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小学与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两个学段在学科内容、知识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知识特点、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就知识特点来说,小学注重常识性知识的学习,初中开始注重理想化知识的学习;就知识体系来说,小学注重知识块状化的学习,而初中则更注重系统化、整体性知识的学习,知识密度加大、容量增多;就学习方法来说,小学多注重机械性记忆,对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初中则注重理解性记忆,把对能力的要求提到了较为突出的位置。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初中阶段新知识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如果仅仅承袭小学阶段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不注意培养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能有序地安排学习时间,死记硬背,就可能出现学习上的不适应,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鉴于小学与初中两个学段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以及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差异,初中政治教师要搞好小升初阶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减少学生在衔接阶段乃至在以后的学习中对学习方法盲目的探索时间,对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减少知识的漏洞,夯实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表现是多层面的,但主要表现在预习、听课、复习这三个环节上。
一、预习环节
学习思想品德课必须认真预习,预习也是学生获得课堂主动权的第一步。通过对新课内容的预习,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发现和弥补知识的漏洞,接触和了解新知识、新观点,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课文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教育学生每次课前要对新内容进行必要的预习。要求他们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新旧知识之间是否有联系、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对新知识的通读中是否有一定的困难,并对这种地方做出标记符号,以利于在听课中特别注意教师的解答过程,及时解决疑难性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不能过高,因为它毕竟不同于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因此不能要求学生去完整地把握和记忆新知识。
二、听讲环节
上课是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三环节中的中心环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尽一切努力指导学生掌握专心听课、记好笔记的方法。要教育学生明确听课目的,注意教师对新旧知识的衔接,集中思想去把握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所学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多思是听好课的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听懂的基础上学会记听课笔记,学会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利于课后自己的再思考或及时地向老师、同学进行询问。要提醒学生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做到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听记结合。一般以两种方式记笔记,第一种即将主要论点、论据、重点、难点在书上逐一记上各种符号,必要的还做些文字叙述。第二种方式是用笔记本记录,按教师讲课体系,用大小标题将主要论点、论据、说明观点的材料和对基本内容的概括等摘要记下。告诫学生记笔记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半途而废。必须讲求笔记的完整性,完整的笔记能全面反映教师讲课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知识体系的转换过程,如果疏漏了某些内容,以后就可能导致对其理解的某些缺陷。同时完整的笔记又是以后进行有效、体系化复习的依据。
三、复习巩固环节
这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序、有效的复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所谓“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记忆水平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只有不断地温故才能不断地知新。为此教师要合理指导学生进行及时、全面的复习,要让学生自己制定出复习计划并遵照执行,在及时和全面的复习中不断再认、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要让学生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听课笔记,在复习中对照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而不能束之高阁,否则就意味着对笔记功能的浪费。在学生的阅读和作业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随着听课过程的结束,学习过程已进入了复习阶段,但这不等于就是完成作业。一些学生注重于先完成作业,然后再温习教材内容。教师要教育学生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即在没有完整复习、理解教材内容和听课笔记的情况下不能进行作业;要求学生在进行作业碰到问题时也不能查阅教材和听课笔记,而是采取暂时搁置作业回到对教材和听课笔记的理解上来,直到真正搞清有关知识之后再进行作业。否则很容易造成对一些知识理解的表面化、知识记忆的暂时化,待时间稍长,往往容易混淆知识或者遗留许多重要的知识,其结果自然是得不偿失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乃是教师的一项主要职责,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加强小初衔接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促进教学相长。
鉴于小学与初中两个学段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以及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差异,初中政治教师要搞好小升初阶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减少学生在衔接阶段乃至在以后的学习中对学习方法盲目的探索时间,对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减少知识的漏洞,夯实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表现是多层面的,但主要表现在预习、听课、复习这三个环节上。
一、预习环节
学习思想品德课必须认真预习,预习也是学生获得课堂主动权的第一步。通过对新课内容的预习,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发现和弥补知识的漏洞,接触和了解新知识、新观点,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课文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教育学生每次课前要对新内容进行必要的预习。要求他们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新旧知识之间是否有联系、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对新知识的通读中是否有一定的困难,并对这种地方做出标记符号,以利于在听课中特别注意教师的解答过程,及时解决疑难性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不能过高,因为它毕竟不同于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因此不能要求学生去完整地把握和记忆新知识。
二、听讲环节
上课是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三环节中的中心环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尽一切努力指导学生掌握专心听课、记好笔记的方法。要教育学生明确听课目的,注意教师对新旧知识的衔接,集中思想去把握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所学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多思是听好课的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听懂的基础上学会记听课笔记,学会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利于课后自己的再思考或及时地向老师、同学进行询问。要提醒学生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做到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听记结合。一般以两种方式记笔记,第一种即将主要论点、论据、重点、难点在书上逐一记上各种符号,必要的还做些文字叙述。第二种方式是用笔记本记录,按教师讲课体系,用大小标题将主要论点、论据、说明观点的材料和对基本内容的概括等摘要记下。告诫学生记笔记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半途而废。必须讲求笔记的完整性,完整的笔记能全面反映教师讲课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知识体系的转换过程,如果疏漏了某些内容,以后就可能导致对其理解的某些缺陷。同时完整的笔记又是以后进行有效、体系化复习的依据。
三、复习巩固环节
这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序、有效的复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所谓“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记忆水平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只有不断地温故才能不断地知新。为此教师要合理指导学生进行及时、全面的复习,要让学生自己制定出复习计划并遵照执行,在及时和全面的复习中不断再认、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要让学生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听课笔记,在复习中对照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而不能束之高阁,否则就意味着对笔记功能的浪费。在学生的阅读和作业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随着听课过程的结束,学习过程已进入了复习阶段,但这不等于就是完成作业。一些学生注重于先完成作业,然后再温习教材内容。教师要教育学生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即在没有完整复习、理解教材内容和听课笔记的情况下不能进行作业;要求学生在进行作业碰到问题时也不能查阅教材和听课笔记,而是采取暂时搁置作业回到对教材和听课笔记的理解上来,直到真正搞清有关知识之后再进行作业。否则很容易造成对一些知识理解的表面化、知识记忆的暂时化,待时间稍长,往往容易混淆知识或者遗留许多重要的知识,其结果自然是得不偿失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乃是教师的一项主要职责,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加强小初衔接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促进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