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来源,影响着学生的文化知识输入。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普遍缺乏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精读》中的中西方文化成分,发现该教材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缺失
【作者简介】李俞颖(1986-),女,山东威海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第一期“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渗入研究与实践(GZWYJXGG-015)。
一、引言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发展,英语作为交流沟通的桥梁已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文化教學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普遍重视。然而大多英语研究者关注的是目的语文化教学,对母语文化比较忽视。这样造成中国大学生在表达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时,很难与对方用英语进行顺畅交流。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自2002年起,很多学者对中国大学生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为目前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有关中西方文化的内容失衡,西方文化输入过多而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很少。
张为民、朱红梅对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发现教材是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很少且不成体系,学生很少能见到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王菲分析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后发现,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编排同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定位处于一种相悖状态,教材中存在着英美文化导向突出、本土文化缺失等问题。程慧对《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文化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套教材的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部分都凸显了目的与语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美国文化占大多数,本民族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内容极少。
笔者注意到目前大部分研究均以本科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如《新视野大学英语》。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代表教材《大学英语精读》几乎还未被研究过。
二、《大学英语精读》文化内容研究
《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著名英语教育家董亚芬教授主持编写的一套新型且立体化的大学英语教材,该教材是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重要选择之一。
《大学英语精读》教材内容以不同主题为线索,涵盖社会、经济、科学、教育和文化等领域,涉及语言、文化、习俗、伦理、信息、科学、社会生活等内容。选材注重经典性与时代性、文学性和科普性匹配。但是在教材文化内容取向方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有关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文章很少。该教材每册十个单元,本次调查仅研究该教材第一册,对每个单元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元 文章题目 主题
B1U1 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 学习英语的策略
B1U2 Sailing Round the World 一位英国冒险家的环球航行
B1U3 The Present 一位母亲期待收到女儿礼物的故事
B1U4 Turning Off TV: A Quiet Hour 每天关上电视一小时的建议
B1U5 I Never Write Right 一位美国农村妇女勇于实现梦想的故事
B1U6 Sam Adams, Industrial Engineer 一位刚毕业的工业管理工程师提高企业效率的故事
B1U7 The Sampler 本是一番好意,结果却事与愿违
B1U8 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 圣诞节的惊喜
B1U9 Is There Life on Earth? 环保主题的幽默小品
B1U10 Going Home 幸福的黄手帕
可以看出,《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 的10篇文章几乎都取材于西方文化背景,尤以美国文化为主,整本教材的文本表述中只有第一篇介绍学习英语的策略,似乎以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为对象,但没有具体表述,其他文章均无体现中国文化的内容。由此可见该教材在选材上严重倾向于以英美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三、针对教材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反思
英语学习主要以教材为主,英语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教材中文化因素的选择和有效设置是培养学生积极、有效的文化交流的基本保障。《大学英语精读》的编写者为了呈现原汁原味的英美语言风格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语言表达,着重从英美报刊书籍中选取材料,这些材料以展现英美文化为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少之又少。这样的教材限定了教学以传播西方文化为主要方向,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接触本国文化很少,因而不能将中西方文化对比学习,难以与外国人进行文化交流。
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只为学习语言知识或了解西方的文化,他们同时也承担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可以对英语文化娓娓道来,却在需要表达本国文化时词不达意。习总书记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也稳步提高,可是由于我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偏低,导致不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令人心痛。
四、针对教材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建议
《大学英语精读》在选材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失衡、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既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针对该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课程标准。现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自颁发距今已有18年,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部门应结合现状,从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有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制定文化教学的细则,以提高中国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的地位。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指导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增加中国文化的分量,提高中國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2.编写相应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要素之一,编写者应具备广阔的视野,选取的内容不仅要涵盖文化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提高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所占的比例,增加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内容,比如增加中国文化相关的单词和篇章,在课文后的习题和写作中可适当添加中西文化对比的成分,权衡好西方文化输入和中国文化输入的度。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课后英文作品的阅读也是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如林语堂先生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Moment in Peking》、《The Wisdom of Confucius》,《红楼梦》等古典名著的英译本等介绍中国文化或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英文作品。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引导者,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随时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并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我国的传统文化。
五、结语
教材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在英语教材中介绍西方文化是应该的,但是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也逐步地适度地融入一些中国文化,把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一步。英语教材作为交流的平台应该呈现世界多元文化。在未来英语教材建设中,应增加含有中国文化因子的内容,使大学英语教育不仅赋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而且能够获得对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世界文化的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才能在国际交流中肩负起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10,19.
[2]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学报, 2002(1):34-40.
[3]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2):101-104.
[4]程慧.《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多元文化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5]宋莉.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探究——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11):75-78.
[6]王继慧.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因子呈现状况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2版)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4-7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缺失
【作者简介】李俞颖(1986-),女,山东威海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第一期“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渗入研究与实践(GZWYJXGG-015)。
一、引言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发展,英语作为交流沟通的桥梁已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文化教學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普遍重视。然而大多英语研究者关注的是目的语文化教学,对母语文化比较忽视。这样造成中国大学生在表达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时,很难与对方用英语进行顺畅交流。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自2002年起,很多学者对中国大学生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为目前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有关中西方文化的内容失衡,西方文化输入过多而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很少。
张为民、朱红梅对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发现教材是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很少且不成体系,学生很少能见到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王菲分析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后发现,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编排同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定位处于一种相悖状态,教材中存在着英美文化导向突出、本土文化缺失等问题。程慧对《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文化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套教材的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部分都凸显了目的与语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美国文化占大多数,本民族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内容极少。
笔者注意到目前大部分研究均以本科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如《新视野大学英语》。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代表教材《大学英语精读》几乎还未被研究过。
二、《大学英语精读》文化内容研究
《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著名英语教育家董亚芬教授主持编写的一套新型且立体化的大学英语教材,该教材是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重要选择之一。
《大学英语精读》教材内容以不同主题为线索,涵盖社会、经济、科学、教育和文化等领域,涉及语言、文化、习俗、伦理、信息、科学、社会生活等内容。选材注重经典性与时代性、文学性和科普性匹配。但是在教材文化内容取向方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有关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文章很少。该教材每册十个单元,本次调查仅研究该教材第一册,对每个单元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元 文章题目 主题
B1U1 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 学习英语的策略
B1U2 Sailing Round the World 一位英国冒险家的环球航行
B1U3 The Present 一位母亲期待收到女儿礼物的故事
B1U4 Turning Off TV: A Quiet Hour 每天关上电视一小时的建议
B1U5 I Never Write Right 一位美国农村妇女勇于实现梦想的故事
B1U6 Sam Adams, Industrial Engineer 一位刚毕业的工业管理工程师提高企业效率的故事
B1U7 The Sampler 本是一番好意,结果却事与愿违
B1U8 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 圣诞节的惊喜
B1U9 Is There Life on Earth? 环保主题的幽默小品
B1U10 Going Home 幸福的黄手帕
可以看出,《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 的10篇文章几乎都取材于西方文化背景,尤以美国文化为主,整本教材的文本表述中只有第一篇介绍学习英语的策略,似乎以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为对象,但没有具体表述,其他文章均无体现中国文化的内容。由此可见该教材在选材上严重倾向于以英美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三、针对教材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反思
英语学习主要以教材为主,英语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教材中文化因素的选择和有效设置是培养学生积极、有效的文化交流的基本保障。《大学英语精读》的编写者为了呈现原汁原味的英美语言风格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语言表达,着重从英美报刊书籍中选取材料,这些材料以展现英美文化为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少之又少。这样的教材限定了教学以传播西方文化为主要方向,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接触本国文化很少,因而不能将中西方文化对比学习,难以与外国人进行文化交流。
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只为学习语言知识或了解西方的文化,他们同时也承担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可以对英语文化娓娓道来,却在需要表达本国文化时词不达意。习总书记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也稳步提高,可是由于我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偏低,导致不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令人心痛。
四、针对教材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建议
《大学英语精读》在选材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失衡、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既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针对该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课程标准。现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自颁发距今已有18年,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部门应结合现状,从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有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制定文化教学的细则,以提高中国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的地位。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指导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增加中国文化的分量,提高中國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2.编写相应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要素之一,编写者应具备广阔的视野,选取的内容不仅要涵盖文化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提高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所占的比例,增加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内容,比如增加中国文化相关的单词和篇章,在课文后的习题和写作中可适当添加中西文化对比的成分,权衡好西方文化输入和中国文化输入的度。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课后英文作品的阅读也是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如林语堂先生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Moment in Peking》、《The Wisdom of Confucius》,《红楼梦》等古典名著的英译本等介绍中国文化或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英文作品。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引导者,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随时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并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我国的传统文化。
五、结语
教材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在英语教材中介绍西方文化是应该的,但是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也逐步地适度地融入一些中国文化,把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一步。英语教材作为交流的平台应该呈现世界多元文化。在未来英语教材建设中,应增加含有中国文化因子的内容,使大学英语教育不仅赋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而且能够获得对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世界文化的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才能在国际交流中肩负起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10,19.
[2]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学报, 2002(1):34-40.
[3]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2):101-104.
[4]程慧.《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多元文化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5]宋莉.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探究——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11):75-78.
[6]王继慧.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因子呈现状况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2版)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