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育教学,因为其语言的独特性,全球可以广泛认知,更是肩负着承传这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新时代教育要求我们思考英语基础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助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为推动社会共担时代责任,朝着合作、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大学》中有教言,“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人生最重要的思想、观念没有读,反而在人生的枝末——知识、技能上下功夫。这样的教育会有什么结果?比方某所大学,刚开学一、两个月,一个学生就因为挑吃、生活不能自理,导致心理烦躁不安,最后居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了。他这一生答过无数的“考卷”,这一份却是泪痕满满。这种灾难几乎是全球性的。类似的、甚至更为严重的事件,不胜枚举。这让我们为人师者不免反思、警醒。习主席明确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成于敬畏,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力量源于古人的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博大胸怀正是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所必备的厚德品质。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秉承的教育教学方向。
1. 回归教育的根本,长善救失。
(1)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礼记·学记》中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就是让孩子增长善法,挽救他的过失。《说文解字》中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意即让孩子一心向善,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自我享乐。
(2) 道法自然,“知所先后,则近道已”。世间万事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青少年的成长也不例外。这个自然规律,就是道,就是法,需要遵循。当我们顺应了教育规律实施适宜的教育才可称为依法施教。这种教育效果才是安全的、无流弊的。《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教育必以孝为根,敬为本。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2. 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环境问题,让我们警醒,我们向古圣先贤讨教解决办法
(1) 长善救失,抑恶扬善,以救失为先。直面人生问题,救人如救火。竞争、攀比、虚荣、贪婪、导致人类冷漠无情、争斗、对立、离异、犯罪;动物、植物有好多珍稀物种每年灭绝高达上万种;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水、土壤都被破坏,很多地方已寸草不生、沙漠化。天灾人祸与人类的贪欲、急功近利如何脱得了干系!救人比救火还要急迫啊!
(2) 童蒙养正,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正知正见、做人做事态度至关重要。“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生的历练、感悟的提升,是一个人学业、家业、事业的根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孩子定然受益一生。“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知足常乐。知行合一,孩子们“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安详、诚敬、感恩亲师的教诲、国家的培养,心生报效社会的使命感,又怎会选择轻生?
3. 英语教育教学承传中华文化的研习践行
(1)
《大学》中有教言,“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人生最重要的思想、观念没有读,反而在人生的枝末——知识、技能上下功夫。这样的教育会有什么结果?比方某所大学,刚开学一、两个月,一个学生就因为挑吃、生活不能自理,导致心理烦躁不安,最后居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了。他这一生答过无数的“考卷”,这一份却是泪痕满满。这种灾难几乎是全球性的。类似的、甚至更为严重的事件,不胜枚举。这让我们为人师者不免反思、警醒。习主席明确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成于敬畏,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力量源于古人的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博大胸怀正是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所必备的厚德品质。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秉承的教育教学方向。
1. 回归教育的根本,长善救失。
(1)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礼记·学记》中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就是让孩子增长善法,挽救他的过失。《说文解字》中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意即让孩子一心向善,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自我享乐。
(2) 道法自然,“知所先后,则近道已”。世间万事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青少年的成长也不例外。这个自然规律,就是道,就是法,需要遵循。当我们顺应了教育规律实施适宜的教育才可称为依法施教。这种教育效果才是安全的、无流弊的。《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教育必以孝为根,敬为本。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2. 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环境问题,让我们警醒,我们向古圣先贤讨教解决办法
(1) 长善救失,抑恶扬善,以救失为先。直面人生问题,救人如救火。竞争、攀比、虚荣、贪婪、导致人类冷漠无情、争斗、对立、离异、犯罪;动物、植物有好多珍稀物种每年灭绝高达上万种;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水、土壤都被破坏,很多地方已寸草不生、沙漠化。天灾人祸与人类的贪欲、急功近利如何脱得了干系!救人比救火还要急迫啊!
(2) 童蒙养正,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正知正见、做人做事态度至关重要。“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生的历练、感悟的提升,是一个人学业、家业、事业的根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孩子定然受益一生。“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知足常乐。知行合一,孩子们“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安详、诚敬、感恩亲师的教诲、国家的培养,心生报效社会的使命感,又怎会选择轻生?
3. 英语教育教学承传中华文化的研习践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