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让创新展翅高飞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充分说明了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要性,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更应担负起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创新意识的使命,正如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所说,“数学课是最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然而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学习方式的狭隘,师生关系的不融洽,课程资源的梯状缺乏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缺乏思维,不能有效地想象,就不能创新。
  关键词:想象;创新;数学教学
  
  一、容忍学生无拘无束地空想,蕴育创新意识
  
  心理學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强硬苛刻的纪律管制,教学空间和时间的狭隘等,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必须打破常规,确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能容忍学生无拘无束地“胡思乱想”,促使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有学生小声议论:“为什么所有汽车轮胎都是‘扁圆’的,如果做成像乒乓球一样的圆,不是也可以滚动吗?”又如在认识了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后。一名学生问:“生活中有没有一种物体,它的容积不比它的体积小呢?”……学生的这种异想天开的想象不是很值得肯定吗?
  容忍学生无拘无束地空想,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思维空间,能加强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体贴、理解和宽容,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学生敢想、敢说,各抒己见,就能形成一种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得到有力的培养和提高,创新教育才能得以体现和落实。
  
  二、允许学生不切实际地设想,呵护创新嫩芽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生活中诸多事实证明:有些不切实际的设想,其中往往蕴含着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创设某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设想解决问题的策略、办法,在设想中求新、求奇、求异,激发他们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常规的教学是通过实验找出圆柱和圆锥间的关系,即“圆柱体积=圆锥体积×3”,再推导出“圆锥体积=圆柱体积x1/3”,这虽然有利于学生理解圆柱与圆锥在等底等高条件下相互间的关系,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笔者在基于这种想法的同时,正巧隐约听到有名学生在嘀咕:“应该还有别的方法吧?”于是这一教学契机很好地被捕捉了,教师先是肯定而后鼓励,这名学生终于大胆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通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公式推导出来,圆锥的体积是否也能如此推导呢?”一语道醒梦中人,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很快翻开课本,自学起来;有的则展开想象,自由联想;有的则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开始认真动手操作,有的已经三五成群……终于一名学生站了起来,胸有成竹地说:“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由长方体体积推导出来。”只见他拿出一个长方体的橡胶泥,展示给全班同学后,很快又将它捏成圆锥体,显然,原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变形后的圆锥体体积,这里有一个形体改变但体积却没有改变的“守恒”思想,是合情合理的,因此,老师对这种大胆的不切实际的设想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任意思考,运用扩散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发扬新颖独特的创造性方案,进而唤起学生创造的热情。
  
  三、鼓励学生肆无忌惮地幻想,绽放创新硕果
  
  “为学之迫,必本于思”,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思维,而思维的核心在于创造性,科学表明: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探究问题的前提,是创造性的重要特征,实践证明:个体对某事物在具备一定程度的“胆大妄为”的幻想时,往往会获得成功,英国科学家牛顿曾“傻”问:“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结果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在教学中自然也不例外。
  如一道应用题教学的调查:“每张桌子75元,每把椅子15元,学校买了3张桌子和6把椅子,一共用了多少元?”先让甲班学生做,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做成了:75×3+15×6=315(元),再让乙班学生做,但不同的是题目后面附加了一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结果令老师大吃一惊:学生的方法竟如此之多。
  75×3+15×6=315(元)。
  (75+15)×3+15×3=315(元)。
  (75+15)×6-75×3=315(元)。
  75÷15×3×(15+6)=315(元)。
  15×5×4+15=315(元)。
  (75-15)×3+15×9=315(元)。
  调查表明:老师只有充分为学生提供思索的空间和舞台,鼓励学生“自由飞翔”,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创新才会变得不是“一穷二白”,这样的教学,是创新教学的真实体现,他有助于学生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信念,是大胆幻想的结晶。
  笔者认为,“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创新的翅膀”,在教学中,老师要能以宽容来接纳学生可能提出的“荒唐”和“不当”的问题,要保护、挖掘这些创新火花,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只要教师用全部的爱心去呵护它,培育它。就一定会长大成才。
其他文献
定积分中值定理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之一,本文针对其在求极限中的应用,讨论了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
中国民权概念首先将西方权利观念具体展现在政治法律范畴之中。早期中国民权在主体、内容和目的方面都显示了非个人性,但近代国人对民权的正当性论证却内涵个人性。早期民权是
(一)概念生成情境  今年国庆期间,小明和几名同学随旅游团到北京旅游.他做了充分准备,可还遇到了许多难题.  准备:今日牌价,⑴矿泉水1.5元/瓶,面包 2元/个,  若买10瓶矿泉水,12个面包,共需元.  (2)矿泉水 a元/瓶, 面包b元/个,  小明和同学买10瓶矿泉水,12个面包共需元.  生陈:39元,1.5 × 10 2 × 12 = 39.  生孔:(1.5a 12b). 
下面是一道2010年深圳市中考数学压轴题:  如图1,以点M(-1,0)为圆心的圆与y轴、x轴分别交于点A,B,C,D,直线y=-33x-533与⊙M相切于点H,交x轴于点E,交y轴于点F.  (1)请直接写出OE,⊙M的半径r,CH的长;  (2)如图2,弦HQ交x轴于点P,且DP∶PH=3∶2,求cos∠QHC的值;  (3)如图3,点K为线段EC上一动点(不与E,C重合),连接BK交⊙M于点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也需要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追求过程的有效性. 没有预设的教学,只能成为一种信马由缰的活动,是不会产生多大效果的.   一般认为,教学预设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教学设计,再通俗点讲就是备课. 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地活动,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   而生成是什么呢?通常是指学生进入预设之后,由于教与学双向互动而随机产生出来的
胡文彬先生《红楼梦与北京》面世了。该书用民俗学的视角探寻《红楼梦》的成书与传播,作者、文本、文化在创作传播中的互动关系,其研究方法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 问题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课堂提问有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
康有为扬弃了洋务派的器物科学观,对科学的本质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科学方法和精神也有所认识,并以之为武器对中国古代科学观中的一些消极倾向进行了批判。康有为提出了一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 所谓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存在的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 数学思维障碍的主观因素  1. 抽象概括的能力差,
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制度规范。行政问责制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