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作物学课程建设浅析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国家高校“双一流”建设中,西部高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广西地处亚热带区域,农业区域特色明显。以广西大学作物学为例,通过本—硕—博课程内容与优化设置研究,实现不同阶段课程的合理衔接,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形成教学手段灵活先进的课程配置体系。突出亚热带作物学研究特色,认清学科在国内外所处的水平,实事求是,为努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具体措施和有益思路。
  [关键词] 作物学;西部高校;一流学科;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1-0080-02
  作物学是农业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是关于作物生产与改良的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广西大学作物学学科始设于1932年,2009年作物学学科获得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作物学入选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目前,广西大学进入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作物学作为广西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亟待尽快提高师资队伍和学生培养质量。作物学学科课程建设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和提高作物学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2016年全国施行新版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进入新阶段。通过新版培养方案的实施,减少了过去以二级学科为主的教学模式,避免了课程设置过于分散、学科间分割严重的弊端,课程优化设置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同高校因任课教师钻研领域有所差异,区域特色明显;同样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及侧重点明显不同,有些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仍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课程建设是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增加几门课程,亦或增加几个学分学时能解决的问题。课程建设系统包括导师、学生、管理人员能否协调运作,各培养环节包括师资队伍、国际交流、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能否有效组织实施,软硬件建设包括学术氛围、学科水平、学习与生活设施、助奖学金等[1]。系统工程就要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分析,使子系统充分发挥功能。学校根据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制定各种方针政策,组织实施改革,所有措施应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多因素交叉互作提高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发展储备战略人才。
  广西大学作为“双一流”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不仅仅是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内容建设的改革,还涉及到本科生的培养,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没有优秀的本科生,就无从谈起一流学科建设;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绝对不能离开优质的本科生源。很多老师觉得,提高高校知名度,主要依靠研究生培养,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培养,可以做课题、发论文[2]。事实上,“双一流”建设非常重视本-硕-博的综合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校-院-师-生共同努力,从多环节入手才能达到预期目标。现对广西大学作物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一 注重本科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
  在本科教育成为大众教育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提供更加符合新时期青年人才是至关重要的[3]。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时代,需要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双创”能力。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但这只是个误解。劳动力包括了基础劳动力和高级劳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知识密集型产业,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经济发展从消费第一人口红利(农民工)向消费第二人口红利(具有高等教育的人才)转变,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这种趋勢不会改变。因此,大学生课程建设需要与时俱进,教师需要采用互联网新技术授课,提高课程内容的质和量,课程培养方案实施定期调整,既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也为进一步的研究生培养提供人才储备。
  二 动态调整硕博课程衔接与设置,明确硕博研究生培养的差异性
  作物学研究的实体对象是大田作物与农田生态系统,最终要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理论与应用性都很强。硕士生知识体系侧重于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学习与实践实验技能训练,能够独立设计实施实验并了解国内外最新发展状况;博士研究生就要跟踪世界农业科学的前沿、能独立承担和组织实施科研任务、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系统、先进的认知思维,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在实践中有应用前景,是培养“顶天立地”的重要阶段。因此,要针对性进行课程设置,避免硕博课程设置的重复,合理衔接提高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如何衔接呢?如,生物统计学,在本科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基本知识,硕士研究生阶段再开此课程就要深入学习和系统熟练的操作统计软件,博士阶段因研究方向分化很细,对统计需求大不相同,学生没必要再用大量时间学习该课程;因此,注重硕博课程衔接非常关键,同时也要关注本科课程设置和内容改革。
  三 优化研究生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作物学设置的课程涉及到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关系,但仍有部分课程的内容重叠,新知识点更新慢,课程内容“老化”,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阶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优势学科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加强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深度与应用能力,增强课程的实践实验操作技能学习,体现课程内容的专深性与开放性,提高英文授课比例,探讨式与学生共同学习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效果[4]。农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教育与其他专业有很大区别,地域特色明显[5];课程内容需要更加注重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真正在理论上有突破、实践中有应用,最终为应用服务;“顶尖”就是理论研究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立地”就是让研究生能到大田中去,能吃苦、善钻研,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 改革授课方式方法,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研究生課程完全不同于本科生,若仍然按照“满堂灌”方式授课,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难学到最新的高精尖理论与技术;根据课程特点开展灵活多用的授课方式,如邀请专家授课、试验田与实验室操作技术讲授、优秀学生实验设计实施与论文交流报告、最近前沿科学问题的专题探讨交流与互讲互评等等,将课程教学的引导性与探索性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授课内容“专”、“窄”适度,否则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6]。研究生评估就有在读研究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目的就是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为教师、尤其是导师,多与学生交流,相互学习也有助于提高授课效果。研究生多参加国内国际会议并做学术交流报告,能促进研究生对课程和研究内容的理解。
  五 加强课程体系团队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培养
  作物学中的主干课程,必须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负责人带头组建课程团队,在课程大纲、课程内容、讲授方法等方面集思广益,发挥团队功能。积极引进、培养年轻教师,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教学科研中逐渐成长。引进、培养一起抓,引进人才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方式,引进人才可以加强学术交流,利于作物学学科发展,但片面强调引进,可能引进的人才有“水土不服”,亦或产生不合理竞争,产生资源浪费,影响学科发展;注重本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骨干教师,因为他们最了解学科发展特点、是未来引导学科发展的源动力,但过于强调自己培养教师,会使教师学源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学科长远发展;因此,要切实注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促进课程团队内部人员的合理竞争,提高课程体系的科学化改革和建设。
  课程建设建议措施如下。
  1 厘清目前作物学课程设置,包括本-硕-博不同阶段课程设置数量、时间安排顺序、课程的衔接性,增加与现代农业学科专业发展密切的高质量特色课程,动态调整和优化设置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根据教育部要求,及时完善培养方案。如,广西大学处于亚热带区域,主栽甘蔗、木薯、香蕉、红麻等特色作物,尤其是甘蔗,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使甘蔗研究做大做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需要值得思考和探讨。
  2 完善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优势学科研究生课程,采取研讨式、辩论式和参与式等开放式教学模式,提高本-硕-博不同阶段课程内容衔接的科学性,比如,本科生应该在“重基础、宽口径”条件下,也要适当突出专业教育,否则学生就会样样通、样样松,没有专业技能,双创能力也会大大降低;硕士研究生要学会学习、学会研究,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突出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本领域科学研究前沿跟踪探索能力以及综合广泛的科学知识,体现出博士课程重要应用领域的专业化。
  3 依据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强化理论基础研究,同时提高授课内容的前瞻性和实践实验操作技术能力(田间生产经验、学术会议以及国际交流等),增加创新性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要适应招收国际生的新形势,提高国际交流水平,认清我们国际生的生源质量还有待提高的潜力;同时,还要让更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师生都要适应国际化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学习能力、互联互通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寒冰.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3(1X) :25-27.
  [2]胡建伟,刘彬.博士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3(12):66.
  [3]包水梅.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课程建设方略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47-51.
  [4]肖凤翔,董显辉,付卫东,潘峰.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43-47.
  [5]周勋波,吴海燕.关于农学类研究生教学模式的体会和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39-40.
  [6]万辉,蔡行建,黄鹏飞,郝璐,周俊.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174-175.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关乎学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与幼儿园是实现学前人才培养的重要场域。本研究基于学生视角对学校场域中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与幼儿园场域中学生对幼儿教師素质的认知两方面进行调查,针对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完善教法类课程建设,改革艺术类课程,构建学前专业实训实习体系。  [关键词] 高等院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学生视角
期刊
[摘 要] 对地方本科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解决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并认真研究了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城市管理;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66-03  城市管理专业是钦州学院2014年申报并获批的管理学类本科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重点培养在政府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的心态至关重要,是教师意识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保持陌生化、表现欲和情景化的心态,就能更好地调动自身积极性,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以良好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主观能动性;陌生化;表现欲;情景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96-02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发挥好,讲解透彻,良好的专业知识是一方面
期刊
近日,一则“山东大学主校区将搬至章丘”的传言甚嚣尘上,广大校友“一头雾水”。此后“山东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声称:“济南主校区建设目前处于学校与政府磋商阶段”,表达了听取校友意见的诚意。但是,关于“主校区建设”的理由、设想等仍无从知晓,信息发布落在了谣传之后。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新校区建设和搬迁势所必然也无可厚非。只不过,这一举措涉及面广牵动各方,尤其是“主校區搬迁”不可不慎。为什么搬?搬
期刊
[摘 要] 对外汉语教学正向汉语国际推广教育进行转变,意味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重心正从国内向国际进行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汉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汉语学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克拉申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分析出孔子学院学习者在学习动机、态度、焦虑、文化意识等四个方面中存在的情感问题,探索出有利于激起和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动机、保持学
期刊
[摘 要] 在当前全国实施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成为高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尝试探究出一条符合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可行性道路。  [关键词] 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1-001
期刊
[摘 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打通学生的理解大门,使他们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为了使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宜于传媒摄制类课程,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结合传媒摄制类专业课《影视照明》的实证应用研究,企图探索出一套真正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 翻转课堂;影视照明;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学生为样本抽样调查,了解了农科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情况、目前学生价值观存在的误区、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调查,进而提出了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统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灌输式教育、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实践和课余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第二课堂的引领示范作用的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期刊
[摘 要] 工程教育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有助于进一步缩短高校和企业的距离,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实施及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三个方面对“企业管理”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成果导向;工程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1-
期刊
[摘 要] 军训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和个体价值。但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对军训重视不够,机构组织不健全;师资力量不足,理论研究不深入;训练时间集中,教官派遣有困难;训练时间短,难以完成全部内容;仅凭高校力量,军训发展难以推进等诸多问题。分析制约军训的各种因素,从提高认识、队伍建设、学生主体作用、军训方式、联动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改进,完善工作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