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婚事哀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z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夕是一个美好的意境,夫妻团圆,母子重逢,星熠鸟欢,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只可惜恩恩爱爱的日子落入故事里,仍是可望不可及的神话。
  世间流传的曾经只是星斗符号。“织女”、“牵牛”见诸文字,最早是《诗经·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两者指的都是神化的星斗,虽然他们初具拟人化的形象,彼此却无情感关系,而且作为统治阶级的成员,织女不会织布,牵牛不会赶车,闪耀在天上人间说话不腰疼。进入《史记·天官书》,他俩仍然一闪一闪亮晶晶,没有什么私交,不过身份有了差异,一者是天庙祭祀的牲畜,一者是“天女孙也”。东汉班固作《西都赋》,说“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张衡作《西京赋》,云“迺有昆明灵沼……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两处写左牵牛、右织女相隔云汉间,都用了上天星斗的自然状态指称人间胜景的实际事物。这些早期叙事,无论讽刺还是称颂,皆以人态形象直接对应地比附天空景观,所呈现的天神如同简单的符号,直观地承载着朴素的生活想象。
  日积月累,文化嬗变。传及东汉末期的《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还抱怨如《大东》,说“牵牛不负轭”,转头《迢迢牵牛星》就变调了:“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颗星斗由原来抽象的符号被注入具体的情节,从而生动起来。他们各处天河的两边,心生情愫却无法依偎。这种在水一方的爱情想象接续了《诗经·蒹葭》的意境,无疑开拓了牵牛、织女可能的想象空间。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墓竹简云:“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早在秦国就有记载,牵牛、织女结合为夫妻只维持了三年。然而,是男弃女还是女弃家,却不得而知;因何而弃,更无从说起。也许民间传说一直在发酵牵牛、织女的星斗传奇,但是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待到《迢迢牵牛星》出现,两位天神才形成鲜明的个体意识,故事才成为真正人格化的叙事。
  斯风撩人,曹植、曹丕都有诗篇歌咏牵牛、织女悲哀的爱情关系和分离状态。但是,星象观察表明他俩也有相会的日子。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曾言:七月七日,民间设酒脯时果等,祈请河鼓(即牵牛星)织女,二星神该当相会。西晋傅玄也在《拟天问》篇说“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两星相聚、七夕乞巧,星空的爱情开始酝酿甜蜜的滋味。至于这个爱情关系何时进化为夫妻关系,唐代李善注解的《文选·洛神赋》曾引曹植的《九咏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就在爱情的言说中,婚姻不知不觉到来了。南北朝时期,梁代任昉编著的《述异记》则提供了一段完整的事迹:“天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之夫婿,自后竟废织衽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与牵牛相会。”他说,织女是天帝之女,经天帝安排嫁给牵牛,又因天帝愤怒,与牵牛离别,只能一年一会。同时期殷芸的《小说》有基本相同的记载。随着这些踵事增华,牵牛、织女越来越具有生活情趣,天空景观越來越成就文化象征。延及唐宋的文人墨客,不时对牵牛、织女的处境给予深情感怀。如杜甫的“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直至宋朝创造了词牌“鹊桥仙”,秦观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言之咄咄,大家说的仍然是神神关系,两位天神之间没有地位的高下之分,男女交往精神平等、情感相契。
  当然,爱情一旦转化为婚姻,就不仅仅是个精神问题。任昉叙述的故事显然酝酿了两个重要的发散点:一是出现了一个命运的主宰者天帝,推动了爱情叙事转向社会叙事;二是强化了《史记》提出的身份差异,方便了神神关系从平等走向不平等,进而迈向人神关系。为此,源于东汉的董永故事有了与之合流的机会。曹植《灵芝篇》述及董永的身世:家境贫苦,受雇帮工,奉养老人,面对债主上门无计可施,幸而感动上天,有神女下凡为其织布偿债。传至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董永》,则变为大孝子董永卖身葬父,遇到了一位妇人“愿为子妻”。两人一起到主人家为奴,约定织一百匹布作为偿还。妇人十天就完工了,飞升而去,告别时说:“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原来的神女被落实为织女,而且嫁与董永为妻,这就为牵牛、织女故事准备了指向鲜明的关联素材。
  后人对织女的臆想连绵不断,有的赞扬她身份地位的高贵,有的表现她对民妇生计的熟稔,有的描述她不屑世情的行为。如唐朝张荐写的《灵怪集·郭翰》讲到织女下凡,私会美男郭翰,对一年一见的夫君牵牛毫不在乎,完全没有纲常伦理的概念,更言“天上哪比人间”。这种反传统爱情主题的叙事,蔑视神神之间的精神契合,欢喜人神之间的肉身关系,承载了一股民间的实用情调。
  正是民间的不断“登场”,推动着牵牛渐渐变身为牛郎。殷芸的《小说》已有“牵牛郎”的说法。晚唐诗人胡曾的《咏史诗·黄河》道:“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待灵槎送上天。”指向人物的“牛郎”,比起指向动作的“牵牛”更口语化,更具亲近感。既然星斗的命名可以变更,名称之下的事物又何尝不能变更?频频出场的牛郎在元明清戏曲、小说的演绎中终于成为凡人。一个地上的放牛娃,备受哥嫂的欺凌,有缘娶到天上的仙女,又因封建家长的干涉,失去了岁月安好的生活,好在天地间舆论的襄助,成就了传说中的七夕慰藉。经过漫长的世代累积,不断滚雪球,不断聚合,这出关于神的故事最终演变为关于人的故事,一个表现人们不断挣脱社会困境走向生活圆满的故事,无奈圆满总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来自外力的扶持。
  寻根溯源,逝者如川。其中有两个现象似乎少人关注,耐人猜解。其一,牛郎、织女走着一条反方向的路。织女由普通天神升级为顶级女神,由织布技术不精变成了巧夺天工;牛郎则不断地下坠,越混越不济,成为时间的落伍者。从牵牛到牛郎,男性的坠落竟然需要女性织女来解救,而且需要具备更加强大力量的女性来解救,这隐喻了传统社会何种境遇和心理?才子佳人故事里,说公子落难小姐相救,倒还反映了一种男子的自信,暗示他们有才华,有生命的潜力。即使董永故事里,也暗示男子有担当和孝道。到牛郎这里,就莫名其妙了。任何一个平常的男性,都能达成这样的“躺赢”,或许是三教合流以来,民间因果报应的信仰无限弥散的结果,或许投射了人们面对社会现实的无能为力以及自我慰藉,或许正是对男尊女卑的一种确认。
  其二,故事刻画的重点由织女转向牛郎,由爱情问题转向社会问题。神神关系中往往把织女当成主角,抒写他们的爱情,抒写他们情感的交流,兴会的投合;人神关系中则以牛郎为主角,述说他们的际遇,描绘他们命运的坎坷、处境的艰辛。观照领域的变化,或许在于男女显著有别的社会环境里,以女子为切入点更能言说爱情需要的精神平等,以及面对的困扰;以男子作为切入点更能展现世俗呈现的利益冲突,表达道德的诉求。如费孝通所说“文化是向着减少人间痛苦的目标行进”,理想的夫妻关系既精神契洽又事务合作,然而在事实上人们总是片面化,或只看重精神,或只关注事务。当牵牛、织女的爱情故事修改为牛郎、织女的社会故事,很有可能是人们思想中的现实越来越残酷,无法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精神只能退化为奢侈品吧。这就像宝玉结婚的对象,家长帮他选择了宝钗而不是黛玉。
  哎,牛郎、织女成家生子,看似热闹,实际掩映了去路的荒芜。
其他文献
解题速度是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强弱的衡量标准之一,解题速度过慢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数学题的分析能力、对数学知识的调用能力、理解概念的清晰程度还存在不足,解题速度过慢还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当前,进入高年段的学生学习负担相对而言较重,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学习和解题会产生焦躁和畏惧情绪,慢慢地变成了在学习上灰心丧气的人,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自信。  一、学生解题速度过慢现象的原因分析 
白马渡的芦湾很多。曾经,湾里歇过一条小船。芦花纷飞时,19岁的船女瑛瑛会和爷爷一起,割下许多许多的芦柴窠,运到附近集市售卖。瑛瑛还会凫水,栽一个长猛,下河捉鱼。黄昏时,夕阳将金色的光线洒在滩头,她便背个小筐,细致地寻一种根部蜜甜的青茅草儿。  有一日,她突然不活泛了,蹲在船尾,不喜欢点炉火,煎鱼也变得马虎。爷爷摇着橹,看着碧空无云,水面泛起多彩的涟漪,轻声提点:“瑛瑛,岸上的人规矩重,我们船民随性
[摘 要]计算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技能。简便计算一直是计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学生在简便计算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学生简便计算致错的心理原因进行剖析,然后给出相应的矫正措施,最后列举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简便计算;儿童心理;迁移现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蒋彝是谁?  2014年,我在英国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知道有这个人存在。如我一样后知的人还有不少,直到2018年2月,中国大陆的报纸还在写《蒋彝先生,回家吧》之类的文章。  与之相应的是,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系列,蒋彝的“哑行者”The Silent Traveller系列画记,自2010年起才陆续在中国大陆推出部分图书的简体字版,台湾则早了十年。这几年,出版蒋彝作品却成了风潮。2019年7月,世纪
都说“乱世果腹,盛世文物”,而今这文物收藏界已然进入了“乱世”。“一群傻子在买,一群傻子在卖,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说的就是假冒伪劣的“收藏品”遍地横流,这假货实在太多,傻子都不够用了。在收藏领域最需要鉴识真伪、判别正邪、匡扶正义的时候,学者李飞编著的一本《别让收藏玩死你》横空出世,真可谓正当其时!  《别让收藏玩死你》(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四十多万字,作者历时三年完成。这部揭露
时下出版界,从某种程度上看,民国史写作已渐趋热潮,各类论著林林总总、汗牛充栋。章太炎的“疯”、刘文典的“狂”、辜鸿铭的“怪”、傅斯年的“猛”、蒋廷黻的“犟”、陈布雷的“悲”、胡适的“雅”……其人其事被后世拿来把玩议论,自然证明民国这一代知识人有其特立独行、异于别代之处。不过,换个角度,此种“民国热”恰又反映出当下社会缺乏的正是这一口底气。寻思起来,不免让人心生今不如昔之感慨。  那所谓的“民国底气
[摘要]多学科整合是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的思路。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在多学科的整合下,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全局面貌。基于此,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适当整合一些所需的内容,形成比较简约的、普遍适舍课堂实践的多学科整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整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048—02  一、引言  课程整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转化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一、探索新知,引发思考  师(出示例1):
我是一名除妖师,名叫夭夭,确切地说,我是一名除妖实习生,跟随师父学习还不到半年。我的师父是当地闻名遐迩的除妖师,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请他去除过妖。  每一次除妖,师父都不让我靠近,只叫我远远地在一旁观摩学习。师父除妖时,会穿一身黑衣服,只见他打开腰间的葫芦,喝一口烈酒,“噗——”一声啐在长剑上,那柄剑寒光闪闪。剑闪之下,一只雄鸡身首异处,鸡血淋漓。师父用剑挑起写有字符的纸钱,抹上一把鸡血,点燃纸钱,在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组织和改造先前已经获得的知识,使之适合当前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创造潜能是每个大脑健全的学生都具备的,要使这种潜能变成一种创造能力,关键在于引导、激发、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表现为学生灵活多变地思考问题,不拘泥于固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