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燃料电池-发动机混合发电/动力系统研究进展

来源 :山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hu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燃料电池和发动机各具不同的特点,两者结合形成高温燃料电池-发动机混合发电/动力系统,具有高效、燃料灵活、清洁等优点,故本文对高温燃料电池-发动机混合系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先进动力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两段反应器对油页岩热解释放的一次挥发分产物进行不同热态条件下的二次反应特性研究,考察第二段温度、气氛与停留时间对油气收率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化温度对油气产率的影响最明显,在优化第一段热解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当反应器第二段温度由600℃提高到650℃时,油页岩热解油产率下降15%(质量分数,下同),气体产率增加约20%。与氮气气氛相比,水蒸气作为第二段反应气氛能够提高液体油品收率约5%,并且热解油主要集中在馏程<350℃的汽柴油馏分。结合GC-MS分析表明,停留时间0−3 s二次反应主要为
丙烯酸是一种简单的不饱和羧酸,是现代化工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也是常见的中间体,其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丙烯酸具有双键和羧酸的结构,因而酸性强,其化学性质活泼。目前,制备丙烯酸有丙烯氧化法和丙烷氧化法两种方法,前者已实现工业生产,丙烷氧化法目前在实验室研发阶段,较丙烯而言,丙烷具有来源稳定、廉价易得等优势,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以乙醇作为溶剂,采用硅烷偶联剂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填料氧化铝(Al2O3)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偶联剂的预水解条件,偶联剂的用量以及反应条件(反应温度、时间、搅拌速率)对Al2O3改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对改性后的Al2O3(M-Al2O3)进行结构表征,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M-Al
采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方法制备了系列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研究了磷前驱体和H2/CO比对其甲烷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磷酸氢二铵相比,由植酸制备的金属磷化物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甲烷化活性;植酸作为螯合剂可以有效地分散金属前驱体,降低还原温度,使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晶粒尺寸,并更好地还原为纯磷化物晶相。不同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MoP>WP>CoP>NiP。高H2/CO比有利于甲烷化反应进行,随着反应物H2/C
纳米银(nAg)的使用增加了人类健康潜在风险,这迫切需要对nAg做出安全评估。本研究方法:选取20,50,80 nm粒径nAg,2,4,8,16,32,64,128和256μg/mL不同浓度,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GRM02)处理24 h,MTT法检测计算细胞存活率,并筛选出不引起细胞大量凋亡或死亡的20 nm nAg,在20μg/mL浓度下处理GRM02细胞24 h,通过对培养细胞膜关键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以及关键凋亡因子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处理组相较实验组细胞膜损伤关键指标
超声辅助浸渍法制备了SBA-15分子筛负载三组分非晶态Co-Ni-B,研究了其对1-辛烯氢甲酰化制壬醛反应的催化性能。SBA-15负载纳米非晶态Co-Ni-B,增加了Co-Ni-B的分散;且非晶态Co-Ni-B转化为晶体的温度升高约280℃,耐热稳定性增强。Co-Ni-B/SBA-15催化剂,其中,Co=17.22%,n(Ni)/n(Co)=0.157,n(B)/n(Co+Ni)=0.434,用于120℃、5 MPa条件下氢甲酰化反应,间歇反应4 h,1-辛烯完全转化,壬醛选择性91.24%;相比Co-N
采用热聚合法制备不同煅烧时间的铁掺杂改性石墨相氮化碳(Fe/g-C3N4)催化剂,通过XRD、UV-vis DRS、PL等对其表征分析。结果表明,4 h Fe/g-C3N4在光催化-类芬顿反应中具有最佳活性,30 min对MB的降解率高达93.29%。
本文对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工艺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即氯化钠用量为0.9%,活性炭浓度为0.03%(g/mL),注射液的pH值控制在6.0左右,采用121℃、15 min灭菌方式。盐酸法舒地尔在光照下不稳定,选择棕色玻璃安瓿包装。
目的:制备水凝胶型伏立康唑微型灌肠剂。方法:选取不同指标,对处方中伏立康唑的溶解以及卡波姆-940、甘油、月桂氮酮等辅料用量进行筛选。结果:采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500~55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溶解伏立康唑,最佳工艺条件为伏立康唑用量4%,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量10%,月桂氮酮用量3%,卡波姆-940用量1%,甘油用量8%,尼泊金乙酯用量0.1%,pH值为6.8。结论: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目前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土壤微塑料的提取及分离手段,并从物理表征和化学表征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最后根据现有研究基础提出对土壤微塑料具体研究的预测与展望,为今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