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k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调动学生自主性,促使学生的自主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先学后教”模式在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应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先学后教”模式的含义出发,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分析课前教学与课堂教学这两个环节中“先学后教”模式的建构,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先学后教;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094
  初中化学是初三阶段的一门新学科,虽然教材中的化学知识非常贴近实际生活,但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此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过程能够为学生带来直接的感官刺激,这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浓厚的兴趣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总是将学生排除在学习之外,被动接受知识,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种状态需要被打破,先学后教模式则为打破传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思路。
  先学后教模式是指在授课之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力所能及的自学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展示“先学”的成果后,教师再根据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点拨。先学后教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提前感受新知识,然后教师有针对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由原来的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学过程也从教师单向传授变成师生双方的互动和交流。基于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教学模式的要求,学会先学后教,这样便能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还能推动教学实践策略的发展。
  一、目前初中教学的现状
  化学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化学也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教育,对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化学时,应当立足于社会的需求,发展化学的自身优势,不断进行开拓和探究,激起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目前初中化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仍然以传统的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只负责知识的讲述,并且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的过程非常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且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没有同时进行,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产生深刻的理解。第二,学生依旧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地位,化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师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学生整体的学习感受。第三,化学实验物品不足,化学实验课堂无法有效的开展,这就导致了学生感觉不到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二、“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优势
  学生在初中阶段刚接触到化学学科,会感觉到非常的新奇,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化学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变得更加主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具备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好实践学习,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引用最多的教学理念就是灌输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实现自我独立的思考,传统课堂中教师还要求学生将相同的问题进行反复的训练。先教后学式的教学模式就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学生就能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先进行认知和理解,然后在学生大致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和指导,这样就能够加速学习的进度。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进行记录,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向教师提问,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教育模式之下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初中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先学后教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注重课前引导,组织学生“先学”
  先学后教模式首先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自学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阅读教材,可以是简单的练习,可以是思考并回答前置问题,甚至可以是自己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或者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与新课相关的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学指导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提前接触新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计了导学案,要求学生完成“先学”任务。导学案中包括:第一,温故探新。根据书中绪言部分的介绍来说一说物质的构成都包含哪些微粒?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湿衣服能晒干,水哪里去了?糖放入水中逐渐缩小直至消失不见,而水却拥有了甜的味道,这是为什么?这一部分从學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接下来进入“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设问导读。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1)发挥想象,结合案例说一说微粒存在的证据。(2)活中事例和科学技术证明,物质是由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微粒是什么?它们具有什么性质呢?(3)根据以下活动探究微观粒子的特性:算一算,如果用小数表示1个水分子的质量;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计算需要多少年才能数完。根据这一案例你对微粒有什么感悟?这一部分主要任务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对教材中的主要知识进行初步感知、梳理。第三,探究活动。(1)结合教材内容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根据信息:无色酚酞是一种色素,遇到碱性物质颜色会改变;浓氨水能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极易遇水形成氨水,预测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2)设计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生活中经常能闻到的香水、酒精、醋酸等气味,实验中我们能看到品红在水中扩散。这说明了微粒的什么特性?(3)根据同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下分子间隔微观示意图,比较物质在三态下微粒之间间隔的大小和不同温度下微粒之间间隔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取2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分别挤压密闭的空瓶子和盛满水的矿泉水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物质在哪一种状态下容易被压缩,为什么?物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为什么?氧气和水是常见的物质,它们各自的化学性质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你能结合氧气和水分子结构模型分析一下吗?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对微观粒子的特性进行探究,结合问题启发学生解释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第四,自学检测。教师设计选择、填空、实验等类型题目,引导进行自主测试,回顾自学过程检查学习成果,为课堂上“后教”提供参考。   2.优化课堂设计,组织开展“后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先学”的结果展开后教,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拨,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巩固拓展化学学习。
  以“分子和原子”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后教”:第一,明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再一次强调学习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份子的主要特性;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能够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目标的引导下教师针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引导其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以水为例,针对分子间隔状态的变化提出问题,教师以此为切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第二,聚焦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水蒸发时由_____态变为_____态,属于什么变化;从分子的角度看,该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水分子本身是否改变?它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通过课堂巡视的方式指导学生、组织教学、辅导差生、收集反馈,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升合作意识,通过集思广益探究任务,避免一些学生边缘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的思维碰撞,刺激知识的生长点。第三,展示交流,反思讨论。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求各组学生派出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讲解知识,回答其他学生的质疑,也可以向教师请求帮助。学生在进一步的互动交流中可以从分子的角度看物质的变化,提高对化学现象的宏观把握。这样的教学指导将学生放在了核心位置,让学生讲解、学生倾听,这是巩固先前习得知识的过程,也是在进行自我释疑,自我发展的过程。第四,独立练习,巩固提高。教师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为学生设计习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学以及课堂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含义与特性。在学生独立完成当堂练习后,教师巡视课堂,分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并在小组长、学习委员、课代表的辅助下,点拨、指导学困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五,前后联系,回顾小结。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总结分子与原子的相关知识,并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为一堂课画龙点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归纳、总结、反思中不断提升。
  四、先学后教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随着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先学后教模式在教学应用中的效果也逐渐凸显,但与此同时,先学后教模式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而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正视着这些不同的声音,并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在反思中不断优化。
  首先,抓住关键环节,实现教学互补。从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来看,先学后教模式类型多样,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教师在实践中都应该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第一,先学后教,这是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第二,合作学习,这是在繁重的课堂任务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并在课堂中展現自己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第三,教学目标,这是保证教学效率、体现学生学习效果,凸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关键要素。
  其次,保持开放的教学思路,注重不同教学模式之间的互补。在初中化学实践中,一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总是存在优点和局限性,它们通常只能侧重于解决一类教学问题,先学后教模式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多种问题出发,兼顾不同类型教学模式的优势,来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先学后教中,融入情境教育,在化学学习与生活情境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打破单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综合运用,提升化学课程教学效果。
  最后,注重教学反思,不断完善先学后教模式。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先学后教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的变式与创新,而教育工作者也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这一模式,例如有的教师制作学案,构建个性化、选择性、层次性的教学过程,实现对学生的差异化培养;有的教师利用活动单,构建导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等等。这些教学无不在探索“教”和“学”的新型关系,而这其中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在探索中不断改进。
  总之,先学后教模式契合新时期初中化学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充分参与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初中化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课前教学与课堂教学两个关键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模式,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宝乾.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30.
  [2]范晓燕.浅谈如何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30-231.
  [3]马德均.“先学后教”是增强教学实效的可取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104.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寺子川学校,甘肃 通渭743300)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中我们常对学生说:你的地盘你作主,然而,为了赶进度,我们又不得不挤压学生思考的时间,来拔苗助长,但是收效却甚微。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了解数学本质,我们呼唤让课堂慢下来,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以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慢教育;真课堂;高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43  现在的教育颇有急功近利之嫌,使得学生还没理清
摘要: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在2017年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它丰富了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用眼睛观察世界的美。学生学会鉴赏有利于感知周围的事物,拓寬视野,进面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以及创作美。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核心素养;策略 
摘要:高中英语教师在不断探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而读写结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以更加清晰的逻辑把握文章的核心,同时通过阅读教学中写作教学的组织也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与语言应用能力。在高中的英语学习阶段,阅读和写作是整个高中英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能够正确的掌握高中阶段英语的学习方法,并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此,笔者分
摘 要:本文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从主题选取、课堂指导、课后写作、批阅点评、反馈奖励这五个环节入手,論述了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写作的具体指导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35-2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建立科学的化学观念
摘要:提升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工作任务。鉴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成熟的思维方式,有着独特的音乐认知,这也对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如何让高一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体会音乐的美好,更好地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这是值得每一个高中音乐教学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中笔者将从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入手进行探讨。  关键词:
摘要:2017年版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这让高中生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生物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四大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聚焦学生生物思维培养,注重实践教学,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把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生物概念、实验、解题教学板块,充分展现生物学科的魅力,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作用巨大,主要包括化静止为灵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利用数学软件辅助教学,降低理解难度,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化单一为丰富,增加课堂知识容纳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加强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拓展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摘要: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大程度上和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创新,有针对性地注重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具体到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仔细地备课,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并给出各类预设的可能性问题,灵活调整把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这里,我们通过对物理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
摘要:在当前的中考教育环境下,习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许多学生面临的难点。中考试题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将初中知识完美融合其中,全方位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试题的详细解析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1]。  关键词:中考试题;深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7-105  与小学数学不同,初中数学的知识较为复杂、专业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也发生了极大地改变,由过去的单方面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转变为着重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所谓综合素质是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育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科目,但却是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其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并且,当前中考考试中也将体育作为重要的必考项,以深圳为例,过去体育分为30分,当前的中考改革体育分已经上升至50分。