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运用“三步教学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目标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独特的课程目标,即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课程的生成性和实效性。本文讨论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三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去实践。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上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最终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实效性 “三步教学法”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把学生的学习建构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更关注课堂学习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即让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最有效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减少低效无效环节,基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落足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经过这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些类型社会课的教学模式―― “三步教学法”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讨论时间,读书时间。让学习方法在实践中转化为技能、技巧,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培养,自学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现做简要介绍。
  一、模式结构
  二、操作要求
  1、明确目标,自主提问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现阶段大力倡导研究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展开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并且教会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去发现新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可见,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不仅可获得新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都有益处,为有效性、研究性学习奠定了思維基础。
  当让学生提出问题后,需要老师根据教材将主要问题梳理出来,作为本课的研究目标。我们的社会教材有很多课程都有系列性的特点,如有关某些国家的地理、人文知识,中国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古代人物、事件等,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利用第一节课的开课时间,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技巧。
  2、利用资料,主动探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来了,接下来我就要求学生利用资料,自主探究,寻求问题的解决。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实验。
  通过学生的提问,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内容,教师就需要借助资料,让学生或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师生共同研讨,重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实验。我们的素材有很多,如:教材、网络、多媒体、和师生共同找来的大量的资料。利用资料,主动探究,还要有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效监控,操作方法是:
  (1) 自学指导
  要求学生带着前面师生共同提出的那些问题去自学读书,读资料,并要求阅读时要图文结合。
  (2)主动探究,边读边思
  把认为可以解决某一问题的内容和读不懂的地方都做出标记(最好用不同的颜色),也可以随时在小范围内进行议论。
  (3) 自学督察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进行自学督查,一是监控学生自学的速度和质量,二是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研讨做好准备。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教师要把思考的权力和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不用既定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3、师生研讨,课外延伸
  在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使知识得明确、梳理和深化。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尾声,新课学习结束后,学生究竟学会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要做一梳理,做一总结,这对于完善知识结构是十分必要的。总结不是教师的专利,可先让学生进行回顾总结,学生讲不到位的,教师再进行补充强调。同时教师应进行学习评价,及时表扬鼓励,并提出今后希望。
  三、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按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分类可划分为三种不同的课型。即以指导学生认识社会事物,了解社会常识为主的社会常识课;以指导学生掌握技能为主的社会技能课;以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社会活动课。那么“三步教学法”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社会常识课,其他课型的教学结构应作变通。 3.2 运用方式
  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和程式,在操作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可调序、可增删,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质疑,让他们学会参与、学会发现、学会提问,从而学会创造,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这种教学模式旨在诱发、激起、满足他们的学习动机为诱因,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指向学习目标,形成稳定、长期的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液力偶合器是利用液体(矿物油)作动能传递功率的一种动力式液力传动设备。这种设备有不少优点,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一般多用于电动机和水泵或风机之间。在电动机转速恒定的情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
[ 摘 要]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英语无用,我又不出国,只要学好母语就够了,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英语是多么重要,许多外商的投资以及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没有正确的语言又怎么能沟通呢?因此学英语势在必行,作为一个英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键词]激发 差生 英语  英语既是活的语言,也是枯燥无味的语言。如何激发差生,提高差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作为一个英语教
数学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中,处处事事离不开数学的运用。数学智能是人有效地运用数学、计算、推理、假设和思考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农村学校现状教学设备、教具、学具不足,教学信息封闭,教师流动量大,师资与班级失配,课程科目繁重,加上年龄结构老化,培训机会少,相当多的教师对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意义缺乏足够的理解,只是把它当成纯粹的数学课,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整体布局得不到优化,长期以来,農村儿童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一直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应是多层次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高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有何途径?在此,我浅谈一下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途径,起抛砖引玉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教学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而且更要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习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状况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它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有着密切联系,有着广阔的育人阵地。从西周时代孔子办教育的“六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新的数学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教给学生与其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一、实施生活化教
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  谈真话,抒真情。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写作兴趣  “趣浓劳轻,乐此不
背景: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疾病,通常于面部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Fitzpatrick分型为Ⅲ~Ⅳ的育龄期女性。黄褐斑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己知的诱发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紫外线照射、激素水平(如女性性激素水平异常)、甲状腺疾病、妊娠,以及药物因素(如避孕药及苯妥英钠)等。一线治疗主要包括广谱防晒霜、外用酪氨酸酶抑制剂,如氢醌;二线治疗主要是化学剥脱治疗,如维甲酸、三氯乙酸;三线治疗主要是各种模式
纵观中外古今,凡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学生作文,虽非文学创作,也强调真情实感。可是面对初中生的作文,却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不少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二是不少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我经过一段教学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素材的平时观察积累,因而感悟生活的能力不高。为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把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写作源于生活。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