他听其他同学怎么回答,然后再请他复述一遍。
四、式——课堂提问要注意方式
马卡连柯说:“教育学是最辨证的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技巧,当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下面介绍几种课堂提问方式:
1.直问式
直问,就是为引起学生的思考而进行的直接提问,如就某一个问题而作的明确发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这种方式应用十分普遍。但是,这种提问直来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课中若运用太多而无变化,往往较枯燥,不容易活跃课堂气氛。
2.逆向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故意提出与课文观点不一致的问题,以造成矛盾,促发学生思维,进行激烈的交锋,去伪存真。在教授《愚公移山》一文时,提问道:“有人说愚公若没有神的帮助,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空太行、王屋两座山,他为什么不搬家?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吗?谈谈你的观点。”问题提出后,学生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愚公”不“愚”。愚公为造福子孙后代挖山不已,表现了他的坚定信念,歌颂了他宏伟的抱负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象这样可以引起激烈争论的提问,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比较式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教《社戲》,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问:迅哥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夜那么好”?这样写收到什么效果?教《故乡》,可问:闺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两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4.层进式
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如讲《故乡》,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词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提问得当,会让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叶圣陶曾说:“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一堂成功的设疑解疑课,不仅给教师带来无穷的教学乐趣,而且也给学生带来思考的欢乐,从而让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