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农场的经营对正对农村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家庭农场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全新生产经营方式,涉及领域广泛,在农业相关方面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家庭农场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对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影响机理、影响过程和影响强度等进行分析,武陵山片区作为重点扶贫对象,本文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对研究该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农场 农村经济
一、引言
家庭农场通常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2013“家庭农场”一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首次提出,以家庭农场为经营模式的农业发展模式越来越成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方向。2013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14年2月出台的《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工作指导、土地流转、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强化社会化服务、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具体扶持措施,尤其是必要的土地流转和租赁得到了保障。家庭农场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正处在探索的道路上,走上规范化道路也必将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但它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发展潜力大,必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家庭农场正常运营是家庭农场建设的关键,为推动家庭农场的建设,实地调查切实了解家庭农场运营过程中实际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武陵山片区为例,选择武陵山片区内的常德石门县、湖北恩施鹤峰县和怀化洪江市等为调查地点,基于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的结果,对该地区家庭农场运营模式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二、家庭农场经营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家庭农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克服分散经营的缺点,提高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组织形式,兼具小农经济和集体农场的优点,同时又很大程度上避开了两者的缺陷,充分的扬长避短。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挥农业的社会属性。农户家庭经营方式最适合农业生产所需的高度灵活性、自觉性、责任感和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家庭农场”这一概念逐渐被广大农民所熟知接受,并作出实践尝试,家庭农场正影响着农村的生产方式,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深刻,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带动闲置劳动力就业 。众所周知,武陵山地区为少数民族聚集地,贫穷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艰难。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微薄,受知识水平和生产技术局限,很难实现农业致富,外出务工成为大多数青少年劳动力的选择。在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贫困地区,“农业致富”只是极少数个例,但家庭农场运营生产模式的兴起与发展在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带动农村部分闲置劳动力就业,同时也为部分农民提供创业机会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劳动力外流。以家庭农场的形式发展个体农业,农场主经济收入水平高于一般农民个体,这直接鼓励带动了部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致富信心。
2.提高土地利用率。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而来的是大量农田土地闲置荒废,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现有土地在使用过程中也以低投入低产为主。土地利用率不高不仅体现在投入过少,而且产出也普遍不高。家庭农场的建设形成则而已大大改善这一局面,家庭农场经营必须是在拥有一定徒弟的基础桑完成,尤其是种植业更是对土地面积作出了要求,大量的土地承包和租赁,让农村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并增加投入,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
3.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在武陵山农村地区体现尤为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难以实现分散走向集中,创造突破性的经济价值。以家庭农场运营模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能有效地整合了农产品资源,农产品产量得到提高,出售的农产品形成了一定规模,改善市面上出售的农产品零散,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解决了传统农业经营低、小、散的问题,更有利于生产出高质高量的农产品,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水平。通过家庭农场的经营,形成农产品的规模效应显而易见,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产品质量。对农产品进行整合分层,进行一定的包装加工,提高当地农业商品化程度,实现农产品优化,在高质量高产量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下,建设农产品品牌就成为了当地农产品发展的趋势,且武陵山地区多特色农产品,个别农产品已具备一定的名气。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绿色安全农产品消费成为当下消费的主流,农产品品牌建设已成为农产品长期发展占据市场份额必不可少的策略,打造当地特色农场品品牌成为各地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
4.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小农经营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其局限性也充分暴露。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技术鲜见,生产效率低下是农村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在武陵山地区也得到了明显体现。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农经营的弊端与不足,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必须有现代化的配套的现代化设施与之相适应,家庭农场对现代科技与农具的利用程度明显高于零散经营的农户,这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现代化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引进使用,促进了落后生产技术和工具的淘汰改进,实现农机具的整合,提升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科技化水平。形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直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武陵山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发展现状。武陵山片多山地经济贫穷落后,武陵山片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三省一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的我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1﹞武陵山片区的发展问题受到高度重视。调查发现武陵山片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特色农产品众多,具有天然优势,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受地形交通等因素限制,经济发展收到缓慢艰难。2012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调研湖南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中明确指出,要立足武陵山区的优势和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2﹞武陵山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扶持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更是备受瞩目,近年来武陵山片区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势头渐盛,也得到一定力度的政策资金扶持,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为武陵山农业发展的契机,可以成為武陵山农业发展强有力的载体。武陵山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农业发展的天然优势,打造生产出多种特色农产品,这也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调查可以发现,走访调查的农场多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存在,进行过工商注册登记的农场约仅占15%,这也就意味着农场权限受法律保障力度较小,仍有待强化规范。取得经营的土地来源属于自有土地的比重为63%,采取租赁方式比重占87%,这一方面反映家庭农场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家庭农场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取得经营土地的成本在 100 元/亩/年以上的比重高达 78%,从调查结果来看,武陵山片区家庭农场占用土地的规模跨度较大,百亩到千亩均有分布;这也就意味着土地租赁成为农场经营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农场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家庭人口能满足生产经营需求,有18%左右的农场需要雇佣劳动力;家庭农场年收入在20-80万之间的居多,在30-50万这一区间敢高度集中,罗及红在《湖南省家庭农场抽样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湖南家庭农场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或亲友借款的比重为 83%;已经从银行获得过经营家庭农场贷款的比重仅为 14%,已获得国家农机具补贴 1,000 元以上的比重仅为 36%;已聘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人员或与技术单位有相关技术合作的比重仅为 23%,这些制约因素在武陵山地区也得到充分体现。 2.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武陵山片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农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家庭农场也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但就目前发展形势而言,建设家庭农场仍然受到诸多限制,发展条件不成熟,仍有待完善改进。对大多数农户而言,都是在满足自己自足的前提下大多出售过剩农产品,不仅仅表现为产量的低下,分散经营,零售为主的特点也尤为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偏低。而且对农产品的选择也缺乏科学依据,对市场需求灵敏度不高。
2.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 。小农经济的生产条件下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不高,生产方式单一,生产技术单一落后,农民在满足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意识薄弱,农业生产运作都是凭借长期传统积累的经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偏低。受地形交通与发展水平限制,武陵山片区仍显得比较闭塞,经济对外联系不强,农产品多以市内流通、周边省市流通为主,农产品销售主要依赖集市贸易零售,农产品批发、企业上门收购等稳定、大型的商品流通渠道十分匮乏,商品的销售渠道有限,生产的动力激励不足。
2.2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伴随着农业市场化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制局限性逐渐显露。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存在的问题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小规模与土地细碎化问题。这一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分离也使得土地流转租赁成为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土地是家庭农场经营的基础,经营家庭农场进行土地流转租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长期作为农业大国,小农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惜地意识强,不肯轻易转租土地,即使流转出去,关于转租的费用与补偿也极易产生纠纷,土地的规范流转成为实现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的阻碍之一。我国农村土地属集体或国家所有,农民对土地只拥有承包经营权,人均分配的土地分散,极少成方成片。由于土地产权不明晰,加之农民有惜地意识,家庭农场主不容易获得稳定、 足够的土地经营规模。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是我国未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巨大挑战。
2.3融资难度大。资金是制约家庭农场规模化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基于发展需要,农业不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尤其以服务业为主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这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融资金额。武陵山片区作为贫困落后地区,发展艰难,其引进外来投资的难度更大,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家庭农场主启动经营家庭农场都具有一定难度,一般都是靠自己的多年积蓄或者朋友间的借款作为发展起步并周转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发展。家庭农场规模大小受资金限制,朝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家庭农场无论是起步还是壮大阶段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
2.4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家庭农场作为新兴事物,仍存在很多制度上缺陷,其成熟规范必定会经历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对家庭农场的法律支持、政策引导、配套基础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保障制度都仍不够完善,因此,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处理起来也缺乏明确的处理规定建议,解决时难以做到有依有据。此外,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及针对性都有待加强。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农业产业化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规范引导。
2.5经营者管理能力欠缺。当下农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家庭农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农村的普遍现象,尤其是武陵山片区经济落后,就业机会较沿海发达地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很难留住高素质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高的青年人才都外出寻求更好地发展机会。已有的农场主在经营过程中也是依靠经验作出选择判断,缺乏科学理论依据。应当特别引起重视的是,农户普遍法律意识薄弱,这势必对家庭农场的长期发展造成影响,必要时不能理性的维护自身权益,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武陵山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
1.培养扶持潜力农场,增强示范作用。家庭农场建设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尤其在武陵山片区,受经济、科技,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有选择性地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农场进行重点培养,给予政策上经济上的扶持,增强成功个例对当地农场发展的示范辐射作用。扶持和培养发展部分有潜力有市场的家庭农场,不仅能起到示范效应,更能带动更多人创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致富信心。
2.规范土地流转。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土地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应当对现有的经营方式进行调整升级。中央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越来越多的政策鼓励农业走向规模化,适度规模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发展家庭农场必须集中土地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保证经营家庭农场所需的土地顺利流转集中到农场主手中,保证家庭农场经营所需土地的长期性、稳定性,同时避免损害个体利益,产生矛盾冲突。
3.提高先进农业科技应用程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的科技应用。生产工具的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幅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认为技术变迁(技术进步)可以改进一国的农业发展道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增长受其资源条件的制约可以通过技术变迁来突破。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匮乏的贫困落后地区,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为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留有很大的空间。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家庭农场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农场未来的发展。在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每年进行必要的再投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场稳定健康运作、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
5.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的政策是家庭农场规范经营运行的有力保障。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阻碍制约家庭农场的快速稳定发展。加快完善政策法规,财政补贴水平与标准等,进一步为家庭农场的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6.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外部扶持。政府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受诸多因素制约的武陵山地区,家庭农场经营仅仅依靠家庭农场主个人的努力显然远远不够,土地规范流转、融资、农民培训学习等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政府的支持,因此,加强与政府交流,政府充分了解当地农场发展所需发展所缺,发挥政府作用,对家庭农场的经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7.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家庭农场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是家庭良好经营的重要保障。农场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是农场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学习接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市场作出理性科学的判断,为农场的健康良好运作作出決策,而不是仅仅凭借长期的经验积累经营。留住农村青年人才,提高现有农场主文化素质水平与经营管理能力也是推进家庭农场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黄莉敏,王树婷,张敏,熊晚珍. 武陵山片区农业资源优势及区域产业化发展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2013,02:37-39.
[2]陈祖海,杨婷. 我国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路径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2013,17:4282-4286.
[3]伍开群. 制度变迁:从家庭承包到家庭农场[J]. 当代经济研究,2014,01:37-44+96.
[4]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 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7:11-17+110.
[5]何治江. 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2,22:57-58.
[6]高传朋.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
[7]屈学书.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8]罗及红. 湖南省家庭农场抽样调查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8:28-30.
关键词:家庭农场 农村经济
一、引言
家庭农场通常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2013“家庭农场”一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首次提出,以家庭农场为经营模式的农业发展模式越来越成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方向。2013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14年2月出台的《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工作指导、土地流转、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强化社会化服务、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具体扶持措施,尤其是必要的土地流转和租赁得到了保障。家庭农场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正处在探索的道路上,走上规范化道路也必将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但它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发展潜力大,必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家庭农场正常运营是家庭农场建设的关键,为推动家庭农场的建设,实地调查切实了解家庭农场运营过程中实际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武陵山片区为例,选择武陵山片区内的常德石门县、湖北恩施鹤峰县和怀化洪江市等为调查地点,基于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的结果,对该地区家庭农场运营模式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二、家庭农场经营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家庭农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克服分散经营的缺点,提高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组织形式,兼具小农经济和集体农场的优点,同时又很大程度上避开了两者的缺陷,充分的扬长避短。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挥农业的社会属性。农户家庭经营方式最适合农业生产所需的高度灵活性、自觉性、责任感和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家庭农场”这一概念逐渐被广大农民所熟知接受,并作出实践尝试,家庭农场正影响着农村的生产方式,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深刻,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带动闲置劳动力就业 。众所周知,武陵山地区为少数民族聚集地,贫穷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艰难。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微薄,受知识水平和生产技术局限,很难实现农业致富,外出务工成为大多数青少年劳动力的选择。在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贫困地区,“农业致富”只是极少数个例,但家庭农场运营生产模式的兴起与发展在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带动农村部分闲置劳动力就业,同时也为部分农民提供创业机会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劳动力外流。以家庭农场的形式发展个体农业,农场主经济收入水平高于一般农民个体,这直接鼓励带动了部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致富信心。
2.提高土地利用率。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而来的是大量农田土地闲置荒废,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现有土地在使用过程中也以低投入低产为主。土地利用率不高不仅体现在投入过少,而且产出也普遍不高。家庭农场的建设形成则而已大大改善这一局面,家庭农场经营必须是在拥有一定徒弟的基础桑完成,尤其是种植业更是对土地面积作出了要求,大量的土地承包和租赁,让农村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并增加投入,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
3.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在武陵山农村地区体现尤为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难以实现分散走向集中,创造突破性的经济价值。以家庭农场运营模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能有效地整合了农产品资源,农产品产量得到提高,出售的农产品形成了一定规模,改善市面上出售的农产品零散,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解决了传统农业经营低、小、散的问题,更有利于生产出高质高量的农产品,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水平。通过家庭农场的经营,形成农产品的规模效应显而易见,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产品质量。对农产品进行整合分层,进行一定的包装加工,提高当地农业商品化程度,实现农产品优化,在高质量高产量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下,建设农产品品牌就成为了当地农产品发展的趋势,且武陵山地区多特色农产品,个别农产品已具备一定的名气。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绿色安全农产品消费成为当下消费的主流,农产品品牌建设已成为农产品长期发展占据市场份额必不可少的策略,打造当地特色农场品品牌成为各地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
4.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小农经营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其局限性也充分暴露。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技术鲜见,生产效率低下是农村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在武陵山地区也得到了明显体现。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农经营的弊端与不足,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必须有现代化的配套的现代化设施与之相适应,家庭农场对现代科技与农具的利用程度明显高于零散经营的农户,这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现代化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引进使用,促进了落后生产技术和工具的淘汰改进,实现农机具的整合,提升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科技化水平。形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直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武陵山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发展现状。武陵山片多山地经济贫穷落后,武陵山片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三省一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的我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1﹞武陵山片区的发展问题受到高度重视。调查发现武陵山片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特色农产品众多,具有天然优势,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受地形交通等因素限制,经济发展收到缓慢艰难。2012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调研湖南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中明确指出,要立足武陵山区的优势和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2﹞武陵山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扶持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更是备受瞩目,近年来武陵山片区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势头渐盛,也得到一定力度的政策资金扶持,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为武陵山农业发展的契机,可以成為武陵山农业发展强有力的载体。武陵山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农业发展的天然优势,打造生产出多种特色农产品,这也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调查可以发现,走访调查的农场多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存在,进行过工商注册登记的农场约仅占15%,这也就意味着农场权限受法律保障力度较小,仍有待强化规范。取得经营的土地来源属于自有土地的比重为63%,采取租赁方式比重占87%,这一方面反映家庭农场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家庭农场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取得经营土地的成本在 100 元/亩/年以上的比重高达 78%,从调查结果来看,武陵山片区家庭农场占用土地的规模跨度较大,百亩到千亩均有分布;这也就意味着土地租赁成为农场经营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农场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家庭人口能满足生产经营需求,有18%左右的农场需要雇佣劳动力;家庭农场年收入在20-80万之间的居多,在30-50万这一区间敢高度集中,罗及红在《湖南省家庭农场抽样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湖南家庭农场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或亲友借款的比重为 83%;已经从银行获得过经营家庭农场贷款的比重仅为 14%,已获得国家农机具补贴 1,000 元以上的比重仅为 36%;已聘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人员或与技术单位有相关技术合作的比重仅为 23%,这些制约因素在武陵山地区也得到充分体现。 2.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武陵山片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农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家庭农场也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但就目前发展形势而言,建设家庭农场仍然受到诸多限制,发展条件不成熟,仍有待完善改进。对大多数农户而言,都是在满足自己自足的前提下大多出售过剩农产品,不仅仅表现为产量的低下,分散经营,零售为主的特点也尤为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偏低。而且对农产品的选择也缺乏科学依据,对市场需求灵敏度不高。
2.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 。小农经济的生产条件下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不高,生产方式单一,生产技术单一落后,农民在满足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意识薄弱,农业生产运作都是凭借长期传统积累的经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偏低。受地形交通与发展水平限制,武陵山片区仍显得比较闭塞,经济对外联系不强,农产品多以市内流通、周边省市流通为主,农产品销售主要依赖集市贸易零售,农产品批发、企业上门收购等稳定、大型的商品流通渠道十分匮乏,商品的销售渠道有限,生产的动力激励不足。
2.2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伴随着农业市场化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制局限性逐渐显露。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存在的问题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小规模与土地细碎化问题。这一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分离也使得土地流转租赁成为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土地是家庭农场经营的基础,经营家庭农场进行土地流转租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长期作为农业大国,小农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惜地意识强,不肯轻易转租土地,即使流转出去,关于转租的费用与补偿也极易产生纠纷,土地的规范流转成为实现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的阻碍之一。我国农村土地属集体或国家所有,农民对土地只拥有承包经营权,人均分配的土地分散,极少成方成片。由于土地产权不明晰,加之农民有惜地意识,家庭农场主不容易获得稳定、 足够的土地经营规模。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是我国未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巨大挑战。
2.3融资难度大。资金是制约家庭农场规模化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基于发展需要,农业不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尤其以服务业为主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这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融资金额。武陵山片区作为贫困落后地区,发展艰难,其引进外来投资的难度更大,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家庭农场主启动经营家庭农场都具有一定难度,一般都是靠自己的多年积蓄或者朋友间的借款作为发展起步并周转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发展。家庭农场规模大小受资金限制,朝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家庭农场无论是起步还是壮大阶段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
2.4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家庭农场作为新兴事物,仍存在很多制度上缺陷,其成熟规范必定会经历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对家庭农场的法律支持、政策引导、配套基础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保障制度都仍不够完善,因此,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处理起来也缺乏明确的处理规定建议,解决时难以做到有依有据。此外,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及针对性都有待加强。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农业产业化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规范引导。
2.5经营者管理能力欠缺。当下农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家庭农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农村的普遍现象,尤其是武陵山片区经济落后,就业机会较沿海发达地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很难留住高素质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高的青年人才都外出寻求更好地发展机会。已有的农场主在经营过程中也是依靠经验作出选择判断,缺乏科学理论依据。应当特别引起重视的是,农户普遍法律意识薄弱,这势必对家庭农场的长期发展造成影响,必要时不能理性的维护自身权益,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武陵山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
1.培养扶持潜力农场,增强示范作用。家庭农场建设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尤其在武陵山片区,受经济、科技,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有选择性地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农场进行重点培养,给予政策上经济上的扶持,增强成功个例对当地农场发展的示范辐射作用。扶持和培养发展部分有潜力有市场的家庭农场,不仅能起到示范效应,更能带动更多人创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致富信心。
2.规范土地流转。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土地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应当对现有的经营方式进行调整升级。中央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越来越多的政策鼓励农业走向规模化,适度规模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发展家庭农场必须集中土地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保证经营家庭农场所需的土地顺利流转集中到农场主手中,保证家庭农场经营所需土地的长期性、稳定性,同时避免损害个体利益,产生矛盾冲突。
3.提高先进农业科技应用程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的科技应用。生产工具的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幅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认为技术变迁(技术进步)可以改进一国的农业发展道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增长受其资源条件的制约可以通过技术变迁来突破。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匮乏的贫困落后地区,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为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留有很大的空间。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家庭农场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农场未来的发展。在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每年进行必要的再投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场稳定健康运作、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
5.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的政策是家庭农场规范经营运行的有力保障。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阻碍制约家庭农场的快速稳定发展。加快完善政策法规,财政补贴水平与标准等,进一步为家庭农场的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6.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外部扶持。政府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受诸多因素制约的武陵山地区,家庭农场经营仅仅依靠家庭农场主个人的努力显然远远不够,土地规范流转、融资、农民培训学习等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政府的支持,因此,加强与政府交流,政府充分了解当地农场发展所需发展所缺,发挥政府作用,对家庭农场的经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7.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家庭农场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是家庭良好经营的重要保障。农场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是农场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学习接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市场作出理性科学的判断,为农场的健康良好运作作出決策,而不是仅仅凭借长期的经验积累经营。留住农村青年人才,提高现有农场主文化素质水平与经营管理能力也是推进家庭农场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黄莉敏,王树婷,张敏,熊晚珍. 武陵山片区农业资源优势及区域产业化发展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2013,02:37-39.
[2]陈祖海,杨婷. 我国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路径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2013,17:4282-4286.
[3]伍开群. 制度变迁:从家庭承包到家庭农场[J]. 当代经济研究,2014,01:37-44+96.
[4]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 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7:11-17+110.
[5]何治江. 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2,22:57-58.
[6]高传朋.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
[7]屈学书.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8]罗及红. 湖南省家庭农场抽样调查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