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有效的实验中进行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设计有效的实验”、“实验中有效的点拨”、“实验后有效的交流”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让学生能在有效的实验中得到有效的探究,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关键词:有效;实验;探究;设计;点拨;交流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
  在科学课中,为了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把握住实验在科学课中的功能和作用,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认真实验,达到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设计有效的实验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为主体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一)设计符合科学学科特点的实验
  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科学现象的目的。中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
  (三)设计要联系本地自然条件的实验
  我市地处苏北沿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这些抬头可见,垂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自然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科学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设计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二、指导观察,进行有效的点拨引导
  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方法,以活动为基本内容,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学习。让学生在“发现——尝试——探索——再发现——再尝试——再探索”的循环上升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更多地、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知识,摸索技能、技巧的过程,使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培养。
  (一)递进点拨
  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某种科学作品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后,思维活动渐渐平静下来。此时教师只需要递进点拨,犹如在刚恢复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子,再次激起波澜,引起学生深一层的思考。这样就能转化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茅塞顿开。
  (二)逆向点拨
  当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就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转换思考角度,也就是说“换个角度想一想”。这样,一种思路无法解决的问题,用另一种相反的思路就迎刃而解。
  (三)误导点拨
  教师事先结合实验活动教学内容中,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自己故意“犯错”一下,然后让学生挑毛病,找漏洞。以此,让学生从反面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不再犯错。误导点拨不仅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归纳,进行有效性的交流研讨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活动中,交流研讨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之一,它是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实验所得的信息,彼此交换看法,实现共同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环节。实验后的交流研讨具有一系列的价值:
  (一)让学生表达和交流,确保交流研讨的清晰性和层次性
  组织学生实验后的交流研讨是探究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一个环节,要提高这一环节的活动效率,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研讨空间,保证学生完整地表达与交流。交流汇报不仅是表达作答学生的想法,更是与别的同学分享、交流,归纳整理科学发现的过程。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前充分预设,理清思路,正确把握研讨交流的“度”,以便快捷应对,并且善于对信息进行综合、归纳。
  (二)因势利导,使交流研讨层层深入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趋于表面,深入思考的主动性不够。如果教师任凭学生回答哪里算哪里,在研讨时单往结论看,会使汇报研讨处于肤浅的状态,造成学生揣摩答案,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相反,如果教师能把握学生的特点,充分相信孩子们的潜在能力,抓住学生的一个个思维点,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状态,就能使研讨层层深入,从表面深入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由于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三)关注一般现象和结论外的东西,使交流研讨得以延伸
  科学课堂中凸现“以人为本”科学探究方式,学生亲自实践科学实验,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眼光不一样,肯定有一些“意外”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有价值的“意外”小题大做,挖掘交流研讨中更深层次的东西,从而产生更高的教育价值,达成更高的教学目标。
  (四)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研讨习惯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学生对实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到了交流研讨阶段,经常会陷入“无序”化状态。所以,只有交流研讨建立了一定的规则,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秩序井然的交流研讨,帮助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从而获得更正确的认识。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上第一节课起,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学探究各环节的习惯条例,在教学中逐项渗透,有意识地逐项攻破。教师科学合理地精心设计交流研讨,组织好探究后期的交流研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一个永远值得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郑定晖.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小学自然教学.2002.5.24
  3、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2
  4、王光乃、罗栋国.小学自然实验大全. 第1版.湖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10
  5、钟启泉,崔允漷,张华,朱慕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6、张奇,沈群,韩志伟.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时空压缩”乃现代化发展所触发的一种内心体验与社会现实,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福特式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小规模的、灵活的、弹性的生产方式,使资本由空间中事物的生
《语文课程标准》就写作教学提出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只要我们工作在农村的老师善于发掘,积极引导,把作文教学的课堂搬到广阔的大自然.一定能使孩子们在认知自然的同时,写出有农村特色的佳作。  一、领略自然风光,彰显自然情怀。  农村的孩子,生于斯,长于斯,美如画境的大自然是他们成长的摇篮。设计《美丽的四季》、《小河边》、《田野
根据“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父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父职是指社会构建的父亲实践,包括父亲如何做、父亲的权利和义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支配性男性气质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重塑父职过程
脉冲电流测量是脉冲功率技术中经常要进行的项目。脉冲电流测量方法分为传统的欧姆定律和非侵入式法。本文在研究脉冲电流测量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测
以菠萝皮渣粗多糖为原料,对其脱蛋白和脱色工艺进行了探讨,并评价了所得精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以脱蛋白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对盐析法、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
分析了国内外民机工业计量测试技术规范的研究现状; 在总结研究路线、研究内容及成效的同时,分析了当前我国在规范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计量测试技术规范体系建设的原
以西兰花茎为原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西兰花茎的硫苷,研究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提取温度、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浓度和料液比对硫苷含量的影响,在
主要分析研究了电子装备全寿命测试性工作任务和设计流程,以某型电子设备为例,详细介绍了设备级和电路板级测试接口、引脚定义设计,以及承载测试协议设计实现。
现有引伸计标定器多采用手动方式检测,无法进行实时数据传输,致使检测效率不高;在精度和量程方面也存在不足以检测0.2级及50mm以上的引伸计的问题.本文中研制的一种基于"智慧测量"理念的引伸计检定装置,具有量程大、精度高、伺服控制、多功能,可一键全自动检测引伸计,而且能够将检测数据自动输入到电子原始记录中,实现了原始记录的电子化,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