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与图形是分不开的,轴对称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之后要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和各种其他基本图形。在学习轴对称之前,学生已经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有简单的了解,学过这节课程之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之前学过的图形。同时,轴对称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学好轴对称这一课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对图形更敏感。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这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轴对称,重点教授的概念是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辨别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的对称性。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讲解对称轴和对称点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分辨出两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不同和关联之处。
2.能力目标。
通过在课堂上现场演示折叠和剪纸的教学方式,帮助同学建立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动手演示提高空间想象力,能在以后迅速判断出轴对称现象;通过讲解帮助同学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不同辨别方法。
3.情感目标。
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课的过程当中,给学生介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了解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帮助同学准确区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和关联。
五、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概念。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会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能看到的事物外形、图标、大型建筑物等,让同学仔细观察课件上的每个图形,说出这些图形在数学课堂上分别叫什么名字,以此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之后我会继续播放课前制作的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动图。看过课件后让同学们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进而引出图形的对称轴和图形成轴对称两个概念。
2.动手实践,讲解概念。
第一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提出軸对称这一概念之后,我会让同学们继续说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比较规则的图片,和课件中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这些图片的共性。
[教学说明:通过思考,得出这些规则图形对折后能重合的事实]
第二步:要求学生动手实践。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分别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从正方形的中间对折,之后把对折好的纸张撕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撕好之后把纸张展开,让学生观察思考折痕两边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教学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得出撕好的形状折痕两侧是相同的]
第三步:引出数学概念。
由之前的思考和实践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同时对比分析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四步:对概念进行针对性练习。
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方式对学习概念进行练习,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比如:图中的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是哪几条?(课件演示)请同学们思考学过的图形都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
3.做游戏,巩固概念。
刚刚学习过新知识之后,学生有可能掌握得不够牢固,容易记不清楚概念,所以讲解完本节课两个重要概念之后,要同学们一起做两个小游戏,巩固这节课新学习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具体小游戏设置过程如下:
(1)我会随机说出英文字母表中的任意字母,让同学们抢答,迅速说出我说的字母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说明:通过判断英文字母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快速判断轴对称图形的能力]
(2)我会在课前准备一下轴对称的汉字,做游戏时把这些汉字的一半写在黑板上,找同学把剩下的一半汉字补齐。
[教学说明:通过补齐汉字的游戏帮助同学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规律]
4.教学效果反馈。
我会在课程要结束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安排详细教学效果反馈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步:答疑阶段。
我会问同学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对我讲解的概念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有没有同学不会判断轴对称图形等。对同学的疑问进行简单解答,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答,问题大的同学课后继续单独讲解。
第二步:当堂测试。
我会问同学们一些关于对称轴和轴对称的问题。比如:下面几个图形有哪几个是轴对称图形,请选择?(课件显示)下面几个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课件显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第三步:布置课后作业。
让同学在课后把书上的练习题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给学生播放了一些图片课件,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了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在整堂课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的讲解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考虑到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对新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会继续努力,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学好数学。
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与图形是分不开的,轴对称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之后要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和各种其他基本图形。在学习轴对称之前,学生已经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有简单的了解,学过这节课程之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之前学过的图形。同时,轴对称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学好轴对称这一课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对图形更敏感。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这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轴对称,重点教授的概念是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辨别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的对称性。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讲解对称轴和对称点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分辨出两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不同和关联之处。
2.能力目标。
通过在课堂上现场演示折叠和剪纸的教学方式,帮助同学建立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动手演示提高空间想象力,能在以后迅速判断出轴对称现象;通过讲解帮助同学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不同辨别方法。
3.情感目标。
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课的过程当中,给学生介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了解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帮助同学准确区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和关联。
五、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概念。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会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能看到的事物外形、图标、大型建筑物等,让同学仔细观察课件上的每个图形,说出这些图形在数学课堂上分别叫什么名字,以此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之后我会继续播放课前制作的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动图。看过课件后让同学们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进而引出图形的对称轴和图形成轴对称两个概念。
2.动手实践,讲解概念。
第一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提出軸对称这一概念之后,我会让同学们继续说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比较规则的图片,和课件中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这些图片的共性。
[教学说明:通过思考,得出这些规则图形对折后能重合的事实]
第二步:要求学生动手实践。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分别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从正方形的中间对折,之后把对折好的纸张撕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撕好之后把纸张展开,让学生观察思考折痕两边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教学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得出撕好的形状折痕两侧是相同的]
第三步:引出数学概念。
由之前的思考和实践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同时对比分析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四步:对概念进行针对性练习。
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方式对学习概念进行练习,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比如:图中的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是哪几条?(课件演示)请同学们思考学过的图形都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
3.做游戏,巩固概念。
刚刚学习过新知识之后,学生有可能掌握得不够牢固,容易记不清楚概念,所以讲解完本节课两个重要概念之后,要同学们一起做两个小游戏,巩固这节课新学习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具体小游戏设置过程如下:
(1)我会随机说出英文字母表中的任意字母,让同学们抢答,迅速说出我说的字母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说明:通过判断英文字母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快速判断轴对称图形的能力]
(2)我会在课前准备一下轴对称的汉字,做游戏时把这些汉字的一半写在黑板上,找同学把剩下的一半汉字补齐。
[教学说明:通过补齐汉字的游戏帮助同学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规律]
4.教学效果反馈。
我会在课程要结束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安排详细教学效果反馈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步:答疑阶段。
我会问同学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对我讲解的概念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有没有同学不会判断轴对称图形等。对同学的疑问进行简单解答,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答,问题大的同学课后继续单独讲解。
第二步:当堂测试。
我会问同学们一些关于对称轴和轴对称的问题。比如:下面几个图形有哪几个是轴对称图形,请选择?(课件显示)下面几个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课件显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第三步:布置课后作业。
让同学在课后把书上的练习题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给学生播放了一些图片课件,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了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在整堂课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的讲解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考虑到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对新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会继续努力,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