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学应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成为新课程环境下深化教学结构改革、优化教学效果、革新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这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整合;教学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22-03
步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段话,并将之真正实现于教学,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们的热点议题。本文将围绕新课程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展开讨论,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1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概述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社会科学及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为手段,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运作,来促进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其具体内容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手段形式、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编排、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安排、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等方面。一言蔽之,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探讨如何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教育教学效果,研究怎样把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更有实效的教育技术。
而“整合”一词则译自英美社会学术语“integrate”,其英文原意就是融合,集成,成为整体,一体化。依笔者个人的理解,“整合”就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一个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协调起来,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效益,使得系统整体得以最大效度的流畅运行。若将这种理解置于教育教学之中,那即是指通过对教育过程中各教育因素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将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考查手段、学生练习方式、教育评价模式等教学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前后呼应的有机整体而非断裂、孤立的几个教学环节,以在有限的投入中收取最大的教学实效。这也应该就是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一词本身所包含的意思。
由上述释义可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效结合,营造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环境;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互动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并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真正落到实处。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实现的是先进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真正融合,它是教学活动中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并非仅仅是将电化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演示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强调尊重学习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要求变革人们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和学习观,营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环境。这些正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2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而所谓的教学结构即是指按照何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现代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结构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后者的内容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教育技术这个要素,这使得参与其中的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不再仅仅是通过课堂上的板演、讲授简单拼凑在一起。而是需要通过对学科课程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主导教学的行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有针对性地处理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效调动学习者搜集资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个体行为,使教与学都能获得最佳的效益。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基于课堂讲授的“情境探究”模式
情境探究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进行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以其使用的教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再结合学生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生活实际,选择综合而具代表性的素材,并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影音资料、实物材料等教学资源创设出能真实、全面地再现或反映教学内容的模拟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应用其所学到的知识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等各方面进行探究,进而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自我的观点意识,同时也能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这种模式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增强师生的交流,而且还因其投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直观。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基于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模式,也称为基于项目的主题研究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利用网络、新闻媒体、书本及其他各种可行的资源收集途径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确立其所欲研究的问题的论点;指导他们通过某种具体的方式与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帮助他们从收集到的资料中筛选能支撑他们论点的部分;最后通过再三的审稿修订让他们完成具有个性特点的论文或报告。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们要完成课程学习就要依靠丰富的信息资源。现代网络、媒体的技术支持可以说是必不可少,而导师的指导水平也是相当的重要。通过社会调查、分组合作、收集资料、撰写报告,学生们经历了一场身体力行有始有终的社会实践,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自主探究能力,还使他们对现代媒体技术的操作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3 基于教学网站建设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内容多,课时少,讲授的要点难点部分学生未能掌握,却又无法再从课堂上抽时间重复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在课堂以外的时间给学生做补充讲解。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种新的基于学习网站建设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如营利性的教育教学网站,小如教师的个人教学博客。这些网站都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进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具体状况,适时有选择性地在网络上放置学习资源、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可以从这些网站上找到老师上课时所讲授的例题,补充自己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并能在教师所提出的学习任务的指导下,在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中获取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资料,从而展开有自我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电邮或留言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深一层的交流探讨。而教师或网站负责人也可以根据学生们反馈的信息,对网站或课堂的资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2.4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与前一种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要通过网站建设或其他互联网资源的交流互通得以实现。而不同点则在于这种协作学习模式的主要组织、参与者是以学校为单位的。通过这种模式,校际之间可以就相同的主题在各自的网站上展示教学资源和学习成果,在交流探讨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携手进步。从而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形成教学共同体,在丰富的共享资源的交换中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益。
3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课程例证的数量和范围,扩大了教学的活动空间,使教学在时间、空间上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它对于促进课程结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革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首先,从教师教学的方面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环境支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以图、文、声、影并茂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演示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能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运用得当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素材、扩大课堂的教学容量、突出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料收集和交流的良好平台,教师们可以通过资源的收集、交换和筛选而得到教学经验上的取长补短、教学资源上的互通有无、教学理解上的自我反思。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成长与自我发展。
其次,从学生学习的方面来看,学习者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有效而强大的认知工具。他们同样也可以通过这一工具,进行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也可以利用这一工具实现创作实践和自我评测。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给学生的探究和设想提供了生动直观的信息支持,为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开发发展提供了活动空间。通过从教师手中对教学资料的承接和拷贝,学生可以自主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搜集获取,他们可以进一步地对自己的知识及能力水平进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通过这种交流,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情感上的困惑、同学间的矛盾都能及时有效地得以解决、疏导、沟通。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教育管理及学科教学的效果。
4 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所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仍处于一种尚未成熟的阶段,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4.1 教学过程中的滥用、误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说是现今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许多领导、教师在作报告或教学交流的时候经常性地将其挂在嘴边,对其重要性更是大书特书。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却仅仅是借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形式”,其秉持的教学理念仍是过去的老一套。只不过是将原先黑板、粉笔间的那些东西原封不动地照搬上了计算机、投影仪。致使所谓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成为了学生们需要抬头仰视的“电子课本”,教学的内容和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更无从去谈突破与革新。甚至还有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当成了偷懒的理由,四处搜罗现成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并将其直接用到了课堂上。使得教学没有了自己的思路,更少了对学生的针对性。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更多时候“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一种“不得不赶”的时髦,不论哪种课不论上什么内容,都要秀一下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实物投影、音乐、短片…用得不亦乐乎,根本不去管是否有这种必要,也没有对教学效果进行实际考量。结果导致一堂课重点不突出,学生也被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手段“忽悠”得没了方向。另外还有些教师,因为技术上的缺乏,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反而无法象传统教学那样挥洒自如,也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拙劣应用而阻碍了教学互动,现代教育技术成了教学的绊脚石,更与“整合”二字差之千里。再有一些学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管理评价标准的不完善。这些都成为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要害所在。
4.2 教学的双方信息素养的缺乏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但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却因信息素养的缺乏而致使教学的双方产生了许多问题。一般的教师都参加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都拥有二级或以上的计算机操作证书。尽管他们普遍拥有技术,却常常会因为缺乏获取、解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无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出一堂重点明确,难易分布得当的课来。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数量庞大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合,课程编排松散且缺乏侧重。而学生也同样是因为缺乏这种信息素养而在面对教师课堂上庞大的信息量的时候无所适从,许多学生因来不及接收教师课堂上给出的大量信息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而这种信息量的倍增,实际上也减少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造成了教师在情感上对学生影响的降低,学生在价值观的形成上也少了一些应有的指导和可以被效仿的榜样。教师的“言传身教”本意是要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交往中把希望学生掌握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也在于增进教与学双方的交流。显然,这种问题的出现是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4.3 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的迟滞
可以说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现在一般学校所进行的整合基本上都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上。也很少顾及到课前、或课后环节。一些学校虽有自己的专属网站,却只是用来做校务通知的发布平台,并没有将其的教育教学功能发挥出来。学校页面上没有课程信息或教学资源可供学生浏览或下载,也没有一个通道可供师生进行交流。有些老师虽然也开辟了所谓的“教学博客”,其实质只是记录一些日常工作里面的鸡毛蒜皮,博客的教学功能、德育功能更是没有发挥分毫。这就使得教学缺乏一种连贯性,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何将网络资源与教学相结合,建设与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络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也是许多学校迫切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4.4 资源建设缺乏有力组织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涉及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技术规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但如前文所述,目前一般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进程多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而其资源的开发也多以授课课件为主。这其中许多学校缺乏对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有力组织引导;也未给教师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很大一部分老师为了省事,并非是自己制作课件,而只是从网上随便下载一些现成的免费课件,稍加删减便放在了课堂上。这些课件的内容多数比较陈旧,针对性和实用性差,根本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求。还有一些学校也建立了所谓的“资源库”,其实际只是将一些教师收集到的零散资料放在了网上。一味求多,却滥而不精,也没有进行系统分类,根本没办法在教学实际中加以利用,更无法反应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资源建设流于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成了一纸空谈。
以上仅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个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还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学组织者们不断尝试、积极探索,从而将实践经验上升到教育教学的理论高度去提炼、反思,避免盲目性,求索出最具实效的整合之路,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摘
[1] 赵保和,北京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选,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8
[2] 李克东,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毛慧凤,多媒体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可行方案,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4)
[4]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电化教育研究[J],2005,(9)
[5] 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J],2005,(1)
[6] 李康,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四个关系,电化教育研究[J],2005,(9)
[7] 陈万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M],江苏教育技术,2007 (1):105
[8]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信息界,2006(4),P49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整合;教学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22-03
步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段话,并将之真正实现于教学,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们的热点议题。本文将围绕新课程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展开讨论,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1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概述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社会科学及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为手段,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运作,来促进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其具体内容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手段形式、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编排、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安排、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等方面。一言蔽之,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探讨如何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教育教学效果,研究怎样把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更有实效的教育技术。
而“整合”一词则译自英美社会学术语“integrate”,其英文原意就是融合,集成,成为整体,一体化。依笔者个人的理解,“整合”就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一个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协调起来,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效益,使得系统整体得以最大效度的流畅运行。若将这种理解置于教育教学之中,那即是指通过对教育过程中各教育因素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将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考查手段、学生练习方式、教育评价模式等教学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前后呼应的有机整体而非断裂、孤立的几个教学环节,以在有限的投入中收取最大的教学实效。这也应该就是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一词本身所包含的意思。
由上述释义可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效结合,营造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环境;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互动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并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真正落到实处。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实现的是先进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真正融合,它是教学活动中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并非仅仅是将电化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演示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强调尊重学习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要求变革人们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和学习观,营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环境。这些正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2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而所谓的教学结构即是指按照何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现代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结构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后者的内容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教育技术这个要素,这使得参与其中的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不再仅仅是通过课堂上的板演、讲授简单拼凑在一起。而是需要通过对学科课程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主导教学的行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有针对性地处理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效调动学习者搜集资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个体行为,使教与学都能获得最佳的效益。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基于课堂讲授的“情境探究”模式
情境探究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进行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以其使用的教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再结合学生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生活实际,选择综合而具代表性的素材,并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影音资料、实物材料等教学资源创设出能真实、全面地再现或反映教学内容的模拟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应用其所学到的知识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等各方面进行探究,进而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自我的观点意识,同时也能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这种模式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增强师生的交流,而且还因其投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直观。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基于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模式,也称为基于项目的主题研究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利用网络、新闻媒体、书本及其他各种可行的资源收集途径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确立其所欲研究的问题的论点;指导他们通过某种具体的方式与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帮助他们从收集到的资料中筛选能支撑他们论点的部分;最后通过再三的审稿修订让他们完成具有个性特点的论文或报告。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们要完成课程学习就要依靠丰富的信息资源。现代网络、媒体的技术支持可以说是必不可少,而导师的指导水平也是相当的重要。通过社会调查、分组合作、收集资料、撰写报告,学生们经历了一场身体力行有始有终的社会实践,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自主探究能力,还使他们对现代媒体技术的操作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3 基于教学网站建设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内容多,课时少,讲授的要点难点部分学生未能掌握,却又无法再从课堂上抽时间重复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在课堂以外的时间给学生做补充讲解。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种新的基于学习网站建设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如营利性的教育教学网站,小如教师的个人教学博客。这些网站都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进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具体状况,适时有选择性地在网络上放置学习资源、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可以从这些网站上找到老师上课时所讲授的例题,补充自己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并能在教师所提出的学习任务的指导下,在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中获取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资料,从而展开有自我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电邮或留言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深一层的交流探讨。而教师或网站负责人也可以根据学生们反馈的信息,对网站或课堂的资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2.4 基于互联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与前一种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要通过网站建设或其他互联网资源的交流互通得以实现。而不同点则在于这种协作学习模式的主要组织、参与者是以学校为单位的。通过这种模式,校际之间可以就相同的主题在各自的网站上展示教学资源和学习成果,在交流探讨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携手进步。从而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形成教学共同体,在丰富的共享资源的交换中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益。
3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课程例证的数量和范围,扩大了教学的活动空间,使教学在时间、空间上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它对于促进课程结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革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首先,从教师教学的方面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环境支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以图、文、声、影并茂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演示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能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运用得当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素材、扩大课堂的教学容量、突出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料收集和交流的良好平台,教师们可以通过资源的收集、交换和筛选而得到教学经验上的取长补短、教学资源上的互通有无、教学理解上的自我反思。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成长与自我发展。
其次,从学生学习的方面来看,学习者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有效而强大的认知工具。他们同样也可以通过这一工具,进行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也可以利用这一工具实现创作实践和自我评测。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给学生的探究和设想提供了生动直观的信息支持,为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开发发展提供了活动空间。通过从教师手中对教学资料的承接和拷贝,学生可以自主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搜集获取,他们可以进一步地对自己的知识及能力水平进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通过这种交流,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情感上的困惑、同学间的矛盾都能及时有效地得以解决、疏导、沟通。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教育管理及学科教学的效果。
4 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所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仍处于一种尚未成熟的阶段,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4.1 教学过程中的滥用、误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说是现今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许多领导、教师在作报告或教学交流的时候经常性地将其挂在嘴边,对其重要性更是大书特书。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却仅仅是借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形式”,其秉持的教学理念仍是过去的老一套。只不过是将原先黑板、粉笔间的那些东西原封不动地照搬上了计算机、投影仪。致使所谓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成为了学生们需要抬头仰视的“电子课本”,教学的内容和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更无从去谈突破与革新。甚至还有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当成了偷懒的理由,四处搜罗现成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并将其直接用到了课堂上。使得教学没有了自己的思路,更少了对学生的针对性。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更多时候“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一种“不得不赶”的时髦,不论哪种课不论上什么内容,都要秀一下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实物投影、音乐、短片…用得不亦乐乎,根本不去管是否有这种必要,也没有对教学效果进行实际考量。结果导致一堂课重点不突出,学生也被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手段“忽悠”得没了方向。另外还有些教师,因为技术上的缺乏,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反而无法象传统教学那样挥洒自如,也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拙劣应用而阻碍了教学互动,现代教育技术成了教学的绊脚石,更与“整合”二字差之千里。再有一些学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管理评价标准的不完善。这些都成为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要害所在。
4.2 教学的双方信息素养的缺乏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但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却因信息素养的缺乏而致使教学的双方产生了许多问题。一般的教师都参加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都拥有二级或以上的计算机操作证书。尽管他们普遍拥有技术,却常常会因为缺乏获取、解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无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出一堂重点明确,难易分布得当的课来。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数量庞大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合,课程编排松散且缺乏侧重。而学生也同样是因为缺乏这种信息素养而在面对教师课堂上庞大的信息量的时候无所适从,许多学生因来不及接收教师课堂上给出的大量信息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而这种信息量的倍增,实际上也减少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造成了教师在情感上对学生影响的降低,学生在价值观的形成上也少了一些应有的指导和可以被效仿的榜样。教师的“言传身教”本意是要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交往中把希望学生掌握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也在于增进教与学双方的交流。显然,这种问题的出现是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4.3 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的迟滞
可以说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现在一般学校所进行的整合基本上都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上。也很少顾及到课前、或课后环节。一些学校虽有自己的专属网站,却只是用来做校务通知的发布平台,并没有将其的教育教学功能发挥出来。学校页面上没有课程信息或教学资源可供学生浏览或下载,也没有一个通道可供师生进行交流。有些老师虽然也开辟了所谓的“教学博客”,其实质只是记录一些日常工作里面的鸡毛蒜皮,博客的教学功能、德育功能更是没有发挥分毫。这就使得教学缺乏一种连贯性,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何将网络资源与教学相结合,建设与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络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也是许多学校迫切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4.4 资源建设缺乏有力组织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涉及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技术规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但如前文所述,目前一般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进程多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而其资源的开发也多以授课课件为主。这其中许多学校缺乏对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有力组织引导;也未给教师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很大一部分老师为了省事,并非是自己制作课件,而只是从网上随便下载一些现成的免费课件,稍加删减便放在了课堂上。这些课件的内容多数比较陈旧,针对性和实用性差,根本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求。还有一些学校也建立了所谓的“资源库”,其实际只是将一些教师收集到的零散资料放在了网上。一味求多,却滥而不精,也没有进行系统分类,根本没办法在教学实际中加以利用,更无法反应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资源建设流于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成了一纸空谈。
以上仅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个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还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学组织者们不断尝试、积极探索,从而将实践经验上升到教育教学的理论高度去提炼、反思,避免盲目性,求索出最具实效的整合之路,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摘
[1] 赵保和,北京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选,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8
[2] 李克东,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毛慧凤,多媒体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可行方案,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4)
[4]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电化教育研究[J],2005,(9)
[5] 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J],2005,(1)
[6] 李康,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四个关系,电化教育研究[J],2005,(9)
[7] 陈万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M],江苏教育技术,2007 (1):105
[8]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信息界,2006(4),P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