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栏目顾问:
张绪培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葛锁网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孟凡杰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胡平平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韩清林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周浩波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
陈光华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卓玉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吕明凯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贵富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教育乃是国家倾力经营的最为巨大的产业,承载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培养重任,关系着未来中国的发展进程。在辽宁省锦州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努力创新,使该市朝着教育大市的方向持续发展,令人欣慰和振奋。本刊记者近日前往锦州市,聆听该市教育局马振福局长创新教育思路的独到见解。
一是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因此,学校教学改革的使命之一,就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这里的创造性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或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目标的教学。课堂实施创造性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传统课堂教学“统、独、死、费”的特征严重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发挥独创精神的空间,就必须由教师来创设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环境氛围。学生创新想法的提出必会承担错误的风险,紧张或不够宽松的课堂环境会造成学生“启而不发”或“沉默不语”的状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并对学生所犯错误具有高度的包容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态度。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在中小学特别是在中学开展创新教育,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上。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要使创新教育体现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中。同时,还可以自创、自编创造发明课教材,让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特征,了解科学创新的范例,学习世界杰出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总之,通过方方面面的教育,最终要让学生们明白:人之所以为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是创新德育工作。“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长期以来,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都是把德育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东西进行灌输的,所灌输的内容又往往是高姿态的,对学生的道德评价最终落实在知道与不知道(即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标准上,而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学生凭借从小被灌输的道德“大义”足够用来应付评价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考试,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高分,至于信不信这些“大义”,在行动中是否按这些“大义”去做,则是另外一回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教育,绝不能简单地遵循“缺啥补啥”的原则。和时代挂钩,与竞争有益的内容却涉及的很少,这就使德育工作缺乏亲和力,而板着面孔的说教方式必然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德育工作的创新一是要注重渗透功能,二是要放低姿态,增强德育工作的亲和力。
对于教育,马振福局长很执著,也很忠诚,他说:教育部门的责任非常重大,必须不断提供和改善人人都享有学习的条件。相对于社会进步来讲,学习型的学校建设不是一个终结型的概念,而是一个进行时的命题,没有超前的意思和决策,不时时创新教育思路,必將有愧于未来。
张绪培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葛锁网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孟凡杰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胡平平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韩清林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周浩波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
陈光华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卓玉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吕明凯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贵富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教育乃是国家倾力经营的最为巨大的产业,承载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培养重任,关系着未来中国的发展进程。在辽宁省锦州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努力创新,使该市朝着教育大市的方向持续发展,令人欣慰和振奋。本刊记者近日前往锦州市,聆听该市教育局马振福局长创新教育思路的独到见解。
一是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因此,学校教学改革的使命之一,就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这里的创造性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或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目标的教学。课堂实施创造性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传统课堂教学“统、独、死、费”的特征严重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发挥独创精神的空间,就必须由教师来创设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环境氛围。学生创新想法的提出必会承担错误的风险,紧张或不够宽松的课堂环境会造成学生“启而不发”或“沉默不语”的状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并对学生所犯错误具有高度的包容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态度。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在中小学特别是在中学开展创新教育,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上。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要使创新教育体现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中。同时,还可以自创、自编创造发明课教材,让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特征,了解科学创新的范例,学习世界杰出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总之,通过方方面面的教育,最终要让学生们明白:人之所以为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是创新德育工作。“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长期以来,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都是把德育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东西进行灌输的,所灌输的内容又往往是高姿态的,对学生的道德评价最终落实在知道与不知道(即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标准上,而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学生凭借从小被灌输的道德“大义”足够用来应付评价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考试,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高分,至于信不信这些“大义”,在行动中是否按这些“大义”去做,则是另外一回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教育,绝不能简单地遵循“缺啥补啥”的原则。和时代挂钩,与竞争有益的内容却涉及的很少,这就使德育工作缺乏亲和力,而板着面孔的说教方式必然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德育工作的创新一是要注重渗透功能,二是要放低姿态,增强德育工作的亲和力。
对于教育,马振福局长很执著,也很忠诚,他说:教育部门的责任非常重大,必须不断提供和改善人人都享有学习的条件。相对于社会进步来讲,学习型的学校建设不是一个终结型的概念,而是一个进行时的命题,没有超前的意思和决策,不时时创新教育思路,必將有愧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