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语文新课程的课外阅读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和惯性影响,语文教学存在极为严重的功利化现象。语文教学被窄化为课本教学,老师关注的是课本这个有限的知识领域。老师对课文教学的深耕细作乐此不疲,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鲜有问津。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并取代了“语文教科书”,给语文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明显增大了,但是这种课程资源意识局限在课内,在课外阅读依旧是被遗忘的角落。虽然新旧大纲对课外阅读都有说明,新语文课程标准更在“总目标”中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阶段目标”中指出,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初中“不少于260万字”;但是在中小学校教育实践中,课外阅读并没有被纳入语文教学计划中并付诸实施,语文教学中总是难有课外阅读的一席之地。笔者在此要思考的是,在新语文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学习方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一、穿越历史,遨游宇宙;积淀语感,超越自我
  关于课外阅读的地位与作用,前人已有很多研究,在此无须赘述。笔者关心的是,在新语文课程背景下,重提并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良好个性,到底意味着什么?有老师可能会问:新课程强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现在完成课本教学计划的任务尚且艰巨,又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閱读,新语文标准的内容与新课程改革精神是否相矛盾?如果不矛盾,哪又该如何解释?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究竟何谓课业负担?二是课外阅读究竟是不是课业负担?对第一个问题的解释影响到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所谓课业负担是指课程的作业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范围,让学生感到痛苦,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构成学生沉重的精神负担。其中“作业多”和“学生痛苦”是课业负担的两个关键词。因此,不能把课外阅读理解为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是因为课外阅读不同于一般的作业,有一种及时性的压力,而是一种延缓性工程;作业需要动手去写,以逻辑思维居多,而课外阅读则是动眼去看,随手翻翻,有目之所及处展开联想,驰骋想象,它更多的是一种消遣性活动、娱乐性活动,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要重视课外阅读,原因很多,下文还要讨论。这里主要讨论两个两重关系:一是读者和时间、读者和空间的关系;二是读者和文本、读者和自我的关系。这些关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可以简化为十六个字:穿越历史、遨游宇宙;积淀语感,超越自我。
  二、课堂教学是手段,课外阅读是目的
  叶圣陶和朱自清两位先生在《国文教学》中曾经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清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它说明课本教学只是手段,课外阅读才是目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目的”并不是指读书活动本身,而是指读书活动所内含的学生谋求自我发展的主动与自觉,这种积极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这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谓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因此能够自觉阅读、自主探索。
  三、课外阅读: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利器
  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针对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中形成的他主、孤立、接受的学习方式而言的,许多教师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但是教师如果不对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进行审视与刨根,不找出造成学生语文学习高耗低效的深层原因,那么不能不说这种探求是消极的,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四、教师重视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我们知道,课外阅读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有量的规定,新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还有“关于课外阅读物的建议”,这些都为教师引导学生从事课外阅读提供了重要依据,语文教师应该体悟出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个重要精神和理念,充分认识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乃至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理由对课外阅读不予重视。那么,教师重视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班级图书馆,和学生一起制订读书计划。关于图书的来源,可以从多渠道获得。如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一点,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图书,可以征求家长意见购买一点等。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选书、购书、制订读书计划。
  2.帮学生寻找与课文有关的文章,由一篇带几篇,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这种做法是为了追求课程的丰富性和关联性意义,在丰富性的语文资料中让学生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加大学生思维整合的力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灵敏性,让学生的知识经验在量变的同时走向质变。
  3.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教师在现场给予指导。定期举办语文活动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其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机会;其三,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表达自我的尝试,也是一次相互学习和思维共享活动。这里的定期是因校而异,因生而导的,要有周密思考,不能搞一刀切。语文活动可以是朗读、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观察景物、记者招待会、读书交流会等,教师要在现场给予指导。因此,许多要求学生阅读的书刊教师也要认真阅读,否则指导就无从谈起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钛丝网编织技术制作肝叶可缩紧式外衣,简便快速而且较为逼真地模拟肝硬化.方法:选取成年杂种犬20条,术前评价肝功能,测定门脉压力、门脉血流和脾脏大小,活检肝组织.对
以质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教学过程理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我校教学管理实践,对我校的教学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从学生自主学习出发,构建了“4112”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开展特殊教育事业,实在保证残疾儿童承受教育的权益,是国度、社会和家长的共同义务,它是现代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平衡开展,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有效举措,是一个民族教育开展整体程度的实践表现。它对促进残疾儿童自强、自立,对等参与社会生活,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者和参与者,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调和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教师是教育变革最重要的力量,而不是变革的困难。把培训工作看作是对教师的“洗脑”,暴露了某些人的革些人的无知、粗暴、文化专断和“先知”情结。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3、IL-6、IL-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94例初诊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3、IL-6、IL-8水平进行检测。
目的:研究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β-TCP/CP-PF/PLLA的降解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试样真空干燥至恒重后放入盛有人工降解液的试管中,在37℃下密闭降解,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排除标准包括:年龄〉65岁;术前有中枢系统疾病史者;血红蛋白〈90g/L者;长期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史,近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C组)3组,每组动物10只.A组小鼠于第1
目的:探讨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的纤维蛋白胶(FS)强化去势绵羊椎弓根螺钉固定作用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选取4只去势绵羊腰椎2~6双侧共36个椎弓根随机分为3组:FS/bBMP组,磷酸钙骨水
摘 要: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教育部门及教师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學困生在语文阅读学习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如何培养初中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文章要有自己看法、心得体会,能说出文章的主旨思想,写作技巧。”和“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能翻译,了解实词、虚词及作者主要表达得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