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母恩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e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晚,我又梦见了母亲。梦境中,母亲和我一个灶上,一个灶下在做晚饭。灶膛的火光一闪一闪映照着母亲的脸,端庄而慈祥。母亲边忙边和我说着话,厨房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开心、温暖的气氛。突然,我意识到母亲已经不在了,这是梦境!于是我竭力想延續梦境,想让这暖心的场景再延长下去。然而这梦境却消失了。但我从梦中醒来,泪水早已湿了枕头。
  母亲的一生是刚强、辛劳、付出的一生。
  母亲生于1940年,刚20岁时,她的父亲便因病去世。姥姥是个缠了脚的老太,在那个众所周知的饥荒年代,母亲带领姐弟五人,分工协作,挖野菜、搞食材、弄柴草,一家人竟然安全度过了那个饥荒时段,这全凭了母亲的吃苦能干。
  1962年,母亲嫁给父亲。父亲虽是兄妹中的大哥,但有公职,常年在外,再加上奶奶生性柔弱,母亲又老嫂如母般扛起了照料弟弟妹妹的担子。
  1981年,42岁的父亲因病在经过两年的奔波治疗且几乎花光家中所有积蓄后离去了。母亲边流泪边着手准备父亲的后事。在母亲坚毅沉着的表情里,我知道,她已经做好独自支撑这个家的准备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母亲像男人一样在田里劳作,收、种、犁、耙的农活她都会干,就连农活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扬场”,她都干得和男人一样娴熟。母亲干活总是不惜力。一年秋天,她一早起来饭没吃一口就下地割豆子,到中午时一亩多的豆子已所剩不多,她想坚持一下一口气割完再回家休息,直到下午三点多,所有割完的豆子才全部装上车,此时母亲又累又饿,晕倒在地,并由此落上了胃病。母亲还养猪养鸡,精打细算,我们家的日子居然过得较同村人家殷实了许多。
  母亲读过两年小学,识字不多,但对我们姐弟的教育却历来严格。母亲总说,做人要厚道实在,对有难处的人要伸手帮助,不能有坑害别人的想法。这些话看起来虽不深奥,但让我们姐弟一生受益。在学业上,母亲常叮嘱我们好好学,考上学,当个公家人,能为老百姓办点事。后来,大姐和我考入了大学,参加了工作,这成了她最大的骄傲。
  2003年农历八月二十四中午,弟弟突然打来电话,哭着告诉我母亲确诊为胃癌晚期,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心如刀绞,手足无措,号啕大哭。当天晚上,抱着一线希望,我带着母亲坐火车赶往陕西一家肿瘤病医院做诊疗。医生的检查结果在意料之中,母亲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我们虽然没有明确告诉母亲她的病情,但她心里非常清楚,她表现得很平静,只是有些遗憾地告诉我说想让我带着她去北京这个大城市看看。但当时她已没有了长途奔波的精力。在医院,治疗的两周时间里,我每天给母亲打饭,看着她喝每一口粥;陪她说话,什么都说,说以前的事,也讨论以后的事。说到高兴的事,我们母子俩都会开心地笑,引得同室的病友一片羡慕;晚上陪母亲睡在一张床上,如同我回到了孩提时。母亲甚至让我去街上买来材料,为我和妻儿各做了一双棉鞋。做好后告诉我说,以后没有人给你们做了,留个纪念吧。我收拾好棉鞋,背着母亲的面,躲出去哭了半晌。在医院的半个月,竟成为我最感慰藉的一段美好回忆。
  当年农历十月十九,母亲在经历了癌症后期的巨大痛苦之后,带着沉沉的疲倦离开了我们。母亲付出一生的心血,没有容她的儿女们有一点点回报便永远离开了。母亲三周年祭时,我亲自为母亲撰写了碑文,最后一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何其悲也。
  母亲,我想您。愿您在天堂没有悲伤,没有操劳,没有病痛。
  悠悠两千年灵渠水,助秦始皇一统江山之伟业,成东方两大水系融通之天合,造人类古代水利工程之奇迹。岁月轮回,时光更替,灵渠生因战事,绩在止戈,通南北水网,促文化融通,兴商旅贸易,养农田作物,渠水所到之处,福泽一方。郭沫若先生评说灵渠“两千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缘起
  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公元前221年,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此后,秦始皇北向剑指匈奴,南向染指百越,公元前219年,50万秦军发兵南下。秦始皇始料未及,越人利用复杂地形针对秦军开展游击战,骁勇善战的秦军屡遭设计,处境艰难,闪电战转为持久战,秦军给养问题迫在眉睫。岭南一带崇山峻岭,陆运粮草需过五岭,困难之至。为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史禄率士卒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的湘江、漓江二水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转运粮饷。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大量军用物资和士兵溯湘江南下,经灵渠进漓江,南端可达珠江水系,同年便平定了百越战事,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因势利导——科学的工程选址
  兴安县位于桂林市东北部,地处南岭山脉,越城岭和都庞岭分据兴安县西北、东南两角,地势高耸,兴安县东南方向纵贯海洋山脉,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形成了西北和东南高、中间低之地势。中间的狭长地带就是著名的“湘桂走廊”,为古代楚、越交流的咽喉之地。越城岭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米,为华南第一高山,漓江起源之地;而海洋山脉则发源了湘江,形成了“湘江北去、漓水南流”的独特景象。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重要支流均起源于兴安县境内,此为修建灵渠得天独厚之条件。
  虽然湘江和漓江都在兴安县,但两地相去20多公里,其中山脉连绵,无论是工程技术还是空间跨度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古代水利专家们通过实地踏勘发现漓水的支流始安水距离湘水最近处仅1.6公里,但始安水中间横亘着临源领,又因此处始安水海拔比湘江彼岸高出5米,直线贯通只会使水量本就不多的始安水倾入湘江,如此一来,南来船只将无法通行始安水。溯湘江而上,在距离始安水4.2公里处,专家们发现一处静水区,名为分水塘,此处海拔高于始安水彼岸1.1米,且水面开阔,适宜船只通行,由此拦河筑坝,贯通始安水,疏浚水道,船只便可直到漓江,进入珠江水系。至此,灵渠便定于此处修建。
  匠心独运——巧妙精当的工程设计
  灵渠主要由大小天平、铧嘴、秦堤、泄水天平、南北渠、陡门等构成。郭沫若先生在《满江红·灵渠》中写到“亲眼见,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这正是对灵渠水利工程结构和功能的生动概括。然而,工程何以体现精当?秦堤何以牢固?其中设计之精妙,先人之智慧展露无遗。   “三七分水”之精妙。在灵渠渠首,素有湘江水“三分入漓,七分归湘”的说法,这与大天平、小天平、铧嘴组成渠首工程密切相关。大、小天平均是在海阳河上的拦河大坝,斜向南渠的大坝叫小天平,长127米,斜向北渠一侧的叫大天平,长344米,大、小天平呈折线式“人”字形布置,夹角108°。在大、小天平的连接处,有一道与水流方向平行,形似玉圭的砌石坝,名为铧嘴,长约171米。
  滔滔湘江水奔流至灵渠渠首,经铧嘴的挑流后,一分为二,此时,大、小天平的位置决定了南渠入水口和北渠入水口的横断面积,而大、小天平的挡水面积则对水流流向产生不同的偏离角度。于是,南侧水流遇小天平拦截进入南渠,北侧水流则在大天平的作用下进入北渠。后有学者模拟实验论证,当湘江水量与大、小天平持平,无水泄入湘江故道时,30%的湘水入南渠至漓江,70%的湘水由北渠到湘江,即“三七分水”。
  “大、小天平”之精妙。“称水高下,恰如其分”说的是海洋河上的拦水坝能够恰到好处地进行分水,就像天平一样,大、小天平亦由此得名。除了巧妙“分水”之外,大、小天平还有四妙。一是大、小天平“人”字形排列,巧妙应用了流体力学规律,增强了大坝抗压力。二是自然抬高河床水位,形成水塘,实现了船只通航。三是大、小天平兼具泄洪功能,当来水量高于渠道允许高程时,水流自行从坝顶溢流,泄入湘江故道,巧妙地将湘江故道变成了泄洪水道,保证了渠道安全,回避了决堤风险。四是堤身鱼鳞石的妙用。大、小天平呈梯字形断面,连接湘江故道的下游坡面采用长条形片石竖直砌筑,鳞次排插,称之为鱼鳞石。洪水过坝,细砂碎石沉积下来,填充条石空隙,在水流冲力的作用下鱼鳞石排列越发紧凑,稳固了堤坝。
  “秦堤牢固”之精妙。秦堤是位于灵渠南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的堤坝,因修建于秦朝,故称秦堤。秦堤理应是灵渠最薄弱的环节,然而现实中却相当牢固,湘江故道便是这其中精妙。设计者巧妙地利用了秦堤东侧的湘江故道对秦堤的渗透压,将其与秦堤西侧灵渠南渠的渗透压相抗衡,由此,秦堤受到的渗透压是双侧的,互相抗衡,这就回避了堤坝受到单侧渗透压的风险,保证了秦堤的稳固。
  “闸水陡门三十六”之精妙。陡门(斗门)是中国古代船闸的称谓,作用是拦阻水流、蓄水通舟。陡门利用连通器原理先将陡杠插入陡门的边墙与底坎,再将竹箔逆水置杠上,进而改变两个陡门间的渠段水位,使其高度相等再将杠抽去,从而让船舶逐陡而上(下)。根据历史资料推断,陡门最早由唐代李渤重修灵渠时所建,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比巴拿马运河上的船闸早了1000多年。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会专家到灵渠考察,称赞“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功始于前,利在千秋——福泽后世的使用价值
  灵渠由秦代史禄凿成,后经汉代马援疏浚,唐代李渤修铧嘴、建陡门,鱼孟威巩固修复,各个历史时期对灵渠的修缮、维护,保证了灵渠使用价值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充分体现,福泽后世。灵渠的功能丰富,主要表现在军事、交通、农业、旅游四个方面。
  军事。自秦朝发兵远征岭南开始,灵渠就成了历朝历代军事运输的重要通道。大批军事物资和士卒通过湘江—灵渠—漓江航线进入岭南。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光武帝拜马援伏波将军,经灵渠入漓江,平定岭南动乱。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卫国公李靖出征岭南,取道灵渠,航至桂林。历史上,灵渠在维护政权统一,安定一方水土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交通。灵渠的建成,意味着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连通。广西境内的船只,从漓江往北经灵渠入湘江过洞庭湖入长江,再转大运河、淮河、黄河等水域抵达京城。灵渠对中原与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清代《兴安县志》记载,灵渠每天通航的客货运船只达300余艘。时至民国,灵渠依旧是重要的水路航道,每天通航船只达600余艘。新中国成立后,灵渠的水路交通功能才被岭南地区的公路网所取代。
  农业。灌溉农田是灵渠的主要农业功能。隋唐之后,岭南地区战事渐少,环境安定,中原南下移民逐渐增多,开垦田地面积日益增加,对农田灌溉的需求日益突顯。唐代开始便有了在灵渠沿岸修堰筑坝,兴建灌溉设施,引水入田的记载。宋代王安石变法时期,农田水利法令和大量北方人口迁入推动了灵渠灌溉功能的发展,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促进了灵渠两岸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后元、明、清历代,在疏浚渠道和兴建灌溉设施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灵渠的灌溉功能成为保证桂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据相关数据记载,新中国成立前,灵渠最大灌溉面积为596.93公顷。
  新中国成立后,灵渠航运功能式微,灌溉功能作为民生工程受到重视。在“水利是农业命脉”方针的引导下,20世纪50年代,南渠北渠沿岸大量修建支渠、农渠,改提水灌溉为自流灌溉,扩大灌溉面积。兴建支灵水库,向灵渠补水的同时,提供兴安县城照明用电。后又修建小型水库3座,补充灵渠水量。取消原有筒车,在灵渠灌溉区修建水轮泵站9座,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21世纪初,又对相关水利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时至2010年,灵渠总灌溉面积达2688.53公顷。灵渠水养育了兴安人民,成就了“兴安粮仓”。
  旅游。灵渠为秦时所建,留有秦军世代驻守,后经汉、唐等朝代名臣猛将修缮,战时运输粮草、平定战事,平时商船往来、文人踏访,两千多年来所积淀的文化底蕴、历史遗迹、文人墨宝、奇闻轶事不胜枚举。1973年,灵渠正式对外开放,并接待外宾游览。这标志着灵渠功能的巨大转变。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灵渠又以全新的姿态,凭借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厚重的人文积淀展示在人们面前,造福地方百姓,也让更多的人学习灵渠的历史,领略先人的智慧与情怀。
  灵渠是科学设计、巧妙建造的工程典范,是世界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它巧妙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妥善处理工程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矛盾,展示出先人“顺势而为、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在岁月的长河中,灵渠始终以其丰富的功能、实用的属性养育一方水土,为后人所称赞。
其他文献
一年之计在于春,站在新起点,河南省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国家级贫困县,今年大动作不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优质服务培育大产业;保水质,生态“绿线”必须守,促民富,环保“红线”不能碰,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用高效率推动大发展,以生态环境积聚发展人气。全县干部群众正鼓足干劲儿踏上振兴之路。   2019年,淅川县大力发展农业支柱产业,食用菌是重要产业之一。2016年6月,淅川县绿地农业科技发
期刊
编者按:巩义市的河洛镇、康店镇属于黄河滩区的一部分,拥有黄河滩地近10万亩。近年来,在中央、河南省等相关部门对黄河滩区安全建设、有效治理和合理利用等政策的指导下,在巩义市有关部门结合河洛镇与康店镇滩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小麦、蔬菜、花生、果树等为主要种植品种的具体方案,目前效果良好,还产生了众多流转土地承包经营的农业企业。而在这众多农企中,康治亮就以自己多年来敢干、愿帮、舍得、无悔的实践品质
期刊
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   现代化的短板在乡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密切结合中寻找制度配置之道。其中,“治理有效”在諸因素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
期刊
小关风土录之——   河南巩义市小关镇小关村,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村庄。说古老,是说我们的先人在这片土地上休养生息繁衍后代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说年轻,是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关这个古老的村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原来弯弯曲曲的小关河道,现在被青石砌就就是变化之一。   过去,小关村从西到东常年流淌着一条小河,主流是从孙寨龙王泉发源的溪水,容纳了丁烟小溪
期刊
红梅正艳向阳开;田红梅这位为党坚强工作、务实为民的好书记,时时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   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履行党员义务,以强大的党员责任感为动力,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她先后荣获南阳市“南水北调征迁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第五届人民满意公务员”、市“三八红旗手”、市“五一巾帼个人”等荣誉,2018年3月,她又荣获南阳市“双创”工作二等功。   她就是河南
期刊
乐陵市以被列为山东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为契机,抓住清产核资、组织成员认定、股权量化等关键环节,创新推行“三段十二步”工作法,探索出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路径。   一个印有“股权证”的红色小本本,让山东省乐陵市铁营镇南营村村民铁国林的身份发生了转变:“真没想到,我现在成了村集体的股东,不仅能享受到集体的福利,还能领取分红。”   作为乐陵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
期刊
干农活、摘果子、捉鱼虾……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地区网络覆盖范围扩大,原本再普通不过的农事活动通过农民的手机镜头,在直播平台上吸引了大量粉丝。农民成了“网红”,手机成了“新农具”,由此带来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这正是:田间地头忙,农活晒上网。直播搭平台,振兴好起航。  图/勾 犇 文/蘇 砥  辟谣平台  近年来,网络谣言时有出现,对网民产生误导。目前,全国
期刊
农历十月,是冬季的第一个月,又叫“孟冬”,按地支排列,是地支的最后一个月——建亥之月(猪月)。按古代月份与音律的关系,十月对应最后(也最短)的那只律管“应钟”。  另外,十月又有吉月、良月、坤月、阳月、玄冬等别称。《吕氏春秋》说:“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意思是说,农历十月的时候,太阳的位置在尾宿(今天蝎座),天黑后,危宿(今飞马座)出现在南方正中,拂晓时刻,星宿七星(今长蛇座)出现
期刊
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近些年,各地会展层出不穷,各地会展中心也成为当地的建筑亮点,形成了蓬勃发展之势。在四省交会之处的河南省县级市永城,早在2005年就瞄准这一产业,以面博会带动全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快速发展,很好地注解了会展经济的叠加效应。  神奇的土地孕育神奇的产业  这是一片海纳百川的土地,这座以煤闻名的
期刊
新野县沙堰镇是闻名全国的洋葱、大葱种植基地,深秋正是大葱收获的季节,再过几天,将迎来大葱的收购高潮。  10月25日,沙堰镇南村天辰云农场里的工人正在做各种准备工作,有的整理库房,有的收拾工具。大葱交易开始时,这里每天要运走20~30吨大葱,需要几百人参与各个环节的劳动。天辰云农场董事长孙海燕专门建设了一个1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安排100多个贫困户在这里帮工。肖庄的徐学田,60多岁,一年四季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