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童谣,留住根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xcatca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流淌的溪水,童谣是跳动的音符。”自接触到徐东梅老师等人主持的“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课题后,我对于童谣以及童谣的教学也不断地产生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尝试探索并设计了中班童谣教学活动“老鼠画猫”,在“全国第二届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研讨会”进行了相关的童谣教学展示,受到了观课教师们的较好评价。
   童谣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因此也就具有其音韵美和建筑美、文字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从古至今都有着童谣这一文学形式,它扎根于民间、洋溢着最原生态的乡土的气息。在我国,即使是个一字不识的老妇,她在面对幼小的孙辈时,也能将诸如“城门高”、“过门墩”等童谣娓娓道来。这一现象正显示了童谣的两个特点:(1)浅显、简短、便于记忆;(2)可吟可诵,节奏韵律感强;
   “老鼠画猫”的这个童谣的选材和内容显然是符合第一个特点的。而观之现代的童谣教学,很讲求对作品思想感情的挖掘和剖析,对于作品的诵读则放到了相对弱化的位置。这其实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缺失和遗憾。遥想当年,多少的文人墨客曾击箸吟诗,又有哪一些古人诗作是不可吟唱的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的教学重点就落在了 “诵读”上,我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充分地读、有节奏地读、在吟诵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母语的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加深对童谣的理解认识,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快乐、自然地接触到童谣并进行童谣的诵读呢?从这次的童谣执教中,我也逐渐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注重趣味性引导
   在我所设计的本次童谣教学活动里,老鼠画猫的故事贯穿始终,这极大地引起了孩子们的参与兴趣,也像一根丝线串起了各个环节,使得整个过程更加完整。当我讲到小老鼠遇见猫的时候,孩子们紧张;当我出示老鼠画的没有攻击能力的猫时,孩子们恍然大悟,乐不可支;当孩子们和聪明的小老鼠一起诵读表演时,他们劲头十足;总之,童年是快乐的,我们的童谣教学也应该是快乐的,通过奇妙的故事的牵引,我们可以把孩子从填鸭式的机械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活动中保留好奇纯真的心,走入瑰丽的童话世界。我觉得,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环节,我们都应该记住:童谣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是为了让孩子快乐。
   二、借鉴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模式
   孩子们的天性原本就爱说爱唱爱动,而童谣因其先天优势就表现出极强的节奏感。所以说:“所有的童谣都是能唱起来的。”“谣”者,歌也。因此,在教童谣时就需要教师不但要有语文方面的教学智慧,也要有音乐方面的教学智慧,要懂得恰到好处地将两者合二为一。更何况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来说,学习活动中如果没有给他们提供充分“动”的机会,一味在“静”中教学,那他们的注意力肯定难以集中,会产生心理倦怠。
   在本次的童谣教学活动中,当整首童谣通过小老鼠的口出现,孩子对童谣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我随即启发孩子们拍手说唱,变静为动。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到后来孩子们干脆加入自己的想象,任意地拍身体的各个部位说唱(甚至有的幼儿还拍起了自己的“小屁屁”)。这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当孩子们发现童谣可以如此充满活力地来表现时,他们顿时也活跃了起来。开始以一种新鲜的眼光和心理感受来做动作、来说唱。无形中,他们对这首童谣的语言领悟和韵律领悟都加深了。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我们的教学现场也充溢了跳跃的韵律之美。这样的学习当然是轻松愉快的。
   三、重视图画和字卡的配合介入
   提到我们的母语,既离不开语言也离不开文字。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中,为了避免被指责是“拔苗助长”,很多幼儿园都从以前的标榜识字教学,变化为现今的“偃旗息鼓”,干脆在教学中一个汉字也不出现。其实,这只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于“老鼠画猫”这节中班童谣教学活动来说,我不刻意让孩子去识字,但是也不回避应该出现的少量汉字。
   在起初的故事情境中,我出示了两幅猫的对比图画,直观、快捷又有着孩子们喜爱的趣味性。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和对图画的剖析。我一步步出示了有简笔画标识的字卡。正是这些字卡,在孩子们进行韵律性游戏和对歌活动时,给了他们很大的提示。使得孩子们从被动地欣赏画面,转化为了一个主动的阅读者。我觉得,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生硬地去教孩子知道这是什么字,但是孩子从有简笔画标识的字卡上很自然地开始了他主动阅读的旅程。恰当字卡的出现使他们对我国的文字又亲近了几分,这对于孩子们将来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大有裨益。
   四、渗透方言和乡土文化教育
   现代社会,讲求多元的融合交流,偌大的地球也成为了我们口中的“地球村”。为了便于交流,我们的普通话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孩子中却出现了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的现象。如果说,旅居海外的华人教他们的子女学中文是为了寻根,牢记中华文化的话;我们生长在中国土地上的中华儿女,我们寻求的文化之根就不该忽略和丢弃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方言和乡土文化。毕竟,它是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从童谣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就更应在教学中体现和渗透方言和乡土文化教育。因为,童谣原本诞生于乡土文化之中,体现着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它原本就诵读于芸芸众生之口。在本次的童谣教学中,由于幼儿园的孩子们习惯了一直以来使用的普通话交流,起初谁都不好意思开口用方言来进行诵读。当他们惊奇地听到我用方言诵读的时候,个个又惊讶又兴奋。可以说,方言诵读的导入为这些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童谣是可以用自己身边耳熟能详的语言来讲述的。这使得他们对这首童谣、对存在于自己周围的方言又有了新的认识。就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从腼腆害羞到主动地运用方言来诵读,正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高潮。在当时的教学现场,不需我的调动和引领,所有的孩子都在发自内心的吟诵、体验。他们对本童谣的认识也自然地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记得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的梅子涵教授曾说:“童年多阅读一些属于自已的文学书,这是种植童话。” 我想,我们所进行的童谣教学尝试,也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吧?愿我们也能将一切美好、善良和正直的品质植入孩子的心田;愿我们的孩子能永远保留那份纯真的童心、愿我们的孩子留住中华文化的“根”!
  
  (附教案)
  中班教学活动:
  老鼠画猫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本童谣,使幼儿对童谣产生了解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 通过多样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自然地诵读童谣,体会童谣所具有的音韵美。
   二、教具准备
   磁性卡通猫2只、磁性字卡7幅、教鞭1支、黑板1块;
   三、知识准备
   1.幼儿已会若干童谣;
   2.幼儿对猫的身体部位的功用有基本认识。
   (一)经典童谣的复习与展示
   1. 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学过的童谣。“宝宝们,老师知道你们学过许多的童谣,能说一说吗?”
   2 引导幼儿进行诵读表演。
   (二)学习新童谣
   (1)看图理解童谣内容,熟悉童谣语句。
  1、 讲故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意为一只老鼠出去玩,路上遇见一只猫,老鼠吓得溜回家)这只小老鼠回到家里,想想怎么也不服气,于是它就画了一只猫。”教师出示两幅猫咪图。
   (2)提问、比较:“小老鼠画的猫是什么样子?两幅图上的猫有什么不同?”
   (根据幼儿的发现,教师贴对应特征的图卡,并用童谣中的语句加以复述。)
   (3)教师完整指读:“让我们看看老鼠究竟把猫画成了什么样子。”
   (4)带领幼儿齐读。
   (5)鼓励幼儿思考与讨论:“老鼠为什么要这样画猫?”
   “老鼠还怕这样的猫吗?”
   “它的心情会怎么样?”
   “我们学学。”(引导幼儿模仿老鼠得意的动作、神态)
   (6)教师继续讲故事:“小老鼠心里挺得意,就一边走一边摇头摆尾的唱了起来。”(教师边做动作,边将整个童谣诵读出来;念完后贴表示最后一句童谣的图卡。)
   2. 采用韵律性游戏引导幼儿进行童谣诵读。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读童谣:“这些图画讲的是一首《老鼠画猫》的童谣。(贴题目图卡),我们来读一读。”
   (2)师生拍手读:“我们拍拍手和小老鼠一起来念。”
   (3)拓展方式读:“刚才我们是拍手念的,你们还想拍身体的哪些地方?”
   (选取和采用幼儿想出来的三种方式,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诵读。)
   (三)童谣对歌活动
   1. 幼儿自由分两半进行对歌:“老师知道宝宝们会用许多的方法来念童谣,我们就用对歌的方法来念这首童谣吧!”(交换活动两次。)
   2.和客人老师对歌:“宝宝们,今天还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我们和他们来对歌吧。”
   (四)方言诵读
   1.教师用方言诵读童谣:“宝宝们,刚才,你们都是用普通话念这首童谣的。听听我怎么念。”
   2.请幼儿尝试用方言诵读童谣中的句子。:“好玩吗?我也想听你们用方言来念一念。谁愿意?”
   3.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用方言完整诵读童谣。
   4.退场:“我们今天和小老鼠一起学了首有趣的童谣。宝宝们,回去后,别忘了把这首童谣也教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呦!”
其他文献
幼儿线描画以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成为其主要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具体的线描画指导,引导幼儿去感受、领悟和表现线条的无限魅力是一个值得我们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对传统的黑白线描画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丰富线描画的材料和表现形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创作线描画的兴趣和热情。    中国的绘画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线描画在世界美术中也是一道耀眼的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等编制的《幼儿个性行为表现家长评定问卷》为测量工具,探讨了768名幼儿的个性行为表现,结果表明:(1)幼儿个性心理结构由智能、自我意识,攻击性,亲社会,外向,内向/同情心,情绪性六因素组成;(2)幼儿个性行为表现总体上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3)6岁是儿童攻击性行为比较明显出现时期;(4)幼儿个性行为表现受父母亲学历影响显著,其中母亲学
期刊
课堂教学是幼儿园进行集体教学的主要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诊断,并为之开出“治疗的良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展园本研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现以我园的一次美术教研活动为例,对一节大班执教的美术活动进行把脉问诊:   课堂实录回放   近日,在“一人一课”研讨活动中,一位大班教师执教了一节美术活动,课题是《制作体育节海报》。活动开始时,教者首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
期刊
陶艺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以独特的原始魅力和现代气息被国人所珍爱。我园是以陶艺为特色的幼儿园,随着园本教程《陶趣》的出版发行,如今陶艺教学内容已被纳入教学计划,成为我园的园本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要组织好陶艺教学,就要奏好“四步曲”。   第一步:赏——赏中巧引,把握重点   感受美才能创造美,在孩子们欣赏、观赏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一)简短导入,激发兴趣  
期刊
摘 要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教育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本文体现了以下几个方
期刊
幼儿教育要立足本土,善于发现本土的文化资源,丰富幼儿的教育内容,实现幼儿教育特色化发展。幼儿教育离不开本地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本土文化资源,发挥本土文化特色,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一、 善于挖掘本土文化   幼儿教育理念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在具有浓厚特色的文化背景下,特色的幼儿教育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有的时候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往往会忽略我们常常见到的特
期刊
“幼儿是在动手摆弄、操作数学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最初的数学经验,建构最初的数学概念的”。这一教学思想的体现,充分说明了操作材料的提供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实践中,数学操作材料的提供应注意“五性”:   一、材料的提供应注意体现目标性   数学操作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应以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出发,充分考虑到它的教育性和科学性,挖掘材料的潜能,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之中,使幼儿在摆弄材料的过
期刊
摘 要   表扬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增强自信;批评可以让孩子通过受挫,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努力去改正自己的缺点。表扬和批评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表扬为主,适当的批评为辅,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表扬 批评 适时 适度 适法     幼儿的是非正误认知及其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导向和激励。随着“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的大力倡导,以及“热爱孩子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的饲养角一直以来比较形式主义,很难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以及孩子的观察能力。轮流饲养活动通过让幼儿每天去照顾小动物的生活,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辛勤付出以及饲养的责任意识等等,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了幼儿的服务能力。同时,在轮流的过程中,还让家长通过相互学习,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关爱行为和观察能力,在饲养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去查资料学
期刊
绘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幼儿美术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幼儿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个性得到发展。但是,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一直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目的单一,与其他学科较少关联,为画而画等等。鉴于美术教学在幼儿教育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根据幼儿美术教学的特点,针对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