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入心即为愁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不识③愁滋味,爱上层楼④。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⑤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①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②博山,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③不识:不明白。④层楼:高楼。⑤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鉴赏】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僅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会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词人过去无愁,如今却愁到极致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这首词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词的线索,感情直率而委婉,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
其他文献
丁巳日。春分。  赤道上,立竿无影。  一夜之间,玄鸟归来,惊雷阵阵。  这个早晨,锦绣路上的辛夷,应该是让这种久违的声音给唤醒了吧。你看它们在枝梢上,初初张开含苞欲说的萼嘴,仿佛正要诉说积蓄了一冬的心事。它们的故事,当是冷静而温暖的,不然,纯洁似玉的瓣片上怎么会晕染出丝丝缕缕的羞涩?呵,我听到了春天心跳的声音。  最早关于辛夷的记忆,是小时候吟诵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
期刊
“哈?哦哦,燊燊啊,外公明年春天就回去了啊。啊行,不多说了啊,外公去锄草了啊。”电话那头的话语声渐渐变弱,只剩下一声挂断后的电流声。“外公说他春天回来,外婆。”“明年啊,好,好好好。”外婆往屋里走去。  外公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总喜欢找些活儿做。这不,快70岁的人了,外公又重拾旧业,扛起了锄头,在耕种了一辈子的田地里种下了菜,每天除草浇水。妈妈和外婆都担心他太过劳累,可外公每次都说:“不找点事做那在
期刊
假如我是一条鱼,真的是一条鱼,那么我现在应该就游在我的“鱼缸”当中,就如同现实世界的“学校”“家”一样,它们建立起的“围墙”,把我束缚在一个“微型的四方海洋”之中。  我游呀游,在这无涯的“学海”,却不知“岸”在哪。我的命运是我的分数吗?就算以后,我“逃离”这四方的鱼缸,到了社会这个灯红火绿的“大染缸”,在茫茫人海去找寻属于自己的职业,我又能抵抗得了这社会上各种“饵”吗?  不,这不是鱼的宿命。我
期刊
晴日暖风,绿荫幽草,风声书声,歌声笑声。漫步校园,花香四溢。参天大树下,浓密藤蔓旁,摇曳花枝边,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清扫着,整理着,汗流浃背,忙得不亦乐乎。一派夏意浓浓、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风再起时  初夏,天亮得格外早。全天上劳动课的消息刚传进同学们的耳朵,心就如那小鹿般雀跃。  白色身影穿梭校园,如离弦之箭。夏风微微,树与树呢喃着什么。一眼望去,校园导游挺直如松,任微风拨乱发丝;小花坛旁,一同学
期刊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心闲气静,恬淡平和;擎自然收获,如此好好。”  曾经,我的生活一度被题海淹没,日子就在每天的麻木无味中虚度。直到遇见那份美好,我才知道,生活原来也可以如此多彩。  汪曾祺是个可爱的老头。他喜欢吃扬州的火炭梅,会为了一枚故乡的咸鸭蛋傲气地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人间草木》中,我看到了无数美味:葡萄、鸭梨、水蜜桃……不禁想到,我的故乡也有美味呀!隆冬时节,从窖中取
期刊
门开了,一声婴儿的啼哭传到大禹的耳朵里,那哭声断断续续的,仿佛它的主人随时都要喘不过气来。大禹的眼睛先是像夜幕的星闪烁一下,继而黯淡下来,“吁——”疾驰的快马被缰绳勒住了步伐,马蹄在泥土上刨了两个坑,大禹看向那隐隐约约的草屋。“儿啊,你可不要怨父亲,为父早已不是你一个人的了,而是天下子民的。你不要怨我……”风,渐渐吹起,吹乱了大禹的头发,路两边都是树,绿得十分浓郁,却又那么深沉,压抑着大禹的心。“
期刊
我喜欢阅读,在日常生活中,我总会在闲暇的时间里去阅读一些课外的书籍,不论是一些浅显易懂的网络小说,还是一些平铺直叙的史书,抑或是一些比较深奥难以理解的哲理书籍,都在我的喜好范围之内。我时常会一头栽进书中的世界,无法自拔。但有些反差的是,我也是个有摇滚心的女孩,相伴了我好几年的爵士鼓便是最好的证明。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我总会有一些异于他人的想法与思考,这就让我时常会在生活中有许多灵光一现的时候。  门
期刊
老王五十多岁了,是我父亲厂里的工人。  老王没有文化,他在父亲本子上领工资签字时常念叨:“我就只会写这三个字了。”他原本是一个字都不会写的,若不是他妻子念过书,怕是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来。他很羡慕我爸爸,快是一种崇拜了。老王常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啊!不要像我……”每次说到这,他就走开了。  一天早上,母亲带我去买菜。归家的时候,背后一阵风闪出一辆空的载客三轮车,母亲的目光捉住了那个正驾驶的身影:  
期刊
一只蝈蝈在敲我的窗。  夏日夜晚,周遭寂寂。“唧唧,唧唧”,欢畅的鸣声融入夜幕,与暗色的景致交织成美的旋律,唤醒我儿时的记忆。  在儿时,夏夜的声音尤其丰富。择一处草地坐下,露珠在轻轻落,偶尔会听到“啪”的一声,那是它不小心打翻了某片树叶了。植物们亲昵得很,一直在耳语。紫薇和香樟、凤仙和夜来香,和谐地绵延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  而最美妙的是夏夜的虫鸣。虫鸣于周边响起,唧唧,啾啾,吱吱。我手摇蒲扇
期刊
大家好,我叫李欣茁。2008年出生于洞庭湖畔美丽的银城,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江南孕育了我文静、平和却不失热情的个性。学习之余,我喜欢阅读、画画、弹钢琴和做做创意手工。这些都是我用来表达自我的方式,尤其是写作。“我手写我心”,把成长中点滴的感受变成跳跃的文字,已经变成了我的习惯。一时、一日、一草、一木,皆是生活的馈赠,我会用我手中的笔继续描绘这多彩的世界!  门开了,斜斜的阳光照进了樱花巷365号——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